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第三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5题,共25分)

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山茶花的名贵,_________在于栽培技术的复杂,________在于它的繁殖比较困难,用种子培育的幼苗不能保持原来品种的性状,_________很多名贵品种因雌雄蕊多,已演变为花瓣不能结实,_____一般要采用嫁接法繁殖,________这种方法手续麻烦,成活率不高。

A. 尤其   更   因为   因此   然而

B. 不但   也   况且   因此   所以

C. 不仅   更   因为   所以   但是

D. 不仅   还   况且   所以   但是

2、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辙、苏洵、王安石和曾巩。欧阳修被称为宋代文坛领袖。

B. 契科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代表作有小说《变色龙》,剧本有《万尼亚舅舅》等。

C. 小说《边城》是沈从文的作品,写的是船家少女翠翠和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与傩送之间的爱情悲剧故事,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D. 鲁迅的三个小说集是《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祝福》选自《呐喊》,《拿来主义》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福娃”的色彩与设计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

B. 通过与学校里部分成绩尚不够理想的同学座谈,我们发现在他们身上所缺乏的一点就是信心不足。

C. 专家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禽流感病毒的传播与候鸟迁徙的方向有关,控制禽流感的关键在于预防,而预防的重点是找到控制传染源扩散与传播。

D. 神舟六号飞船轨道舱到现在已在太空中正常运行60天,环绕地球飞行1000余圈,各项科学试验按计划顺利进行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4、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注释有误的一组是

A. 流血漂橹(盾牌)   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虽董之以严刑(监督)

B. 赢粮而景从(担负)   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秦爱纷奢(喜欢)   旦日飨士卒(犒劳)

C. 以愚黔首(愚蠢) 秦人开关延敌 (引)

直走咸阳(逃跑)   南取汉中(向南)

D. 素善留侯张良(与……友好)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

悟言一室之内(通“晤”,当面) 沛公军霸上(驻军)

5、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朱拓(tuò)  自诩(xǔ) 彘肩(zhì)  氓隶(máng)

B. 扑楞(leng)  怂恿(sōng)  黔首(qián)  癸丑(kuǐ)

C. 歆享(xīn)  胡诌(zhōu)  畏葸(xǐ)  修禊(xì)

D. 泅渡(qiú) 李氏子蟠(fān) 鞭笞(chī) 鼎铛(dāng)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6、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闲读梧桐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客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扣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到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星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日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树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的人们。

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阙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

【1】“闲读梧桐”,作者读到的梧桐的外形特征是_____________(不超过l 0个字)

梧桐内在的精神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看到风中的梧桐想起了外祖父,并感到两者之间“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请结合全文谈谈梧桐与外祖父的相同与不同。

相同点: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

【3】(1)文章尾段中,写轻盈欢快的红衣女孩的用意是__________。

(2)写落叶似乎是在为女孩“伴奏”,这样写要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__。

(3)写“阳光”洒在“旧书上”,“旧书上”意在表明____________。

7、

考古学家在山西省垣曲县发现了商代城邑遗址,引发出商代历史地理上的一些重要问题。

中条山横亘于山西南端,这里山势和缓,并没有想像中的悬崖峭壁。它的北面是汾运盆地,南面是黄河谷地。从侯马到垣曲,正是跨越了这两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中条山正处在中国文明起源的黄金地段。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华”字得自华山。“夫中条之山者,盖华岳之体也”,古人把中条与华山看作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华夏的“夏”,得自“大夏”、夏朝。在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的两面。历史文献中说中条山以北有“夏墟”,南面偏东一带是“有夏之居”。看来夏朝的地域,确实是跨越中条山南北的。地理学强调“人地关系”,夏族与中条的“人山关系”也应当具有独特的内容。已有考古学家撰文,讨论中条山脉在资源上如何支持了夏族的兴旺。至少,中条山有丰富的铜矿,中部北侧又有巨大的盐池。历史地理学家关于河流哺育古代文明的论述已经很多,而山脉如何对文明做出贡献尚缺乏讨论。

山间奇材,往往是山脉的重要价值所在。不过,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山脉的意义则多在于阻隔或护卫。从宏观人文地理格局上观察,从中条北面翻越到南面与从南面翻越到北面,意义是不一样的。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是一个群山环绕比较封闭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可以过安定的日子,但若求大的发展,就必须冲破自然屏障,向南跨越中条,进入黄河谷地,进而东向伊洛,春秋时代的晋国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强国之路。反之,从南面北越中条,往往是强者的入侵行为,商朝势力曾向北扩张,虽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义,但不算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

史书所记尧舜的传说多在中条以北,这或许暗示着夏族的渊源所在。因为夏朝的影响力的强大,汾运盆地便成为法统观念上的崇高区域。商人灭夏,定要翻越中条占有汾运盆地,意义不仅是获得这片肥田沃土,还要在法统观念上最后征服夏人。从动态地理格局上观察,垣曲商城可能是商朝势力翻越中条的一个进退据点。

