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乐县一中高一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高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4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

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

⑤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A.⑤②①③⑥④   B.②①⑥③⑤④

C.⑥②①③⑤④   D.①③⑤⑥④②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作为网络问政的新形式,政务网站不能仅仅做出姿态,更要俯下身子,贴近民生,关注群众的基本需求,才能推动政府工作的科学发展。

B.防止考试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层面,手机探测仪、信息干扰仪、录像监控设备等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

C.如今的少年宫一直沿用几十年前的传统管理方式,主要还是开设学前班和培训班,这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公益性主题活动也难以有效开展。

D.最近的市场调查显示,大众购买低价艺术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出于装饰家居的需要,这种消费现象值得商家重视。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5分)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抗战将领刘放吾

刘放吾,湖南贵阳人,生于1898年4月17日。刘家祖祖辈辈靠耕读勤俭持家,家境殷实。刘放吾的父亲喜欢读书,经常以《朱子家训》及“曾文正治家之道”训导他们。青少年时期的读书、务农和传统的家教,让沉默寡言的刘放吾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生活作风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到黄埔军校去”成为当时年轻人最时尚的口号。1926年6月,刘放吾从湖南省桂阳蓝嘉联合中学毕业后,深受湘军领袖曾国藩思想的影响,辗转来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步兵科学习军事。三年后,刘放吾毕业,在蒋介石的中央军校教导队当了学生队排长。在这里,士兵们操练时用的都是最新的装备,训练的也是新装备体制下的新战术。但是,不像在战场上那样,有那么多建功立业的机会,只能认认真真地通过训练磨练意志。刘放吾在这样的环境中,默默地、踏踏实实地干了很多年。后来,蒋介石为了补充国民党军的抗战力量,组建新三十八师,孙立人任师长,刘放吾离开了教导队,任三十八师一一三团团长。

1942年2月,为了协助驻缅英军抗击日寇对缅甸的进犯,保卫西南大后方的安全,国民党组建中国远征军。刘放吾率领的一一三团随三十八师于4月抵达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以后,驻缅英军孤傲自大,日军三十三师团轻易地就将英军第一师全部和第七旅一部包围于宾河南岸的仁安羌东北地区。英军反复突围,均无功而返。在这紧急关头,驻缅英军司令向中国远征军发出驰援请求,师长孙立人立即要求刘放吾迅速驰援解围。面对数倍于己、装备精良的敌人,刘放吾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要求全团上下即刻熟悉地形,尽快做好战前的充分准备。在一一三团的攻击下,日军苦撑了三天,就仓皇溃退了。事实上,刘放吾当时带去的官兵只有八百多人!就是这八百多中国勇士,在刘放吾的指挥下,不仅击溃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日寇两个精锐联队一万余人,而且成功救出了被围的已经绝望的七千名英军。此举令那些骄傲的盟军都不得不对中国远征军另眼相看,极大地振奋了中国抗日将士的军心。

“仁安羌大捷”后,刘放吾率领一一三团奉令掩护英军及杜聿明部队撤退,转战卡萨。任务完成后,转进野人山原始森林,经历了一个月千辛万苦地翻山越岭,终于在5月30日,在南先庆趁着黑夜,在敌人炮艇的巡逻下,泅水横渡大江,进入印度,归还建制。在渡江前,刘放吾发出两通电报:一通发到军令部给何应钦,一通发到师部给孙立人。电报里只有两句话:“刘团今夜渡江,不成功,就成仁。”渡江之后,无线电浸水,无法和外界联系,谣传刘团全军覆没,那时刘放吾的妻子正在贵州都匀,闻讯后当场昏厥。

“仁安羌大捷”是近代以来中国军人在境外第一次打败日寇的战役。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国民党军的历史记载中,甚少提及第一一三团的战功,更少谈及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第一一三团团长刘放吾,一切功劳都归到了孙立人及三十八师的名下。性情敦厚、淡泊名利的刘放吾,从此选择了沉默寡言,不在任何人面前谈起自己的“当年勇”。在派系严重的国民党军中,刘放吾虽然在1946年被委任为少将高参,但这是一个只能得到一些微薄薪水的闲职,刘放吾的事迹从此被人们逐渐淡忘。

