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二(实验班)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4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①北方的冬天是漫长而寒冷的,但北国的冬天又总是那么富有韵味,银装素裹,囊萤映雪。常常令生长在南方的游客流连忘返。

②面对捧场的观众,导演很感谢大家的支持,希望大家可以口耳相传,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去电影院支持他的电影。

③远远的,一片灯火辉煌,流光溢彩的宫殿映入眼帘,那便是闻名遐迩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④战争过后,城市成为一片废墟,尤其广场一带满目疮痍,早已今非昔比,昔日繁华的影子已经荡然无存。

⑤中国杯首战,年轻的国足队员在上半场前半段的表现可圈可点,虽然没能将优势转化为进球,但场面仍然占优。

⑥有些地方不是保护自己独特的文化,更多的是拿来圈地设卡,建高档宾馆,设度假基地,这种做法无异于焚琴煮鹤,令人痛心。

A. ①③⑥   B. ③⑤⑥   C. ②④⑤   D. ①③④

2、

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自然界中,很多生物发生的变异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求得生存。虽然长颈鹿以“长颈”为名,①____为了能吃到更高处的树叶,它们同时进化出了长达两米的四肢。__ ②__ 拥有人人艳羡的性感大长腿也未必全是好处,谁知喝水却成了长颈鹿的老大难问题。__ ③__ 是把脖子窝成180度,长颈鹿__ ④__ 无法在直立的情况下喝到水。__ ⑤__ 在喝水时,长颈鹿无论如何也要放下自己的优雅,老老实实地把腿劈成圆规形。而这个时候,__ ⑥__ 是猛兽突袭的最佳时机。在这种情况下,长颈鹿最终进化出可以几个月不喝水、仅靠摄取食物中的水分就能满足自身需要的本领。

1

A. A   B. B   C. C   D. D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战争打得很苦,一个连的兵力被吞噬。敌人的炮火还在猛攻,连长放下望远镜,掏出烟,指指身后的山崖,对身边的丁二娃说,看到了吧,那有一线天,不怕死就从那攀上去,或许有救;还有就是做假投降,等敌人上来和他们同归于尽。

丁二娃想了想,说,听你的连长,我这命,活着是你的,死了是阎王的。

连长拍着丁二娃的肩说,好小子,下辈子若带兵,我还带你。

丁二娃嘿嘿地笑,黑一块白一块的脸,到处是憨相。

鬼子的又一轮冲锋开始了。连长把十几颗手榴弹依次捆在内衣里。连长瘦,穿上衣服和没捆一个样。

丁二娃也想像连长那样往腰间捆,可是办不到,没有了,他除了有七颗子弹,别的什么都没有了,这让他很沮丧,有一身的力气没处使,只等着送死。

连长捆好手榴弹,他回过头对丁二娃说,娃子,你上一线天吧,全国解放那天,你给我立个碑,也好在人世留个念想儿。丁二娃听了连长的话,打了个立正,连长,丁二娃誓死陪你战斗到底!

鬼子越来越近了,前一排已经直起了腰身。

二娃,把前边那个军官干掉。连长说。二娃躲在树后,只一抬手,那个军官应声倒下。二娃退下来,跑向南边的阵地,还是手起枪落,又一个鬼子应声倒下。

鬼子开始小心了,他们由站着迫近改为匍匐前进,而二娃的子弹也快用完了。

二娃只有在死去的战友身上寻找武器,正翻着,就听连长哼了一声,之后倒在了他的脚下。二娃看到,一颗子弹,正中连长的眉心,就像小时候,妈妈在姐姐的眉心点上个小红点。

妈的小日本!二娃向着鬼子的队伍甩了两枪,可是子弹太贵重了,就剩三颗了,由不得他浪费。他勉强在一战友身下翻出一颗手榴弹,迅速抛了出去。随着轰隆一声巨响,二娃突然改了主意,何不趁机逃跑,逃跑可比和敌人同归于尽更有赚头。二娃看一眼连长说,连长,反正你也死了,我就不跟你去了,我会给你报仇的!他把刚才对连长的许诺忘个一干二净。

二娃双手遮住嘴巴对着鬼子喊,别开枪,我们投降!

