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牟平一中高一月训练语文试卷(解析版)

高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8题,共40分)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C.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D. 愿大王少假借之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菜篮   硫璃   箭拔弩张   凄婉迷茫  

B.瓦菲   笙箫   绿草如茵   白浪滔天

C.碳灰   家俱   揠苗助长   提要钩玄

D.纽扣   讴歌   突如奇来   天伦叙乐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满足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通用规范汉字表》。

B.建设部要求,各地要重视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C.据《2013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成年国民人均电子书的阅读量有所增加,而报刊的阅读率明显降低。

D.随着光彩工程的实施,现代科技的运用,现在的重庆夜景,更加璀璨夺目,已成为世界四大夜景城市之一。

4、

下列各项中加横线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秦王惊,自引而起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B.唯君图之 唯大王命之

C.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D.诚能得樊将军首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阿Q这个人物也是有生活_____的,更重要的是他反映了那个时代国民精神的一些弊病。

②屈原披头散发,形容枯槁,神情悲怆,他______于汨罗江畔,放不下故国热土和自己永远挚爱的人民。

③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爱的嫩芽是细弱的,____长起来的时候,它_____强大无比,所以必须精心呵护。

A. 原形 留连 只要/就   B. 原型 留连 只有/才

C. 原形 留恋 只要/就   D. 原型 留恋 只有/才

6、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漫溯(shuò)   寥廓(kuò)   百舸争流(gě) 戛(jiá)然而止

B.颓圮(pǐ)   遒劲(jìn)   挥斥方遒(qiú)   自怨自艾(yì)

C.召唤(zhāo)   巷道(xiàng)   跫音(qióng) 夜缒(zhuì)而出

D.隽永(juàn)   被八创(chuāng) 浸渍(zì) 箕踞以骂(jī)

7、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部队整齐,旗帜鲜明,平买平卖,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百姓交口称赞。

B.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活动无可非议。

C.弹棉花、补锅钉碗等许多曾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老行业正逐渐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

D.6月8日,波兰和希腊将上演揭幕战,拉开欧洲杯的大幕,为了看球赛的实况转播,小赵早早就打开电视,目不交睫地盯着荧屏。

8、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深刻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陪伴

C.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依靠

D.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货币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5分)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梦里有你

罗威刚要出门,接到一个电话:“罗威啊,我是李台阳。好,我马上就过来。”

罗威想:和李台阳这么多年没联系了,自己刚升职,莫不是……

门铃响了,门开处,伸进一个乱蓬蓬的脑袋,一只黑色的塑料袋子“嗵”地放在地板上。罗威说:“是台阳啊,快请进。”

坐在沙发上,罗威递烟给李台阳。李台阳抽出一支,凑在鼻子上闻闻,说:“罗威,你混得不错啊。”

“听说你要来,特地去超市买的。”罗威用打火机给他点烟。

李台阳嘻嘻一笑,放下烟,说:“那么破费干吗?我早戒了,那东西耗钱。”

罗威说:“那就吃些水果吧。”

李台阳也不客气,抓了个苹果,边吃边环顾房子,说:“你这房子够气派啊。”

罗威说:“我是‘负翁’一个,现在每月还在还房贷呢。”

李台阳说:“你们夫妻俩都是白领阶层,这钱来得容易,债也还得快。哪像我们,能吃饱饭,不生病,孩子上得起学,就上上大吉了。”

罗威想,这像是要借钱的开场白吧。他说:“是啊,现在,谁都活得不容易。”

李台阳说:“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打小就知道,你将来肯定比我活得有出息。”

罗威说:“哪里哪里,也是混口饭吃吧。”

李台阳正色道:“你这样说就不对了,人要知足,对吧?”然后,又开起玩笑:“你可不要犯错误啊。”

两人聊起童年时的事儿,说到小时候的邻居谁离婚了,谁出国了,谁还是那么一副臭脾气,一聊聊到快中午,李台阳还是没说他来的目的。

罗威说:“台阳,咱们去外面馆子吃吧,边吃边聊。”

李台阳说:“今天肯定不吃了,我答应老婆回家吃饭的。”仍然继续刚才的话题。

罗威见他一直不提正事,又没有走的意思,想到自己下午还有个会,又不好意思催促,心里便有些七上八下起来,心想可能李台阳不好意思自己提出来,便说:“台阳,你还在摆地摊吗?不如找个固定的工作,做保安什么的,收入也比那强啊。”