【1】下列作为文中画线部分的证据,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山西南端的中条山山势和缓,并没有想像中的悬崖峭壁。

B. 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

C. 古人早已看出中条山与华山本为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

D. 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南北两面。

【2】【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关于中条山脉如何对中国文明做出贡献的研究,至今仍然是一片空白。

B. 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中条山的意义在于联结汾运盆地和黄河谷地。

C. 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尽管群山环绕,比较封闭,仍不失为一片肥田沃土。

D. 商人要想在法统观念上灭夏,占有汾运盆地,垣曲无疑是一个必经之地。

【3】【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为自然屏障的中条山成功地阻隔了商人的入侵,护卫着夏人的安全。

B. 相对而言,历史地理学界对“人河关系”的研究较为深入,取得了一定成果。

C. 晋人向南翻越中条,不仅具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义,也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

D. 历史文献中关于“夏墟”和“有夏之居”的记载,说明夏族发祥于汾运盆地。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婴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郭君。而文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吏,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秦昭王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尝君舍业厚遇之   遇:遭遇

B. 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   辍:放下

C. 妾愿得君狐白裘   愿:希望

D. 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   及:等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士以此多归孟尝君   ②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B. ①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   ②吾其还也

C. ①无贵贱一与文等   ②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D. ①已后孟尝君出,乃还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孟尝君“善养士”的一组是

①孟尝君舍业厚遇之   ②献遗其亲戚  

③取所献狐白裘至   ④孟尝君客无所择  

⑤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

⑥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②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各诸侯国纷纷请求田婴立田文为太子,田婴答应下来。田婴去世后,田文在薛邑继承了田婴的爵位。

B. 有个宾客认为自己饭食的质量和别人不相等,放下碗筷就要辞别孟尝君。孟尝君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他的相比,那个宾客惭愧得无地自容,就自杀了。

C. 孟尝君的门客化装成狗,钻入了秦宫中的仓库,取出献给昭王的那件狐白裘,拿回来献给了昭王的宠妾。

D. 按照秦国关法规定,天亮后才能放来往客人出关。在函谷关,多亏宾客中有个人打通守卫关节,孟尝君才能逃出函谷关。

【5】翻译选文和课文中的句子

(1)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史记。孟尝君列传》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9、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蹑足行伍之间,_______,率疲弊之族,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2)亚夫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_____,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3)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______。

(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_____,抚孤松而盘桓。

(5)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

(6)_____,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7)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8)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________,直走咸阳。

(9)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______。

(10)句读之不知,________,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五、语言表达(共3题,共15分)

10、

用不超过40个字的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内容。

民间文学写人往往好坏分明,坏人没有好处,好人没有坏处。史传文学作品如《左侍》《史记》等则采用“实录”的态度写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地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文;人参与创作的《水浒传》。据说明代士大夫案上总摆着两部书,一部《庄子》,一部《水浒传》。人们认为《水浒传》笔法好,首先表现在它“明镜照物,妍媸毕露,”的高明的写人艺术上。这就使中国小说的人物描写大大推进了一步。从《水浒传》开始,而后才有了《儒林外史》、《红楼梦》。

11、

以下三个广告词获得大家的称赞,谈谈其中的原因。三个中任选两题赏析

(1)我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事可做。(瑞士手表广告)

(2)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北大方正激光照排印刷技术广告)

(3)实不相瞒,我们产品的名声是吹出来的(某电扇广告)

12、

把三个备选的句子分别填入横线处,使下面这段景物描写语意连贯,画面完整。

到了德胜桥。_____,两岸青石上几个赤足的小孩子,低着头,持着长细的竹竿钓那水里的小麦穗鱼。____,几只白鹭,静静立在绿荷丛中,幽美而残忍地,等候着劫夺来往的小鱼。北岸上一片绿瓦高阁,清摄政王的府邸,依旧存着天潢贵胄的尊严气象。____,池中的绿盖,摇成一片无可分割的绿浪,香柔柔的震荡着诗意。

就是盲人也可以用嗅觉感觉到那荷塘的甜美,有眼的由不得要停住脚瞻览一回。

①一阵阵的南风,吹着岸上的垂杨

②西边一湾绿水,缓缓从净业湖向东流来

③桥东一片荷塘,岸际围着青青的芦苇

六、作文(共1题,共5分)

1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先要学会走,然后才是跑。任谁都跑过——无论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你或许有难忘的经历,或许有独到的认识。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跑的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不得抄袭。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第三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5题,共25分)

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山茶花的名贵,_________在于栽培技术的复杂,________在于它的繁殖比较困难,用种子培育的幼苗不能保持原来品种的性状,_________很多名贵品种因雌雄蕊多,已演变为花瓣不能结实,_____一般要采用嫁接法繁殖,________这种方法手续麻烦,成活率不高。

