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永修县军山中学七年级下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初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8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8题,共40分)

1、

我国封建社会历时最长的朝代是( )

A.西周

B.唐朝

C.西汉

D.元朝

2、

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

A.房玄龄

B.姚崇

C.魏征

D.杜如晦

3、

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 )

A.巴拿马运河

B.京杭运河

C.隋朝大运河

D.苏伊士运河

4、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5、

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是 ( )

A.杨业

B.岳飞

C.文天样

D.寇准

6、

发动陈桥兵变制造“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是( )

A.阿保机

B.元昊

C.赵匡胤

D.阿骨打

7、

影片《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人物是( )

A.鉴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吴道子

8、

隋朝的建立者是( )

A.杨坚

B.杨勇

C.杨业

D.杨广

二、判断题(共6题,共30分)

9、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最伟大的功绩是建立元朝。

10、

澶渊之盟签订双方是北宋与辽。

11、

我国古代被尊为“药圣”的医学家是扁鹊。

12、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是宋代书法家,人称“宋四家”。

13、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14、

唐朝时期统治强盛的三个皇帝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三、综合题(共3题,共15分)

15、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 赵嘏

材料二: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1)以上诗句反映了唐朝实行的什么制度?

(2)这种制度正式创立于哪个朝代?

(3)材料二说明了当时一种什么现象?

(4)唐朝时期完善这种制度的关键人物有哪些?

(5)这种制度对唐朝有什么影响?

16、

看下图回答问题。1

(1)大运河是在哪个朝代哪个皇帝时期开凿的?

(2)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

(3)大运河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其中心在______ , 北通______ , 南抵______。

(4)大运河的开凿在历史上有什么作用?

17、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2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1)从两则材料上看,分别能反映什么问题?
(2)从材料上看,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3)南方经济发展原因是什么?

—江西省永修县军山中学七年级下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初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8题,共40分)

1、

我国封建社会历时最长的朝代是( )

A.西周

B.唐朝

C.西汉

D.元朝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有关知识。唐朝是618年建立。907年灭亡;西周是奴隶制国家,排除A;西汉公元前202年建立,公元9年,王莽篡位;元朝1271年建立,1368年灭亡。由此可见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历时最长的朝代。故选B。

2、

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

A.房玄龄

B.姚崇

C.魏征

D.杜如晦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太宗的认识。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受到唐太宗的器重。因此C符合题意,故选C。

3、

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 )

A.巴拿马运河

B.京杭运河

C.隋朝大运河

D.苏伊士运河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类四段,由北向南依次为从涿郡到洛阳这段叫永济渠、从洛阳到淮水叫通济渠、从淮水到江都叫邗沟、从江都都余杭叫江南河。全长两千余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故答案选择C。

4、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元朝统一全国后,为加强管理,忽必烈推行汉制,进行了改革,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我国省级行政建制开始于元朝。故选B。

5、

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是 ( )

A.杨业

B.岳飞

C.文天样

D.寇准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岳飞相关历史的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岳飞是著名的抗金将领,他领导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1140年岳飞带领的宋军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取得大捷。岳飞的抗金斗争,有效地遏制了金统治者的掠夺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故选B。

6、

发动陈桥兵变制造“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是( )

A.阿保机

B.元昊

C.赵匡胤

D.阿骨打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北宋建立的有关知识。依据所学知识,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到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历史上称北宋。赵匡胤是宋太祖,他通过“杯酒释兵权”,收回了大将的兵权。故选C。

7、

影片《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人物是( )

A.鉴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吴道子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唐朝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取经,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人物是玄奘。

8、

隋朝的建立者是( )

A.杨坚

B.杨勇

C.杨业

D.杨广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隋朝的建立。魏晋以来,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它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二、判断题(共6题,共30分)

9、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最伟大的功绩是建立元朝。

【考点】
【答案】

错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成吉思汗历史功绩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公元1206年,在斡难河畔,蒙古各部首领召开了大会,一致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尊号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后继者率蒙古军队相继灭亡西夏和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建立元朝的是忽必烈。故本题说法错误。