李台阳说:“我不喜欢做保安,我倒是想过自己租个门面,这样总比被城管赶来赶去强。”

罗威说:“城管大队的人我倒是认识,你今后有什么麻烦的话,我可以帮忙。”

李台阳拍了一下罗威的肩膀,说:“兄弟,有你这句话,说明我没有白惦记你。十多年了啊,你还是这般热心肠。好,我高兴,真是高兴啊。”边说边站了起来。

罗威说:“吃了饭再走。”

“老婆还在家等着我呢。好,我走了啊。”

听着李台阳“嗵嗵”的脚步声一路下去,罗威低头看了看地板上的黑袋子,打开来一看,原来是自己小时候最喜欢吃的鱼籽干。

罗威不知说啥好,忽然觉得自己特俗。

楼梯口又传来“嗵嗵”的脚步声,好像是李台阳的。罗威想:可能刚才他没勇气说出口,就冲这一袋子鱼籽干,不管他提啥要求,自己一定想办法。

打开门,果然是李台阳,尴尬的脸上都是亮晶晶的汗珠。他不好意思地说:“你们这个小区像个迷宫,我绕来绕去总找不到大门。”

罗威说:“瞧我这粗心,应该陪你下楼去的。”说着,便和李台阳下了楼。走到楼下,李台阳去开自行车锁,那辆车和李台阳一般灰不溜秋、尘头垢面。

罗威问:“你是骑车来的?”他知道李台阳住在西城,从那骑车到他这儿,起码要一个小时。

李台阳说:“是啊,骑惯了。”

罗威说:“台阳,你有啥困难只管开口,我能帮的一定帮你。”

李台阳说:“没啥事,就想来看看你。”

罗威说:“多年咱都没联系了,你今天上门一定有事。你只管说,别开不了口。”

李台阳看看罗威,似下了决心说:“我说出来你可别生气。”

见罗威点头,李台阳说:“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你得了重病,很多人都围着你哭。这一醒来,我心里就七上八下的,连地摊都不想摆了。知道你混得好,我也不想打搅你了。可这梦搅得我难受,连我老婆都催我来看看你,看你气色这么好,我就放心了。唉,梦呗,我这人还真迷信。”

罗威的眼睛红了,他一把抱住李台阳,说:“兄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罗威一直猜李台阳来访是有求于自己,因为他刚升了职,而且自己的生活水平比李台阳高,他有些嫌弃李台阳,想赶快打发他走,而李台阳却浑然不知。

B.李台阳和罗威是童年时的好朋友,李台阳给罗威带来他“小时候最爱吃的鱼籽干”,可以看出李台阳虽然与罗威多年没有联系,可是一直没有忘记他。

C.罗威想知道李台阳来访的原因,可是李台阳只是和他叙旧事闲谈,于是罗威就故意说如果有困难,可以帮忙,目的就是弄清真相。

D.罗威喜欢用功利的心理和别人交往,文章中关于罗威的心理描写无一不生动地表现出他多疑世故、优柔寡断的一面,细腻地刻画出罗威微妙复杂的心理。

E.小说以“梦里有你”为题,既在情节上照应李台阳梦见罗威这件事,也在主题上暗示人们对纯真的人性、情谊的怀念与渴盼,可谓言浅意深。

(2)“罗威不知说啥好,忽然觉得自己特俗。”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小说中的李台阳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分析。

(4)小说的语言、结局很有特色,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1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初,田婴有子四十余人。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田婴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顿首,因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何故?”婴曰:“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文曰:“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婴默然。文曰:“必受命于天,君何忧焉。必受命于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婴曰:“子休矣。”

久之,文承间问其父婴曰:“子之子为何?”曰:“为孙。”“孙之孙为何?”曰:“为玄孙。”“玄孙之孙为何?”曰:“不能知也。”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縠而士不得短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糠。今君又尚厚积余藏,欲以遗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损,文窃怪之。”于是婴乃礼文,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郭君。而文果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

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赵人闻孟尝君贤,出观之,皆笑曰:“始以薛公为魁然也,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盂尝君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