1994年,刘放吾在美国洛杉矾逝世,享年九十五岁。他的次子刘伟民在整理刘放吾的日记时,看到父亲在记述仁安羌大捷时引用的唐代诗人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刘放吾戎马一生,热血忠诚,而这短短的几句诗中,也透露出他对战争残酷的无奈。

(摘编自《刘放吾:蒙尘半个多世纪的抗战将领》,《名人传记》2015年第9期)

相关链接:

①刘伟民再三追问,父亲才说了一些与“仁安羌战役”有关的细节:“新三十八师多为湘兵。当时我们练兵采取曾国藩治湘军方式,官兵必背《曾胡治兵语录》,因此秉承了湘军的忠义勇精神,作战勇敢。另外就是对士兵的严格训练。我按照《陆军步兵操典》规定,每人每天跑五千公尺;射击时,不瞄准不准发,每发必中,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实弹射击,几乎所有官兵的命中率都在七成以上。练兵千日,用兵一时,仁安羌战果源自平日训练。”

(“铁血社区”《我的团长刘放吾》)

②他爱读曾国藩家书及治军文献。不论练兵、治军及治家,他都以曾国藩的言行为典范。我们在他的遗物中找到多本破旧的曾文正公的文集。每页均有他读了多遍及加注的痕迹。可见他对曾公文献的重视。

(《潇湘晨报·刘放吾:从抗日名将到煤球店老板》)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刘放吾喜欢读书,热爱耕种,吃苦耐劳,淡泊名利,这源于他青少年时期的耕读生活和父亲经常用朱熹、曾国藩的治家之道对他的教导。

B.刘放吾在中央军校教导队做学生队排长,在这一时期,虽然这里没有多少建功立业的机会,但他却通过训练,磨练了意志,提高了战术素养。

C.“仁安羌大捷”中,刘放吾率领的一一三团不仅歼灭了日寇两个精锐联队,救出被困的七千名英军,而且振奋了中国抗日将士的军心。

D.在进入印度归还建制之前,刘放吾曾发电报表达“不成功,就成仁”的决心,由于渡江后无法与外界联系,外界误以为一一三团已经全军覆没。

E.在国民党军的历史记载中,刘放吾的功劳都归到了孙立人及三十八师的名下,但他并没有主动申辩与争取,从此,他的事迹被人们逐渐淡忘。

(2)取得“仁安羌大捷”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3)本文结尾交代刘放吾在日记中引用《陇西行》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刘放吾有着不同常人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皆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皆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代: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属:撰写。

C.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恣:任意。

D.深昧求贤之意也 昧:冒犯。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B.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C.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D.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揆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5、

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展现出青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劈波斩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戴望舒的《雨巷》中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个姑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3)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夏虫也为我沉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鸿门宴》中樊哙所说做大事不拘小节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6)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之所知也。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6、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文后各题。

将去洛阳,灯下感赋

(清)陈维崧

露幌风帘思不禁,巡檐背手重沉吟。

一城汉苑隋宫地,几夜零砧断杵心?

菊到将离分客瘦,天因离别酿秋阴。

偃师①明发应回首,洛水嵩云②深更深。

注:①偃师:河南县名,位于洛阳东面。②洛水嵩云:洛河之水,嵩山之云。洛河流经洛阳,嵩山在洛阳东面。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以首联和颔联为例简要分析。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的颈联做简要赏析。

六、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7、

仿照例句的格式和修辞特点续写两个句子,使之与例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希望是冷冷冰雪中灿然开放的梅花,让你在严冬中感觉到春的气息;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8、

人生是一条浪花飞溅的长河,时光的流逝淡化了过去的记忆,但总有一些人和事在你的心灵的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就像照相的底片,随时可以再现。

