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考语文一诊试卷

高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5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个乡间老太太一针一线刺绣的鞋垫或枕套,为什么是诗意的?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对这些现代物件“前世今生”的任何想象,都与诗意无关。

①从这针随心走、线随意牵而绣成的充满温情和想象的图案里

②只能想到密布着机床、检测仪器的车间和被资本雇佣的忙碌的操作者的手

③因为我们从这细密的针线、针脚中

④你从一把塑料椅子、一个新款手机那里

⑤可以体会到母亲的内心情感和古老的乡村风情

⑥可以感受到一个母亲的手纹和手温

A.③①⑥⑤④②

B.③⑥①⑤④②

C.④②①⑤③⑥

D.④②③⑥①⑤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教育部与光明日报社近日在全国高校联合启动了第二届暑期读书月活动,以“阅读传统经典”为主题的读书月成为参与人数最多、形式最丰富的一届

B.近日国务院批复成立的京津冀区域交通改革试验区,是全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先行区,也是区域交通一体化的示范区

C.教育部近日在全国高校启动的以“阅读传统经典•品味书香生活”为主题的“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D.正在举办的米兰世博会上,外形如同金色麦浪的中国馆用艺术化的设计语言,诠释了中国人对农业、饮食、自然、生态的理念

3、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这种的行为如不停止,将自毁自己的生存空间。发展经济,对于环境保护事前有周密的规划,遇事有果敢的决心,就不至于,左右为难了。

A.间不容发 作茧自缚 畏首畏尾

B.刻不容缓 玩火自焚 畏首畏尾

C.刻不容缓 作茧自缚 举棋不定

D.间不容发 玩火自焚 举棋不定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15分)

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阎肃:活出不一样的“风花雪月”

桑可

他是一位可敬可爱朝气蓬勃的“顽童”,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他是一枚“不起眼”的军中绿花,也是文艺界和人民“打成一片”的天使;他为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毛泽东同志的亲切接见,也曾入围“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他是一位词作大家、一级编剧,是文艺战线的一颗“常青树”、“不老松”,他的人格魅力和火一样的热情,至今仍在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奋勇向前。

阎肃同志的一生,留下1000多部(首)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佳作,参与策划100多台重大文艺活动,获国家和军队大奖100余项。几乎以一己之力把江姐搬上歌剧舞台,一曲《红梅赞》一时传遍大江南北,让《江姐》成为不朽的红色经典。在61岁的高龄担纲创作歌剧《党的女儿》,谱写了一曲中国共产党人的正气歌,给所有的观众上了一堂撼人心魄的生动党课。他创造的《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长城长》、《雾里看花》、《梦水乡》等歌曲,至今仍广为流传……

细品阎肃同志创作的一系列文艺作品,那些汩汩流淌在时空的旋律里,始终不缺少一颗滚烫的心、一种为国抒怀的情、为民放歌的魂。他的作品,总是能沿着时代的烙印剪接出华丽的色彩,也灌注着一位军人所独有的对国家的浓情厚意。报效祖国、放歌时代、思索人生,一部部文艺作品就像一曲曲时代的号角,把对我们所处时代的深沉思考揉进了每一个音符和歌词里,让民族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的华彩乐章在豪迈的进行曲中激情流淌。

2014年在京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上,阎肃同志在发言时说,“我们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就是这种肝胆、这种魂魄教会我跟着走、往前行,我愿意为兵服务一辈子!”正是这种别样的“风花雪夜”,这种颂英烈、咏家园、唱时代的军人情怀,铸就了他一路豪歌向天涯的人生之路。他就像一株迎风傲雪的红梅,雪岭冰霜之间绽放出夺人的光彩;也像一段斑驳的城墙,挺起岁月的胸膛向人们展现沧桑的力量。

阎肃最爱这样介绍自己:“我是部队文艺战线上的一名老兵。”无论酷暑寒冬、无论风霜雨雪,入伍60多年,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军营,始终与战士们血肉相连。走进基层、深入基层、和基层的官兵打成一片,他用“百姓习俗、社会风尚、民族魂魄、生活素养”不断去贴近基层、发现故事,他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用自己豁达的胸襟、开阔的气象、和谐的身心,让我们见证了一位“胸有大业、腹有诗书、肩有担当、术有专攻”文艺工作者的楷模。

刘云山同志说:“阎肃同志是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他60多年勇攀艺术高峰,80多岁依然奋斗在文艺工作第一线,无论是创作实践、还是为人做事,都一片丹心、一腔热血、一身正气。”在壮阔的时代大潮中把个人融入时代的主旋律,阎肃用对党无限的忠诚、对人民的深情和高尚的情操去工作,去为时代放歌。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这样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我们需要一批又一批像阎肃同志一样的文艺工作者,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不断赓续薪火、再造经典,才能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阎肃在创作的《红梅赞》中曾写过这样一句歌词:“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一个人的一生,能够把自己的生命全部奉献给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他应该是无限欣慰的了。用忠诚去燃烧生命,用灵魂去点燃光明,用旋律去传递信仰,阎肃同志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用自己灿烂的生命,把自己的人生谱写成了一曲浩气永存的时代长歌。

