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初中初三月单元练习历史试卷(解析版)

初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8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3题,共65分)

1、

西周时如果从镐京(西安)走到濮阳,估计得走上一年,距离远又没有路。驾着马车,走一百里,遇到一片沼泽,抽干了沼泽再过去,遇到原始森林,砍光了树再往前走,一没有路就得砍树,结果树砍完了,车也零散了。这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是:

A.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B.原始森林太多了

C.生产力水平低下

D.封国太远

2、

假如你生活在15世纪初的欧洲,你无法在市场上买到的是

A.非洲的饰物

B.中国的工艺品

C.美洲的咖啡

D.印度的香料

3、

说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其主要依据是

A.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障碍

B.实现了美利坚民族的独立

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政体

D.鼓舞和推动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4、

“这一事件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不过,它摧毁了平民心目中压迫的象征,掀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材料中的“这一事件”是指

A.热月政变

B.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C.查理一世召开议会

D.攻占巴士底狱

5、

华盛顿和拿破仑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杰出领袖,下列属于两者相同之处的是

①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②走上军事独裁道路

③推动资产阶级民主进程④反对封建统治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6、

在1785年之前,英国人要开办棉纺厂,厂址最好选在

A. 临近铁路的地方   B. 临近煤矿的地方

C. 临近河流的地方   D. 临近油田的地方

7、

夏朝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世袭制朝代,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以下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专制代替民主是历史的倒退

B.生产力推动下的社会进步

C.部落联盟争夺首领位置的结果

D.私有制代替公有制的倒退

8、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此“诏令”的颁布者是

A.秦孝公

B.秦始皇

C.北魏孝文帝

D.明太祖

9、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B.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D.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10、

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在这场“奔向奴役和毁灭”的战争中,中国

A.处于清政府统治时期

B.加入了协约国一方作战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面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1、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明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人民反抗

B.压制知识分子

C.巩固君主专制

D.统一思想

12、

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利互惠。以下文字中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D.“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13、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这里的“总趋势”主要指

A.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

B.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主义社会

C.无产阶级革命取代资产阶级革命

D.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二、综合题(共3题,共15分)

1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贵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

——《资治通鉴》

材料三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材料四

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君的变法内容中体现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农业发展的“利民”措施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魏孝文帝进行姓氏改革的理由。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实行这些改革的主要历史作用?

(3)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尤其是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的社会,统治者更是十分重视土地问题的解决。商鞅变法、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的?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改革,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15、

时势造就英雄,英雄影响时势。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

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秦)富者田连阡陌,而贫者无立锥之地……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

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儒生),诸生传相告引(互相揭发)。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伏尔泰在他的《哲学辞典》中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他又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他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为什么对孔子的思想推崇备至。

(4)根据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相关史实,简述材料一孔子政治主张的积极意义。

16、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秦统一后,国土辽阔,最初设置36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又设……5郡。除内史管理的京畿地区外,秦有41郡。郡下设县……秦县的数量大约有一千个。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四: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实行的重要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实施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中把乡、邑、聚合并,推行什么地方行政制度?

(3)材料三中秦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汉皇帝”是指西汉历史上的哪位皇帝?此皇帝通过颁布什么法令,实现“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5)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和材料四中所实施的地方行政制度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江苏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初中初三月单元练习历史试卷(解析版)

初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13题,共65分)

1、

西周时如果从镐京(西安)走到濮阳,估计得走上一年,距离远又没有路。驾着马车,走一百里,遇到一片沼泽,抽干了沼泽再过去,遇到原始森林,砍光了树再往前走,一没有路就得砍树,结果树砍完了,车也零散了。这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是:

A.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B.原始森林太多了

C.生产力水平低下

D.封国太远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由已学知识可知在西周初期分封制巩固西周的统治,在西周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周王室衰弱,各诸侯国的势力不断增强,独立性更大,分封制逐渐瓦解,也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2、

假如你生活在15世纪初的欧洲,你无法在市场上买到的是

A.非洲的饰物

B.中国的工艺品

C.美洲的咖啡

D.印度的香料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实际是在考查新航路开辟了到达哪些洲的航线。新航路开辟了欧洲到达非洲、亚洲和美洲的航线,并没有开辟到达澳洲的航线。所以答案选C

3、

说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其主要依据是

A.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障碍

B.实现了美利坚民族的独立

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政体

D.鼓舞和推动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对北美独立战争性质的理解.北美独立战争既是民族独立运动,因为它是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同时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因为他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所以答案选A

4、

“这一事件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不过,它摧毁了平民心目中压迫的象征,掀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材料中的“这一事件”是指

A.热月政变

B.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C.查理一世召开议会

D.攻占巴士底狱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法国大革命有关知识的识记。法国的封建等级制度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789年7月14日,法国人民发动起义,攻占巴士底监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法国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所以答案选D

5、

华盛顿和拿破仑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杰出领袖,下列属于两者相同之处的是

①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②走上军事独裁道路

③推动资产阶级民主进程④反对封建统治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②走上军事独裁道路是拿破仑的特点,不是华盛顿的;④反对封建统治,是拿破仑的,不是华盛顿的。所以答案选A

6、

在1785年之前,英国人要开办棉纺厂,厂址最好选在

A. 临近铁路的地方   B. 临近煤矿的地方

C. 临近河流的地方   D. 临近油田的地方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准确认识,解题时学生需注意题干中关键信息是“蒸汽机被用来带动纺织机器之前”,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再次之前棉纺机械的动力主要是水力,因此选址应该在有河流的地方。所以答案选C

