湖南省冷水江市第一中学高二月优辅班考试语文试题
答题卡下载
收藏试卷
平行组卷
一、选择题 (共1题,共5分)

1、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最近引发西方军事专家各式猜测的中国歼-20飞机,应该不会是中国最先进的战机。毕竟“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B.这幅画虽然构思新奇,但是色调太暗,我的态度是不赞一词。

C.在小王、小张的搀扶下,离别母校三十多年的老教师刘明沿着校园的小径踽踽独行 , 他仔细地看者这花、这草、这石。

D.作为友好邻邦,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日本遭受的地震灾难感同身受 , 已经迅速行动起来向日本提供资金和物资援助,并派出救援队参与搜救工作。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语》为何不是“经”书

①在众多与经书相关的典籍中,《国语》一直与《左传》内容相表里,且成书年代相近,据传作者也为同一人,但始终没有成为“经”。周予同先生认为“经”有三个特点。首先,“经”是中国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其次,“经”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书籍,它不仅为“法定”,而且是从所有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后来儒家编著的书籍,固然不称为“经”,就是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不是得到孔子“真传”的,也不能称之为“经”。再次,“经”本身就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文化教育思想统一的主要工具,基本上称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经”与封建社会相始终。这三个特点,也是成为经典的标准。在“经”的领域扩大到“十三经”的过程中,封建专制政府的法定始终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儒家思想,第三是孔子。《论语》和《孝经》都有过被排除在经典之外的经历,就是取决于它们是否迎合帝王的行为和心理,是否迎合以孝治天下的思想。合则为“经”,不合则去之。

②至于《国语》,不能成为“经”书,最重要的是它不解《春秋》。思想上,柳宗元《非国语》云:“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但《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如礼治、民本、正名、忠恕等。其他学说《国语》中也约略可见。傅庚生先生指出其尚有墨、农、法、阴阳、黄老等思想的萌芽分布于鲁、齐、晋、郑、越等诸语当中。这样驳杂的思想体系,也使得它不可能成为统治者所认可的典型合法的儒家经书。另外,《国语》不但不得孔子的真传,内容上对孔子的事迹的记载也颇与“子不语怪力乱神”相悖。因此“经”的范围虽在不断扩大,《国语》也不可能为儒者拥护及被统治者选中。

③《国语》的辞采,也影响着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柳宗元称其令世之学者耽嗜,“富艳浮夸。”崔述曰:“《左传》纪事简洁,措词亦多体要,《国语》累章而未足也。”《左传》自成一体,语言风格一致,但《国语》诸语亦各有千秋:或长篇大论,侧重理性说教;或小巧精致,语言隽永;或以修辞见长,文字流畅而有气势。可惜语言上的优点,实不能令《国语》一体,而诸语风格的差异,也使全书有割裂之感,多给史家留下批判和质疑的藉口,哪里还有成为经典的可能呢?

④基于此,《国语》无缘经书之列。尽管如此,其与《左传》关系密切,也颇受那些达官儒士们日常研读的重视,勉强维持其“春秋外传”的声誉。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将《国语》改隶“杂史类”,其地位下降。但仍有人把《国语》当经典来看,希望将之提升到“经”的地位。段玉裁主张于“十三经”外,加《国语》《史记》《说文解字》等,成“二十一经”。可惜没有响应者。廖平于光绪十二年,拟定《十八经注疏范例》,欲建立一个别于《十三经注疏》的体系。他将《大戴礼记》和《国语》升为“经”,将《礼记》中的《王制》《大学》《中庸》独立出来,合成“十八经”,终未成。

(1)“《国语》不是经书”,以下解说不是其原因的一项是( )

A.《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但其思想体系驳杂,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

B.《国语》没有得到孔子的真传,在内容方面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也与孔子的思想不一致。

C.《国语》与《左传》关系密切,深受达官儒士的重视,从而赢得了“春秋外传”的声誉。

D.《国语》富于辞采,但语言风格的差异,使全书有割裂之感,遭到了史家的批判和质疑。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只要是得到了孔子的“真传”,都被统治者认可,确定为 “经”。

B.《国语》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但由于它不是解释《春秋》的,所以没有成为“经”。

C.《国语》语言风格多样,或长篇大论,或小巧精致,或以修辞见长,自成一体,文字流畅而有气势。

D.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国语》落到了杂史类的地位,而段玉裁,廖平等人都试图将《国语》提升到“经”的地位,但均以失败告终。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经”是中国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

B.后来儒家编著的书籍,固然不称为“经”,就是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不是得到孔子“真传”的,也不能称之为“经”。

C.“经”本身就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文化教育思想统一的主要工具,基本上称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

D.《国语》一直与《左传》内容相表里,且成书年代相近,作者也为同一人。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3、

阅读文化经典选段,回答下面小题。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①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②,散五采,胶离朱③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④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⑤之行,钳杨、墨⑥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庄子·胠箧》)

【注】①擿:zhi,同“掷”。②文章:此指文彩,花纹。③离朱:相传为黄帝时人,目力极强。《慎子》:“离朱之时,察毫末于百步之外。” ④工倕:相传是尧时的巧匠。⑤参:指曾参。史:指史鰌。⑥杨:指杨朱;墨:指墨翟。皆是先秦时思想家,善辩家。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

②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

(2)庄子在文中宣扬的是什么?

四、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5分)

4、

补写名句及填空

(1)木欣欣以向荣,______。

(2)______ , 秋水共长天一色。

(3)至人无己,______ , ______。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

(5)______ , 死当结草。

(6)子曰:“君子坦荡荡,______。”《论语·述而》

(7)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______ ,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十章)

(8)《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老子》核心思想是“______”。

(9)中国古代的典籍可以分为经、史、______、______四部分。

(10)《春秋》三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

5、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采桑子

冯延巳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②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2)“绿树青苔半夕阳”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6、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老子秉承“不敢为天下先“等道家思想,不仅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的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提出“敢为天下先”的口号并以此投身于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的事业,这一口号激发了无数爱国志士为国家民族而前赴后继,1911年在清王朝的灰飞烟灭中,中华民国诞生了。

问题:老子“不敢为天下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孙中山“敢为天下先”赢得了中华民国的“国父”之称。你如何看待“不敢为天下先”与“敢为天下先”呢?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字数100左右。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要求: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试卷分析
(总分:60)
总体分析
选择题(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名句名篇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难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