(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信仰,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就产生什么样的行为。1946年,那是一个“追求进步就是民心所向”的年代,阎肃考取南开中学。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五四以来的新诗、老舍的戏剧、巴金的小说,最令他心驰神往的是红色延安传来的先进思潮。用阎肃自己的话来说,那时“我对共产党最朴素的心理就有了”。

(郭超、刘小兵《站在时代琴弦上的放歌者》)

②在阎肃的生命源泉中,中华传统文化是一汪深邃的清泉。与阎肃有长期合作的中央电视台副总编朱彤介绍,阎肃作品中体现出的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应该出于他的自觉追求,是在深入研究和长期思考之后外化出来的一种风格。他的作品是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叠加。

(黄子娟《时代歌者的追梦人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准确的两项是( )

A.开头运用排比句式来增强表达的气势,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不同角度概括出阎肃在艺术上取得的突出成就,高度赞扬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如火热情的巨大影响。

B.阎肃创作的《红梅赞》让歌剧《江姐》成为不朽的红色经典,他也通过“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的歌词表达出自己为时代、为人民而歌的奉献精神。

C.阎肃说的“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正是这种军人情怀让他无论酷暑寒冬、风霜雨雪,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军营。

D.阎肃创作的作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是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叠加,能够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促进民族的复兴。

E.材料通过对阎肃创作的众多作品的艺术评价以及对他一生传奇经历的回顾,高度赞扬了阎肃所具有的高贵品质和精神追求,表现了阎肃这位时代歌者的非凡人生。

(2)阎肃在文艺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3)作为一篇人物通讯报道,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4)阎肃被誉为“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他的高尚追求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卖树

胡天翔

晌午了。一团团青烟从烟囱里蹿出来,南风一吹,向北漫过堂屋的脊瓦,溜进屋后树木繁茂的叶子间,消失了。那是一片白杨树。一棵棵白杨长得又高又粗,无数的叶子在风中轻轻摆动。

在院门左边的灶屋里,女人坐在锅台前的木墩子上烧火。中午吃捞面,把锅里烩的番茄鸡蛋汤盛进汤盆,女人在锅里又加了两瓢水。一把把芝麻秆顺进灶里,火舌舔着锅底。水响了、滚了,一锅面条下了锅。怕面条搅成团,女人用双筷子往锅里荡了荡。面条一熟,女人用漏勺捞进铝盆里,浇上凉水,过了两遍。

女人坐在院子里捣蒜泥。这时,一阵呼呼啦啦的响声由远及近而来,是自行车的声音。男人回来了?女人停下来,拿着捣槌望着院门。呼啦声小了,虚掩的院门开了,男人推着自行车进来了。

怎么回来这么晚?女人问。

吴小利进城送板材了,晌午才回来。男人说。

将自行车支好,拉开车把上帆布兜的拉锁,男人从里抓出一卷粉红票子,蹲在地上一张张数起来。男人数了两遍,女人数了一遍,都是四十六张。四千六百块钱,不多不少。

啥时去给大柱寄学费?女人问。

吃过饭就去。男人说。

嗯,都开学半个月了。孩子都催了几次了,说班上只有他们几个农村的没交了。女人说。

吃饭吧!男人在井台边的水盆洗脸洗手。

女人进了灶屋,去盛饭,捞面条。

吃过饭,男人拉开堂屋东边桌的抽屉,拿出一个小本子,翻开,找到大柱的地址,抄在一张烟盒纸的背面。四十六张“大团结”,男人数了三十张,用烟盒纸卷住,又塞进了帆布兜,推着自行车出了院子。

男人去了镇上的邮政所。

洗碗刷锅,女人端了一大盆麦麸子水出了院子。“老黄”还拴在屋后的树林里。“老黄”是头老母牛,刚怀上牛犊子。天热,女人要给“老黄”饮点水。卧在树阴下的“老黄”看见女人,哞哞叫着站起来。“老黄”喝着水,牛虻和蝇子却趴在“老黄”的屁股上、腰上吸血,女人一巴掌一巴掌地拍过去,拍死了五六只大牛虻。盆里的水浅了,“老黄”伸出舌头卷、舔盆底的麦麸子。女人挠着牛的脖子说:“‘老黄’,明年,你就不能在这树阴下乘凉了。”

是啊,这些杨树已经卖了。

到了冬天,买树的吴小利就要来锯树了。

这片杨树一共三列、十五棵,还是女人来相看那年种的。是三月吧,女人来相看。女人对男人还满意,也不嫌弃作为新房的三间黄泥屋,虽然除了墙根是砖垒的,墙是黄泥砌,屋顶没有一片瓦,铺的是茅草。只是看到宅子外面光秃秃的,女人要男人栽些树。栽!栽树!男人的父母说。男人是家里的老大,下面有三个弟弟。看着儿子们一个接一个都长出了胡子,男人的父母也心急,成家一个是一个呢。女人前脚刚走,男人后脚就去林场赊了四十棵杨树苗。一家人全动手,挖坑,掂水、浇水、培土,天黑之前,四十棵杨树都栽上了。

