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答题卡下载
收藏试卷
平行组卷
一、选择题 (共1题,共5分)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京剧被视为“角儿的艺术”,有好角儿才有好戏,有好戏才能吸引观众,因此,京剧艺术能否薪火相传,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②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怜爱。

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以细腻而真切的笔触描述了林冲风雪之夜被逼上梁山的感人故事,其中林冲个性飞扬、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④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性,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的时代,呼唤咬文嚼字的精神。

⑤李白在高山景行中欣赏美景,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篇:临瀑布,写下“疑是银河落九天”;登天姥,写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⑥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也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下的观点。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⑤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

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与“独立不迁”相联系,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实有其事。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又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他答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

渔父和屈原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他不满意社会的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则不然,他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清醒,不肯同流合污。这当然会陷入孤立,但他不怕孤立,决不会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正如他所说的“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独立不迁”的人格还表现为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屈原批评那种“背绳墨以追曲”的行为,发出“伏辩以死直”的誓言。在《涉江》中,他表示:“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在儒家的典籍中,治水有功却被天帝处死的鲧一直是个反面人物,那么鲧到底犯了什么天条会被天帝处死呢?《山海经》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原来,鲧的罪行是私自窃取了天帝的息壤去填洪水以拯救人类。这样说来,他简直就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屈原对这样一个英雄深表同情和赞赏,从这可以看出屈原自己人格的崇高。屈原明知自己的结果会和鲧一样悲惨,但是他决不屈己从俗,而始终保持着“独立不迁”的人格,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啊!

  (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改)

【1】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养育了自己故乡的热爱与依恋和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是屈原人格美的完整体现,融入到了屈原的一生之中。

B. “无求”与“苏世”既是屈原的两条做人准则,又是作者对他“独立不迁”人格的进一步补充与阐释。

C. 渔父不满社会的黑暗,成为了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但终究还是选择随波逐流;而屈原则始终坚持原则,不肯同流合污。

D.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是指头脑清醒,是非明辨,这既表现了屈原对正直的追求,又体现了他对真理的维护。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提出论点,接着通过大量引用相关作品来分析其人格美的具体表现,同时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B. 文章借渔父来衬托屈原,从而突出屈原即使会陷入孤立,也决不会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的态度的人生观。

C. 文中引用王逸和司马迁关于《渔父》相关资料是为了证明渔夫和屈原对话是真实的,史料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D. 文章紧密围绕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美,分别从他的人生经历和相关作品两个维度来分析其人格的具体表现。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 或许只有在自己的祖国实现其“美政”理想,屈原才不会选择投身汨罗江,以死明志。

B. 有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的事实叙述,我们便可以确定屈原与渔父的回答确有其事。

C. 勇气支撑着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也正因此,他即使明知自己会和鲧一样悲惨,也决不屈己从俗。

D. “独立不迁”的人格使得屈原面对社会的黑暗,始终保持清高的人格和清醒的头脑,决不随波逐流。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南园诗存》序

[清]姚鼐

昆明钱侍御沣①既丧,子幼,诗集散亡。长白法祭酒式善、赵州师令君范,为搜辑仅得百余首,录之成二卷。侍御尝自号南园,故名之曰“南园诗存”。

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不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己。今上既收政柄,除慝扫奸,屡进畴昔不为利诱之士,而侍御独不幸前丧,不与褒录,岂不哀哉!

君始以御史奏山东巡抚国泰秽乱,高宗命和珅偕君往治之。君在道衣敝,和珅持衣请君易,君卒辞。和珅知不可私干,故治狱无敢倾陂,得伸国法。其后君擢至通政副使,督学湖南,时和珅已大贵,媒糵②其短不得,乃以湖北盐政有失,镌君级。君旋遭艰归,服终,补部曹。高宗知君直,更擢为御史,使值军机处。君奏和珅及军机大臣常不在值之咎,有诏饬责,谓君言当,和珅益嗛君。而高宗知君贤,不可谮,则凡军机劳苦事,多以委君。君家贫,衣裘薄,尝夜入暮出,积劳成疾以殒。方天子仁明,纲纪犹在,大臣虽有所怨恶,不能逐去,第劳辱之而已。而君遭其困,顾不获迁延数寒暑,留其身以待公论大明之日,俾国得尽其才用,士得尽瞻君子之有为也。悲夫!悲夫!

