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七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监测历史试卷

初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0题,共50分)

1、

周杰伦创作的“中国风”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这首歌赞美的是

A. 东汉的“蔡侯纸”   B. 王羲之的书法

C. 东晋的人物画   D. 莫高窟的飞天

2、

某教室的黑板上,写着“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等,据此判断,该班正在学习的主题是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3、

我国宗教信徒很多,他们信奉的宗教也多种多样。下列宗教中,属于我国土长土长的宗教的是

A. 佛教   B. 伊斯兰教   C. 基督教   D. 道教

4、

人们在论述生死时,常常引用一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该名言出自哪一部著作

A. 《九章算术》   B. 《史记》   C. 《汉书》   D. 《三国志》

5、

穿越时空隧道,我们又来到了西汉王朝。下面请你以记者身份采访汉武帝,了解西汉的大一统格局。请你就此设计三个问题。①陛下,请问您是如何打败项羽统一了全国的?②陛下,您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思想上的统治?③陛下,请问您是如何解决诸侯王势力膨胀的问题的?④陛下,请问您又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

A. ①③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6、

(汉)陆贾在《新语》中写道“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这句话说明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A. 刑法太严酷   B. 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C. 陈胜吴广爆发了起义   D. 可怕的殉葬

7、

秦统一六国后,诏书传到南方的许多地方,当地没有人认识。据此,你认为秦始皇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统一货币 B、统一文字 C、焚书坑儒 D、统一度量衡

8、

《史记》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①周天子威望下降; 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  ③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

9、

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中,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 钻孔石斧1   B. 骨耜2

C. 铁犁铧  3   D. (青)铜铲4

10、

2011年3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将馆藏青铜国宝“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该鼎建造的时代以及它内部的文字应该是

A. 商代,甲骨文   B. 商代,金文   C. 西周,甲骨文   D. 西周,金文

二、综合题(共4题,共20分)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丝绸之路图

1

材料二:我总是觉得:匈奴从中华版图上消失,是一种巨大的遗憾,这种遗憾就像一块永不愈合的伤口,时常让我们感觉到一种疼痛。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有赖于这种文化,才能坚持生存和发展下去,而文化的运动与交流,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在匈奴短暂的东方生活中,虽然对中原汉王朝构成了强大的威胁,但在一个民族的成长历史上,多一些挑战和竞争,总是十分必要的。  

──《怀念匈奴》

请回答:

(1)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字母A所代表的地区。此图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初行”的目的是什么?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专门设立了什么机构来总管西域事务?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丝绸之路开通的作用。

(3)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抵御匈奴的进攻?

(4)请说说你对“在一个民族的成长历史上,多一些挑战和竞争,总是十分必要的”这句话的认识。

12、

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和科技相辅相成,不断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1

(1)图一是我国哪一时期的文字?比较三幅图片,书写材料是怎样变化的?

材料二:如下图

2

(2)上图所示现象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的载体变得快捷便利,也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明造纸术的历史意义。

(4)试举一位魏晋时期的绘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13、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向前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1) 材料一中“霸诸侯”的国君是谁?根据材料一指出,他任用谁为相,改革内政,首先称霸的?

(2)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次改革?材料中包含哪两项内容?

(3) 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材料三反映了他的哪一项改革措施?改革措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4) 根据材料一至材料三,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1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统一后,国土辽阔,最初设置36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又设…5郡.除內史管理的京畿地区外,秦有41郡.郡下设县…秦县的数量大约有一千个.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武帝施主父之策,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国小则亡邪心。   ——《汉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秦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秦始皇还在中央设立什么官职负责监察事务?秦朝开创的大一统的政治制度名称?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武帝后来还把全国分为13个州部,建立了什么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和豪强的监督?

(3)秦汉时期实行大一统的政治制度对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七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监测历史试卷

初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10题,共50分)

1、

周杰伦创作的“中国风”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这首歌赞美的是

A. 东汉的“蔡侯纸”   B. 王羲之的书法

C. 东晋的人物画   D. 莫高窟的飞天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王羲之的书法代表作品,《兰亭集序》如行云流水,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2、

某教室的黑板上,写着“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等,据此判断,该班正在学习的主题是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 由此判断这都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北方战乱不断,江南地区相对安定;为躲避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3、

我国宗教信徒很多,他们信奉的宗教也多种多样。下列宗教中,属于我国土长土长的宗教的是

A. 佛教   B. 伊斯兰教   C. 基督教   D. 道教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我国土长土长的宗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的结合,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这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4、

人们在论述生死时,常常引用一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该名言出自哪一部著作

A. 《九章算术》   B. 《史记》   C. 《汉书》   D. 《三国志》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句名言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5、

穿越时空隧道,我们又来到了西汉王朝。下面请你以记者身份采访汉武帝,了解西汉的大一统格局。请你就此设计三个问题。①陛下,请问您是如何打败项羽统一了全国的?②陛下,您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思想上的统治?③陛下,请问您是如何解决诸侯王势力膨胀的问题的?④陛下,请问您又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

A. ①③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采访汉武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加强思想统治;采纳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建立刺史,强化监察制度;因此与汉武帝相关的是选项②③④;而选项①打败项羽统一了全国的是汉高祖刘邦,可排除;所以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6、