A. 尤其   更   因为   因此   然而

B. 不但   也   况且   因此   所以

C. 不仅   更   因为   所以   但是

D. 不仅   还   况且   所以   但是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考生应先浏览语段,把握整体内容,然后依据关联词的搭配和句间的关系进行排除。第一处和第二处是说山茶花名贵的原因,一个是“栽培技术的复杂”,一个是“它的繁殖比较困难,用种子培育的幼苗不能保持原来品种的性状”,而后面主要是围绕山茶花的繁殖而言,可见这两个原因之间不是并列关系,而应是递进关系,从关联词的搭配角度来看,“不但”与“也”搭配不当,故排除B项,“尤其”和“更”都表示更进一步,放在此处不当,排除A项;第三处,“很多名贵品种因雌雄蕊多,已演变为花瓣不能结实”,这是对前面第二个原因的解释,故此处应使用表因果关系的词语,排除D项。解答关联词语,首先要准确掌握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然后准确把握关联词语的固定搭配,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同时要特别要注意的是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

2、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辙、苏洵、王安石和曾巩。欧阳修被称为宋代文坛领袖。

B. 契科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代表作有小说《变色龙》,剧本有《万尼亚舅舅》等。

C. 小说《边城》是沈从文的作品,写的是船家少女翠翠和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与傩送之间的爱情悲剧故事,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D. 鲁迅的三个小说集是《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祝福》选自《呐喊》,《拿来主义》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这是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分类记忆。D项,“《祝福》选自《呐喊》”错误,“祝福”应选自《彷徨》。《呐喊》收录了《狂人日记》《孔乙己》 《药》 《明天》《一件小事》 《头发的故事》 《风波》 《故乡》 《阿Q正传》 《端午节》 《白光》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社戏》等十四篇作品。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福娃”的色彩与设计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

B. 通过与学校里部分成绩尚不够理想的同学座谈,我们发现在他们身上所缺乏的一点就是信心不足。

C. 专家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禽流感病毒的传播与候鸟迁徙的方向有关,控制禽流感的关键在于预防,而预防的重点是找到控制传染源扩散与传播。

D. 神舟六号飞船轨道舱到现在已在太空中正常运行60天,环绕地球飞行1000余圈,各项科学试验按计划顺利进行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偷换主语,句子主语是“‘福娃’的色彩与设计灵感”,而第二句“是……奥运会吉祥物”的主语应是“福娃”。B项,“所缺乏的一点就是信心不足”否定不当,“所缺乏的”后面应是“十足的信心”。C项,“找到控制传染源扩散与传播”成分残缺,“找到”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在“找到控制传染源扩散与传播”后加上“的途径”。

4、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注释有误的一组是

A. 流血漂橹(盾牌)   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虽董之以严刑(监督)

B. 赢粮而景从(担负)   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秦爱纷奢(喜欢)   旦日飨士卒(犒劳)

C. 以愚黔首(愚蠢) 秦人开关延敌 (引)

直走咸阳(逃跑)   南取汉中(向南)

D. 素善留侯张良(与……友好)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

悟言一室之内(通“晤”,当面) 沛公军霸上(驻军)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注释有误的一组”,这是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应结合语境和课内所写做出判断。C项,“以愚黔首”,“愚”如解释为“愚蠢”在语法上是错误的,“愚蠢”是形容词,后面是不能跟宾语的,而句中有宾语,“黔首”意思是“百姓”,“愚”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愚笨。

5、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朱拓(tuò)  自诩(xǔ) 彘肩(zhì)  氓隶(máng)

B. 扑楞(leng)  怂恿(sōng)  黔首(qián)  癸丑(kuǐ)

C. 歆享(xīn)  胡诌(zhōu)  畏葸(xǐ)  修禊(xì)

D. 泅渡(qiú) 李氏子蟠(fān) 鞭笞(chī) 鼎铛(dāng)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这是考查字形,考生应结合字形和字义做出判断。A项,“朱拓”的“拓”应读tà,“拓”读tuò的时候,意思是“开辟,扩充”,读tà的时候,指在刻铸有文字或图像的器物上,涂上墨,蒙上一层纸,捶打后使凹凸分明,显出文字图像来,而“朱拓”的意思是“用银朱等红颜料从碑刻上拓印下来的文字或图形”。“氓隶”的“氓”应读méng ,旧时对劳动人民的贬称。B项,“怂恿”的“怂”应读sǒng ,指从旁劝说鼓动别人去做(某事)。多用于贬义。“癸丑”的“癸”应读guǐ。D项,“李氏子蟠”的“蟠”应读pán。“鼎铛”的“铛”应读chēng,指平底浅锅。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6、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闲读梧桐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客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扣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到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星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日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树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的人们。

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阙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