余于辛卯会试分校③得君,四年而余归,遂不见君。余所论诗与古文法君闻之独喜君诗尤苍郁劲厚得古人意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然观其诗,亦足以信其人矣。余昔闻丧,既作诗哭之;今得集,乃复为序,以发余痛云。

【注】①钱沣(1740~1795),字东注,号南园,云南昆明人。清书画家。乾隆年间进士,官至侍御。②媒糵:比喻挑拨是非,陷人于罪。③分校:科举考试时校阅试卷的官,时姚鼐以礼部员外郎任分校。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所论诗与古文法/君闻之独喜君诗/尤苍郁劲厚得古人意/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然观其诗亦足以信其人矣/

B. 余所论诗与古文法/君闻之独喜/君诗尤苍郁劲厚/得古人意/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然观其诗/亦足以信其人矣/

C. 余所论诗与古文法/君闻之独喜/君诗尤苍郁劲厚/得古人意/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然观其诗/亦足以信其人矣/

D. 余所论诗与古文法/君闻之独喜君诗/尤苍郁劲厚得古人意/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然观其诗/亦足以信其人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句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州师令君范”,按照古代称谓习惯,这个人是赵州人师范县令,“赵州”是其籍贯,“师”是其姓,“令君”是其官职,“范”是其名。

B. “擢”,文中指提拔,表示授予官职或官职晋升的词语还有“拜、除、辟、征、左迁”等。

C. “辛卯”为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的纪年方法,干支指天干和地支,十个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相配,六十年为一周,周而复始。

D. 会试,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名目之一,因考试在春天,又称春试或春闱,由礼部主持,在京城举行,参加考试的为各省乡试考中的举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钱沣性格刚直不阿。和珅掌权的时候,很多大臣都巴结和珅,通过走他的门路得到提拔重用,只有钱沣敢于用奏章向皇帝揭发和珅的罪行。

B. 钱沣很受皇帝信任。乾隆皇帝一向了解钱沣正直贤良,知道他不会诬陷别人,于是加以重用,把军机处很多重要的事务交给他去办理。

C. 钱沣的遭遇令人惋惜。本文着重记述了钱沣与权臣和珅的斗争,作者哀叹他不能等到公论天下大白之时而死,惋惜人才之意溢于言表。

D. 钱沣去世时,儿子年幼,诗集散失,经他人收集得到其诗一百多首,抄录成两卷。因钱沣曾自号“南园”,所以其诗集就称为《南园诗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不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

(2)方天子仁明,纲纪犹在,大臣虽有所怨恶,不能逐去,第劳辱之而已。

四、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5分)

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了三类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请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注】这里用“孟嘉落帽”的典故。东晋王隐《晋书》:“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联第一句“老去”一层,“悲秋”一层,“强自宽”又一层,层层变化,写出诗人面对秋景,想到自己也已老去,不禁悲从中来,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B. 首联第二句从“兴来”“今日”“尽君欢”三个角度,与上一句形成对仗,规劝友人一定要及时行乐,莫要像自己一样,空逝年华,到头来只能宽慰自己。

C. 颔联借用典故,以古人自比,尽显名士风流的蕴藉之态,写出与友人相聚时的欢乐时光,照应首联的“尽欢”。

D. 全诗前三联抑扬顿挫,情感曲折多变;尾联一问一答,表现出诗人对人生难料,自己衰老境况的沉重心情和深广忧伤。

E. 这首诗歌跌宕腾挪,酣畅淋漓,可谓“字字亮,比比高”;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壮语出,读之更具慷慨悲凉。

【2】本诗的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作高科技污染。____。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生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作高科技垃圾。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____。从太空到海底,____,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共享经济成为当下大家关注的焦点,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共享睡眠舱相继出现,如今,连图书也可以共享了。7月16日,安徽合肥三孝口书店宣布成为全球首家共享书店,当天迎来了2万人次的客流量,刷新了该店客流量的最高纪录,当天即有4000本左右图书被借阅,如果按人均2本的借阅量来算,大概有2000人参与了借阅活动……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试卷分析
(总分:50)
总体分析
选择题(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名句名篇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难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