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开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答题卡下载
收藏试卷
平行组卷
一、选择题 (共1题,共5分)

1、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连环画从它萌芽的时候起,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是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形式之一。

①明清时期的许多文学书籍都绘有线描插图

②这种“回回图”既增加了书籍视觉美

③有的书一回故事就有一幅插图,即“回回图”

④可以说,连环画是插着文学的翅膀飞向人民大众的

⑤当20世纪20年代连环画正式诞生的时候,人民大众已经熟悉了这种绘画形式并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它

⑥又使线描插图为人民大众所熟悉和喜爱

A.⑤①③②⑥④

B.①③②⑥⑤④

C.⑤④①③②⑥

D.①④⑤③②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2、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一本在中国遭到冷遇乃至唾弃的书,在日本却成为畅销书,人们竞相阅读﹣﹣100多年前《海国图志》的命运,为中日两国此后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海国图志》由魏源在1842年著成。这一年对中国意义深远:鸦片战争战败,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国门洞开。进士出身的魏源很早就产生了改革内政的经世思想,鸦片战争的溃败,更使他深刻认识到了解西方的紧迫性,于是迅速调整了自己的经世目标,转而走上了“师夷”的道路。

照理说,《海国图志》在这样一个败世颓局中出现,应该引起很大反响才是。该书的宗旨是让中国人“睁眼看世界”,正为当时寻求救国大计的人打开了了解西方的窗口,理应畅销走俏。

然而,历史却一波三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雷颐评价称,在当时,愚昧排外,“天朝上国”的妄自尊大观念主宰着“世道人心”,由于为“夷”所败,不要说“师夷”,连谈海外之事都成为禁忌。但《海国图志》却并未就此埋没。历史的吊诡,使它在一衣带水的日本,激起了一场巨浪。

由于在国内无人问津,当时有些书商开始尝试在邻国日本打开这本书的市场。到1859年,同样一部书的价格涨了近3倍。《海国图志》在日本迅速畅销,成为日本官员和学者共同研读的一部“有用之书”。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日本著名的维新思想家佐久间象山利用《海国图志》提供的世界知识,结合日本实际,提出了维新改革主张,拉开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序幕。据雷颐介绍,2011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中日交流与中日关系历史考察学术研讨会”上,日本学者落合弘树在其学术报告《明治维新与中国﹣﹣幕府维新的日本和中国》中明确指出“以图独立的佐久间象山‘和魂洋才’的想法,大部分是从魏源的《海国图志》中得来的”,充分肯定了《海国图志》对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要贡献。

《海国图志》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命运不禁让人感叹。而对出版物和以出版物为载体的思想的态度之差别,为中日两国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差异埋下了伏笔。

在雷颐看来,中国自古就是东亚文化的中心,对周边的国家有着强烈的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这也造就了千百年来国人传统意识中的文化优越感,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文化包袱。由此,当长期处于文化优势地位的中国第一次遭遇西方文化的冲撞时,优越已久的国人习惯性地将西方列强视为蛮夷之邦,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样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的先进性,“师夷”便成为无稽之谈。同样的,在以后的每一次变革中,妄自尊大、盲目排外的清政府坐拥着华夏正统文化这个巨大的包袱,让每一次文化的对接交融都变为惯性抵触,让每一次的迈步前行都变得步履维艰,一次次地失去变革时机,最终让中国成为国际社会边缘化的一个落后国家。

相对而言,日本的文化包袱没有中国那么重。目睹了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后,一向对中国文化项礼膜拜的日本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感,也意识到了了解西方、学习西方的必要性。所以当19世纪中期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时,日本果断地接受当时更为先进的西方文化,在变革中一路崛起。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海国图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海国图志》是魏源在鸦片战争战败,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国门洞开的情形下写成的一本书。

B.《海国图志》是一本在中国遭到冷遇乃至唾弃,而在日本却被人们竞相阅读,并至今畅销不衰的书。

C.《海国图志》一书为当时寻求救国大计的人打开了了解西方的窗口,其宗旨是让中国人“睁眼看世界”。

D.《海国图志》为日本著名的维新思想家佐久间象山提供了世界知识,帮助他拉开了明治维新的序幕。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魏源在鸦片战争后走上了“师夷”的道路,但当时优越已久的国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西方文化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先进的文化,从而将“师夷”看成无稽之谈。