【1】“闲读梧桐”,作者读到的梧桐的外形特征是_____________(不超过l 0个字)

梧桐内在的精神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看到风中的梧桐想起了外祖父,并感到两者之间“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请结合全文谈谈梧桐与外祖父的相同与不同。

相同点: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

【3】(1)文章尾段中,写轻盈欢快的红衣女孩的用意是__________。

(2)写落叶似乎是在为女孩“伴奏”,这样写要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__。

(3)写“阳光”洒在“旧书上”,“旧书上”意在表明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1】高大挺拔,枝繁叶茂。(身躯高大,树冠繁茂)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花开花落的从容淡泊的大度。

【2】(1)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2)都经历了“暴风”的吹打。梧桐有顺从、糊涂的一面;外祖父却缺少从容淡泊的大度。

【3】“风暴”过后,新生命还会充满活力。表现前辈对后代的托举和祝福。以正义必胜的信心去看待历史的生活。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闲读梧桐’,作者读到的梧桐的外形特征”和“梧桐内在的精神特征”,这是考查学生对文中形象的把握和概括能力。首先应到文中找出描写梧桐外形的句子和揭示其内在精神特征的句子,然后进行概括。文章第二段“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这是梧桐的外形,这是写梧桐身躯的高大和树冠的繁茂;如第七段“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这是梧桐的内在精神特征,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全文谈谈梧桐与外祖父的相同与不同”,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考生可以借助题干中的引文“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快速找到设题的区域,这句话源自第四段,“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紧跟着后面即提到二者的共同点“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第三段提到外祖父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经历那非人的折磨,第四段写梧桐经受“暴风”的吹打,二者的遭遇相似;文章倒数第二段写到“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的人们”,而梧桐有顺从、糊涂的一面,这是二者的不同点。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针对最后一段设题,主要包含三个小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文章尾段中,写轻盈欢快的红衣女孩的用意”,首先找到设题的区域,文章最后一段写到“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青春的步履”展示出生命的活力,作者写轻盈欢快的红衣女孩,目的是为了说明风暴过后,新生命依然会充满活力。第二个问题是“写落叶似乎是在为女孩‘伴奏’,这样写要表达的意思”,“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叶子”好比是前辈,“伴奏”是前辈对后辈的托举和祝福。第三个问题是“写‘阳光’洒在‘旧书上’,‘旧书上’意在表明什么”,从文中来看,“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阙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旧书”好比是历史的生活、过去的岁月,“阳光”洒在旧书上,表明要以必胜的信心去看待历史的生活过去的岁月。

7、

考古学家在山西省垣曲县发现了商代城邑遗址,引发出商代历史地理上的一些重要问题。

中条山横亘于山西南端,这里山势和缓,并没有想像中的悬崖峭壁。它的北面是汾运盆地,南面是黄河谷地。从侯马到垣曲,正是跨越了这两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中条山正处在中国文明起源的黄金地段。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华”字得自华山。“夫中条之山者,盖华岳之体也”,古人把中条与华山看作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华夏的“夏”,得自“大夏”、夏朝。在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的两面。历史文献中说中条山以北有“夏墟”,南面偏东一带是“有夏之居”。看来夏朝的地域,确实是跨越中条山南北的。地理学强调“人地关系”,夏族与中条的“人山关系”也应当具有独特的内容。已有考古学家撰文,讨论中条山脉在资源上如何支持了夏族的兴旺。至少,中条山有丰富的铜矿,中部北侧又有巨大的盐池。历史地理学家关于河流哺育古代文明的论述已经很多,而山脉如何对文明做出贡献尚缺乏讨论。

山间奇材,往往是山脉的重要价值所在。不过,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山脉的意义则多在于阻隔或护卫。从宏观人文地理格局上观察,从中条北面翻越到南面与从南面翻越到北面,意义是不一样的。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是一个群山环绕比较封闭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可以过安定的日子,但若求大的发展,就必须冲破自然屏障,向南跨越中条,进入黄河谷地,进而东向伊洛,春秋时代的晋国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强国之路。反之,从南面北越中条,往往是强者的入侵行为,商朝势力曾向北扩张,虽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义,但不算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

史书所记尧舜的传说多在中条以北,这或许暗示着夏族的渊源所在。因为夏朝的影响力的强大,汾运盆地便成为法统观念上的崇高区域。商人灭夏,定要翻越中条占有汾运盆地,意义不仅是获得这片肥田沃土,还要在法统观念上最后征服夏人。从动态地理格局上观察,垣曲商城可能是商朝势力翻越中条的一个进退据点。

【1】下列作为文中画线部分的证据,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山西南端的中条山山势和缓,并没有想像中的悬崖峭壁。

B. 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

C. 古人早已看出中条山与华山本为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

D. 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南北两面。

【2】【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关于中条山脉如何对中国文明做出贡献的研究,至今仍然是一片空白。

