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二中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答题卡下载
收藏试卷
平行组卷
一、选择题 (共1题,共5分)

1、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现代汉语词典》是每个中国人终身的语文老师。在过往的30多年时光里,它无论是身披蓝色硬壳还是红色精装,始终占据中国人话语系统的权威。 

B.浙江卫视全新推出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互动节目《奔跑吧兄弟》自开播以来,众多粉丝除了关注明星们的一举一动,也为节目组设置任务出谋划策。

C.频繁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不仅让一个个家庭支离破碎,而且让多名无辜孩子的生命离我们远去,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成为当前安全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

D.日前,被称为“京考”的北京市2014年公务员笔试举行,五万余名考生在雾霾中赶考。据了解,“治理雾霾”此次被写入京考试题,群众路线、孤寡老人社会保障等时事热点也有涉及。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中国的灾难美学

①自然灾难以其毁灭性的力量,给人类的身体、心灵与生活以沉重打击,如何从这种似乎不可避免的创伤性记忆中复苏?缺乏精神资源的某些国人,用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灾难美学来进行自我的精神按摩和情感麻痹,这种灾难美学,其实质是一种遗忘灾难的艺术,不啻对受难者的二度伤害。

②灾难美学最核心的体现,就是一种灾难之后的政治美学,这种政治美学在一些自称为舆论喉舌的“主流媒体”上体现得最为明显。每次自然灾难的发生,无论是地震、洪涝、旱灾还是泥石流等,似乎都在造就盛世传奇般的领导干部,媒体上连篇累牍的是领导们如何废寝忘食、亲力亲为地深入灾区,慰问灾民,调查灾情,安置灾后。如果说灾难是一场悲剧,你会发现主角和配角的位置每次都被翻转了。

③有一位宗教界的公共人物说得很入人心,他说,人世间的灾难、苦难本来就是一个常数,这苦难降临在谁的身上是不可知的,而苦难的承受者,其实质是替代我们去蒙受了身心的毁灭与创痛。我们不应该将自己想象成侥幸的幸存者,而应该理解为同受苦难的受难者,去理解苦难,去帮助灾民,去抚慰自己同样受难的心。 

④可在我们的公共生活里,一次次的灾难所唤起的道德觉悟与人性反省,就好像“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瞬间的伤痛感,自我的省思,援助灾民的道德冲动,迅速地被消费主义社会的滚滚洪流湮没、淘洗。这就导致每次灾难的发生,我们好像都是第一次感受如此巨大的苦难,道德性的提升与努力,每次似乎都是从零点出发。即便如此,灾难过后,我们还是常常容易被自己的道德努力所感动。 

⑤这种面对灾难的道德美学,成为公众集体性的媚俗艺术,其本质就是,我们面对灾难及其受难者的态度,往往是“抽象的同情,具体的冷漠”。爱人民永远比爱你的邻人来得轻易。在最宽泛的意义上,我们毫不掩饰对受难者的慷慨的悲悯与同情,可同时,我们对于在受难者这个抽象符号背后的具体的个人的苦难,却缺乏一种坚韧、持久、悲悯的道德激情,去进行救赎与援助,而是开始迅速地冷漠,不耐烦,遗忘。

⑥在传统社会,巨大的自然灾难,往往含蓄地告诫、警示统治者的“政治之恶”,所以才有罪己诏,普通人面对灾难,则在苦痛之外,更增添了一份对于不可知的大自然的敬畏,因敬畏而生谦卑与自省意识。

⑦而在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人定胜天”乃至“无法无天”的自负与浅薄大量滋生。唯意志论、精神万能论,背后所隐含的目标却是一种最庸俗的世俗社会的物质主义理想。这种精神特征,在每次灾难过后的政治话语、公共话语乃至私人生活里都有体现,灾难似乎不是让世人更为警醒人性的有限、人的能力的局限、人的罪错感,却反而再一次雄辩地证明了人类世界的伟大、光荣与正确。

⑧人性包含着两种可能,即向上提升的可能与向下陷溺的可能,也就是人性的自主性与可堕失性两极,正因为此,无论是基督教教义,还是儒家的道德哲学,或其他宗教文明,都强调省察克治、反求诸己的重要,这也就是一种人性上的幽暗意识。可我们在面对自然灾难的时候,幽暗意识往往被深度压抑了,意志美学却总是得到伸张与发扬。这种意志美学,是前面所说的政治美学与道德美学的理性根基,它不是从一次次的灾难中去学习如何做一个梭罗式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而是从灾难中看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努力尚且不够,人类驾驭世界的能力有待提升。灾难在强化着人类虚妄的主体性与贪得无厌的掠夺心理,灾难不再被看成是对有罪的人类的一次警诫与惩罚,而被看成在考验人类社会的物质成就与科技能力。