亲事就这样订下了。

过了年,青麦扬花,二十岁的女人穿着红袄、披着红围巾、坐着娶亲的马车,从小谢庄来到了杨楼,嫁给了男人。女人先是生了个丫头,取名叫小叶;后又生了儿子,取名叫大柱。日子一天天过去,小叶和大柱越长越高,四十棵杨树也越来越粗。大柱去城里读高中那年,扒旧屋盖新房,架梁、用檩条,男人锯了十棵杨树;小叶出嫁那年,拉院墙盖灶屋,买砖头、水泥,男人又卖了十五棵;四十棵树,就剩屋后的十五棵了。昨天,这十五棵杨树也卖了。要给读大学的大柱缴最后一年的学费。

给大柱缴学费要紧,明天去小吴庄拿现钱。吴小利说。

树叶没落哩,树还长,等冬天我再来锯树。吴小利说。

不能让树在宅子里白长,多给你一百块钱。吴小利还说。

树贩子吴小利是真相中这十五棵白杨树了。

日子过得真快啊。这些杨树已经长了二十八年,都有一搂粗了。特别是挨粪堆的那一棵,女人张开双臂抱住树干,两条胳膊使劲伸,两只手的中指还挨不到一起。

看到日头偏西了,该下地除草了,女人拿着空盆回了院子。

大柱爹到镇上了吧?女人想。

到了镇上邮政所,男人走进了营业厅。在一张汇款单上,填了金额,抄下烟盒上的地址,按照惯例,男人会在附言栏里,写上“好好学习、别乱花钱”八个字。可是,想到大柱明年就毕业了,男人就不想写这句话了。写什么好呢?男人想了想,写了一句话。

三天后,省城某学院的学生杨大柱收到了一张汇款通知单。

在汇款单的附言栏里,他看到了七个字:屋后的杨树卖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5年11期,略有改动)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开篇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清冷沉寂的气氛,为下文写男人和女人卖树的不舍之情做铺垫。

B.女人在院子里着急地等着男人回来,是因为男人出去拿昨天卖树的钱很晚没有回来,她在为丈夫担心。

C.树贩子吴小利说孩子的学费要紧,让男人明天去拿钱,冬天来锯树再加上一百块钱,这些细节说明他是一个通情达理,而绝不是一个追逐利益的人。

D.小说注重从细微处写人,如开篇写女人煮面、男人女人数钱、女人喂牛等细节描写,都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人物。

E.“男人”“女人”的称呼使小说具有普遍意义,他们是社会中最底层、最普通的人的代表。他们几十年来艰难的生活,是千千万万农民生活的缩影。

(2)女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围绕“树”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小说以汇款单附言栏里的七个字结束全文,有何作用?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文人具有深厚的精神担当的品格,这种品格突出表现为一种忧国忧民、济世救国的政治情怀。从孔夫子的“大道天下”,到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切编织成一个绵延的思想传统。这一思想传统移植到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身上,蝶化成“五四”启蒙精神。因此从精神谱系上说,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和中国传统文人是一脉相承的。这就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强烈的现实品格和浓郁的政治情怀。中国现代文学正是以其浓郁的政治情怀,才成为思想启蒙的重要营垒,才密切融入中国现代化运动中,也才有效地承载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担当。

知识分子的政治情怀不会始终与政治现实,尤其是政治权力协调一致,二者之间的矛盾对立往往导致文学屈从于政治现实、知识分子逐渐丧失独立品格。改革开放为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创造了条件,但当时不少知识分子把独立品格与政治情怀对立起来,甚至质疑忧国忧民传统的正确性,从而放弃了对于社会的精神担当。因为对社会职责的放弃,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反而导致了知识分子的自我放逐。这一点在文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一度引领着思想解放的潮流,但到了80年代末期,伴随着“向内转”,文学逐渐从政治、思想、社会批判等阵地大幅度的后撤。

所幸的是,淡薄政治情怀并没有成为文学的主潮,更多作家则是在尝试着以新的文学叙事来表达政治情怀,日常生活叙事逐渐兴起并蔚为大观,从根本上改变了宏大叙事的一统天下,但是日常生活叙事并没有取代宏大叙事,相反激发宏大叙事突破过去的僵化模式,构成了当代文学中宏大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交相辉映的状况。两种文学叙事表达了解放政治和生活政治两种不同的政治情怀。新时期以后的拨乱反正,也就是中国本土在20世纪末期重新启动现代化的“解放政治”。但发生在中国本土的现代化又是一种后发式的现代化,它使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处在同一时空之中,具有鲜明的“时空压缩”的文化特征,因此生活政治在社会领域中占据着越来越多的空间,它们需要通过文学叙事获得认同。解放政治的情怀和生活政治的情怀在中国当下的现代化处境中互相依存,互相补充,形成纠缠在一起的难舍难分的关系。这对于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叙事来说,便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因而决定了文学叙事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中国的改革开放向着纵深发展,在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的同时,现代性所带来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如欲望扩张、精神匮乏、贫富悬殊、城乡差距、生态恶化等等,这些问题关乎民族的命运和未来,也关乎每一个人的个体精神的健康健全的成长发展。因此,一个真正有着精神担当的作家应该既有生活政治的政治情怀,又有解放政治的政治情怀。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解决当今社会的问题。事实上,当代文学进入到新世纪以来,这两种叙事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它让作家们的精神担当越来越落到实处。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精神担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忧国忧民、济世救国的政治情怀是中国文人精神担当的突出品格。