B. 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中条山的意义在于联结汾运盆地和黄河谷地。

C. 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尽管群山环绕,比较封闭,仍不失为一片肥田沃土。

D. 商人要想在法统观念上灭夏,占有汾运盆地,垣曲无疑是一个必经之地。

【3】【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为自然屏障的中条山成功地阻隔了商人的入侵,护卫着夏人的安全。

B. 相对而言,历史地理学界对“人河关系”的研究较为深入,取得了一定成果。

C. 晋人向南翻越中条,不仅具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义,也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

D. 历史文献中关于“夏墟”和“有夏之居”的记载,说明夏族发祥于汾运盆地。

【考点】
【答案】

【1】A

【2】C

【3】B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A.介绍中条山的自然状貌,与画线部分没有直接关系。

【1】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A.根据原文第二段最后一句判断,缺乏讨论不等于空白;B.据第三段“山脉的意义则多在于阻隔或护卫”判断,该项有误;D.根据原文最后一段最后一句,把可能说成了必然,故不正确。

【1】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A.原文没有涉及;C.根据第三段最后一句可判断该项有误;D.原文第二段说夏朝是跨越中条山南北的,汾运盆地在中条山的北面,故不对。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婴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郭君。而文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吏,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秦昭王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尝君舍业厚遇之   遇:遭遇

B. 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   辍:放下

C. 妾愿得君狐白裘   愿:希望

D. 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   及:等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士以此多归孟尝君   ②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B. ①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   ②吾其还也

C. ①无贵贱一与文等   ②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D. ①已后孟尝君出,乃还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孟尝君“善养士”的一组是

①孟尝君舍业厚遇之   ②献遗其亲戚  

③取所献狐白裘至   ④孟尝君客无所择  

⑤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

⑥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②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各诸侯国纷纷请求田婴立田文为太子,田婴答应下来。田婴去世后,田文在薛邑继承了田婴的爵位。

B. 有个宾客认为自己饭食的质量和别人不相等,放下碗筷就要辞别孟尝君。孟尝君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他的相比,那个宾客惭愧得无地自容,就自杀了。

C. 孟尝君的门客化装成狗,钻入了秦宫中的仓库,取出献给昭王的那件狐白裘,拿回来献给了昭王的宠妾。

D. 按照秦国关法规定,天亮后才能放来往客人出关。在函谷关,多亏宾客中有个人打通守卫关节,孟尝君才能逃出函谷关。

【5】翻译选文和课文中的句子

(1)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史记。孟尝君列传》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考点】
【答案】

【1】A

【2】C

【3】A

【4】D

【5】(1)孟尝君宁肯舍弃家业也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

(2)(他们)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象回声似的响应他,(很多人)背负着粮食,如影随身般地跟从(陈涉)。

(3)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要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项,“孟尝君舍业厚遇之”,“遇”如解释为“遭遇”,则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第二段说“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这是说孟尝君对待那些归附他的人,意思是“孟尝君宁肯舍弃家业也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遇”应解释为“礼遇”“礼待”。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C项,两个“无”都解释为“无论”。A项,“士以此多归孟尝君”,“以”是介词,因为;“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以”是连词,表目的,来,用来。B项,“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其”表语气,可要;“吾其还也”,“其”表语气,还是。D项,“已后孟尝君出,乃还”,“乃”,就;“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乃”,竟然。

【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全部表现孟尝君‘善养士’的一组”,这是考查对文本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对文本内容的分析能力。首先审题,把握对象和特点,“孟尝君”是对象,“善养士”是特点,然后再分析所给的句子,采取排除的方法。“孟尝君舍业厚遇之”“献遗其亲戚”“孟尝君客无所择”都是表现孟尝君“善养士”。“③取所献狐白裘至”是孟尝君门客所为,“⑤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这是写孟尝君为没有狐裘献给昭王宠妾而发愁,问遍了宾客,谁也想不出办法,“⑥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这是说孟尝君在秦国遭到劫难,终于靠着这两个人解救了他,这是说明孟尝君招宾客不分人等的做法,这三个句子与孟尝君“善养士”无关。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项,“天亮后才能放来往客人出关”不准确,文中说的是“关法鸡鸣而出客”,意思是“鸡叫时才能放来往客人出关”;“多亏宾客中有个人打通守卫关节”有误,文中说的是“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意思是“宾客中有个能力较差的人会学鸡叫,他一学鸡叫,附近的鸡随着一齐叫了起来,便立即出示了证件逃出函谷关”,可见并非是打通守卫关节。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舍”,舍弃;“厚遇”,厚待,也可译意为“给他们丰厚的待遇”;“以”,因为;“故”,缘故;“倾”,使动用法,使……倾。第二句中,“为”,作为;“兵”,武器;“云”,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响”,名词作状语,像回声一样;“景”同“影”。第三句中,“师”,名词做动词,学习;“庸”,哪里;“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介宾短语后置。