请以“心灵的底片”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甘肃民乐县一中高一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高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

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

⑤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A.⑤②①③⑥④   B.②①⑥③⑤④

C.⑥②①③⑤④   D.①③⑤⑥④②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二是句式、修辞要一致。三是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①③为递进关系,应该连用,排除B项。根据“只不过滋味而已”这句话的意思,④应放在最后,⑤与④的关系密切,⑤应放在④之前;另外,画线句前强调的是人对生活的态度,⑥应承前连接,放在首句。故排除A.D两项。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作为网络问政的新形式,政务网站不能仅仅做出姿态,更要俯下身子,贴近民生,关注群众的基本需求,才能推动政府工作的科学发展。

B.防止考试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层面,手机探测仪、信息干扰仪、录像监控设备等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

C.如今的少年宫一直沿用几十年前的传统管理方式,主要还是开设学前班和培训班,这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公益性主题活动也难以有效开展。

D.最近的市场调查显示,大众购买低价艺术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出于装饰家居的需要,这种消费现象值得商家重视。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B项结构混乱,去掉后面一个“防止”;C项搭配不当,“顺应”不能对应“需要”;D项句式杂糅,应改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装饰家居”或“是出于装饰家居的需要”。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5分)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抗战将领刘放吾

刘放吾,湖南贵阳人,生于1898年4月17日。刘家祖祖辈辈靠耕读勤俭持家,家境殷实。刘放吾的父亲喜欢读书,经常以《朱子家训》及“曾文正治家之道”训导他们。青少年时期的读书、务农和传统的家教,让沉默寡言的刘放吾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生活作风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到黄埔军校去”成为当时年轻人最时尚的口号。1926年6月,刘放吾从湖南省桂阳蓝嘉联合中学毕业后,深受湘军领袖曾国藩思想的影响,辗转来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步兵科学习军事。三年后,刘放吾毕业,在蒋介石的中央军校教导队当了学生队排长。在这里,士兵们操练时用的都是最新的装备,训练的也是新装备体制下的新战术。但是,不像在战场上那样,有那么多建功立业的机会,只能认认真真地通过训练磨练意志。刘放吾在这样的环境中,默默地、踏踏实实地干了很多年。后来,蒋介石为了补充国民党军的抗战力量,组建新三十八师,孙立人任师长,刘放吾离开了教导队,任三十八师一一三团团长。

1942年2月,为了协助驻缅英军抗击日寇对缅甸的进犯,保卫西南大后方的安全,国民党组建中国远征军。刘放吾率领的一一三团随三十八师于4月抵达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以后,驻缅英军孤傲自大,日军三十三师团轻易地就将英军第一师全部和第七旅一部包围于宾河南岸的仁安羌东北地区。英军反复突围,均无功而返。在这紧急关头,驻缅英军司令向中国远征军发出驰援请求,师长孙立人立即要求刘放吾迅速驰援解围。面对数倍于己、装备精良的敌人,刘放吾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要求全团上下即刻熟悉地形,尽快做好战前的充分准备。在一一三团的攻击下,日军苦撑了三天,就仓皇溃退了。事实上,刘放吾当时带去的官兵只有八百多人!就是这八百多中国勇士,在刘放吾的指挥下,不仅击溃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日寇两个精锐联队一万余人,而且成功救出了被围的已经绝望的七千名英军。此举令那些骄傲的盟军都不得不对中国远征军另眼相看,极大地振奋了中国抗日将士的军心。

“仁安羌大捷”后,刘放吾率领一一三团奉令掩护英军及杜聿明部队撤退,转战卡萨。任务完成后,转进野人山原始森林,经历了一个月千辛万苦地翻山越岭,终于在5月30日,在南先庆趁着黑夜,在敌人炮艇的巡逻下,泅水横渡大江,进入印度,归还建制。在渡江前,刘放吾发出两通电报:一通发到军令部给何应钦,一通发到师部给孙立人。电报里只有两句话:“刘团今夜渡江,不成功,就成仁。”渡江之后,无线电浸水,无法和外界联系,谣传刘团全军覆没,那时刘放吾的妻子正在贵州都匀,闻讯后当场昏厥。