齐湣王不自得,以其遣孟尝君(入秦)。孟尝君至,则以为齐相,任政。后齐湣王灭宋。益骄,欲去孟尝君。孟尝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为相,西合于秦、赵,与燕共伐破齐。齐湣王亡在莒,遂死焉。齐襄王立,而盂尝君中立于诸侯,无所属。齐襄王新立,畏孟尝君,与连和,复亲薛公。文卒,谥为孟尝君。诸子争立,而齐魏共灭薛。孟尝绝嗣无后也。

(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   生:养活。

B.希用事相齐   用事:掌权、执政。

C.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糠   厌:满足、吃饱。 

D.孟尝君恐,乃如魏   如:离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玄王之孙为何   夫晋,何厌之有

C.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D.所以不举五月子者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才华出众、心胸宽广,对待士人尊重礼让,对待百姓关爱同情,对待祖国忠贞不二。

B.田婴自己也是庶出,但他对田文委以重任,甚至将其立为太子,并非因为同病相怜,主要是看中他的才华。

C.齐湣王曾经派遣盂尝君到秦国去,当孟尝君回来后让他当了齐国的宰相,掌管国家大事,可是在灭掉宋国后,齐王却骄傲起来,一心想除掉孟尝君。

D.田婴虽然手握重权,却奢侈专横,只知为个人积累财富,不顾国家和百姓的利益,田文对他不满并提出意见。 

【4】翻译下面语句。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3)孟尝君在薛,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11、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①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②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再别康桥》)

③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1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①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①别院:正院旁侧的小院 ②明:石榴花开得火红

【1】联系全诗,简要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

【2】本诗在写景上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两种简要赏析。

六、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13、

将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五个句意简明的短句。

以物质消费为依托和前提、因需求的增长受制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而使消费水平能够更直接、更突出地反映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程度的文化消费是一种用以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消费。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别了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立意自定;3)记叙文;4)不少于800字。

山东牟平一中高一月训练语文试卷(解析版)

高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8题,共40分)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C.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D. 愿大王少假借之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A 精神潦倒,走投无路,B没有信物,C宽容。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菜篮   硫璃   箭拔弩张   凄婉迷茫  

B.瓦菲   笙箫   绿草如茵   白浪滔天

C.碳灰   家俱   揠苗助长   提要钩玄

D.纽扣   讴歌   突如奇来   天伦叙乐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箭拔弩张——剑拔弩张,硫璃——琉璃。C项,碳灰——炭灰(木炭灰),家俱——家具(是指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类器具)。D项,突如奇来——突如其来。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满足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通用规范汉字表》。

B.建设部要求,各地要重视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C.据《2013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成年国民人均电子书的阅读量有所增加,而报刊的阅读率明显降低。

D.随着光彩工程的实施,现代科技的运用,现在的重庆夜景,更加璀璨夺目,已成为世界四大夜景城市之一。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B项“各地要重视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句式杂糅。C句式杂糅,去掉“据”或“显示”。D偷换主语。重庆(它)已成为世界四大夜景城市之一。

4、

下列各项中加横线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秦王惊,自引而起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B.唯君图之 唯大王命之

C.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D.诚能得樊将军首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B希望;A拉/举;C到、上/成功;D如果/实在。

5、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阿Q这个人物也是有生活_____的,更重要的是他反映了那个时代国民精神的一些弊病。

②屈原披头散发,形容枯槁,神情悲怆,他______于汨罗江畔,放不下故国热土和自己永远挚爱的人民。

③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爱的嫩芽是细弱的,____长起来的时候,它_____强大无比,所以必须精心呵护。

A. 原形 留连 只要/就   B. 原型 留连 只有/才

C. 原形 留恋 只要/就   D. 原型 留恋 只有/才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选词填空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和语境的理解把握能力。使用什么词一定要结合语境、对象、身份、场合等等。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的面目;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的人。留连:留恋不让,舍不得离去的情态;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只要/就:表充足的条件;只有/才:表必需的条件。第一句指阿Q这个人物的类型,而且是文学作品中的,用“原型”;第二句中主要强调舍不得离去,用“留连”;第三句“长起来”“强大无比”是条件关系,综合选择B项。