二娃又喊,我们身上都捆着手榴弹,你们若开枪,就连你们一起炸飞喽。

鬼子真就没有开枪,但也没有向前半步,二娃趁机把连长抱起放在战壕沿上,只露出上半身,两边用战友的尸体支撑着。连长的头一直傲立着,不偏也不倒,两眼怒目圆睁,身旁的战友也簇拥着他,如同抬一部轿子,去和小日本算账。阵地静了下来,小鬼子在一步步靠近,而这会儿的二娃,已经不在连长的身边了,他凭着一身好功夫,两腿蹬住崖壁,双手倒换着,一点一点攀上一米宽、二十几米高的一线天。

几乎是一眨眼的光景,鬼子上来了,他们战战兢兢、层层叠叠围住了连长,判断他是否还活着,就在他们举棋不定,想上前试试连长还有没有气息时,不知从什么方向,射来三枪,一枪打死鬼子为首的军官,一枪打翻了想试连长是否还活着的那个士兵,而第三枪则打在连长腰间那捆手榴弹上。

顿时,数声爆炸,火光冲天,一朵朵红磨菇瞬间绽放,染红了半个阵地。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连长为丁二娃指出了两条路,他希望丁二娃选择生路,因为丁二娃很年轻,而且非常服从命令。

B. 文中写连长往身上捆手榴弹时,强调“连长瘦,穿上衣服和没捆一个样”,是为结尾鬼子被炸死埋伏笔。

C. 连长被子弹击中的眉心使丁二娃联想到妈妈在姐姐的眉心上点的小红点,这个细节表现出了战争的残酷。

D. 丁二娃最后仅剩下三颗子弹这个情节非常重要,与后文的三枪相呼应,可见此处并非闲笔,体现了作者的精心构思。

E. 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连长和丁二娃打鬼子,暗线是鬼子步步紧逼连长和丁二娃,双线交织使小说主题更加深刻。

【2】概括小说中丁二娃的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应该是“第三条路”,也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应该是“英雄”,你认为哪一个标题更合适?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传统礼制因其长期附着在传统政治体制之上,必然具有种种封建之质核,然而同样无可否认的是,对于个人来说,礼及礼制是立身处世的一套准则;对于群体来说,礼和礼制又是人际交往的文明规则;扩而大之,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礼和礼制则是为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制度而设计的。因此,礼制中必定蕴含着中华先民的生命经验和生活智慧。这种经验与智慧的深厚积累之核心,就是一个“仁”字。

《礼记》载:“礼者,理也。”即统治者以“礼”来治事理政,也就是以“理”来治事理政。在儒家理念中,政治上最大的“理”就是要施行德治主义的“仁”政。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即在仁政中,德与礼相互为用,不可分割。

在孔子看来,仁政有诸种具体表现,国家在施政过程中必须具备。仁政的具体表现有五项特质:“恭”“宽”“信”“敏”“惠”,概而言之,便是庄重、宽容、诚信、勤勉及惠人。这些准则亦是各种具体而微的礼制规范由以制定和实施的内在理念。因而仁、礼关系可以简要地表述为“礼”为“仁”之用,“仁”为“礼”之体;或者说“礼”为“仁”之流,“仁”为“礼”之源。

“仁”的原初含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最古老的政书《尚书•仲虺之诰》有“仁,爱也”语,《诗经•郑风•叔于田》有“洵美且仁”语,是指民风。《左传•襄公九年》有“体仁足以长人”语,仁者爱人,施仁政可以发展人的才能。这些理念原本是先秦族群社会普遍存在的血缘亲情关系的天然反映,同样具有历史正当性。在这种基于血缘关系的小共同体中,由长者(族长)主导的权利义务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父权和父责相统一,即“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君仁、臣忠”。显然,这是一种对君臣父子双方都有约束力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原初含义是: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要像个父,子要像个子,各安其位,各行其责。所以,从原生儒家的君权、父权中推不出后世“三纲五常”中绝对专制的理念来。恰恰相反,原生儒家的观念是“圣道”高于君命,儒士为王者师,信仰高于权位,所以孟子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类的民本思想,荀子有“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犬行也”的道德原则。

从血缘亲情中生长出来的仁爱观念,再外推一步,即是“忠恕之道”。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根据曾子的解释,“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之道”的正解就是“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其反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基本精神都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也就是孟子所说:“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此孟子推出“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他将此作为“仁”之“四端”。孟子所言,实质就是人区别于动物、人之为人的根本特征,故可简称为“人性”,也就是“仁”的具体表现。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节选自葛金芳《中华礼制内在凝聚力的学理资源和现实挑战》有删减)