(汉)陆贾在《新语》中写道“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这句话说明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A. 刑法太严酷   B. 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C. 陈胜吴广爆发了起义   D. 可怕的殉葬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举措暴众,用刑太极(刑法太严酷)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CD与材料内容无关;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7、

秦统一六国后,诏书传到南方的许多地方,当地没有人认识。据此,你认为秦始皇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统一货币 B、统一文字 C、焚书坑儒 D、统一度量衡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措施,题目叙述的是诏书到达地方人民不认识,可见是文字信息不统一的原因,所以为此应该统一全国的文字,所以B项正确,CDA不符合题意。

8、

《史记》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①周天子威望下降; 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  ③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史记》记载的内容”,可以判断这是春秋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室开始衰微,天子威望下降,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选项①②③符合题意;而选项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是在战国后期,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9、

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中,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 钻孔石斧1   B. 骨耜2

C. 铁犁铧  3   D. (青)铜铲4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器(铁犁铧)的使用是从春秋时期开始,它的使用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B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劳动工具,效率低下;(青)铜铲使用范围广,青铜很脆,容易断裂;所以选项ABD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0、

2011年3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将馆藏青铜国宝“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该鼎建造的时代以及它内部的文字应该是

A. 商代,甲骨文   B. 商代,金文   C. 西周,甲骨文   D. 西周,金文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司母戊鼎(后母戊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是商代青铜器,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所以该鼎建造的时代以及它内部的文字应该是商代的金文;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二、综合题(共4题,共20分)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丝绸之路图

1

材料二:我总是觉得:匈奴从中华版图上消失,是一种巨大的遗憾,这种遗憾就像一块永不愈合的伤口,时常让我们感觉到一种疼痛。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有赖于这种文化,才能坚持生存和发展下去,而文化的运动与交流,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在匈奴短暂的东方生活中,虽然对中原汉王朝构成了强大的威胁,但在一个民族的成长历史上,多一些挑战和竞争,总是十分必要的。  

──《怀念匈奴》

请回答:

(1)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字母A所代表的地区。此图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初行”的目的是什么?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专门设立了什么机构来总管西域事务?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丝绸之路开通的作用。

(3)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抵御匈奴的进攻?

(4)请说说你对“在一个民族的成长历史上,多一些挑战和竞争,总是十分必要的”这句话的认识。

【考点】
【答案】

(1) 长安;张骞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西域都护。

(2)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 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4) 匈奴对中原王朝的威胁,促进了匈奴和中原王朝的互相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不断向前发展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汉代丝绸之路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字母A处是长安;此图反映的是张骞出使西域;“初行”的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专门设立了西域都护来总管西域事务。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采取了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抵御匈奴的进攻。

(4)根据“在一个民族的成长历史上,多一些挑战和竞争,总是十分必要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匈奴对中原王朝的威胁,促进了匈奴和中原王朝的互相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不断向前发展。

12、

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和科技相辅相成,不断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1

(1)图一是我国哪一时期的文字?比较三幅图片,书写材料是怎样变化的?

材料二:如下图

2

(2)上图所示现象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的载体变得快捷便利,也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明造纸术的历史意义。

(4)试举一位魏晋时期的绘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考点】
【答案】

(1) 商周时期(或商朝)。变化:从龟甲、兽骨到竹简到纸质。

(2)秦统一六国。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3)书写快捷便利;便于典籍的流传;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4)顾恺之,《女史箴图》或《洛神赋图》

【解析】

(1)根据图一“刻有文字的甲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我国商周时期的甲骨文;比较三幅图片,书写材料的变:从龟甲、兽骨到竹简到纸质。

(2)根据材料二,图示小篆作为统一文字,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明造纸术之后,书写快捷便利;便于典籍的流传;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的绘画家及其代表作品,如顾恺之,《女史箴图》。

13、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向前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1) 材料一中“霸诸侯”的国君是谁?根据材料一指出,他任用谁为相,改革内政,首先称霸的?

(2)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次改革?材料中包含哪两项内容?

(3) 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材料三反映了他的哪一项改革措施?改革措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4) 根据材料一至材料三,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考点】
【答案】

(1)齐桓公,管仲。

(2)商鞅变法,推行县制,奖励生产。

(3)北魏孝文帝改革;采用汉姓;促进民族融合。

(4)改革能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力提升,改革措施要正确,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等。

【解析】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霸诸侯”的国君是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 根据材料二“《史记·商君列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材料中包含推行县制,奖励生产这两项内容。

(3)根据材料三“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反映了孝文帝改革措施中的采用汉姓;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能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力提升,改革措施要正确,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等

1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统一后,国土辽阔,最初设置36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又设…5郡.除內史管理的京畿地区外,秦有41郡.郡下设县…秦县的数量大约有一千个.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武帝施主父之策,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国小则亡邪心。   ——《汉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秦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秦始皇还在中央设立什么官职负责监察事务?秦朝开创的大一统的政治制度名称?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武帝后来还把全国分为13个州部,建立了什么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和豪强的监督?

(3)秦汉时期实行大一统的政治制度对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考点】
【答案】

(1)实行制度:郡县制;御史大夫;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事件:颁布推恩令;刺史制度

(3)秦汉时期实行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秦有41郡.郡下设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郡县制;秦始皇还在中央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事务;秦朝开创的大一统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根据材料二“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武帝后来还把全国分为13个州部,建立了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和豪强的监督。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实行大一统的的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