6、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漫溯(shuò)   寥廓(kuò)   百舸争流(gě) 戛(jiá)然而止

B.颓圮(pǐ)   遒劲(jìn)   挥斥方遒(qiú)   自怨自艾(yì)

C.召唤(zhāo)   巷道(xiàng)   跫音(qióng) 夜缒(zhuì)而出

D.隽永(juàn)   被八创(chuāng) 浸渍(zì) 箕踞以骂(jī)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漫溯(shuò)——sù;B项,遒劲(jìn)——jìng;C项,召唤(zhāo)——zhào;巷道(xiàng)——hàng。

7、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部队整齐,旗帜鲜明,平买平卖,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百姓交口称赞。

B.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活动无可非议。

C.弹棉花、补锅钉碗等许多曾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老行业正逐渐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

D.6月8日,波兰和希腊将上演揭幕战,拉开欧洲杯的大幕,为了看球赛的实况转播,小赵早早就打开电视,目不交睫地盯着荧屏。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目不交睫:形容非常辛劳。此处应为目不转睛。

8、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深刻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陪伴

C.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依靠

D.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货币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A狠毒,B使增加,D礼物。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5分)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梦里有你

罗威刚要出门,接到一个电话:“罗威啊,我是李台阳。好,我马上就过来。”

罗威想:和李台阳这么多年没联系了,自己刚升职,莫不是……

门铃响了,门开处,伸进一个乱蓬蓬的脑袋,一只黑色的塑料袋子“嗵”地放在地板上。罗威说:“是台阳啊,快请进。”

坐在沙发上,罗威递烟给李台阳。李台阳抽出一支,凑在鼻子上闻闻,说:“罗威,你混得不错啊。”

“听说你要来,特地去超市买的。”罗威用打火机给他点烟。

李台阳嘻嘻一笑,放下烟,说:“那么破费干吗?我早戒了,那东西耗钱。”

罗威说:“那就吃些水果吧。”

李台阳也不客气,抓了个苹果,边吃边环顾房子,说:“你这房子够气派啊。”

罗威说:“我是‘负翁’一个,现在每月还在还房贷呢。”

李台阳说:“你们夫妻俩都是白领阶层,这钱来得容易,债也还得快。哪像我们,能吃饱饭,不生病,孩子上得起学,就上上大吉了。”

罗威想,这像是要借钱的开场白吧。他说:“是啊,现在,谁都活得不容易。”

李台阳说:“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打小就知道,你将来肯定比我活得有出息。”

罗威说:“哪里哪里,也是混口饭吃吧。”

李台阳正色道:“你这样说就不对了,人要知足,对吧?”然后,又开起玩笑:“你可不要犯错误啊。”

两人聊起童年时的事儿,说到小时候的邻居谁离婚了,谁出国了,谁还是那么一副臭脾气,一聊聊到快中午,李台阳还是没说他来的目的。

罗威说:“台阳,咱们去外面馆子吃吧,边吃边聊。”

李台阳说:“今天肯定不吃了,我答应老婆回家吃饭的。”仍然继续刚才的话题。

罗威见他一直不提正事,又没有走的意思,想到自己下午还有个会,又不好意思催促,心里便有些七上八下起来,心想可能李台阳不好意思自己提出来,便说:“台阳,你还在摆地摊吗?不如找个固定的工作,做保安什么的,收入也比那强啊。”

李台阳说:“我不喜欢做保安,我倒是想过自己租个门面,这样总比被城管赶来赶去强。”

罗威说:“城管大队的人我倒是认识,你今后有什么麻烦的话,我可以帮忙。”

李台阳拍了一下罗威的肩膀,说:“兄弟,有你这句话,说明我没有白惦记你。十多年了啊,你还是这般热心肠。好,我高兴,真是高兴啊。”边说边站了起来。

罗威说:“吃了饭再走。”

“老婆还在家等着我呢。好,我走了啊。”

听着李台阳“嗵嗵”的脚步声一路下去,罗威低头看了看地板上的黑袋子,打开来一看,原来是自己小时候最喜欢吃的鱼籽干。

罗威不知说啥好,忽然觉得自己特俗。

楼梯口又传来“嗵嗵”的脚步声,好像是李台阳的。罗威想:可能刚才他没勇气说出口,就冲这一袋子鱼籽干,不管他提啥要求,自己一定想办法。

打开门,果然是李台阳,尴尬的脸上都是亮晶晶的汗珠。他不好意思地说:“你们这个小区像个迷宫,我绕来绕去总找不到大门。”