【1】下列和“仁”与“礼”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礼制中蕴含着华夏先民的生命经验和智慧,这种经验和智慧以“仁”为核心,“礼”与“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B. 仁政的具体表现有“恭”“宽”“信”“敏”“惠”等五种特质,这些也是制定和实施种种礼制规范所遵循的内在理念。

C. “礼”与“仁”互相为用,不可分割,在儒家理念中,施行德治主义的“仁”政离不开“礼”,即政治上最大的“理”。

D. “仁”是内在的理念,“礼”是外显的规则,礼是仁的具体而现实的反映,礼与仁相结合方能更好地体现各自的价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尽管传统礼制有其封建质核,但礼和礼制于人而言是立身处世、人际交往的准则,于社会而言,有益于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制度。

B. 儒家政治上最大的“理”就是施行仁政,孔子认为,用道德教化去引导百姓,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那么百姓就会“有耻且格”。

C. “仁”的原初含义是人与人的亲善关系,古代典籍中“洵美且仁”“体仁足以长人”等理念都是先秦族群社会血缘亲情关系的反映。

D. 在先秦族群基于血缘关系的小共同体内,权利义务的关系由长者主导,这确立了千年不变的“君臣父子”“三纲五常”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仁政的五项特质,其实可以作为个体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对每个人如何立身处世大有指导意义。

B. “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君仁、臣忠”体现的是对君臣父子双方都有约束力的权利义务关系,由此可见,原生儒家并不讲君权、父权。

C. 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荀子的“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的道德原则,恰恰是原生儒家观念的反映。

D. 无论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是孟子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都是仁爱观念由血缘亲情外推而产生的。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秩满,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诏孔维与觉等校定。王师征燕、蓟,命觉部京东诸州刍粮赴幽州。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

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觉曰:“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一方何足云哉!”桓默然色沮。使还,久之,迁国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

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右正言王禹偁上言:“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史职。”觉仿韩愈《毛颖传》作《竹颖传》以献,太宗嘉之,故寝禹偁之奏。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

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简。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B.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C.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D.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秩满:谓官吏任期届满。如唐代钱起“秩满归白云,期君访谷口”中“秩满”即为此意。

B. 《礼记》: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

C. 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D. 秋赋: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觉学问精深,政绩卓越。他明晓《九经》,参与孔颖达《五经正义》校定;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受到朝廷褒扬。

B. 李觉涉远为官,不畏艰苦。与李若拙出使交州时,别人认为前往此地辛苦劳累,他却认为不足挂齿。

C. 李觉仕途顺畅,颇受赏识。皇上对他所献策略以及所作《竹颖传》大加赞赏,王禹偁也大力举荐他。

D. 李觉关心时局,聪慧机敏。他对当时的一些政务有很好的论述,得到太宗认可;在计算方法上也有独到见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

(2)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中的《氓》表明我国的先民在缔结婚约前有问卜的习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交代自己处于锦绣华服的同舍生之间,却从无慕艳意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在《虞美人》中表达自己对眼前生活极度厌倦的句子是“____ ,   ____”。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7、

下图是亚马逊中国2016受欢迎图书排行榜评选的相关情况,请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1

六、作文(共1题,共5分)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孙子•谋攻》曰:“故知胜有五。”其中,有这样的三句:“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是说能准确判断仗能打或不能打的一方胜;“上下同欲者胜”,是说上下意愿一致、同心协力的一方胜;“将能而君不欲者胜”,是说主将精通军事,而国君不加干预的一方胜。

这些取胜之道也可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你认为这三种制胜条件哪一个更重要,请做出你的选择,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二(实验班)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①北方的冬天是漫长而寒冷的,但北国的冬天又总是那么富有韵味,银装素裹,囊萤映雪。常常令生长在南方的游客流连忘返。

②面对捧场的观众,导演很感谢大家的支持,希望大家可以口耳相传,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去电影院支持他的电影。

③远远的,一片灯火辉煌,流光溢彩的宫殿映入眼帘,那便是闻名遐迩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④战争过后,城市成为一片废墟,尤其广场一带满目疮痍,早已今非昔比,昔日繁华的影子已经荡然无存。