B.虽然鸦片战争战败,但愚昧排外、“天朝上国”的妄自尊大观念主宰着“世道人心”,所以魏源提出的“师夷”主张得不到认可,甚至连谈海外之事都成为禁忌。

C.《海国图志》在当时的日本掀起了一场巨浪,其销售价格在短期内大涨,成为当时日本官员和学者共同研读的一部“有用之书”,为日本明治维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D.日本一向对中国文化顶礼膜拜,但中国鸦片战争的惨败,使日本果断地接受了当时更为先进的西方文化,在变革中不断崛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政府坐拥着华夏正统文化,却最终使中国沦为国际社会边缘化的一个落后国家,其根本原因是清政府 妄自尊大,盲目排外,从而失去了一次次变革的良机。

B.《海国图志》没能挽救大清王朝灭亡的命运,却促成了日本的崛起,这是因为两国在对待西方文化时采取了不同的态度,这深刻地说明文化对一个国家的盛衰有着重要的作用。

C.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东亚文化的中心,其文化对周边国家有着强烈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这既使国人在传统意识中有了文化优越感,同时又阻碍了国人对其他文化的接受和吸取。

D.《海国图志》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命运使我们认识到,只要认真对待出版物和以出版物为载体的思想,就能促进国家的改革,使国家进入现代化进程,从而使国家繁荣富强。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声容宏伟,善敷奏。擢通政参议。

成化元年,延绥总兵官房能奏追袭河套部众,有旨奖劳。复以七百里趋战非宜,且恐以侥幸启衅,请敕戒谕,帝是之。进尚书。锦衣千户陈珏者,本画工。及卒,从子锡请袭百户。复言:“袭虽先帝命,然非军功,宜勿许。”遂止。

其经略宁夏,则言:“中路灵州以南,本无亭燧。东西二路,营堡辽绝,声闻不属 , 致敌每深入。亦请建置墩台如延绥,计为台五十有八。”

其经略甘肃,则言:“洪武间建东胜卫,其西路直达宁夏,皆列烽堠。自永乐初北寇远遁因移军延绥弃河不守诚使兵强粮足仍准祖制据守黄河万全计也。今河套未靖,岂能遽复?然亦宜因时损益。延绥将校视他镇为少,调遣不足,请增置参将二人,统军九千,使驻要地,互相援接,实今日急务。”奏上,皆从之。

复在边建置,多合机宜。及还朝,言者谓治兵非复所长。特命白圭代之,改复工部。谨守法度,声名逾兵部。时中官请修皇城西北回廊,复议缓其役。给事中高斐亦言灾沴频仍,不宜役万人作无益。帝皆不许。中官领腾骧四卫军者,请给胖袄鞋裤。复执不可,曰:“朝廷制此,本给征行之士,使得刻日戒途,无劳缝纫。京军则岁给冬衣布棉,此成宪也,奈何渝之?”大应法王札实巴死,中官请造寺建塔。复言:“大慈法王但建塔,未尝造寺。今不宜创此制。”乃止命建塔。

复好古嗜学,守廉约,与人无城府,当官识大体。居工部十二年,会灾异,言官言其衰老,乞休。不许。居二月,汪直讽言官更劾复,乃传旨,并令致仕归。久之,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通政参议 擢:被提升

B.从子锡请袭百户 袭:继承

C.东西二路,营堡辽绝,声闻不属 属:聚集

D.复好古嗜学,守廉约 守:遵守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永乐初/北寇远遁/因移军延绥/弃河不守/诚使兵强粮足/仍准祖制/据守黄河/万全计也。

B.自永乐初/北寇远遁/因移军/延绥弃河不守/诚使兵强粮足/仍准祖制/据守黄河/万全计也。

C.自永乐初/北寇远遁/因移军/延绥弃河不守/诚使兵强粮足/仍准祖制据守/黄河万全计也。

D.自永乐初北寇远遁/因移军延绥/弃河不守/诚使兵强粮足/仍准祖制/据守黄河/万全计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延绥总兵官房能请求追袭河套地区,王复认为长途奔袭于己不利,且容易滋生事端,皇帝肯定并采纳了王复的意见。

B.王复主持甘肃军务时,认为遵从祖制军队移驻黄河确实是万全之计,但不能操之过急,还应先加强延绥建置和驻军

C.王复由科举步入仕选,历任刑部、工部等官职,在不同的部门都作出了业绩,任职工部十二年,声名甚至超过了兵部。

D.言官认为王复年老体衰,应该致仕回家,皇上没有批准。后来,汪直再率言官弹劾王复,皇上才下令王复辞官归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河套未靖,岂能遽复?然亦宜因时损益。

②京军则岁给冬衣布棉,此成宪也,奈何渝之?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试卷分析
(总分:20)
总体分析
选择题(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难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