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益阳箴言中学高一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答题卡下载
收藏试卷
平行组卷
一、选择题 (共1题,共5分)

1、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D.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读无字书

郭启宏

①书能无字吗?依正向思维,无字便不成书;若从反向思维,确有无字书在。周恩来曾撰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可见,无字书一词并非笔者无端臆造。

 ②历史上有关读书的故事很多,每有令人扼腕长叹者。据载梁元帝是个耽书的人,兵临城下还在龙光殿讲《老子》经义,灭国前悔恨不已,焚尽所藏图书,哀叹为书所误。当时人和后世人都觉得荒唐。唯有王夫之见地独特:“帝之自取灭亡,非读书之故,而抑未尝非读书之故也。”(《船山遗书·读通鉴论》)他认为梁元帝没有从书得到有关“身心”、“伦物”、“政教”等等切实有用的教益,耽书便成了“玩物丧志”,与耽酒、耽色并无两样,所以也可以说因书致亡。他沉痛地指出其症结所在:“无高明之量以持其大体,无斟酌之权以审于独知,则读书万卷,止以导迷,顾不如不学无术者之尚全其朴也。”王夫之在这里提出的实际上是一个善读的问题。

③如何善读?王夫之作了回答:“辨其大义,以立修已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之神之用也。”然而,“大义”“微言”往往不在字面上,须从字句外去解读。我以为这便是读无字书的一种模式。

④自古以来,或因时代的桎梏、思想的禁锢,或因有意的藏锋、无助的回避,甚或仅仅出于行文上的考虑,书中便有了缝隙处、断裂处、空白处、语焉不详处。这就要求读书人必须调动自身的观念与体验、学问与识见,去连缀缝隙,弥合断裂,填充空白,推想其详,进而探询其所以如此的隐因,思考,综合,方能读出“大义”“微言”来。这般读书,可称善读。

⑤读无字书还有另一种模式,即周恩来联语所云,“从无字处读书”。

⑥书是知识的载体,但知识并不仅仅存在于书中,真理往往更在字句之外。毛泽东强调实践出真知,诚是至理。周恩来的联语与之暗合。这一点似乎古人早就发现了。张潮说过:“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幽梦影》)自然,张潮妙舌如环,说的是慧业文人的话。事实上,生活中任何一个领域都有书在,官场是一本书,商海是一本书,文坛艺苑也是一本书。最叹为观止的,一个人便是一本书!在恒河沙数般的“人书”中,有的书好懂,有的书难猜,有的书清奇,有的书恶俗,有的书引人入胜,让人爱不释手,有的书云山雾罩,不知伊于胡底。而真知总在这些书中,或微或著,或隐或现,待读书人去探求。

 ⑦我想起武则天的“无字碑”来。古往今来蠡测纷纭,无非围绕一个“功”字立论。一说功大得写不下,二说无功可写,三说不知该如何写,四说留待后人去写。我以为第二种似可排除,武则天分明有功,这是事实,她自己也断不会如此“谦谦君子风”!第三种低估了武则天和上官婉儿们的文学才能,又把武氏想象得太迂,难道她迷惘于功首罪魁“对半开”?如斯大林式过和功“三七开”?或不如斯大林式的“二八开”?抑或“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的“主流支流”定性说?第四种似觉有理,却令人疑惑是现代人将高境界作慷慨赠与。看来第一种仿佛差近,但也难定论,说不准哪天出土文物揭开了秘密,那无字碑仅仅由于时间促迫不及镌刻!

⑧哎呀,读懂一块无字碑已非易事,读懂天下无字书不是更难吗?除非不读。

【1】文中第②自然段举了梁元帝读书的故事,是为了说明作者什么观点呢?(回答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第⑥自然段有“待读书人去探求”的话“读书人”实际指的是什么人?“探求”的对象是什么呢?

(1)“读书人”实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求”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⑦自然段中,作者对关于武则天“无字碑”的“四说”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全文看,说明在研究问题中,应采取什么态度呢?

【4】文章最后说“读懂天下无字书不是更难吗”,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呢?试从两方面来说明。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3、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狄。

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里克已杀奚齐、悼子,乃使人迎,欲立重耳。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於是遂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去,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十二乘,重耳安之。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刀等为内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留齐凡五岁。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於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过曹,曹共公不礼。过郑,郑文公弗礼。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赵衰曰:“子亡在外十馀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遂以客礼见之。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重耳曰:“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馀,未知所以报。”王曰:“虽然,何以报不穀?”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楚将子玉怒曰:“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成王曰:“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

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晋公子圉妻与往。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以九月卒。十二月,晋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於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 固:坚持

B.重耳安之 安:安于享受

C.穷而来此 穷:贫穷

D.重耳谢不敢当 谢:辞谢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重耳经历坎坷困苦的一项是( )

①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

②饥而从野人乞食

③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

④醉重耳,载以行  

⑤过曹,曹共公不礼 

⑥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骊姬进谗言,重耳未向献公告别就逃到蒲城,被追杀时又逃到狄;惠公即位后,又被追杀,只得逃往齐国。

B.重耳逃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予他很好的待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送给他十二匹马。桓公死后,因齐国内乱,重耳被迫离开齐国。

C.重耳逃到楚国后,楚成王以对待诸侯的礼节对待他。当楚成王问他回晋国后怎样回报时,重耳以“退避三舍”回答,激怒了楚国将领子玉。

D.晋惠公死去后,晋国的几位大夫劝说重耳回晋国。在逃亡十九年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

【4】把文中画横线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5分)

4、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在雨的哀曲里,______________,散了她的芬芳。(戴望舒《雨巷》)

(4)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________________。(戴望舒《雨巷》)

(5)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6)__________________,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徐志摩《再别康桥》)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8)____________________,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战国策》)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

5、

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完成下列小题。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人,“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现出来。

【2】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做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6、

仿照下面的示例,再写两句其他老师的说法。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示例:语文老师说,友谊是一篇绝妙的美文,能让灰色的心情变得亮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7、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浮藻   秋毫无犯 彷(fáng)徨     浪遏(è)飞舟

B.拊心   人为刀俎 百舸(gě)   彳亍(chìChù)

C.忸怩   书生义气 寥廓(kuò)   岁月稠(chóu)

D.瓦菲   行而无信 颓圮(qǐ) 挥斥方遒(qiú)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试卷分析
(总分:50)
总体分析
选择题(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名句名篇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难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