⑤中国杯首战,年轻的国足队员在上半场前半段的表现可圈可点,虽然没能将优势转化为进球,但场面仍然占优。

⑥有些地方不是保护自己独特的文化,更多的是拿来圈地设卡,建高档宾馆,设度假基地,这种做法无异于焚琴煮鹤,令人痛心。

A. ①③⑥   B. ③⑤⑥   C. ②④⑤   D. ①③④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①囊萤映雪,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此处望文生义。②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此处对象语境不合。③流光溢彩,流光:流动、闪烁的光彩,溢彩:色彩象要溢出来。多用于形容车灯、霓虹等,有时候也用来形容时装表演和珠宝。④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处不合语境。⑤可圈可点,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也引申为事物值得称赞。⑥焚琴煮鹤,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2、

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自然界中,很多生物发生的变异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求得生存。虽然长颈鹿以“长颈”为名,①____为了能吃到更高处的树叶,它们同时进化出了长达两米的四肢。__ ②__ 拥有人人艳羡的性感大长腿也未必全是好处,谁知喝水却成了长颈鹿的老大难问题。__ ③__ 是把脖子窝成180度,长颈鹿__ ④__ 无法在直立的情况下喝到水。__ ⑤__ 在喝水时,长颈鹿无论如何也要放下自己的优雅,老老实实地把腿劈成圆规形。而这个时候,__ ⑥__ 是猛兽突袭的最佳时机。在这种情况下,长颈鹿最终进化出可以几个月不喝水、仅靠摄取食物中的水分就能满足自身需要的本领。

1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关联词语使用的试题,考生要注意作答这类试题要关注文段的内容,仔细揣摩句子之间的关系,认真考虑句子间的意思。同时也要辨识和对比选项中提供的词语。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战争打得很苦,一个连的兵力被吞噬。敌人的炮火还在猛攻,连长放下望远镜,掏出烟,指指身后的山崖,对身边的丁二娃说,看到了吧,那有一线天,不怕死就从那攀上去,或许有救;还有就是做假投降,等敌人上来和他们同归于尽。

丁二娃想了想,说,听你的连长,我这命,活着是你的,死了是阎王的。

连长拍着丁二娃的肩说,好小子,下辈子若带兵,我还带你。

丁二娃嘿嘿地笑,黑一块白一块的脸,到处是憨相。

鬼子的又一轮冲锋开始了。连长把十几颗手榴弹依次捆在内衣里。连长瘦,穿上衣服和没捆一个样。

丁二娃也想像连长那样往腰间捆,可是办不到,没有了,他除了有七颗子弹,别的什么都没有了,这让他很沮丧,有一身的力气没处使,只等着送死。

连长捆好手榴弹,他回过头对丁二娃说,娃子,你上一线天吧,全国解放那天,你给我立个碑,也好在人世留个念想儿。丁二娃听了连长的话,打了个立正,连长,丁二娃誓死陪你战斗到底!

鬼子越来越近了,前一排已经直起了腰身。

二娃,把前边那个军官干掉。连长说。二娃躲在树后,只一抬手,那个军官应声倒下。二娃退下来,跑向南边的阵地,还是手起枪落,又一个鬼子应声倒下。

鬼子开始小心了,他们由站着迫近改为匍匐前进,而二娃的子弹也快用完了。

二娃只有在死去的战友身上寻找武器,正翻着,就听连长哼了一声,之后倒在了他的脚下。二娃看到,一颗子弹,正中连长的眉心,就像小时候,妈妈在姐姐的眉心点上个小红点。

妈的小日本!二娃向着鬼子的队伍甩了两枪,可是子弹太贵重了,就剩三颗了,由不得他浪费。他勉强在一战友身下翻出一颗手榴弹,迅速抛了出去。随着轰隆一声巨响,二娃突然改了主意,何不趁机逃跑,逃跑可比和敌人同归于尽更有赚头。二娃看一眼连长说,连长,反正你也死了,我就不跟你去了,我会给你报仇的!他把刚才对连长的许诺忘个一干二净。

二娃双手遮住嘴巴对着鬼子喊,别开枪,我们投降!