B.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担当有着悠久绵延的思想传统。

C.中国现代文学只有有效承载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担当,才能表现其浓郁的政治情怀。

D.“五四”启蒙精神体现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深厚的精神担当的品格。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识分子的政治情怀不会始终与政治现实,尤其是政治权力协调一致,知识分子丧失独立品格,主要因为前两者之间的矛盾对立。

B.因为改革开放为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创造了条件,所以不少知识分子品格独立,放弃了对社会的精神担当。

C.上个世纪80 年代末,文学从政治、思想、社会批判等阵地大幅度后撤,意味着部分作家对社会职责的放弃,是一种不可取的做法。

D.一个有精神担当的作家兼有生活政治和解放政治两种政治情怀,通过宏大的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来表达这样的情怀。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家放弃精神担当,就意味着他们政治情怀的淡薄,对社会职责的放弃。

B.鲁迅先生写小说声援“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体现了鲁迅先生具有浓郁的政治情怀。

C.新世纪文学叙事具有多样性与变异性,从而决定了解放政治情怀和生活政治情怀的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D.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真正有着精神担当的作家应该关注现代性带来的欲望扩张、精神匮乏等问题。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应詹,字思远,汝南南顿人,魏侍中璩之孙也。詹幼孤,为祖母所养。年十余岁,祖母又终,居丧毁顿,杖而后起,遂以孝闻。家富于财,年又稚弱,乃请族人共居,委以资产,情若至亲,世以此异焉。弱冠知名,性质素弘雅,物虽犯而弗之校,以学艺文章称。司徒何劭见之曰:“君子哉若人!”初辟公府,为太子舍人。赵王伦以为征东长史。伦诛,坐免。成都王颖辟为掾。时骠骑从事中郎诸葛玫委长沙王乂奔邺,盛称乂之非。玫浮躁有才辩,临漳人士无不诣之。詹与玫有旧,叹曰:“诸葛仁林,何与乐毅之相诡乎!”卒不见之。

王澄为荆州,假詹督南平、天门、武陵三郡军事。及洛阳倾覆,詹攘袂流涕,劝澄赴援。澄使詹为檄,詹下笔便成,辞义壮烈,见者慷慨,然竟不能从也。天门、武陵溪蛮并反,詹讨降之。时政令不一,诸蛮怨望,并谋背叛。 詹召蛮酋,破铜券与盟,由是怀詹,数郡无虞。其后天下大乱,詹境独全。镇南将军山简复假詹督五郡军事。会蜀贼杜畴作乱来攻詹郡力战摧之寻与陶侃破杜弢于长沙贼中金宝溢目詹一无所取唯收图书莫不叹之。。元帝假詹建武将军,王敦又上詹监巴东五郡军事,赐爵颍阳乡侯。陈人王冲拥众荆州,素服詹名,迎为刺史。詹以冲等无赖,弃还南平,冲亦不怨。其得人情如此。迁益州刺史,领巴东监军。詹之出郡也,士庶攀车号泣,若恋所生。及敦作逆,詹与建威将军赵胤等击败之。贼平,封观阳县侯,食邑一千六百户,赐绢五千匹。上疏让曰:“臣虽忝当一队,策无微略,劳不汗马。乞回谬恩。”不许。以咸和六年卒,时年五十三。

(节选自《晋书•刘超列传》)

(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詹幼孤”中的“孤”是指父母双亡。“失怙”一般指丧父,“失恃”一般指丧母。

B.古时四川为益州部,下设蜀郡、巴郡、巴东等郡。因为治所在成都,“益州”又成为成都别名。

C.“假”“领”和“行”“权”“摄”“典”等在古代都表示代理官职的意思。

D.“食邑”是指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蜀贼杜畴/作乱来攻/詹郡力战摧之/寻与陶侃破杜弢于长沙/贼中金宝溢目/詹一无所取/唯收图书/莫不叹之

B.会蜀贼杜畴作乱/来攻詹郡/力战摧之/寻与陶侃破杜弢于长沙/贼中金宝溢目/詹一无所取/唯收图书/莫不叹之

C.会蜀贼杜畴作乱来攻/詹郡力战摧之/寻与陶侃破杜弢/于长沙贼中金宝溢目/詹一无所取/唯收图书/莫不叹之

D.会蜀贼杜畴作乱/来攻詹郡/力战摧之/寻与陶侃/破杜弢于长沙贼中/金宝溢目/詹一无所取/唯收图书/莫不叹之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应詹从小多有不幸,十多岁时祖母去世,又遇居所倒塌,但他依然孝性不改,深受世人的肯定。

B.应詹与骠骑从事中郎诸葛玫有旧交情,但当诸葛玫像乐毅那样背信弃义,就始终不愿意和他相见。

C.应詹不仅军功颇多,而且以真诚之心来安抚少数民族,使“诸蛮”深受感动,在动乱的年代也保持了辖区的安定。

D.应詹累建军功,受到了皇上的特别嘉奖,但应詹并不居功自傲,而是认为自己并无功劳,希望皇上收回对他的嘉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弱冠知名,性质素弘雅,物虽犯而弗之校,以学艺文章称。