“仁安羌大捷”是近代以来中国军人在境外第一次打败日寇的战役。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国民党军的历史记载中,甚少提及第一一三团的战功,更少谈及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第一一三团团长刘放吾,一切功劳都归到了孙立人及三十八师的名下。性情敦厚、淡泊名利的刘放吾,从此选择了沉默寡言,不在任何人面前谈起自己的“当年勇”。在派系严重的国民党军中,刘放吾虽然在1946年被委任为少将高参,但这是一个只能得到一些微薄薪水的闲职,刘放吾的事迹从此被人们逐渐淡忘。

1994年,刘放吾在美国洛杉矾逝世,享年九十五岁。他的次子刘伟民在整理刘放吾的日记时,看到父亲在记述仁安羌大捷时引用的唐代诗人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刘放吾戎马一生,热血忠诚,而这短短的几句诗中,也透露出他对战争残酷的无奈。

(摘编自《刘放吾:蒙尘半个多世纪的抗战将领》,《名人传记》2015年第9期)

相关链接:

①刘伟民再三追问,父亲才说了一些与“仁安羌战役”有关的细节:“新三十八师多为湘兵。当时我们练兵采取曾国藩治湘军方式,官兵必背《曾胡治兵语录》,因此秉承了湘军的忠义勇精神,作战勇敢。另外就是对士兵的严格训练。我按照《陆军步兵操典》规定,每人每天跑五千公尺;射击时,不瞄准不准发,每发必中,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实弹射击,几乎所有官兵的命中率都在七成以上。练兵千日,用兵一时,仁安羌战果源自平日训练。”

(“铁血社区”《我的团长刘放吾》)

②他爱读曾国藩家书及治军文献。不论练兵、治军及治家,他都以曾国藩的言行为典范。我们在他的遗物中找到多本破旧的曾文正公的文集。每页均有他读了多遍及加注的痕迹。可见他对曾公文献的重视。

(《潇湘晨报·刘放吾:从抗日名将到煤球店老板》)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刘放吾喜欢读书,热爱耕种,吃苦耐劳,淡泊名利,这源于他青少年时期的耕读生活和父亲经常用朱熹、曾国藩的治家之道对他的教导。

B.刘放吾在中央军校教导队做学生队排长,在这一时期,虽然这里没有多少建功立业的机会,但他却通过训练,磨练了意志,提高了战术素养。

C.“仁安羌大捷”中,刘放吾率领的一一三团不仅歼灭了日寇两个精锐联队,救出被困的七千名英军,而且振奋了中国抗日将士的军心。

D.在进入印度归还建制之前,刘放吾曾发电报表达“不成功,就成仁”的决心,由于渡江后无法与外界联系,外界误以为一一三团已经全军覆没。

E.在国民党军的历史记载中,刘放吾的功劳都归到了孙立人及三十八师的名下,但他并没有主动申辩与争取,从此,他的事迹被人们逐渐淡忘。

(2)取得“仁安羌大捷”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3)本文结尾交代刘放吾在日记中引用《陇西行》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刘放吾有着不同常人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考点】
【答案】

(1)答B给2分,答D给3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

(2)①战前准备充分:面对强大的敌人,刘放吾要求全团上下即刻熟悉地形,尽快做好准备。②士兵作战勇敢:刘放吾采取曾国藩治湘军方式,秉承湘军的忠义勇精神,作战勇敢。③部队训练有素:刘放吾按照《陆军步兵操典》规定训练士兵,而且三个月一次实弹射击,士兵们射击命中率达到七成。