参考译文:

孟尝君姓田名文。田文的父亲叫靖郭君田婴。田婴让他主持家政,接待宾客。宾客来往不断,日益增多,田文的名声随之传播到各诸侯国中。各诸侯国都派人来请求田婴立田文为太子,田婴答应下来。田婴去世后,追谥靖郭君。田文果然在薛邑继承了田婴的爵位。这就是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邑,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归附了孟尝君。孟尝君宁肯舍弃家业也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他的食客有几千人,待遇不分贵贱一律与田文相同。孟尝君每当接待宾客,与宾客坐着谈话时,总是在屏风后安排侍史,让他记录孟尝君与宾客的谈话内容,记载所问宾客亲戚的住处。宾客刚刚离开,孟尝君就已派使者到宾客亲戚家里抚慰问候,献上礼物。有一次,孟尝君招待宾客吃晚饭,有个人遮住了灯亮,那个宾客很恼火,认为饭食的质量肯定不相同,放下碗筷就要辞别而去。孟尝君马上站起来,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他的相比,那个宾客惭愧得无地自容,就以刎颈自杀表示谢罪。贤士们因此有很多人都情愿归附孟尝君。孟尝君对于来到门下的宾客都热情接纳,不挑拣,无亲疏,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所以宾客人人都认为孟尝君与自己亲近。

秦昭王立即让孟尝君担任秦国宰相。臣僚中有的人劝说秦王道:“孟尝君的确贤能,可他又是齐王的同宗,现在任秦国宰相,谋划事情必定是先替齐国打算,而后才考虑秦国,秦国可要危险了。”于是秦昭王就罢免了孟尝君的宰相职务。他把孟尝君囚禁起来,图谋杀掉孟尝君。孟尝君知道情况危急就派人冒昧地去见昭王的宠妾请求解救。那个宠妾提出条件说:“我希望得到孟尝君的白色狐皮裘。”孟尝君来的时候,带有一件白色狐皮裘,价值千金,天下没有第二件,到秦国后献给了昭王,再也没有别的皮裘了。孟尝君为这件事发愁,问遍了宾客,谁也想不出办法。有一位能力差但会披狗皮盗东西的人,说:“我能拿到那件白色狐皮裘。”于是当夜化装成狗,钻入了秦宫中的仓库,取出献给昭王的那件狐白裘,拿回来献给了昭王的宠妾。宠妾得到后,替孟尝君向昭王说情,昭王便释放了孟尝君。孟尝君获释后,立即乘快车逃离,更换了出境证件,改了姓名逃出城关。夜半时分到了函谷关。昭王后悔放出了孟尝君,再寻找他,他已经逃走了,就立即派人驾上传车飞奔而去追捕他。孟尝君一行到了函谷关,按照关法规定鸡叫时才能放来往客人出关,孟尝君恐怕追兵赶到万分着急,宾客中有个能力较差的人会学鸡叫,他一学鸡叫,附近的鸡随着一齐叫了起来,便立即出示了证件逃出函谷关。出关后约摸一顿饭的工夫,秦国追兵果然到了函谷关,但已落在孟尝君的后面,就只好回去了,当初,孟尝君把这两个人安排在宾客中的时候,宾客无不感到羞耻,觉得脸上无光,等孟尝君在秦国遭到劫难,终于靠着这两个人解救了他。自此以后,宾客们都佩服孟尝君广招宾客不分人等的做法。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9、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蹑足行伍之间,_______,率疲弊之族,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2)亚夫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_____,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3)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______。

(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_____,抚孤松而盘桓。

(5)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

(6)_____,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7)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8)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________,直走咸阳。

(9)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______。

(10)句读之不知,________,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考点】
【答案】

  而倔起阡陌之中  竖子不足与谋  恨晨光之熹微  景翳翳以将入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木欣欣以向荣  而不鉴之  骊山北构而西折  则思谦冲而自牧  惑之不解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阡陌”“熹微”“翳翳”“受业”“欣欣”“鉴”“骊山”“构”“谦冲”“惑”等。

五、语言表达(共3题,共15分)

10、

用不超过40个字的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内容。

民间文学写人往往好坏分明,坏人没有好处,好人没有坏处。史传文学作品如《左侍》《史记》等则采用“实录”的态度写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地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文;人参与创作的《水浒传》。据说明代士大夫案上总摆着两部书,一部《庄子》,一部《水浒传》。人们认为《水浒传》笔法好,首先表现在它“明镜照物,妍媸毕露,”的高明的写人艺术上。这就使中国小说的人物描写大大推进了一步。从《水浒传》开始,而后才有了《儒林外史》、《红楼梦》。