②詹召蛮酋,破铜券与盟,由是怀詹,数郡无虞。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8、

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①北宋王安石借《登飞来峰》中的诗句“______ , ______”表达了政治家高瞻远瞩的气概,以勤身自勉。

②在《离骚》中,屈原忍受委屈、责骂和侮辱,压抑自己的心志,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 , ______。

③古今描写音乐的方法多样,如苏轼《赤壁赋》就以“______ , ______ , 从倾听者的反应和内心感受侧面烘托凄婉的箫声。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同王徵君①湘中有怀

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注】①王徵君:姓王的徵君,名不详。“同”是唱和的意思。

(1)诗歌的颔联在写法上很有特色,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中的景物描写对抒发诗人的情感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六、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10、

如图是中国湿地文化节徽标,请写出该图标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1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日,刚做完兼职踏上回程的大三学生王丹丹(化名),搭乘公交车回家。在车上,一名老太太将唯一的空位让给了自己十六七岁的孙子,却要求坐在一旁的王丹丹给其让座。王丹丹没有让,老太太在一旁一直大声抱怨年轻人没教养,王丹丹对老人说:“你怎么不让你孙子让座?”旁边的几个乘客也忍不住有了相同的建议,也有一些乘客劝王丹丹把座位让给老人。而在整个过程中,老太太的孙子一直在低头玩手机。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考语文一诊试卷

高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个乡间老太太一针一线刺绣的鞋垫或枕套,为什么是诗意的?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对这些现代物件“前世今生”的任何想象,都与诗意无关。

①从这针随心走、线随意牵而绣成的充满温情和想象的图案里

②只能想到密布着机床、检测仪器的车间和被资本雇佣的忙碌的操作者的手

③因为我们从这细密的针线、针脚中

④你从一把塑料椅子、一个新款手机那里

⑤可以体会到母亲的内心情感和古老的乡村风情

⑥可以感受到一个母亲的手纹和手温

A.③①⑥⑤④②

B.③⑥①⑤④②

C.④②①⑤③⑥

D.④②③⑥①⑤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这段文字阐述了两个问题,一是刺绣的鞋垫或枕套为什么是诗意的,二是塑料椅子、新款手机这些物件为什么不是诗意的。

①③⑤⑥是“刺绣的鞋垫或枕套为什么是诗意的”,③的“因为”紧承前面的“为什么”,放在首位;根据“从…,想到…”的句式,四句分为两组,①“充满温情”和⑤“内心情感”关系密切。故四者顺序为③⑥①⑤。

④②是“塑料椅子、新款手机这些物件为什么不是诗意的”。

故正确排序为:③⑥①⑤④②

故选:B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教育部与光明日报社近日在全国高校联合启动了第二届暑期读书月活动,以“阅读传统经典”为主题的读书月成为参与人数最多、形式最丰富的一届

B.近日国务院批复成立的京津冀区域交通改革试验区,是全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先行区,也是区域交通一体化的示范区

C.教育部近日在全国高校启动的以“阅读传统经典•品味书香生活”为主题的“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D.正在举办的米兰世博会上,外形如同金色麦浪的中国馆用艺术化的设计语言,诠释了中国人对农业、饮食、自然、生态的理念

【考点】
【答案】

C

【解析】

A.搭配不当,“读书月成为一届”主宾不搭配,将“读书月”改为“第二届”;

B.语序不当,“是…也是…”后的分句成递减关系了,将“是”和“也是”后的分句调换;

C.正确;

D.一是不合逻辑,“农业、饮食、自然、生态”四个不同类别的概念并列作“理念”的定语不恰当;二是搭配不当,“对…理念”介宾不搭配,将“对…的理念”改为“在…方面的理念”;

故选:C

3、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这种的行为如不停止,将自毁自己的生存空间。发展经济,对于环境保护事前有周密的规划,遇事有果敢的决心,就不至于,左右为难了。

A.间不容发 作茧自缚 畏首畏尾

B.刻不容缓 玩火自焚 畏首畏尾

C.刻不容缓 作茧自缚 举棋不定

D.间不容发 玩火自焚 举棋不定

【考点】
【答案】

B

【解析】

间不容发:灾难相距极近或情势十分危急;作茧自缚: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畏首畏尾:胆子小,疑虑重重; 刻不容缓:形势急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玩火自焚: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灾害的还是自己;举棋不定: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第一空白处,根据“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语境义指“情势十分危急”,应用“刻不容缓”;第二空白处,根据“将自毁自己的生存空间”,语境义指“干冒险的事,最后伤害自己”,应用“玩火自焚”;第三空白处,根据“对于环境保护事前有周密的规划,遇事有果敢的决心”,语境义指“胆子小,疑虑重重”;

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15分)

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阎肃:活出不一样的“风花雪月”

桑可

他是一位可敬可爱朝气蓬勃的“顽童”,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他是一枚“不起眼”的军中绿花,也是文艺界和人民“打成一片”的天使;他为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毛泽东同志的亲切接见,也曾入围“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他是一位词作大家、一级编剧,是文艺战线的一颗“常青树”、“不老松”,他的人格魅力和火一样的热情,至今仍在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奋勇向前。