二娃又喊,我们身上都捆着手榴弹,你们若开枪,就连你们一起炸飞喽。

鬼子真就没有开枪,但也没有向前半步,二娃趁机把连长抱起放在战壕沿上,只露出上半身,两边用战友的尸体支撑着。连长的头一直傲立着,不偏也不倒,两眼怒目圆睁,身旁的战友也簇拥着他,如同抬一部轿子,去和小日本算账。阵地静了下来,小鬼子在一步步靠近,而这会儿的二娃,已经不在连长的身边了,他凭着一身好功夫,两腿蹬住崖壁,双手倒换着,一点一点攀上一米宽、二十几米高的一线天。

几乎是一眨眼的光景,鬼子上来了,他们战战兢兢、层层叠叠围住了连长,判断他是否还活着,就在他们举棋不定,想上前试试连长还有没有气息时,不知从什么方向,射来三枪,一枪打死鬼子为首的军官,一枪打翻了想试连长是否还活着的那个士兵,而第三枪则打在连长腰间那捆手榴弹上。

顿时,数声爆炸,火光冲天,一朵朵红磨菇瞬间绽放,染红了半个阵地。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连长为丁二娃指出了两条路,他希望丁二娃选择生路,因为丁二娃很年轻,而且非常服从命令。

B. 文中写连长往身上捆手榴弹时,强调“连长瘦,穿上衣服和没捆一个样”,是为结尾鬼子被炸死埋伏笔。

C. 连长被子弹击中的眉心使丁二娃联想到妈妈在姐姐的眉心上点的小红点,这个细节表现出了战争的残酷。

D. 丁二娃最后仅剩下三颗子弹这个情节非常重要,与后文的三枪相呼应,可见此处并非闲笔,体现了作者的精心构思。

E. 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连长和丁二娃打鬼子,暗线是鬼子步步紧逼连长和丁二娃,双线交织使小说主题更加深刻。

【2】概括小说中丁二娃的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应该是“第三条路”,也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应该是“英雄”,你认为哪一个标题更合适?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考点】
【答案】

【1】AE

【2】①忠诚勇敢。连长跟他说有两条路时,他选择了陪连长战斗到底。

②为人憨厚。文中有对他的肖像描写“黑一块白一块的脸,到处是憨相”。

③枪法精准。连长让他射击谁,都是一枪命中;最后三枪也是准确无误。

④机智变通。他在连长死后故布疑阵,引敌人上钩,消灭很多敌人。他没有死守与连长的约定,改变主意决定留得有用之躯,为连长报仇。

【3】以“第三条路”做标题更合适。①使主人公丁二娃形象更加鲜明。连长指出了两条路,丁二娃却找到了第三条路,从而表现出他的脑筋灵活、善于变通。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看完题目,读者在阅读中就会有意识去寻找“第三条路”,但谜底却直到结尾才揭晓,有戏剧化效果。③有利于深化文章主旨。文章赞扬了丁二娃坚定而又善于动脑的战斗精神,“第三条路”正是对这种精神的集中表现。

(示例二)以“英雄”做标题更合适。①有利于突出主人公群像。本文中的主人公不只丁二娃一个,连长也是主人公,用“英雄”做题目更有概括性。②英雄事迹贯穿全文情节。全文都是围绕两位主人公的英雄表现来写的,文题相符。③有利于凸显文章主旨。连长以身殉国,丁二娃全身而退,结局虽然不同,但都是值得赞扬的大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礼赞。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A项强加因果。E项无中生有,就没有明暗两条线索。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连长跟他说有两条路时,他选择了陪连长战斗到底”, 忠诚勇敢;文中有对他的肖像描写“黑一块白一块的脸,到处是憨相”,为人憨厚,以此类推。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小说的标题。回答此题,需要明确观点,然后结合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即可。本题“第三条路”和“英雄”都可以作为题目,分析注意结合文本内容。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传统礼制因其长期附着在传统政治体制之上,必然具有种种封建之质核,然而同样无可否认的是,对于个人来说,礼及礼制是立身处世的一套准则;对于群体来说,礼和礼制又是人际交往的文明规则;扩而大之,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礼和礼制则是为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制度而设计的。因此,礼制中必定蕴含着中华先民的生命经验和生活智慧。这种经验与智慧的深厚积累之核心,就是一个“仁”字。

《礼记》载:“礼者,理也。”即统治者以“礼”来治事理政,也就是以“理”来治事理政。在儒家理念中,政治上最大的“理”就是要施行德治主义的“仁”政。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即在仁政中,德与礼相互为用,不可分割。

