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 特殊保护同步练习

初中政治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9题,共45分)

1、

“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它谁触电;法律是个守护神,惩处违法护好人。”这句话体现了我国法律( )

①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②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③保护公民的一切权益

④具有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

富裕起来的陈某拒绝为年迈多病的父母提供生活医疗费用,对此陈某( )

A.要受到道德的谴责,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B.要承担法律责任,但不受道德谴责

C.这是陈某的家务事,道德和法律都不必干涉

D.既要受到道德谴责,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3、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宪法、婚姻法也明确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这表明 ( )

①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

②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是完全相同的

③道德义务在一定程度上补充着我国法律的不足

④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

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时刻与我们相伴。这一浅显的说法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是 ( )

A.生活完全依赖于法律

B.法律来源于生活

C.生活离不开法律

D.违法的人需要学法

5、

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否则,用工单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说明,在我国 ( )

①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唯一规则

②同工不同酬的行为已经完全杜绝

③法律是评价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④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6、

“河流虽急,沿着河槽走;人虽多,守着法律走。”这句谚语启示我们 ( ) ①说话做事要以守规则为标准

②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③要增强法律意识

④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③④

7、

备受关注的《刑法修正案(八)》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施行,醉酒驾车,不管是否肇事,一经查实,便将承担刑事责任。这说明,在我国( )

A.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唯一规则

B.法律是全体公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C.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是人们生活的“卫士”

D.法律具有制裁作用,违反法律就要受刑罚处罚

8、

五楼的殷先生非常苦恼。六楼的王某喜欢在深夜听音乐,并总是把音量开得很大。民警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使用家用电器、兵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规定对六楼进行批评教育,制止了他的不当行为。这一案例说明( )

A.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B.邻居之间产生纠纷是不可避免的

C.只要发挥法律的作用,就一定能够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纠纷

D.法律只对违反法律的人起作用

9、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新商标法的施行说明 ( )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

B.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

D.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

二、辨析题(共1题,共5分)

10、

有位老师在讲到规则与正义的内容时,展示了下边这幅漫画,要求同学们谈谈对漫画的看法。有的同学认为:“这幅漫画就是说明了,在公共场所指责别人违反规矩的行为,是主持正义的表现!”

1

请你结合漫画,辨析上述同学的看法。

三、简答题(共3题,共15分)

11、

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开展了打击网络有组织造谣传谣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截止到8月底,浙江省公安厅已清理网上违法信息21.1万余条,其中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1.82万余条,查处网络造谣等违法犯罪67起,刑拘2人,治安处罚46人;关闭违法的网站、栏目、网店1 978家,有力震慑了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了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秩序。 阅读材料,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

(1)浙江省公安厅对网络造谣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

(2)公安部部署开展这一专项行动体现了我国法律怎样的作用?

12、

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全国 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黄胜受贿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黄胜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1)黄胜受贿案的判决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

(2)这则案例反映了我国法律的什么作用?

13、

欣赏右面漫画并回答:

漫画说明了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发表你的看法。

1

粤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 特殊保护同步练习

初中政治考试
一、选择题(共9题,共45分)

1、

“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它谁触电;法律是个守护神,惩处违法护好人。”这句话体现了我国法律( )

①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②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③保护公民的一切权益

④具有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它谁触电”,体现了法律的第二、三个特征;“法律是个守护神,惩处违法护好人”,体现了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作用,①②④符合题意。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而非一切权益,③应排除。故选D项。

2、

富裕起来的陈某拒绝为年迈多病的父母提供生活医疗费用,对此陈某( )

A.要受到道德的谴责,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B.要承担法律责任,但不受道德谴责

C.这是陈某的家务事,道德和法律都不必干涉

D.既要受到道德谴责,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我国法律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题干材料中陈某拒绝为年迈多病的父母提供生活医疗费用说明陈某没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孝敬父母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陈某的行为违背了道德,要受到道德的谴责。故D项正确。

3、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宪法、婚姻法也明确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这表明 ( )

①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

②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是完全相同的

③道德义务在一定程度上补充着我国法律的不足

④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孝敬父母既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又是公民的法定义务,这充分体现了我国道德和法律是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关系,因此①③④符合题意。②观点错误,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故选C。

4、

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时刻与我们相伴。这一浅显的说法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是 ( )

A.生活完全依赖于法律

B.法律来源于生活

C.生活离不开法律

D.违法的人需要学法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法律作用的认识和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和水,法律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时刻与我们相伴,告诉我们生活离不开法律。因此,C符合题意。A、D说法过于绝对,B与题意不符。

5、

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否则,用工单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说明,在我国 ( )

①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唯一规则

②同工不同酬的行为已经完全杜绝

③法律是评价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④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法律的作用的认识和理解。题干材料说明了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同时它还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因此③④符合题意;法律只是规范人们行为规则中的一种,因此①观点错误;②观点过于绝对。