(有改动)

【1】下列关于“灾难美学”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灾难来临时,我们不应该将自己想象成侥幸的幸存者,而应该理解为同受苦难的受难者。

B.灾难发生后,灾民成为了这场悲剧的配角,这是政治美学的表现,政治美学就是灾难美学最核心的体现。

C.灾难面前,缺乏精神资源的某些国人,进行自我精神按摩和情感麻痹,这种遗忘灾难的做法,其实是对受难者的二度伤害。

D.灾难美学在现实中成为公众集体性的媚俗艺术,使我们对具体的个人的苦难,缺乏一种坚韧、持久、悲悯的道德激情。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描述了灾难之后的政治美学的相关表现,与第①段的内容形成对比,很好地阐释了灾难美学的本质。

B.第③段告诉我们面对灾难,应感同身受,理解苦难;第④⑤段语意一转,叙述了人们面对灾难时的不持久的、媚俗的表现。

C.第⑥段指出传统社会中,人们因敬畏自然而有谦卑和自省的意识;第⑦段表达了“人定胜天”的美好愿望。

D.第⑧段点出意志主义是政治美学和道德美学的理性根基,意志主义强调应与自然为友,注重自我反思。

【3】下列对原文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灾害频发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我们不应遗忘灾难,而应该正确地面对灾难,对待灾民。

B.“抽象的同情,具体的冷漠”这句话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我们在面对灾难时,缺乏的道德激情。

C.一次次的灾难似乎不是让世人更为警醒与省思,却反而一次次雄辩地证明了人类世界的伟大、光荣与正确。

D.人性包含着向上提升与向下陷溺的可能,因而,无论是基督教教义,还是儒家的道德哲学,或其他宗教文明,都强调一种人性上的幽暗意识。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独乐园记

 司马光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孔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①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②”,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③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④,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飔,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桐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两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轘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⑤采药,决渠灌花,操斧伐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惟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注】①鹪鹩(jiāoliáo):一种鸟。②“若夫”四句:语出《庄子·逍遥游》。③迂叟:作者自称。④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阳,全力编修《资治通鉴》。⑤纴(rèn):纺织。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 家:定居,安家

B.杂莳草药 莳:种植,移植

C.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 野:郊野,郊外

D.而林薄茂密 薄:草木茂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A.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相如因持璧却立

B.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 蜩与学鸠笑之

C.夫又何求于人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皆以蔓药覆之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引用孟子、孔子、颜子、庄子等人关于乐趣的论述,目的是引出下文对独乐园的描写,以及对“独乐”的阐释。

B.作者精心具体地描绘了独乐园的布局及构筑,每一处都突出了他对独乐园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写了作者置身其内伺花弄草、自得其乐的闲趣。

C.整篇作品,不论是对独乐园的写景状物还是抒情议论,除作者外,没有提及第二位家人或友人,这一构思符合文章“独乐之趣”的宗旨。

D.本篇名为叙写作者居住于“独乐园”的种种乐趣,实则表达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退隐洛阳的孤独寂寞、愤世嫉俗、不再出仕的情感。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5分)

⑵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5分)

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乙:1.____________,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天下云集响应,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5.故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6.芳与泽其杂糅兮,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五、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5、

某学校校园文学报拟改版,改版后,该报仍设四个版面,请在版面名称之后填写体现版面宗旨的句子。要求第一版与第四版、第二版与第三版字数相同,结构大体一致。(5分)

1

答:第二版:诗园芳甸  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版:青春物语  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人世间的路很多很多,其实,归根结底只有两条:上坡路和下坡路。走上坡路,沿途可能会有荆棘刺破你的双脚,可你的视野会越来越宽、越来越广,每前进一步,你都会看到更美的景色,然而,有时你付出了很多很多也不一定走得很高;走下坡路就显得很容易,下势的推力在后面推搡你,无须把握,省劲舒服,轻松愉快,但是,你很难把握自己,有时会一泻千里。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自选角度,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试卷分析
(总分:50)
总体分析
选择题(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名句名篇默写(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难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