阎肃同志的一生,留下1000多部(首)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佳作,参与策划100多台重大文艺活动,获国家和军队大奖100余项。几乎以一己之力把江姐搬上歌剧舞台,一曲《红梅赞》一时传遍大江南北,让《江姐》成为不朽的红色经典。在61岁的高龄担纲创作歌剧《党的女儿》,谱写了一曲中国共产党人的正气歌,给所有的观众上了一堂撼人心魄的生动党课。他创造的《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长城长》、《雾里看花》、《梦水乡》等歌曲,至今仍广为流传……

细品阎肃同志创作的一系列文艺作品,那些汩汩流淌在时空的旋律里,始终不缺少一颗滚烫的心、一种为国抒怀的情、为民放歌的魂。他的作品,总是能沿着时代的烙印剪接出华丽的色彩,也灌注着一位军人所独有的对国家的浓情厚意。报效祖国、放歌时代、思索人生,一部部文艺作品就像一曲曲时代的号角,把对我们所处时代的深沉思考揉进了每一个音符和歌词里,让民族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的华彩乐章在豪迈的进行曲中激情流淌。

2014年在京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上,阎肃同志在发言时说,“我们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就是这种肝胆、这种魂魄教会我跟着走、往前行,我愿意为兵服务一辈子!”正是这种别样的“风花雪夜”,这种颂英烈、咏家园、唱时代的军人情怀,铸就了他一路豪歌向天涯的人生之路。他就像一株迎风傲雪的红梅,雪岭冰霜之间绽放出夺人的光彩;也像一段斑驳的城墙,挺起岁月的胸膛向人们展现沧桑的力量。

阎肃最爱这样介绍自己:“我是部队文艺战线上的一名老兵。”无论酷暑寒冬、无论风霜雨雪,入伍60多年,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军营,始终与战士们血肉相连。走进基层、深入基层、和基层的官兵打成一片,他用“百姓习俗、社会风尚、民族魂魄、生活素养”不断去贴近基层、发现故事,他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用自己豁达的胸襟、开阔的气象、和谐的身心,让我们见证了一位“胸有大业、腹有诗书、肩有担当、术有专攻”文艺工作者的楷模。

刘云山同志说:“阎肃同志是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他60多年勇攀艺术高峰,80多岁依然奋斗在文艺工作第一线,无论是创作实践、还是为人做事,都一片丹心、一腔热血、一身正气。”在壮阔的时代大潮中把个人融入时代的主旋律,阎肃用对党无限的忠诚、对人民的深情和高尚的情操去工作,去为时代放歌。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这样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我们需要一批又一批像阎肃同志一样的文艺工作者,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不断赓续薪火、再造经典,才能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阎肃在创作的《红梅赞》中曾写过这样一句歌词:“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一个人的一生,能够把自己的生命全部奉献给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他应该是无限欣慰的了。用忠诚去燃烧生命,用灵魂去点燃光明,用旋律去传递信仰,阎肃同志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用自己灿烂的生命,把自己的人生谱写成了一曲浩气永存的时代长歌。

(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信仰,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就产生什么样的行为。1946年,那是一个“追求进步就是民心所向”的年代,阎肃考取南开中学。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五四以来的新诗、老舍的戏剧、巴金的小说,最令他心驰神往的是红色延安传来的先进思潮。用阎肃自己的话来说,那时“我对共产党最朴素的心理就有了”。

(郭超、刘小兵《站在时代琴弦上的放歌者》)

②在阎肃的生命源泉中,中华传统文化是一汪深邃的清泉。与阎肃有长期合作的中央电视台副总编朱彤介绍,阎肃作品中体现出的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应该出于他的自觉追求,是在深入研究和长期思考之后外化出来的一种风格。他的作品是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叠加。

(黄子娟《时代歌者的追梦人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准确的两项是( )

A.开头运用排比句式来增强表达的气势,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不同角度概括出阎肃在艺术上取得的突出成就,高度赞扬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如火热情的巨大影响。

B.阎肃创作的《红梅赞》让歌剧《江姐》成为不朽的红色经典,他也通过“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的歌词表达出自己为时代、为人民而歌的奉献精神。

C.阎肃说的“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正是这种军人情怀让他无论酷暑寒冬、风霜雨雪,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军营。

D.阎肃创作的作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是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叠加,能够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促进民族的复兴。

E.材料通过对阎肃创作的众多作品的艺术评价以及对他一生传奇经历的回顾,高度赞扬了阎肃所具有的高贵品质和精神追求,表现了阎肃这位时代歌者的非凡人生。

(2)阎肃在文艺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3)作为一篇人物通讯报道,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4)阎肃被誉为“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他的高尚追求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考点】
【答案】

(1)C,D

(2)

①爱党爱国爱民,执着艺术创作;②扎根基层生活,把握时代脉搏;③传承民族文化,广泛吸取知识。

(3)

①(内容上)个人经历记叙简单,偏重介绍人物的创作的艺术价值和高尚追求。或答:(表达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突出艺术创作中表现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意义;②(行文上)多借用别人评价和阎肃的原话来写,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可信性);③(语言上)语言富有文采,采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文学性强。