10、

澶渊之盟签订双方是北宋与辽。

【考点】
【答案】

正确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澶渊之盟。北宋建立后,曾对辽用兵,失败后改为消极防御,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宋庭一片慌乱,后皇帝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亲征到澶州城,鼓舞了宋军士气,打退辽军,后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故本题说法正确。

11、

我国古代被尊为“药圣”的医学家是扁鹊。

【考点】
【答案】

错误

【解析】

唐朝的孙思邈,自号孙真人,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是隋、唐两代大医学家。其所著的《千金要方》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药齐备,是价值千金的中医瑰宝。故后人称之为“药王”,“真人”,“药圣”。故本题说法错误。

12、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是宋代书法家,人称“宋四家”。

【考点】
【答案】

正确

【解析】

本题考查宋四家的有关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四家是中国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的合称。这四个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而且成就最高,故称“宋四家”。故本题说法正确。

13、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考点】
【答案】

正确

【解析】

本题考查四大发明的有关知识。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指南针出现,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因此中国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14、

唐朝时期统治强盛的三个皇帝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考点】
【答案】

正确

【解析】

结合所学,李世民626年即位,改年号为贞观,他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经济发展,被称为“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人才的政策,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是开元,所以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开元盛世”。故本题说法正确。

三、综合题(共3题,共15分)

15、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 赵嘏

材料二: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1)以上诗句反映了唐朝实行的什么制度?

(2)这种制度正式创立于哪个朝代?

(3)材料二说明了当时一种什么现象?

(4)唐朝时期完善这种制度的关键人物有哪些?

(5)这种制度对唐朝有什么影响?

【考点】
【答案】

(1)

科举制度。

(2)

隋朝。

(3)

说明当时进士科影响很大,被视为一种很高的荣誉,受到人们重视。

(4)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5)

(1 )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 )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之风盛行。

(3 )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分析材料一的“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中的长策指的是科举制。材料二的“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中的进士指的是科举制的进士科。由此可见,诗句反映了唐朝实行的科举制。(2)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创立的有关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朝完善了科举制。因此科举制创立的朝代是隋朝。(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此句的字面意思大概是“那些当官的虽然官位很高,但是如果不是进士出身,就会总是感觉没那么完美。”这段话说明科举特别是进士制度被日益重视,进士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4)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举制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创立了科举制,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吏,到唐朝时经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又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唐朝时武则天创立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5)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举制的有关知识。隋唐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能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16、

看下图回答问题。1

(1)大运河是在哪个朝代哪个皇帝时期开凿的?

(2)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

(3)大运河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其中心在______ , 北通______ , 南抵______。

(4)大运河的开凿在历史上有什么作用?

【考点】
【答案】

(1)

隋朝、隋炀帝。

(2)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3)洛阳;涿郡;余杭

(4)

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发展与交流。

【解析】

(1)此题考查的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涿郡是今天的北京,余杭是今天的杭州。(2)此题考查的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类四段,由北向南依次为从涿郡到洛阳这段叫永济渠、从洛阳到淮水叫通济渠、从淮水到江都叫邗沟、从江都都余杭叫江南河。(3)此题考查的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类四段,由北向南依次为从涿郡到洛阳这段叫永济渠、从洛阳到淮水叫通济渠、从淮水到江都叫邗沟、从江都都余杭叫江南河。(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隋朝大运河开凿的重大意义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隋朝实现了国家统一,开凿了北起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17、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2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1)从两则材料上看,分别能反映什么问题?
(2)从材料上看,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3)南方经济发展原因是什么?

【考点】
【答案】

(1)

从材料看,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2)

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到南方。

(3)

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增长,劳动力增加,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农业发展。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知识和学生的分析数据的能力。从材料一的数据来看,西汉时,南方的人口远远赶不上北方;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2)本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到南宋时期完成了重心南移。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指的是苏州、湖州经济的发展,成为两宋重要的粮仓,表明经济重心已经南移。材料二的“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因此从材料上看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的变化是: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到南方。(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的识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南方战乱少;中原人南迁带来了先进技术和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农业发展;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