在孔子看来,仁政有诸种具体表现,国家在施政过程中必须具备。仁政的具体表现有五项特质:“恭”“宽”“信”“敏”“惠”,概而言之,便是庄重、宽容、诚信、勤勉及惠人。这些准则亦是各种具体而微的礼制规范由以制定和实施的内在理念。因而仁、礼关系可以简要地表述为“礼”为“仁”之用,“仁”为“礼”之体;或者说“礼”为“仁”之流,“仁”为“礼”之源。

“仁”的原初含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最古老的政书《尚书•仲虺之诰》有“仁,爱也”语,《诗经•郑风•叔于田》有“洵美且仁”语,是指民风。《左传•襄公九年》有“体仁足以长人”语,仁者爱人,施仁政可以发展人的才能。这些理念原本是先秦族群社会普遍存在的血缘亲情关系的天然反映,同样具有历史正当性。在这种基于血缘关系的小共同体中,由长者(族长)主导的权利义务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父权和父责相统一,即“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君仁、臣忠”。显然,这是一种对君臣父子双方都有约束力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原初含义是: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要像个父,子要像个子,各安其位,各行其责。所以,从原生儒家的君权、父权中推不出后世“三纲五常”中绝对专制的理念来。恰恰相反,原生儒家的观念是“圣道”高于君命,儒士为王者师,信仰高于权位,所以孟子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类的民本思想,荀子有“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犬行也”的道德原则。

从血缘亲情中生长出来的仁爱观念,再外推一步,即是“忠恕之道”。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根据曾子的解释,“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之道”的正解就是“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其反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基本精神都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也就是孟子所说:“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此孟子推出“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他将此作为“仁”之“四端”。孟子所言,实质就是人区别于动物、人之为人的根本特征,故可简称为“人性”,也就是“仁”的具体表现。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节选自葛金芳《中华礼制内在凝聚力的学理资源和现实挑战》有删减)

【1】下列和“仁”与“礼”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礼制中蕴含着华夏先民的生命经验和智慧,这种经验和智慧以“仁”为核心,“礼”与“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B. 仁政的具体表现有“恭”“宽”“信”“敏”“惠”等五种特质,这些也是制定和实施种种礼制规范所遵循的内在理念。

C. “礼”与“仁”互相为用,不可分割,在儒家理念中,施行德治主义的“仁”政离不开“礼”,即政治上最大的“理”。

D. “仁”是内在的理念,“礼”是外显的规则,礼是仁的具体而现实的反映,礼与仁相结合方能更好地体现各自的价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尽管传统礼制有其封建质核,但礼和礼制于人而言是立身处世、人际交往的准则,于社会而言,有益于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制度。

B. 儒家政治上最大的“理”就是施行仁政,孔子认为,用道德教化去引导百姓,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那么百姓就会“有耻且格”。

C. “仁”的原初含义是人与人的亲善关系,古代典籍中“洵美且仁”“体仁足以长人”等理念都是先秦族群社会血缘亲情关系的反映。

D. 在先秦族群基于血缘关系的小共同体内,权利义务的关系由长者主导,这确立了千年不变的“君臣父子”“三纲五常”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仁政的五项特质,其实可以作为个体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对每个人如何立身处世大有指导意义。

B. “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君仁、臣忠”体现的是对君臣父子双方都有约束力的权利义务关系,由此可见,原生儒家并不讲君权、父权。

C. 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荀子的“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的道德原则,恰恰是原生儒家观念的反映。

D. 无论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是孟子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都是仁爱观念由血缘亲情外推而产生的。

【考点】
【答案】

【1】C

【2】D

【3】B

【解析】

【1】试题分析:C. “礼”与“仁”互相为用,不可分割,在儒家理念中,施行德治主义的“仁”政离不开“礼”,即政治上最大的“理”。偷换概念。“德”与“礼”相互为用,不可分割,而非“仁”与“礼”;政治上最大的“理”是“仁”政,而非“仁政”离不开“礼”。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秩满,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诏孔维与觉等校定。王师征燕、蓟,命觉部京东诸州刍粮赴幽州。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

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觉曰:“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一方何足云哉!”桓默然色沮。使还,久之,迁国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

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右正言王禹偁上言:“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史职。”觉仿韩愈《毛颖传》作《竹颖传》以献,太宗嘉之,故寝禹偁之奏。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

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简。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B.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C.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D.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秩满:谓官吏任期届满。如唐代钱起“秩满归白云,期君访谷口”中“秩满”即为此意。