(3)①从内容上看,刘放吾引用唐代诗人陈陶的《陇西行》既传达出“不顾身”的热血忠诚,也表现其对战争残酷的无奈。②从结构上看,呼应前文内容,刘放吾在仁安羌大捷后曾发“不成功,就成仁”的电报,并令妻子昏厥。③从表达效果上看,引用刘放吾日记中的记述更真实可信,也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鲜明,丰富了文章内容。

(4)①淡泊名利的态度;②踏踏实实的作风;③卓越的军事才能;④誓死报国的决心⑤对读书的热爱。

【解析】

(1)试题分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A项“热爱耕种”属主观臆测。C项“歼灭”错,原文是“击溃”。E项原文“刘放吾的事迹从此被人们逐渐淡忘”中的“此”指的是“1946年被委任为少将高参”后。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皆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皆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代: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属:撰写。

C.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恣:任意。

D.深昧求贤之意也 昧:冒犯。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B.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C.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D.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揆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4分)

【考点】
【答案】

【1】D

【2】B

【3】C

【4】(1)来到台阶下,秦武阳害怕得脸色大变,群臣对此感到很奇怪。荆轲回头冲武阳笑,上前替(他)谢罪说。

(2)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的人都背叛了他。

(3)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D项“深昧求贤之意也”的“昧”,结合前面内容“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可知,大多不考查他们实际能力,只是提高标准,索查他们读过的书籍,应该译为不明。回答此题,可用代入法。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5、

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展现出青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劈波斩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戴望舒的《雨巷》中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个姑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3)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夏虫也为我沉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鸿门宴》中樊哙所说做大事不拘小节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6)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之所知也。

【考点】
【答案】

(1)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3)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5)风萧萧兮易水寒 

(6)朝济而夕设版焉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遏”、“笙箫”、“辞”“萧”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一般有“填充补足型”和“理解默写型”两种。本题属于“理解默写型”,这种题型较之填充补足型,增加了对“名篇名句”内涵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要答好这类题,就必须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来填写句子。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6、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文后各题。

将去洛阳,灯下感赋

(清)陈维崧

露幌风帘思不禁,巡檐背手重沉吟。

一城汉苑隋宫地,几夜零砧断杵心?

菊到将离分客瘦,天因离别酿秋阴。

偃师①明发应回首,洛水嵩云②深更深。

注:①偃师:河南县名,位于洛阳东面。②洛水嵩云:洛河之水,嵩山之云。洛河流经洛阳,嵩山在洛阳东面。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以首联和颔联为例简要分析。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的颈联做简要赏析。

【考点】
【答案】

【1】抒发了诗人即将离别洛阳时的留恋与感伤。首联“思不禁”直接点明诗人离开洛阳前心绪不宁、浮想联翩的情形,“巡檐背手”“重沉吟”则将作者内心情绪具体化、动作化。颔联借洛阳汉苑隋宫的遗迹、牵人魂魄的断续捣衣声的描写,间接表现诗人对洛阳的留恋。

【2】①拟人,菊花因离别在即而分外寒“瘦”,天气因离别在即而“酿”出秋阴,移情于物,化静为动,渲染了离别在即的感伤与留恋。②借景抒情,菊花分外寒瘦,天空秋阴浓厚,哀景寄托了离别在即的感伤与留恋之情。(每答对一点给3分,手法1分,赏析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首先我们要整体把握,很明显本诗是首离别诗歌,抒发了诗人即将离别洛阳时的留恋与感伤。这是一首离别诗,表达的典型的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的离愁别绪之情。根据题目要求,一定要结合首联颔联分析,首联“思不禁”直接点明,“巡檐背手”“重沉吟”则将作者内心情绪具体化、动作化,颔联通过对洛阳汉苑隋宫的遗迹、牵人魂魄的断续捣衣声的意象的描写来表现。否则不合要求。

六、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7、

仿照例句的格式和修辞特点续写两个句子,使之与例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希望是冷冷冰雪中灿然开放的梅花,让你在严冬中感觉到春的气息;