(4)

①(信仰追求)一生爱党、爱国。忠诚于党,融入民族前行和复兴中,创作《红岩》《党的女儿》表现共产党人的精神。②(价值追求)热爱军营、愿意为兵服务一辈子。他创作了大量军歌,他所说的“风花雪月”书写的是强军战歌。③(艺术追求)高扬时代主旋律、承传民族文化。他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勇立时代潮头,创作的作品无不彰显民族特色,唱响时代强音。④(道德追求)为人坦荡,无私奉献。一生奋斗,一身正气,充满激情,热心待人,胸襟开阔。

【解析】

(1)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文中的信息,涉及到概括中心意思、理解重要内容等,解答本题首先要对全文进行阅读,掌握文本大意,把握文本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对文本进行理解,理解的时候可以把每个选项和文本对比,找出说法不同的原因,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文本进行分析判断正误;A项概括不全面,不仅有“突出成就”,文本第一段、第六段和第二段还有阎肃的为人和职业等;通过为任何职业的介绍主要表现闫老先生平易近人和对事业的无限热爱;B项“他也通过‘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的歌词表达出自己为时代、为人民而歌的奉献精神”不符原文,原文中作者借阎肃的这句话来赞颂阎肃的奉献精神,阎肃是通过这句话是来表现像江姐这样的共产党员为国为党的奉献和牺牲精神;E项“对他一生经历的概括回顾”说法不恰当,原文没有涉及他一生经历;(2)本题主要考查考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从文段中找出对闫老先生在艺术上介绍的语句,文本第二段主要陈述了闫老先生创作的作品数量多,以一己之力把江姐搬上歌剧舞台,一曲《红梅赞》一时传遍大江南北,让《江姐》成为不朽的红色经典,谱写了一曲中国共产党人的正气歌,表现爱党爱国;文本第四五段介绍闫老先生的语句“走进基层、深入基层、和基层的官兵打成一片”,表现了闫老先生扎根基层,把握时代脉搏,文本中通过刘云山的评价,表现了闫老先生对文化的传承;(3)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要求我们认真阅读全文,在读的过程中认真分析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解答本题是虑到题干问的是文章的特点,答题角度包括选材、结构、内容、立意、语言、手法及艺术效果等方面,还需把握人物通讯的特点,如真实性、典型性、文学性等。从这几方面认真分析概括出文本的信息;

参考答案:(1)CD;(2)①爱党爱国爱民,执着艺术创作;②扎根基层生活,把握时代脉搏;③传承民族文化,广泛吸取知识;(3)①(内容上)个人经历记叙简单,偏重介绍人物的创作的艺术价值和高尚追求。或答:(表达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突出艺术创作中表现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意义;②(行文上)多借用别人评价和阎肃的原话来写,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可信性);③(语言上)语言富有文采,采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文学性强。(4)①(信仰追求)一生爱党、爱国。忠诚于党,融入民族前行和复兴中,创作《红岩》《党的女儿》表现共产党人的精神。②(价值追求)热爱军营、愿意为兵服务一辈子。他创作了大量军歌,他所说的“风花雪月”书写的是强军战歌。③(艺术追求)高扬时代主旋律、承传民族文化。他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勇立时代潮头,创作的作品无不彰显民族特色,唱响时代强音。④(道德追求)为人坦荡,无私奉献。一生奋斗,一身正气,充满激情,热心待人,胸襟开阔。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必然事件的相关知识,掌握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卖树

胡天翔

晌午了。一团团青烟从烟囱里蹿出来,南风一吹,向北漫过堂屋的脊瓦,溜进屋后树木繁茂的叶子间,消失了。那是一片白杨树。一棵棵白杨长得又高又粗,无数的叶子在风中轻轻摆动。

在院门左边的灶屋里,女人坐在锅台前的木墩子上烧火。中午吃捞面,把锅里烩的番茄鸡蛋汤盛进汤盆,女人在锅里又加了两瓢水。一把把芝麻秆顺进灶里,火舌舔着锅底。水响了、滚了,一锅面条下了锅。怕面条搅成团,女人用双筷子往锅里荡了荡。面条一熟,女人用漏勺捞进铝盆里,浇上凉水,过了两遍。

女人坐在院子里捣蒜泥。这时,一阵呼呼啦啦的响声由远及近而来,是自行车的声音。男人回来了?女人停下来,拿着捣槌望着院门。呼啦声小了,虚掩的院门开了,男人推着自行车进来了。

怎么回来这么晚?女人问。

吴小利进城送板材了,晌午才回来。男人说。

将自行车支好,拉开车把上帆布兜的拉锁,男人从里抓出一卷粉红票子,蹲在地上一张张数起来。男人数了两遍,女人数了一遍,都是四十六张。四千六百块钱,不多不少。

啥时去给大柱寄学费?女人问。

吃过饭就去。男人说。

嗯,都开学半个月了。孩子都催了几次了,说班上只有他们几个农村的没交了。女人说。

吃饭吧!男人在井台边的水盆洗脸洗手。

女人进了灶屋,去盛饭,捞面条。

吃过饭,男人拉开堂屋东边桌的抽屉,拿出一个小本子,翻开,找到大柱的地址,抄在一张烟盒纸的背面。四十六张“大团结”,男人数了三十张,用烟盒纸卷住,又塞进了帆布兜,推着自行车出了院子。

