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卷
答题卡下载
收藏试卷
平行组卷
一、选择题 (共1题,共5分)

1、

北宋钦宗靖康年间规定,选择御史的标准为“择人臣中朴茂纯直,能安贫守节,不附权俸,慷慨论事者”。“又诏宰执不得荐举台谏官”。其主要目的是

A. 选拔贤能人才   B. 倡导清正的廉明的官德

C. 提高官员素质   D. 防止结党营私加强集权

二、非选择题 (共1题,共5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征叙怀

万里驱兵过海门,此生今日报君恩。

回期直待烽烟静,不遣征衣有泪痕。

——高骈(唐朝)

材料二

十九世纪末,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严重民族危机。孙中山同当时许多进步的知识分子一样,对清朝末年中国面临的严重局势有清醒的认识,“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孙中山认为,中国“以四百兆人民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本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而形成如此严重的民族危机,完全是清政府的腐败卖国造成的。“欲免瓜分,非先例满洲政府,别无挽救之法也”。

——摘编自孙中山1904年《驳保皇报书》

材料三

毛泽东说:“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历史的脚步,告诉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者,在抵抗外国侵略的这一基本要求下,必须有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的眼光和心思,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我们试回溯一下近百年的历次重大政治改革运动,哪一次不是爱国与革新相结合的?尽管随着时代的推移,革新的口号和程度不一样,性质上也有所不同,却都和学习外国有关,它的进程充分地表达了这个历史逻辑。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骈与孙中山的爱国观念的差异及其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运动体现出的时代特色及启示。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试卷分析
(总分:75)
总体分析
选择题(1道)
非选择题(1道)
难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