【考点】
【答案】

史传文学作品写人物的“实录”艺术经验,使中国小说的人物描写大大推进了一步。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用不超过40个字的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内容”,这是考查学生压缩概括信息的能力。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中心话题,语段第一句说“民间文学写人往往好坏分明,坏人没有好处,好人没有坏处”,第二句说“史传文学作品如《左侍》《史记》等则采用‘实录’的态度写人物”,由“则”可知本段文字的重点应在“史传文学”上,后文以《水浒传》为例来具体说明史传文学写人物的实录经验,最后说“这就使中国小说的人物描写大大推进了一步。从《水浒传》开始,而后才有了《儒林外史》、《红楼梦》”,可见这段文字主要是说史传文学作品写人物的“实录”艺术经验,使中国小说的人物描写大大推进了一步。

11、

以下三个广告词获得大家的称赞,谈谈其中的原因。三个中任选两题赏析

(1)我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事可做。(瑞士手表广告)

(2)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北大方正激光照排印刷技术广告)

(3)实不相瞒,我们产品的名声是吹出来的(某电扇广告)

【考点】
【答案】

(1)这则广告语言诙谐幽默,以“维修人员无事可做”,略显夸张,但又暗示其产品质量之高,叙事角度新颖别致;又以“世界各地”暗示其公司覆盖面之广、知名度之高及售后服务之方便,使人不由得对此表产生良好印象,进而购买,简单诙谐的语言,完美地诠释了此表的品质,令人印象深刻。

(2)这则广告从激光照排技术的特点入手,引人注目,用对比的方式突出该品牌印刷技术的先进。语言整齐且通俗易懂,用告别和迎来体现出技术革新的嬗变,充满了自豪与轻松,令人印象深刻。

(3)这则广告诙谐幽默。“吹出来的”乍一听以为是“吹牛”,实际上正突出了电扇的特点——吹风。轻松简单的一句话,表现出电扇的高质量,让人信服,过目不忘。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从下面三个广告词中任选两个赏析,分析其获得大家称赞的原因,这是考查学生评点广告词的能力。可以从修辞手法、句式以及用词等角度赏析,答题的步骤如下:先点明手法,然后分析效果。广告词的目的是突出产品的特点,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赏析的时候要突出这两点。“我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事可做”,这是瑞士手表的广告,广告词以“维修人员闲得无事可做”为切入点,这就说明手表质量之高,且是“世界各地”,这就说明瑞士手表覆盖面之广、知名度之高,同时还说明售后服务很方便。“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这是北大方正激光照排印刷技术广告的广告词,“告别”与“迎来”形成对比,突出该品牌印刷技术的先进,凸显技术革新的嬗变。“实不相瞒,我们产品的名声是吹出来的”,“吹”看似是“吹牛”,其实是“吹风”,这就突出了电扇的特点,说明电扇质量之高。

12、

把三个备选的句子分别填入横线处,使下面这段景物描写语意连贯,画面完整。

到了德胜桥。_____,两岸青石上几个赤足的小孩子,低着头,持着长细的竹竿钓那水里的小麦穗鱼。____,几只白鹭,静静立在绿荷丛中,幽美而残忍地,等候着劫夺来往的小鱼。北岸上一片绿瓦高阁,清摄政王的府邸,依旧存着天潢贵胄的尊严气象。____,池中的绿盖,摇成一片无可分割的绿浪,香柔柔的震荡着诗意。

就是盲人也可以用嗅觉感觉到那荷塘的甜美,有眼的由不得要停住脚瞻览一回。

①一阵阵的南风,吹着岸上的垂杨

②西边一湾绿水,缓缓从净业湖向东流来

③桥东一片荷塘,岸际围着青青的芦苇

【考点】
【答案】

  ②   ③  ①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把三个备选的句子分别填入横线处,使下面这段景物描写语意连贯,画面完整”,这是考查语言的连贯性。这是一段描写景的文字,考生要注意空间的转换,同时还要注意前后景物的关联和内容的衔接。先分析三个句子,第一句“一阵阵的南风,吹着岸上的垂杨”,涉及的景物是“南风”“岸上的垂杨”;第二句“西边一湾绿水,缓缓从净业湖向东流来”,这是写绿水东流;第三句“桥东一片荷塘,岸际围着青青的芦苇”,涉及的景物有“荷塘”“芦苇”;然后分析语境,第一处,后面说“两岸青石上几个赤足的小孩子,低着头,持着长细的竹竿钓那水里的小麦穗鱼”,“两岸”应指水的两岸,只有第二句“西边一湾绿水,缓缓从净业湖向东流来”写“绿水”,故应放在第一处;第二处,后面说“几只白鹭,静静立在绿荷丛中”,可见前面应是引出“荷”,应填写第三句;第三处,后面说“池中的绿盖,摇成一片无可分割的绿浪”,绿盖的摇动是因为风,只有第一句提到“南风”,故应放在第三处。