B. 《礼记》: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

C. 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D. 秋赋: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觉学问精深,政绩卓越。他明晓《九经》,参与孔颖达《五经正义》校定;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受到朝廷褒扬。

B. 李觉涉远为官,不畏艰苦。与李若拙出使交州时,别人认为前往此地辛苦劳累,他却认为不足挂齿。

C. 李觉仕途顺畅,颇受赏识。皇上对他所献策略以及所作《竹颖传》大加赞赏,王禹偁也大力举荐他。

D. 李觉关心时局,聪慧机敏。他对当时的一些政务有很好的论述,得到太宗认可;在计算方法上也有独到见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

(2)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考点】
【答案】

【1】C

【2】B

【3】C

【4】(1)译文:皇上于是下了辇车,让官吏张设帐幕,另外设置座位,令李觉讲解《周易》中的《泰卦》,随从的大臣都依次而坐。

(2)译文:吴淑怀疑(猜测)他是预先做好的,就用其他的方法来测试他,他都能够立即完成,在座的人都赞叹佩服。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毕”“升辇”“顾”“左右”“令”。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中的《氓》表明我国的先民在缔结婚约前有问卜的习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交代自己处于锦绣华服的同舍生之间,却从无慕艳意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在《虞美人》中表达自己对眼前生活极度厌倦的句子是“____ ,   ____”。

【考点】
【答案】

(1)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2)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春花秋月何时了

【解析】

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氓》表明我国的先民在缔结婚约前有问卜的习俗”“自己处于锦绣华服的同舍生之间,却从无慕艳意”“表达自己对眼前生活极度厌倦”。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7、

下图是亚马逊中国2016受欢迎图书排行榜评选的相关情况,请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1

【考点】
【答案】

根据纸质书和电子书的销量数据,评选出亚马逊中国评选出2016受欢迎图书排行榜,榜单前三名分别是文艺与学术并重类,治愈励志类作品,畅销书。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车的是流程图的理解和运用类试题,考生要注意把握住流程图的中心,以中心为一个基本点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图形内容。根据纸质书和电子书的销量数据,评选出亚马逊中国评选出2016受欢迎图书排行榜,榜单前三名分别是文艺与学术并重类,治愈励志类作品,畅销书。

六、作文(共1题,共5分)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孙子•谋攻》曰:“故知胜有五。”其中,有这样的三句:“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是说能准确判断仗能打或不能打的一方胜;“上下同欲者胜”,是说上下意愿一致、同心协力的一方胜;“将能而君不欲者胜”,是说主将精通军事,而国君不加干预的一方胜。

这些取胜之道也可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你认为这三种制胜条件哪一个更重要,请做出你的选择,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点】
【答案】

一个男孩的取胜之道  黄小平

哈佛镇,有群孩子经常利用课间到火车上卖爆米花。

一个10岁的小男孩也加入到着一行列。他除了在火车上叫卖外,还往爆米花里加入奶油和盐使其味道更加可口。结果,他的爆米花比其他任何小孩都卖的好。

——因为他懂得如何比别人做的更好,创优使他成功。

当一场大雪封住了几列满载乘客的火车时,这个小男孩赶制了许多三明治拿到火车上卖。结果,虽然他的三明治做的不怎麽样,但还是被饥饿的乘客抢购一空。

——因为他懂得如何比别人做的更早。抢占先机使他成功。

当夏季来临,小男孩又设计出一个能挎在肩上的半月形的箱子。在边上刻出一些小洞,刚好能堆放蛋卷,并在中部的小空间里放上冰激凌。结果,他这种新鲜的蛋卷冰激凌备受乘客的欢迎。使他的生意火暴一时。

——因为他懂得如何比别人做的更新,创新使他成功。

当火车站的生意红火一阵后,参与的孩子越来越难做了。不久,车站又对这些小生意进行了清理整顿,而他却因为及时退出而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因为他懂得如何比别人做得更清醒,一件事在大家看好时,他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抽身出来。及时抽身使他成功。

一个别人做得更好、做得更早、做得更新、做得更清醒的人,一个懂得如何创优创新、抢占先机、及时抽身的人,怎麽可能不拥有成功的人生呢?

后来,这个男孩果然成了一个不同凡响的人,他就是摩托罗拉公司的创始人保罗·高尔文。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篇结合现实的材料作文,考生要注意结合所给材料进行审题立意,可以从知己、同心协力、精通事物,方能在生活中取胜。考生要注意结合材料挖掘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