7、

夏朝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世袭制朝代,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以下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专制代替民主是历史的倒退

B.生产力推动下的社会进步

C.部落联盟争夺首领位置的结果

D.私有制代替公有制的倒退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夏朝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世袭制朝代,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是生产力推动下的社会进步。所以答案选B

8、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此“诏令”的颁布者是

A.秦孝公

B.秦始皇

C.北魏孝文帝

D.明太祖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关键词是不得以北俗之语言,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有条措施是改变风俗习惯,要讲汉化。所以答案选C

9、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B.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D.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也应该是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目的的。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才使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商鞅变法是成功的。北魏孝文帝改革也是如此。因此选A。BCD也是原因,但从程度上看,不及A重要。所以答案选C

10、

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在这场“奔向奴役和毁灭”的战争中,中国

A.处于清政府统治时期

B.加入了协约国一方作战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面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察学生对一战的认识,题目的关键是“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根据所学知识,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越演越烈,导致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所以答案选B

11、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明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人民反抗

B.压制知识分子

C.巩固君主专制

D.统一思想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历代帝王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明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统治。所以答案选C

12、

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利互惠。以下文字中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D.“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D“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这句话主张不用武力,尽量兼爱非攻。所以答案选D

13、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这里的“总趋势”主要指

A.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

B.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主义社会

C.无产阶级革命取代资产阶级革命

D.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察学生对17世纪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A项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17世纪,通过新航里的开辟,文艺复兴运动,新兴资产阶级在原始的资本积累,资产阶级思想运动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所以,用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发展资本主义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使命和任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顺应了这一历史趋势,B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C,D项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步入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二、综合题(共3题,共15分)

1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贵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

——《资治通鉴》

材料三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材料四

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君的变法内容中体现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农业发展的“利民”措施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魏孝文帝进行姓氏改革的理由。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实行这些改革的主要历史作用?

(3)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尤其是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的社会,统治者更是十分重视土地问题的解决。商鞅变法、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的?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改革,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考点】
【答案】

(1)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秦国经济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鲜卑族是黄帝的后代,以土德王,而土色是万物之元,因此要改为姓元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3)商鞅变法的解决:(废井田,开阡陌)或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农奴制改革的解决: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影响: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大量的赎金为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了资金。(答对其中一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4)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改革推动社会发展,应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答对其中一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得分,但总分不得超过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中商君的变法内容中体现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农业发展的“利民”措施是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影响是:秦国经济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二指出北魏孝文帝进行姓氏改革的理由是:鲜卑族是黄帝的后代,以土德王,而土色是万物之元,因此要改为姓元。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实行这些改革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商鞅变法、俄国农奴制改革是解决土地问题的方式是:(废井田,开阡陌)或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农奴制改革的解决: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俄国产生的影响是: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大量的赎金为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了资金。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上述改革,从中你能得到的认识是: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与时俱进;改革推动社会发展,要符合本国的国情,要有创新的精神,应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15、

时势造就英雄,英雄影响时势。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

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秦)富者田连阡陌,而贫者无立锥之地……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

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儒生),诸生传相告引(互相揭发)。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伏尔泰在他的《哲学辞典》中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他又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他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为什么对孔子的思想推崇备至。

(4)根据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相关史实,简述材料一孔子政治主张的积极意义。

【考点】
【答案】

(1)主张:为政以德(或德政、以德治民、反对任意刑杀、反对暴政)。

(2)主要原因:暴政。表现:严刑峻法;赋税沉重;思想专制(坑儒)

(3)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他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开明君主制。而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要求人们相互关爱,体现了“博爱”的精神,他还反对苛攻,要求统治者实行德治,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这些有利于伏尔泰宣扬自已的思想主张。

(4)意义: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

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在今天仍然有积极意义。(任答一点即得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为政以德(或德政、以德治民、反对任意刑杀、反对暴政)。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暴政。、具体表现是:严刑峻法;赋税沉重;思想专制(坑儒);秦朝官吏的执法过于粗暴。秦国是个耕战国家,奖励军功。秦朝的徭役过于严重,并伴有族群间的歧视。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推崇备至的原因是: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他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开明君主制。而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要求人们相互关爱,体现了“博爱”的精神,他还反对苛攻,要求统治者实行德治,体现了人1道主义精神。这些有利于伏尔泰宣扬自已的思想主张。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相关史实,简述材料一孔子政治主张的积极意义是: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在今天仍然有积极意义。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伐无道,诛暴秦”;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璀璨的近代文化•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16、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秦统一后,国土辽阔,最初设置36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又设……5郡。除内史管理的京畿地区外,秦有41郡。郡下设县……秦县的数量大约有一千个。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四: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实行的重要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实施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中把乡、邑、聚合并,推行什么地方行政制度?

(3)材料三中秦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汉皇帝”是指西汉历史上的哪位皇帝?此皇帝通过颁布什么法令,实现“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5)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和材料四中所实施的地方行政制度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考点】
【答案】

(1)分封制;巩固统治

(2)商鞅变法;推行县制

(3)郡县制

(4)汉武帝;推恩令

(5)作用:巩固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中实行的重要政治制度指的是分封制;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实施的目的是巩固统治。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二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商鞅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这次改革中把乡、邑、聚合并,推行县制的行政制度。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三中秦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郡县制;郡县制,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楚王熊通;盛行于秦汉。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四中的“汉皇帝”是指西汉历史上的汉武帝;此皇帝通过颁布推恩令,实现“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和材料四中所实施的地方行政制度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是巩固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建造了世界上强大的封建集权国家。提高了君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