罗威说:“瞧我这粗心,应该陪你下楼去的。”说着,便和李台阳下了楼。走到楼下,李台阳去开自行车锁,那辆车和李台阳一般灰不溜秋、尘头垢面。

罗威问:“你是骑车来的?”他知道李台阳住在西城,从那骑车到他这儿,起码要一个小时。

李台阳说:“是啊,骑惯了。”

罗威说:“台阳,你有啥困难只管开口,我能帮的一定帮你。”

李台阳说:“没啥事,就想来看看你。”

罗威说:“多年咱都没联系了,你今天上门一定有事。你只管说,别开不了口。”

李台阳看看罗威,似下了决心说:“我说出来你可别生气。”

见罗威点头,李台阳说:“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你得了重病,很多人都围着你哭。这一醒来,我心里就七上八下的,连地摊都不想摆了。知道你混得好,我也不想打搅你了。可这梦搅得我难受,连我老婆都催我来看看你,看你气色这么好,我就放心了。唉,梦呗,我这人还真迷信。”

罗威的眼睛红了,他一把抱住李台阳,说:“兄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罗威一直猜李台阳来访是有求于自己,因为他刚升了职,而且自己的生活水平比李台阳高,他有些嫌弃李台阳,想赶快打发他走,而李台阳却浑然不知。

B.李台阳和罗威是童年时的好朋友,李台阳给罗威带来他“小时候最爱吃的鱼籽干”,可以看出李台阳虽然与罗威多年没有联系,可是一直没有忘记他。

C.罗威想知道李台阳来访的原因,可是李台阳只是和他叙旧事闲谈,于是罗威就故意说如果有困难,可以帮忙,目的就是弄清真相。

D.罗威喜欢用功利的心理和别人交往,文章中关于罗威的心理描写无一不生动地表现出他多疑世故、优柔寡断的一面,细腻地刻画出罗威微妙复杂的心理。

E.小说以“梦里有你”为题,既在情节上照应李台阳梦见罗威这件事,也在主题上暗示人们对纯真的人性、情谊的怀念与渴盼,可谓言浅意深。

(2)“罗威不知说啥好,忽然觉得自己特俗。”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小说中的李台阳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分析。

(4)小说的语言、结局很有特色,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考点】
【答案】

(1)BE

(2)①内容上,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李台阳没有提出任何要求,这不仅出乎罗威的意料,而且令他很惭愧。②结构上,为情节的进一步发展蓄势(说承上启下也可)。作者这里令罗威反思自己对李台阳的庸俗猜想,然后在李台阳揭晓来意时,罗威的感动就更加顺理成章。

(3)①重情义。例如因为梦到朋友得了重病,就不顾路途遥远前往看望。②真诚淳朴,例如对朋友能过上好日子献上由衷的祝福。③踏实淳朴,对生活从不奢求,例如明知朋友可以帮助自己改善生活处境,却绝不提要求。

(4)语言特色:①句式上以短句为主,节奏明快。②风格质朴,口语化,富于生活气息。③描写手段上以对话为主,切合人物身份以及思想性格。(结合文本能答出两点即可)

结局特色:①出人意料,不落俗套。从情节发展看,作者故布疑阵,借罗威的心理活动,不断暗示李台阳登门拜访一定有所求,并以此构成情节发展的脉络。结局点明来意完全出乎罗威以及读者的心理预期。②深化主题,温暖人心。结局通过李台阳天真而动人的来访理由,批判了庸俗的人际关系,同时具有温暖人心的力量。③结局同时也是情节发展的高潮,引人回味,令人深思,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结合文本能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自己的生活水平比李台阳高,他有些嫌弃李台阳,想赶快打发他走”表述不确切。C项,“罗威就故意说如果有困难,可以帮忙,目的就是弄清真相”表述有误,由原文可知,罗威是在李台阳委婉地拒绝当保安,说出自己想租个门面的想法之后说“今后有什么麻烦的话,我可以帮忙”的,其目的只是想帮助李台阳一下。D项中罗威“优柔寡断”的判断,文中无依据。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1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初,田婴有子四十余人。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田婴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顿首,因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何故?”婴曰:“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文曰:“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婴默然。文曰:“必受命于天,君何忧焉。必受命于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婴曰:“子休矣。”

