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初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8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3题,共65分)

1、

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陇西,东到朝鲜

D.西起临洮,东到河套

2、

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立的官职中没有的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司隶校尉

3、

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政法”中有一项加强对地方管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4、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的时间是( )

A.公元前589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221年

D.公元589年

5、

郭沫若曾指出:“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他这样说,主要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出现了( )

A.百家争鸣的局面

B.诸侯争霸的局面

C.竞相改革的局面

D.商业繁荣的局面

6、

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一批具有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下列学派与其代表人物搭配正确的是( )

A.墨家──孟子

B.儒家──庄子

C.道家──墨子

D.法家──韩非子

7、

蔡元培称道孟子“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下列选项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

A.“有教无类”

B.“以礼治国”

C.“因材施教”

D.“民贵君轻”

8、

李萌萌同学在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讲道理,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下列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最接近(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9、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军队战斗力都起了直接作用的是( )

A.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

C.建立县制

D.任人唯贤

10、

同学们开展成语竞赛,依据故事判断成语:楚庄王时,楚国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伊水、洛水流域,并公然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重量。与这个故事相关的成语是( )

A.一箭之仇

B.退避三舍

C.问鼎中原

D.卧薪尝胆

11、

战国初期,一些因实施改革新政而强大的卿大夫逐渐瓜分、取代原诸侯权位,执掌国政。其中韩、赵、魏瓜分的诸侯国是( )

A.晋

B.秦

C.齐

D.楚

12、

约公元前21世纪,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下列朝代更迭的正确顺序是( )

A.夏、周、商

B.商、夏、周

C.夏、商、周

D.周、夏、商

13、

他不仅是传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他的儿子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他是

( )

A.尧

B.禹

C.舜

D.炎帝

二、综合题(共3题,共15分)

14、

材料解析:

秦兼并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让我们走近秦朝,了解这个短暂又影响深远的王朝。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进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史记。秦始皇本纪》

原文大意:在天地和东南西北之间都是皇帝的土地,西边到沙漠,南边到岭南,东边是东海,北边过了大夏,只要是有人的地方,没有不臣服的。

材料二: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说文解字》

原文大意:(秦统一以前,各国)丈量田地的单位不同,车辆的轮距和道路的宽度不一样,法律制度各不相同,穿戴也都不一样,语言不同,字形各异。

材料三:

1

材料四:公元前213年,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史官烧掉记载秦国以外各国历史的史书。民间除了医药、种树等书籍以及“博士官所职”之外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著作,一律烧毁。第二年,咸阳的一些方士、书生行骗,或在背后“道古害今”、攻击新政,指责秦始皇“贪于权势”“乐以刑杀为威”。秦始皇知道后,派人追查,活埋了400多人。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教科书

(1)材料一说明什么问题?什么事件为秦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为改变材料二中“田畴异亩,车涂异轨”的现象,秦始皇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3)结合材料三的图示回答,秦朝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把什么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什么文字?

(4)材料四反映了秦始皇采取的什么措施?根据材料四指出实行这一措施的目的。

(5)“中国之政,自秦始皇始”是指什么制度?

15、

综合实践:

考古发现的文物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为人们探究历史提供了重要证据。七年级(1)班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模拟考古活动,请你也来做一个“小小考古家”,加入他们的研究和学习。

(1)该文物是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遗存。它的出土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的国家。

1

(2)该文物是铸有武王伐纣铭文的青铜利簋。铭文记载了武王灭______朝,建立______朝的重大史实。

2

(3)该文物是在河南殷墟遗址出土的龟甲卜辞。卜辞上的文字______。它说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朝开始。

3

(4)该文物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它的出土展示了

朝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工艺十分精湛。

4

(5)该文物是在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铧。它的出土告诉我们,______工具已应用于农业生产。这一时期人们还使用______牵引犁进行耕作。这一切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5

(6)该文物是珍藏在上海博物馆里的商鞅方升。它体现了商鞅在______国变法时采取了______的措施。 6

16、

读图学史:

1

2

3

(1)图一和图二是传说时代的哪两位英雄人物?他们被炎黄子孙尊奉为什么?

(2)图三中的“子”指的是谁?写出他的治国主张。

(3)图四中人物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政治上提倡什么思想?

