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答题卡下载
收藏试卷
平行组卷
一、选择题 (共1题,共5分)

1、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川航机组突遇险情,成功备降,强烈地震撼着网友的心,纷纷为他们的专业素养点赞。(把“强烈”改为“剧烈”)

B.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才能走出一条丰富而精彩的人生之路。 (把关联词“既要……又要……”改为“不但要……还要……”)

C.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删去“和环保意识”)

D.本期“文翁大讲堂”的听众,除成都教师外,还有资阳、攀枝花等外地教师也参与其中。(删去“也参与其中”)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总之:都是些 fánsuǒ(___________)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2)队伍还是极迟慢地向前行动。我们就跟瑶民 pān tán(_________)起来。

(3)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 fù rú jiē zhī(________)的人物了。

(4)闻先生 xīn bù zài yān(___________),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内。”

三、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3、

说和做(节选)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 30 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 年到 1932 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的作用,以下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接点题,开门见山。

B.引起悬念,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

C.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明对比,层层深入,表现先生的品质。

D.交代人物活动背景,渲染气氛。

【2】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吃尽”“消化尽”“远射”“文化药方”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闻先生全身心投入研究,执著探寻从文化上拯救民族之路径的研究状态。

B.“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C.作者善于合理安排材料详略,如:详写最为艰辛的《唐诗杂论》的写作过程,而略写比较顺利的《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的写作过程。

D.第(3)节中“‘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是比拟的说法,把当时的中华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3】有人说本文的语言精致而有诗意,试举两例说明。

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4、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意思。

(1)释担而立(______) (2)但手熟尔(______) (3)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

(2)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3】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篇幅短小,不足200个字,但情节完整,重点突出。

B.本文通过具体的故事,阐述了抽象的道理,情景交融,明白透彻,通俗易懂。

C.通过卖油翁以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沾湿告诫因“善射”而自矜的陈尧咨的故事,说明了技艺专长,全在熟能生巧,精益求精,不值得骄傲的道理。

D.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以褒扬发端,对陈尧咨的射技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接着宕开一笔,交待卖油翁对陈尧咨射技的态度;最后以卖油翁从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事实,让陈尧咨恍然大悟,心悦诚服。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5分)

5、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卿今者才略,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

(2)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独坐幽篁里,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4)_______________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5)请默写岑参的《逢入京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5分)

6、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到了六月,大杂院里在白天简直没什么人声。孩子们抓早儿提着破筐去拾所能拾到的东西;到了九点,毒花花的太阳已要将他们的瘦脊背晒裂,只好拿回来所拾得的东西,吃些大人所能给他们的食物。然后,大一点的要是能找到世界上最小的资本,便去连买带拾,凑些冰核去卖。若找不到这点资本,便结伴出城到护城河里去洗澡,顺手儿在车站上偷几块煤,或捉些蜻蜓与知了儿卖与那富贵人家的小儿。那小些的,不敢往远处跑,都到门外有树的地方,拾槐虫,挖“金钢”(注:金钢,即槐虫的蛹。)什么的去玩。孩子都出去,男人也都出去,妇女们都赤了背在屋中,谁也不肯出来;不是怕难看,而是因为院中的地已经晒得烫脚。

直到太阳快落,男人与孩子们才陆续的回来,这时候院中有了墙影与一些凉风,而屋里圈着一天的热气,象些火笼;大家都在院中坐着,等着妇女们作饭。此刻,院中非常的热闹,好象是个没有货物的集市。大家都受了一天的热,红着眼珠,没有好脾气;肚子又饿,更个个急叉白脸。一句话不对路,有的便要打孩子,有的便要打老婆;即使打不起来,也骂个痛快。这样闹哄,一直到大家都吃过饭。小孩有的躺在院中便睡去,有的到街上去撕欢(注:撒欢,本来是指动物的欢奔乱跑,也用来说小孩子这种动作。)。大人们吃饱之后,脾气和平了许多,爱说话的才三五成团,说起一天的辛苦。那吃不上饭的,当已无处去当,卖已无处去卖——即使有东西可当或卖——因为天色已黑上来。男的不管屋中怎样的热,一头扎在炕上,一声不出,也许大声的叫骂。女的含着泪向大家去通融,不定碰多少钉子,才借到一张二十枚的破纸票。攥着这张宝贝票子,她出去弄点杂合面来,勾一锅粥给大家吃。

【1】选段描写大杂院生活怎样的特点?

【2】祥子和虎妞为何搬来这里?

【3】请以选段中的语句为例,简析作品其中一个语言的特点。

七、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出“草根文化”的四个主要特性。(每点不超过6个字)

草根文化,属于一种在一定时期内由一些特殊的群体、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潮流,它实际是一种“副文化、亚文化”现象。它具有平民文化的特质,属于一种没有特定规律和标准可循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动态的、可变的文化现象。它区别于阳春白雪的雅文化、上流文化、宫廷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健康向上的“草根文化”会形成对主流文化的重要补充,但愚昧落后的“草根文化”无可否认也会对传统意义上的主流文化带来辐射、腐蚀和冲击。

八、作文 (共1题,共5分)

8、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习惯,是逐渐适应后的一种常态,是习以为常后的一种自然。习惯可以是一种行为,也可以是一种心理,甚至是一种风气、一种传统……你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影响巨大。关于“习惯”,你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验?又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思考?

请以“习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 500 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等。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试卷分析
(总分:45)
总体分析
选择题(1道)
字词书写(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名句名篇默写(1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难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