久之,文承间问其父婴曰:“子之子为何?”曰:“为孙。”“孙之孙为何?”曰:“为玄孙。”“玄孙之孙为何?”曰:“不能知也。”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縠而士不得短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糠。今君又尚厚积余藏,欲以遗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损,文窃怪之。”于是婴乃礼文,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郭君。而文果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

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赵人闻孟尝君贤,出观之,皆笑曰:“始以薛公为魁然也,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盂尝君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

齐湣王不自得,以其遣孟尝君(入秦)。孟尝君至,则以为齐相,任政。后齐湣王灭宋。益骄,欲去孟尝君。孟尝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为相,西合于秦、赵,与燕共伐破齐。齐湣王亡在莒,遂死焉。齐襄王立,而盂尝君中立于诸侯,无所属。齐襄王新立,畏孟尝君,与连和,复亲薛公。文卒,谥为孟尝君。诸子争立,而齐魏共灭薛。孟尝绝嗣无后也。

(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   生:养活。

B.希用事相齐   用事:掌权、执政。

C.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糠   厌:满足、吃饱。 

D.孟尝君恐,乃如魏   如:离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玄王之孙为何   夫晋,何厌之有

C.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D.所以不举五月子者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才华出众、心胸宽广,对待士人尊重礼让,对待百姓关爱同情,对待祖国忠贞不二。

B.田婴自己也是庶出,但他对田文委以重任,甚至将其立为太子,并非因为同病相怜,主要是看中他的才华。

C.齐湣王曾经派遣盂尝君到秦国去,当孟尝君回来后让他当了齐国的宰相,掌管国家大事,可是在灭掉宋国后,齐王却骄傲起来,一心想除掉孟尝君。

D.田婴虽然手握重权,却奢侈专横,只知为个人积累财富,不顾国家和百姓的利益,田文对他不满并提出意见。 

【4】翻译下面语句。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3)孟尝君在薛,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

【考点】
【答案】

【1】D

【2】B

【3】A

【4】(1)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们,都穿白衣、戴白帽子来为他送行

(2)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3)孟尝君在薛邑,很多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了罪逃亡的人,都归附了孟尝君。孟尝君也愿舍弃家业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好好地对待他们),因此使天下的贤士都倾心向往。

【解析】

【1】

试题分析:“如”是“到”的意思。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11、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①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②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再别康桥》)

③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考点】
【答案】

(1)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

(2)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3)士皆瞋目  发尽上指冠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不要出现错别字。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1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①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①别院:正院旁侧的小院 ②明:石榴花开得火红

【1】联系全诗,简要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

【2】本诗在写景上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两种简要赏析。

【考点】
【答案】

【1】诗的前三句着力在炎热的夏天描绘出一派清幽的世界,以衬托午睡的舒适;最后一句宕开一笔,直接写梦醒后的宁谧,通过不时传来的断续的莺声来反衬,睡觉时的恬静舒适不言自明。这些语句以轻松的诗句,与炎炎赤日、蒸人暑气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热爱生活的情趣。

【2】(1)由内而外,由近及远。首句写午睡的场所,“深深”说明别院深幽寂静,让人感觉到在这里午睡的宜人,第二句写院外的环境,窗外榴花盛开,透过窗帘,仍能感觉到它艳丽的色彩:远近结合,描绘出午睡环境的恬静和诗人午睡的惬意。

(2)以动衬静(衬托、反衬)前三句用“夏席”“石榴”“树阴”等景物,写出了“别院”的清幽,而流莺偶尔的一声鸣叫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这种宁静幽深,在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恬淡、自在的情趣,营造了一种清爽明丽、闲适幽静的意境。(回答“叠词”“色彩鲜明”“视听触觉结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注意诗歌中意象的选取和意境的特征,然后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情感。

六、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13、

将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五个句意简明的短句。

以物质消费为依托和前提、因需求的增长受制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而使消费水平能够更直接、更突出地反映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程度的文化消费是一种用以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消费。