六、作文(共1题,共5分)

1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先要学会走,然后才是跑。任谁都跑过——无论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你或许有难忘的经历,或许有独到的认识。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跑的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不得抄袭。

【考点】
【答案】

勇敢超越

人生弯弯曲曲水,世事重重叠叠山。热情去奔跑,去超越,然后才能拾掇失意后的坦然,挫折后的不屈,困苦艰难后的从容。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露湿秋香满池岸,峰来不羡瓦松高。

我策一匹骏马,在昏黄的古道上奔驰。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绊住我奔跑的脚步,无情的现实冷却了我一腔热血。是啊,想当年力士为我脱靴,贵妃为我磨墨,那该是我仕途上奔跑得最顺畅的时期啊。

可是,无意间我看到了力士谄媚的丑态和贵妃不可告人的笑,我觉得我应该永远让我奔跑的双脚停滞不前,离开这黑暗的金马门。我清醒地知道,我宁愿散尽千金,只求一醉,也不愿摧眉折腰,做大唐的“御用文人”!

于是我带上一把佩剑,把一杯酒去寻访我暂且放在名山的白鹿,永远跨出黑暗的仕途之门。

昔日我骑御赐骠马奉诏奔驰,今日我骑白鹿奔向我梦寐以求的远方。浊酒深酌,重返喜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齐叙难酬鸿志。奔跑让我屡跌屡撞,奔跑又让我获得心灵的超越――思想,永远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蓠趣未穷。宁可枝头抢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我送走了那个可弃可恨的昏君,零丁洋未过,我就被远兵的罗网网住。

我回头看那无止境的路,从临安到岭南,这一路我的确奔过来的。我的人生又何其相似。当年,我心怀抗元大志,跨上战马,驰骋沙场。我在奔向战场,也是在奔向我人生的另一处归鸿:大丈夫志在军营。

可是临安府,容得了一代糊涂君王,容得了一群窝囊庸臣,却容不了一颗誓死效忠的赤诚之心!所以,我深深明白,我只能永远奔跑,哪怕只杀一个元兵,收复一寸疆土。荆棘算得了什么,刀光剑影又有何畏惧。

今夜,我却被困在暗牢,也许永远不能跨上我心爱的坐骑,去驰骋边疆,驰骋信念,驰骋人生了。箫声吹得人哀怨,但哀怨从来不属于伟丈夫,士可杀不可辱。铁骨铮铮的文天祥怎能跪着生!

燕山月静静洒下,秋菊无声无息地盛开,塑一座圣洁的雕像。

奔跑让我遍体鳞伤,抛头洒血,奔跑又让我在心灵上完成了一次永恒的跨跃――意志,应该在残酷和无情中超强。

生命是一江春水,抒写了热情和奔放,教人在****中意气风发;

生命是一泻瀑布,宣誓了坚贞和不屈,教人在挫折中不懈要求。

勇敢在人生路上奔跑,勇敢在心灵上跨跃。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话题作文。话题是“跑的体验”,首先弄清题意“跑”的内涵(本质)与外延(表现)。内涵一,指身体运动之跑,外延有“长跑”“800米”“短跑”……;内涵二指心灵拼搏、奋斗、追赶,外延有高考备考……。然后弄清要求范围与重点,“先要学会走,然后才是跑。任谁都跑过——无论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你或许有难忘的经历,或许有独到的认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可见写作的范围包括自身的关于跑的经历、感受、认识。考生可以写“跑”的一种状态,也可写“跑”的过程,如“我一路跑来,一帆风顺”“我一路跑来,跌跌撞撞”“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百米冲刺”“那是一场最能考验人的意志的马拉松”等;可以写关于“跑”的一段难忘的经历,也可以写“跑”的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如“那一天,我真不知道自己怎么能一口气跑了几十里路的”“跑的过程始终是艰苦的,只是事后才能体会坚持的喜悦和自豪”;可以写有关“跑”的教训,也可以写自己对“跑”的追求,如“我没想到,当时喜气洋洋的我,竟亲自验证了那个老幼皆知的龟兔赛跑的寓言”“每当我从电视中看到刘翔跨栏那矫健的身影,心中就有一种冲刺的涌动”;可以写“跑”的精神,也可以写“跑”内涵,如“为了心中的理想,我要像夸父追日一样,不计得失,永不放弃”“当时我想,跑是追赶,是拼搏,没想到它竟成了一种可耻的逃避……”。思路参考:考生可以从实立意,由跑步带来了肢体上的痛苦但同时收获到精神上和意志上的成功切入话题;考生可以写在“跑”的过程中成功的体验,也可以写失败的体验,当然还可以写既有成功的体验又有失败的体验,“成功的体验”可侧重于笨鸟先飞,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设置悬念,一波三折,“失败的体验”可写欲速则不达,凡事都要打好基础,要“先走好”,突出根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