6、

“河流虽急,沿着河槽走;人虽多,守着法律走。”这句谚语启示我们 ( ) ①说话做事要以守规则为标准

②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③要增强法律意识

④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③④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言警句的解读能力。谚语启示我们生活中要尊法守法,说话做事要守规则,懂规则,因此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观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应排除,故选B。

7、

备受关注的《刑法修正案(八)》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施行,醉酒驾车,不管是否肇事,一经查实,便将承担刑事责任。这说明,在我国( )

A.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唯一规则

B.法律是全体公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C.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是人们生活的“卫士”

D.法律具有制裁作用,违反法律就要受刑罚处罚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法律的作用的理解和认识。从题干材料“醉酒驾车,不管是否肇事,一经查实,便将承担刑事责任”说明了法律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等权益,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具有保护作用, C项正确;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特殊的行为规范,A项错误;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B项错误;违反法律有时受到行政处罚或承担民事责任,D项错误。

8、

五楼的殷先生非常苦恼。六楼的王某喜欢在深夜听音乐,并总是把音量开得很大。民警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使用家用电器、兵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规定对六楼进行批评教育,制止了他的不当行为。这一案例说明( )

A.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B.邻居之间产生纠纷是不可避免的

C.只要发挥法律的作用,就一定能够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纠纷

D.法律只对违反法律的人起作用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居民赵先生受邻居唱歌干扰,正常生活受到影响,靠法律才最终解决,说明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因此,A项正确,B项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C、D两项说法太绝对。

9、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新商标法的施行说明 ( )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

B.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

D.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法律特征的理解。题干中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说明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因此A符合题意。其余三项与题意不符。

二、辨析题(共1题,共5分)

10、

有位老师在讲到规则与正义的内容时,展示了下边这幅漫画,要求同学们谈谈对漫画的看法。有的同学认为:“这幅漫画就是说明了,在公共场所指责别人违反规矩的行为,是主持正义的表现!”

1

请你结合漫画,辨析上述同学的看法。

【考点】
【答案】

①上述看法不完全符合漫画所表达的含义。

②公共场所的规则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维护规则,遵守规则,任何人都不能例外。“漫画所示的在公共场所指责别人违反规矩的行为,是主持正义的表现!”的观点是正确的,是积极维护公共生活规则、具有正义感的表现。

③作为现代公民,在公共场所要严于律己,自觉遵守规矩,带头遵守规则。漫画中指责别人的人,他们在指责别人的同时,随地吐痰和抛垃圾,是违反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的行为,言行不一,违反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因此,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在自觉遵守规则的同时,面对非正义行为时,要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解析】

如果照搬教材上的观点,如:凡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一个有正义感的人,面对非正义行为时,会产生不安、不满、愤怒等情绪,乃至采取行动来维护正义”、“作为有正义感的人,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就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面对非正义行为时,我们消极的态度会助长非正义行为的扩散,最终损害的将不仅是某一个人的利益”等观点之一者也可;能答:“明辨是非、正确选择”、“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不做违反道德与法律的事”等也可。 (2) 如答:“我们作为中学生(未成年人),要明辨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更重要的是去感悟吐华道德境界,去践行,以伸张正义。”等类似观点之一者也行。

三、简答题(共3题,共15分)

11、

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开展了打击网络有组织造谣传谣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截止到8月底,浙江省公安厅已清理网上违法信息21.1万余条,其中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1.82万余条,查处网络造谣等违法犯罪67起,刑拘2人,治安处罚46人;关闭违法的网站、栏目、网店1 978家,有力震慑了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了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秩序。 阅读材料,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

(1)浙江省公安厅对网络造谣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

(2)公安部部署开展这一专项行动体现了我国法律怎样的作用?

【考点】
【答案】

(1)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体现了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法律是日常生活的“卫士”,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法律特征和作用的认识和理解。第(1)问在审题时抓住“特征”,结合材料中公安部和浙江省公安厅开展专项行动取得的成果等关键信息分析可知,这体现了法律具有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第(2)问在审题时应抓住“作用”,结合材料中“打击网络有组织造谣传谣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等关键信息分析可知,这体现了法律的保护作用。

12、

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全国 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黄胜受贿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黄胜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1)黄胜受贿案的判决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

(2)这则案例反映了我国法律的什么作用?

【考点】
【答案】

(1)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解析】

本题以社会热点案例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法律特征和作用的认识和理解。第(1)问审题时抓住法律特征,结合材料中黄胜原先的身份和所受的处罚分析,可以得出是对法律强制力和普遍约束力的考查。第(2)问审题时抓住法律作用,结合材料中对黄胜犯罪行为的处罚,分析可知这体现了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作用。

13、

欣赏右面漫画并回答:

漫画说明了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发表你的看法。

1

【考点】
【答案】

(1)青少年涉世未深,可塑性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漫画中孩子对父亲接受回扣“耳濡目染”,也学会了要回扣的不良行为。(2)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未成年人的性格、道德品质、理想情操的形成都与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②家庭保护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而家庭保护的缺失,则会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给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消极的影响。家庭保护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基础。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认真观察漫画,了解漫画的寓意所在,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对漫画的寓意进行分析。此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是家庭保护的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