【考点】
【答案】

①文化消费是一种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消费。

②文化消费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

③文化消费是以物质消费为依托和前提的。

④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受制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

⑤文化消费水平能够更直接、更突出地反映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程度。

【解析】

试题分析:先找到句子的主干“文化消费是一种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消费”,然后再把定语单独组成句子。即“主要内容”“前提”“条件”“意义”。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别了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立意自定;3)记叙文;4)不少于800字。

【考点】
【答案】

别了,童年的老屋

我家并不是什么巨商富贾之类,没见过建得气势恢宏、雕栏玉砌之类的府第,更不用说大观园之中的曲径通幽,竹溪佳处,但咱老百姓有句老话,金窝银窝比不上自家土窝,那四堵土墙,一方屋檐的地方就称之为家。

而今钢筋水泥构筑着社会的轮廓,构筑着我的生活空间,但不知为什么故乡的老屋却总在我的梦中同蓝天、流岚、阳光、童年一起反反复复的出现。

童年是一个人最温暖的梦,老屋就是梦开始的地方。老屋建成已好些年了,墙皮剥落得斑斑驳驳,却是我童年时光的见证人,隐约可以看到小时候的一幕幕,老屋虽经过风吹雨打,却仍然屹立不倒;经过岁月的洗礼,时光的磨砺,仍像一位久经沧桑的老人,支撑着我们一家人走过那清贫的年月。

穷对孩子而言并没有什么深刻记忆,也许只是饭桌上的一碗野菜,也许只是一件补丁层层的衣衫,但穷对于我的祖辈、父辈而言足以刻骨铭心。

当我围着老屋快乐的欢叫,因为屋顶上有了一个小洞时,我听到了母亲沉沉的叹息:“这房子不知什么年月才能翻新。”每当大雨滂沱之时,一家人总是战战兢兢怕老屋挺不过去,但那时家里只有一只小灯泡,昏昏暗暗,让人觉得是在看一场老电影。因此那时候的我并不喜欢晚上,窗外的月亮虽然朦朦胧胧,却也比这只昏黄的灯泡好上许多。后来,我走过一个大城市,在华灯初放的一刻,恍若白昼,让我想起了西北山村老屋中,发现这么多年温暖我的竟只是那点昏黄的灯光,明明灭灭之间永远存在。

后来我家搬进了单位分给父母的房子,要告别那间陪我走过温馨童年的老屋。我将自己最珍爱的弹珠悄悄的埋在老屋的角落并答应它我会回来看它。但十几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回到那个老屋。我已经习惯了钢筋水泥的楼房,老屋像褪色的照片,容颜模糊。

有一天,外婆捎信来说老屋要拆了。我大惊,所有沉寂的记忆在瞬间复活,那个曾承诺过它会常来看看的人竟一去数年。我又回到了那条曾经熟悉而今陌生的路,却发现这已不是记忆中的风景,路已拓宽;而在绿树掩映中的大多是红砖青瓦的新房,路上车来车往,有着忙碌的繁华,那“鸡鸣桑树巅,狗吠深巷中”的记忆已经一去不复返。

我静静地注视着给予我欢乐和遮蔽的老屋,沧桑之感扑面而来。当老屋颓然崩塌之际,尘土飞扬仿佛幽重的叹息和留恋。我的心竟扯得生疼,如果说断壁残垣是一个王朝的悲歌,那么老屋的倒塌是不是也是一个时代的终结,是贫穷、落后、愚昧的年代的终结,也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是富裕、进步、文明的时代的开始。

后来,看到归有光写他的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我潸然泪下。

别了,我童年的老屋!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半命题形式的作文。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作些限制,既可使评卷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别了___”,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题,“别了”所涉及的对象,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比喻性、象征性的;它之所以有广阔的写作空间,是因为它既可以写与“别了”有关的人,也可以写与之相关的事或物。既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又可以发思古之幽情,回顾过去,畅想未来,抒发感受。一间老屋、一个教室,会引起你多少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具体写作可写以下内容:(1)选择与“别了”有关的人,如“别了,我的同桌”;(2)选择与“别了”有关的事,如“别了,我的高中生活”;(3)选择与“别了”有关的物,如“别了,童年的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