(4)图五图六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叫什么名字?是谁主持修建的?它的修建,使哪一地区成为旱涝保收的沃野,人称“天府之国”?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初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13题,共65分)

1、

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陇西,东到朝鲜

D.西起临洮,东到河套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了秦朝长城的相关知识点。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故选A。

2、

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立的官职中没有的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司隶校尉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故选D。

3、

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政法”中有一项加强对地方管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郡县制。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故选D。

4、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的时间是( )

A.公元前589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221年

D.公元589年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秦朝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完成统一,建立秦朝。故选B。

5、

郭沫若曾指出:“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他这样说,主要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出现了( )

A.百家争鸣的局面

B.诸侯争霸的局面

C.竞相改革的局面

D.商业繁荣的局面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郭沫若之所以说春秋战国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指的就是百家争鸣这个学术繁荣局面。故选A。

6、

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一批具有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下列学派与其代表人物搭配正确的是( )

A.墨家──孟子

B.儒家──庄子

C.道家──墨子

D.法家──韩非子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和“非攻”;孔子和孟子属于儒家学派,老子和庄子属于道家学派;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张法治,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故选D。

7、

蔡元培称道孟子“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下列选项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

A.“有教无类”

B.“以礼治国”

C.“因材施教”

D.“民贵君轻”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文字“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高度评价了孟子的思想主张,即“民贵君轻”观点。A、B、C三项是孔子的思想主张,不是孟子超越孔子思想的表现。故选D。

8、

李萌萌同学在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讲道理,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下列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最接近(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老子思想的知识点。老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他提出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即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材料中李萌萌的爷爷的观点反映的正是老子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故选B。

9、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军队战斗力都起了直接作用的是( )

A.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

C.建立县制

D.任人唯贤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本试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作用。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内容有: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织和军功。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因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④统一度量衡,在秦国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奖励耕织,促进了农业的生产。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所以答案是B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大变革的时代的相关知识,掌握商鞅变法的时间:公元前356年;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3)建立县制的作用:经过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10、

同学们开展成语竞赛,依据故事判断成语:楚庄王时,楚国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伊水、洛水流域,并公然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重量。与这个故事相关的成语是( )

A.一箭之仇

B.退避三舍

C.问鼎中原

D.卧薪尝胆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春秋五霸,结合所学即可解答。分析题干材料,找出有效信息“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伊水、洛水流域,并公然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重”。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故选C。

11、

战国初期,一些因实施改革新政而强大的卿大夫逐渐瓜分、取代原诸侯权位,执掌国政。其中韩、赵、魏瓜分的诸侯国是( )

A.晋

B.秦

C.齐

D.楚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韩赵魏三家分晋。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因实施改革新政而强大,瓜分了晋国。故选A。

12、

约公元前21世纪,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下列朝代更迭的正确顺序是( )

A.夏、周、商

B.商、夏、周

C.夏、商、周

D.周、夏、商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夏商周的更迭。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定都阳城;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夏桀,建立商朝,定都亳,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夏桀,夏朝灭亡,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历史上称为西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故选C。

13、

他不仅是传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他的儿子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他是

( )

A.尧

B.禹

C.舜

D.炎帝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大禹治水的知识点。相传,远古时期,洪水肆虐,禹带领人们治理洪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故选B。

二、综合题(共3题,共15分)

14、

材料解析:

秦兼并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让我们走近秦朝,了解这个短暂又影响深远的王朝。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进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史记。秦始皇本纪》

原文大意:在天地和东南西北之间都是皇帝的土地,西边到沙漠,南边到岭南,东边是东海,北边过了大夏,只要是有人的地方,没有不臣服的。

材料二: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说文解字》

原文大意:(秦统一以前,各国)丈量田地的单位不同,车辆的轮距和道路的宽度不一样,法律制度各不相同,穿戴也都不一样,语言不同,字形各异。

材料三:

1

材料四:公元前213年,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史官烧掉记载秦国以外各国历史的史书。民间除了医药、种树等书籍以及“博士官所职”之外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著作,一律烧毁。第二年,咸阳的一些方士、书生行骗,或在背后“道古害今”、攻击新政,指责秦始皇“贪于权势”“乐以刑杀为威”。秦始皇知道后,派人追查,活埋了400多人。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教科书

(1)材料一说明什么问题?什么事件为秦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为改变材料二中“田畴异亩,车涂异轨”的现象,秦始皇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3)结合材料三的图示回答,秦朝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把什么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什么文字?

