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练语文试卷(解析版)
答题卡下载
收藏试卷
平行组卷
一、选择题 (共1题,共5分)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将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名人代言医疗产品将从此退出电视荧屏。

B.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要“以民为本”,这就需要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改善“公益类科技就是低端技术”的偏见。

C.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要尽力降低日常生活所耗用的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

D.在东亚四强赛上,中国足球队以3:0的比分战胜韩国队,打破了32年来中国队逢韩必败的怪圈,重新点燃了国人对足球的希望。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①钱穆在《国史大纲》“两宋之部”中说:“与秦、汉、隋、唐统一相随并来的,是中国的富强”,而宋的统一“却始终摆脱不了贫弱的命运”。

②宋的“积贫”表现在哪里?钱穆说:“宋终年闹穷,而且愈闹愈凶,几于穷得不可支持。”具体表现是兵和官越养越多,财政支出越来越大,政府只好用增加税收来解决,宋代的税收比唐代增加了七倍。“宋之疆土民庶远不及汉、唐,而国家税入远过之,此其所以愈贫而愈弱矣。”

  ③这看起来似乎能自圆其说,但稍微考察一下,则完全没有道理。宋代的税收确实比唐代增加了许多。但要想说宋比唐贫,必须首先证明宋代的经济状况不如唐,或只跟唐相当。税收不适当地超过了经济的增长,才会出现贫的局面。

④关于宋代的经济发展状况,简言之,远比唐代发达。它的疆域虽比唐小,但它的土地开垦面积高于唐,唐代485万多顷,宋代511万多顷。单位面积产量也高于唐。唐代富饶的关中地区亩产稻谷二石,而宋代许多地区亩产米已达到二至三石。唐代最盛时,每年运往首都粮食300万石,而宋代两淮、江南、两浙六路每年运往汴京粮食多达600万石。

  ⑤宋代的手工业也非常发达。一位外国学者统计宋代的铁的产量之多超过了英、法两国工业革命时期产量的总和。

  ⑥宋代商业繁荣,货币流通量飞速增加,宋朝为此大量铸造铜币,宋神宗时每年铸造500多万贯。而唐代最多时,玄宗一年才32万7千贯,宋神宗时两年的铸币量超过唐代三百年的总量,两者差距之大,何止几十倍。而税收量仅比唐代多了几倍而已。事实上,宋朝财力相当富裕,于正常开销外,还能拨出大量经费救助弱势群体,在全国各县设立安济坊收养贫病之人,设居养院收养鳏寡孤独,设漏泽园安葬无主尸骨。这一切,汉、唐做不到,而宋代做到了并坚持到宋亡。这样的王朝怎能称之为“积贫”呢?

  ⑦至于“积弱”问题,从军事角度看,宋和辽相比,双方实力基本相当,宋稍弱一些,所以和议签订后,双方维持了100多年的和平局面。宋和金相比,也略弱一些。和西夏相比,则稍强一些。与蒙古国相比,就弱得多,但应看到,蒙古国是当时的超级强国,它灭亡一国,往往只需要几年甚至几个月时间。唯独南宋却与之抗争了几十年。从当时的国际范围看,宋虽然不是超级大国,也算是一流强国,用“弱”,特别是“积弱”来概括它合适吗?

⑧现代衡量国家强弱的标准,主要看它的综合国力。宋的经济实力比辽、金强。科学技术更远超辽、金,世界史上起革命性作用的火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都是在宋代出现或得到推广的。宋代官学、书院遍布全国,学术文化也得到高度发展。从综合国力角度考虑,宋王朝不仅不能说弱,还应该说是相当强的。

  (取材于李裕民《破除偏见,还宋代历史以本来面目》)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钱穆以宋朝的税收远超唐代作为基本依据,提出了宋代“积贫积弱”的说法。

B.作者列举具体的史料从多个角度说明:宋朝的经济发展状况远比唐代发达。

C.宋朝经济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只因军事上“积弱”,最终被蒙古国灭亡。

D.综合考虑经济、科技、教育等诸多因素,作者认为宋代也是一个富强的朝代。

【2】作者否认宋朝“积贫”和“积弱”的依据是什么?请分条概述。(5分)

否认“积贫”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否认“积弱”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3、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曰:“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高宗纳之。

(选自《魏书》,有删节)

注:黄中内润: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担笈负书,千里就业   就业:求学

B.则亩益三斗 益:增加

C.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   宠:受宠

D.为首为讳乎 首:头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

B.臣少也贱,所知唯田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C.复何忧哉 何其不直

D.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3】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能说明高允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与论刑政,言甚称旨

②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③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④竟为世祖所疏

⑤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⑥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⑥

【4】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将良田还给百姓耕种。

B.翟黑子是世祖的宠臣,但他犯了受贿之罪,被高祖发觉。高允认为如果翟黑子按实际情况回答,承认错误,一定会免于责罚,说明高允是个忠诚明智之人。

C.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因他向皇上隐瞒罪过,立即被皇上治罪杀死了。

D.郭善明怂恿高宗大建宫殿,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危害,高宗接受了高允的劝谏。

【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四、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5分)

4、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8分)。

①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劝学》)

②适百里者,________;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逍遥游》)

③项伯亦拔剑起舞,_______________,庄不得击。 (《鸿门宴》)

④陛下亦宜自谋,__________,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

⑤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⑥身既死兮神以灵,____________!   (屈原《国殇》)

⑦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⑧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

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①,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①弄春晖:在春天的阳光里嬉戏玩耍。②拟归:打算回家。

【1】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弄春晖”一个“弄”字传神入化,赋予万物以生动的情态及和谐的意趣。

B.首句描写山中景致,形象描绘山川、草木沐浴在春光中的形态。

C.第三句诗人揣度客人心理,以退为进,转到对万里无云的无雨时节的描写。

D.“入云深处”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令人神往的意境,引起客人游山之兴。

②全诗取材于生活琐事,采用了虚实相映的写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效果。(4分)

【2】“莫为轻阴便拟归”这一句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请联系现实生活谈一谈。(不少于200字)(10分)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试卷分析
(总分:45)
总体分析
选择题(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名句名篇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难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