【考点】
【答案】

希望是茫茫大海上明亮耀眼的灯塔,让你在暗夜中找到航行的方向。

希望是漫漫沙漠中水草丰美的绿洲,让你在绝望中饮到生命的甘泉。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仿写句子。结合题干要求“修辞”“格式”“排比句”,主语应该是“希望”,比喻修辞的运用,注意字数一致。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8、

人生是一条浪花飞溅的长河,时光的流逝淡化了过去的记忆,但总有一些人和事在你的心灵的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就像照相的底片,随时可以再现。

请以“心灵的底片”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考点】
【答案】

心底的记忆

打开尘封在心底的门,走进深处,发现那隽刻着我心灵的一张张底片。我把它们对准射入的阳光,透过它们,看到那写满了姥姥对我的关爱……

小时候,我总讨厌吃饭,每当吃饭时我要么借口不吃,要么满院子跑,妈妈在前而拦,姥姥迈着小脚,端着一碗饭在后面追,三人像在玩一场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姥姥边跑边说:“停下来,姥姥快跑不动了,乖,吃饭,吃完饭给糖果你吃”。糖比饭好吃,童年,姥姥对我的爱,我具化成一粒粒糖果,这一粒粒糖果也造成了我任性、自私的性格。

或许,学习总是孩童的主弦律。学习好的孩子在长辈的眼里总是可爱的,哪怕自私,哪怕有那么一点点喜欢恶作剧。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姥姥要到表弟家去照顾他。我有一种心爱的宝贝被别人强夺去后的心痛,对小表弟充满厌恶之情,一有机会就想办法“整”他:他问我题目,我就飞快地讲一遍,让他听不清楚,帮他记作业,我故意少记一点,让他少做……。这些不合作的做法很快收到效果,表弟的成绩越来越差。姥姥总是在他面前说我聪明、听话、认真……我得意极了,象一只斗赢了的小公鸡,在他面前洋洋得意,表弟气极了,时不时用小石子砸我,我默记在心,在他再一次用小石子砸我时,我来了一次大反攻,恰巧被姥姥碰见,姥姥没有想到平时听话,聪明的外孙,竟然那样的玩劣,狠心,这让姥姥惊呆了,她跑过来狠狠地用手抽了我两下,并大声教训我,我任何的辨解都不起作用,这是姥姥唯一的一次动手打我,让我刻骨铭心,原来爱不是无原则的。姥姥让我明白,对人宽容、友善,是一种至高的品性,当然,这都是这次风波之后姥姥告诉我的。

爱,是不能忘记的!尤其是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关爱。

每当夏天时,姥姥就带上姐姐,我和弟弟妹妹们,撑着一只小船,在池塘“飘荡”着,我们戴着荷叶制成的帽子,随手摘下一个莲蓬,嚼着清香的莲子,听着姥姥讲述她过去的故事:如何找藕,如何挖藕,为赶早集,三点起床到池塘劳作,挑藕到集市上和人讨价还价……。姥姥用她柔弱的肩膀挑起一家的生活重担,尽自己最大的力量,让自己的小孩生活得幸福,快乐,哪怕自己再苦,再累!

这种恍如隔世般的叙述,总让我感动:它,让我明白什么是责任;人,面对苦难时应该怎样!

慈祥的、和蔼的姥姥更老了,我也离开了姥姥,只身外地求学,但姥姥的关爱,总指引着我,帮助着我,在我的心中永远留下烙印,永远不会磨灭。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表达能力。话题中的“心灵”在本材料中可以理解为“思想情感”等内心世界,“底片”可看作是“愉悦的休息”,也就是说人们的思想情感可以在某一个地方得到愉悦的休息,心灵得到慰藉。或者是生活中的记忆,痕迹等。而这个地方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书籍”、“舞蹈”、“绘画”、“书法”等“憩息”,也可以是“亲情”、“友情”甚至“爱情”。注意记叙文的要求。可以继记叙一件感人的事情,可以是某一段难忘的记忆,也可以是触动心灵的感悟等。注意表达技巧的运用,感情真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