(4)材料四反映了秦始皇采取的什么措施?根据材料四指出实行这一措施的目的。

(5)“中国之政,自秦始皇始”是指什么制度?

【考点】
【答案】

(1)

秦(或秦始皇)统一六国;商鞅变法

(2)

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形制(或车同轨)

(3)

圆形方孔钱;小篆;隶书

(4)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5)

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

(1)据材料一“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进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可知,这是秦(或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2)为改变材料二中“田畴异亩,车涂异轨”的现象,秦始皇分别采取统一度量衡和统一车辆形制(或车同轨)的措施。(3)据材料三“统一货币”可知,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规定货币以圆形方孔铜钱为统一全国货币。据材料三“统一文字”可知,秦始皇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4)据材料四可知,材料四反映了秦始皇采取的焚书坑儒;据材料四“公元前213年,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可知,焚书坑儒的目的是加强思想控制。(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首先建立起了一套封建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览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又皇帝决断。因而“中国之政,自秦始皇始”是指中央集权制度。所以答案是:(1)秦(或秦始皇)统一六国;商鞅变法。(2)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形制(或车同轨)。(3)圆形方孔钱;小篆;隶书。(4)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5)中央集权制度。

【考点精析】掌握大变革的时代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商鞅变法的时间:公元前356年;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3)建立县制的作用:经过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15、

综合实践:

考古发现的文物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为人们探究历史提供了重要证据。七年级(1)班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模拟考古活动,请你也来做一个“小小考古家”,加入他们的研究和学习。

(1)该文物是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遗存。它的出土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的国家。

1

(2)该文物是铸有武王伐纣铭文的青铜利簋。铭文记载了武王灭______朝,建立______朝的重大史实。

2

(3)该文物是在河南殷墟遗址出土的龟甲卜辞。卜辞上的文字______。它说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朝开始。

3

(4)该文物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它的出土展示了

朝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工艺十分精湛。

4

(5)该文物是在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铧。它的出土告诉我们,______工具已应用于农业生产。这一时期人们还使用______牵引犁进行耕作。这一切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5

(6)该文物是珍藏在上海博物馆里的商鞅方升。它体现了商鞅在______国变法时采取了______的措施。 6

【考点】
【答案】

(1)水稻

(2)商;周(或西周)

(3)甲骨文;商

(4)

(5)铁制(或铁器);牛(或两牛)

(6)秦;统一度量衡

【解析】

(1)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2)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灭掉商朝,建立西周。(3)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因而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4)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现存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它的出土展示了商朝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工艺十分精湛。(5)战国时期铁农具已应用于农业生产,并出现了牛牵引犁进行耕作,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6)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图片反映了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所以答案是:(1)水稻。(2)商;周(或西周)。(3)甲骨文;商。(4)商。(5)铁制(或铁器);牛(或两牛)。(6)秦;统一度量衡。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灿烂的青铜文明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才能正确解答此题.

16、

读图学史:

1

2

3

(1)图一和图二是传说时代的哪两位英雄人物?他们被炎黄子孙尊奉为什么?

(2)图三中的“子”指的是谁?写出他的治国主张。

(3)图四中人物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政治上提倡什么思想?

(4)图五图六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叫什么名字?是谁主持修建的?它的修建,使哪一地区成为旱涝保收的沃野,人称“天府之国”?

【考点】
【答案】

(1)

炎帝;黄帝;人文始祖

(2)

孔子;以德治国(或为政以德)

(3)

道家;无为而治

(4)

都江堰;李冰(或李冰父子);成都平原

【解析】

(1)据图片可知,图一是炎帝,图二是黄帝,相传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代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了蚩尤,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相传,黄帝建造宫殿,制作衣服,还叫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被尊称为“人文初祖”。(2)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子”是指孔子,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体现了以德治国的主张。(3)图四的人物是老子,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主张无为而治。(4)依据课本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是古代世界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效益最好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直接受益,成为了“天府之国”,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所以答案是:(1)炎帝;黄帝;人文始祖。(2)孔子;以德治国(或为政以德)。(3)道家;无为而治。(4)都江堰;李冰(或李冰父子);成都平原。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大变革的时代的相关知识,掌握商鞅变法的时间:公元前356年;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3)建立县制的作用:经过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