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答题卡下载
收藏试卷
平行组卷
一、选择题 (共1题,共5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找到“桃花源”。不同的“桃花源”,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

A.钟灵毓秀 按图索骥 映射

B.海市蜃楼 按图索骥 折射

C.海市蜃楼 顺藤摸瓜 折射

D.钟灵毓秀 顺藤摸瓜 映射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哦,老木风箱

马宝平

①木风箱,不过是丑笨的木箱子。然而,在过去,它可是普通农家必不可少的灶具,它那膛子里装满了奥秘和学问。

②它的外壳是用半寸厚的木板做成,密封严实。前后两面的侧板上,各留有二寸见方的一个“吸气口”。“吸气口”内壁悬吊着活动的小木板,叫“舌头”。风箱中间竖置一活动木板,周围密密地缚扎着一圈鸡毛,叫“毛头”。毛头像活塞一样和风箱内壁保持密封,它的面板上竖开两个直径约一寸的小圆孔,用来固定推拉杆,推拉杆的另一端通过小圆孔伸出风箱外,头部竖直安装一圆木柄,即拉风箱的把柄。拉风箱时,手握把柄,一推一拉,“舌头”也跟着有规律地一张一翕——“舌头”一张,外面的空气被抽进木箱里;“舌头”一翕,把吸气口挡严,木箱里的风就通过出风口呼呼地吹入了灶膛。

③冬天,尤其是数九隆冬时节,风箱就成了一家温暖的心脏。我们兄弟姊妹围坐在炕头上,父亲把柴火抱回屋子,不时地往灶膛里添柴,母亲不紧不慢地拉风箱,“呱嗒——呱嗒——”,给寒冷的生活注入了无限的暖意,给寡淡的日子增添了特别的情韵。

④临近年节,家家户户都忙着储备各种吃食,蒸花馍,炸麻花,做年糕、漏粉条等。每逢这种情形,婶子大娘们都来帮忙,拉风箱就成了我们兄弟姊妹的营生。

⑤蒸馍馍拉风箱可是有许多讲究的。这时候,婶子就耐心地指导我们:“拉风箱要长拉慢推,吃匀力,均匀有度。拉得太慢,吸不进风,风力小,不起火;拉得太快,风虽有力,但吹风时间短,火力也顶不起来;用力太猛,还会别住推拉杆‘憋住气’。还有,用力方向要吃准;偏上偏下,忽左忽右,推拉杆就会罢住。”随着婶子的一推一拉,风箱吹出了匀称适度的呼呼风声,炭块吐着红红的火舌舔着锅底,锅里的水开了,满屋子热气腾腾,笼罩着暖烘烘乐融融的氛围。

⑥不多时,馍馍的香味就在屋子里弥散开来。母亲一揭蒸笼,我们来不及等到冷却,捡一个轻轻一咬,齿颊生香,余味绕舌。

⑦这种农家乐,在谁家帮忙,谁家就是年。母亲用准备好的肉、土菜做一顿丰盛的大餐,硬把亲邻留下。母亲忙着炒菜炖肉,我们帮着取碗递盘。炒菜最关键的是火候,我们小孩子把握不好。这时候,轮到父亲拉风箱了。那风箱也似乎更加热心,炭火轻吻锅底,屋子里香飘四溢。炖肉和各种土菜一样样地端上来……人们边吃边夸母亲的厨艺,母亲招呼这个应答那个:“往前坐,家常饭,要吃好,都是自家人,拿啥心哩!”她们那一张张笑脸,辉映着晾满屋子的花馍,乐成了花海。这时,室内屋外似乎弥漫着融融的春意,飘散着浓浓的年味。

⑧在那个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我们的日子却过得红红火火,有滋有味,风箱陪伴在我们的生活中,她似一位慈祥的祖母,一天天,一年年唱着一首单纯而又执著的歌,为我们的生活鼓足了气,加满了劲。

⑨如今,木风箱,连同那些耧、连枷、车轱辘等旧式物件,都完成了它的使命,被闲置了。然而,它们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存在人们心灵的底片上,仿佛镌刻在山岩上的天书箴语。

(1)文章第①段“它那膛子里装满了学问”,请概括“木风箱”都有哪些“学问”?

(2)文章第②段详细地介绍了风箱的制作和工作原理,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3)请赏析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现特色。

(4)请探究文章标题的意蕴。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三槐堂铭并序

苏轼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

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① , 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② , 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余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录之。铭曰:

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注】①晋国王公:下文称晋公,王祜。②魏国文正公:指王旦,封魏国公,谥文正。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千岁而不改者 阅:经历

B.今夫寓物于人 寓:寄存

C.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 略:大致

D.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艾:到达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指出,世上谈论天理的人,往往都不等到天理最后彰显就去求取善恶回报,因而世人常常认为天理是不可捉摸的。

B.晋公自身修养德行,几十年后,子孙后代中出现了很多的贤能之士,这就印证了作者的观点:善行会有善报。

C.作者比较了王祜的后人与李栖筠的后人,认为王李两家子孙的才能、气质、功名富贵和忠信仁厚等都不相上下。

D.铭中也指出,与王祜等相比,我辈小人,早晨不考虑晚上,只知窥察时机,追求名利,哪里还有空闲修养自己的德行?

(3)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②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

(4)“三槐”与王家人有着怎样的关联? 请简要概括。

四、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5分)

4、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总角之宴,______。(《诗经•卫风•氓》)

②______ ,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③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④绝巘多生怪柏,______ , 飞漱其间。(郦道元《三峡》)

⑤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李煜《相见欢》)

⑦仰不愧于天,______。(《孟子•尽心上》)

⑧子夏曰:“博学而笃志,______ , 仁在其中矣。”(《论语》)

五、作文 (共1题,共5分)

5、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另一颗心宽容。——纪伯伦

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鲁迅。

六、其他 (共1题,共5分)

6、

简述题

(1)吴荪甫在操办吴老太爷丧事期间考虑应对哪几件事?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宝玉听说笑道:“这有何难,我荐一个人与你权理这一个月的事,管必妥当。”贾珍忙问:“是谁?”宝玉走至贾珍耳边说了两句。贾珍听了喜不自禁,连忙起身笑道:“果然妥帖,如今就去。”

宝玉推荐的人是谁?请简述事情的经过。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试卷分析
(总分:70)
总体分析
选择题(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名句名篇默写(1道)
作文(1道)
其他(1道)
难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