男人去了镇上的邮政所。

洗碗刷锅,女人端了一大盆麦麸子水出了院子。“老黄”还拴在屋后的树林里。“老黄”是头老母牛,刚怀上牛犊子。天热,女人要给“老黄”饮点水。卧在树阴下的“老黄”看见女人,哞哞叫着站起来。“老黄”喝着水,牛虻和蝇子却趴在“老黄”的屁股上、腰上吸血,女人一巴掌一巴掌地拍过去,拍死了五六只大牛虻。盆里的水浅了,“老黄”伸出舌头卷、舔盆底的麦麸子。女人挠着牛的脖子说:“‘老黄’,明年,你就不能在这树阴下乘凉了。”

是啊,这些杨树已经卖了。

到了冬天,买树的吴小利就要来锯树了。

这片杨树一共三列、十五棵,还是女人来相看那年种的。是三月吧,女人来相看。女人对男人还满意,也不嫌弃作为新房的三间黄泥屋,虽然除了墙根是砖垒的,墙是黄泥砌,屋顶没有一片瓦,铺的是茅草。只是看到宅子外面光秃秃的,女人要男人栽些树。栽!栽树!男人的父母说。男人是家里的老大,下面有三个弟弟。看着儿子们一个接一个都长出了胡子,男人的父母也心急,成家一个是一个呢。女人前脚刚走,男人后脚就去林场赊了四十棵杨树苗。一家人全动手,挖坑,掂水、浇水、培土,天黑之前,四十棵杨树都栽上了。

亲事就这样订下了。

过了年,青麦扬花,二十岁的女人穿着红袄、披着红围巾、坐着娶亲的马车,从小谢庄来到了杨楼,嫁给了男人。女人先是生了个丫头,取名叫小叶;后又生了儿子,取名叫大柱。日子一天天过去,小叶和大柱越长越高,四十棵杨树也越来越粗。大柱去城里读高中那年,扒旧屋盖新房,架梁、用檩条,男人锯了十棵杨树;小叶出嫁那年,拉院墙盖灶屋,买砖头、水泥,男人又卖了十五棵;四十棵树,就剩屋后的十五棵了。昨天,这十五棵杨树也卖了。要给读大学的大柱缴最后一年的学费。

给大柱缴学费要紧,明天去小吴庄拿现钱。吴小利说。

树叶没落哩,树还长,等冬天我再来锯树。吴小利说。

不能让树在宅子里白长,多给你一百块钱。吴小利还说。

树贩子吴小利是真相中这十五棵白杨树了。

日子过得真快啊。这些杨树已经长了二十八年,都有一搂粗了。特别是挨粪堆的那一棵,女人张开双臂抱住树干,两条胳膊使劲伸,两只手的中指还挨不到一起。

看到日头偏西了,该下地除草了,女人拿着空盆回了院子。

大柱爹到镇上了吧?女人想。

到了镇上邮政所,男人走进了营业厅。在一张汇款单上,填了金额,抄下烟盒上的地址,按照惯例,男人会在附言栏里,写上“好好学习、别乱花钱”八个字。可是,想到大柱明年就毕业了,男人就不想写这句话了。写什么好呢?男人想了想,写了一句话。

三天后,省城某学院的学生杨大柱收到了一张汇款通知单。

在汇款单的附言栏里,他看到了七个字:屋后的杨树卖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5年11期,略有改动)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开篇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清冷沉寂的气氛,为下文写男人和女人卖树的不舍之情做铺垫。

B.女人在院子里着急地等着男人回来,是因为男人出去拿昨天卖树的钱很晚没有回来,她在为丈夫担心。

C.树贩子吴小利说孩子的学费要紧,让男人明天去拿钱,冬天来锯树再加上一百块钱,这些细节说明他是一个通情达理,而绝不是一个追逐利益的人。

D.小说注重从细微处写人,如开篇写女人煮面、男人女人数钱、女人喂牛等细节描写,都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人物。

E.“男人”“女人”的称呼使小说具有普遍意义,他们是社会中最底层、最普通的人的代表。他们几十年来艰难的生活,是千千万万农民生活的缩影。

(2)女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围绕“树”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小说以汇款单附言栏里的七个字结束全文,有何作用?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考点】
【答案】

(1)D,E

(2)

①贤惠(勤劳),干练;②有远见,持家;③重情。

(3)

①“树”是贯穿小说的线索,以“树”为中心可以使情节更集中,紧凑,将二十八年前的种树、盖新房时的砍树、女儿出嫁和今天为儿子交学费时的卖树等情节贯穿在了一起;②树是情感的寄托物,是他们一家人二十八年来生活的见证,有助于主人公内心情感的表现;③有农村生活特点,以小见大,表现“树”在农村家庭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4)

①照应标题,交代了故事的结局;②短短的七个字,表现了一个沉默寡言的父亲对子女深厚的教育内容:希望孩子能勤俭节约,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③表现了男人对杨树的不舍无奈之情,丰富了人物形象;④结尾暗示了当下教育费用给农村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深化了主题,令人深思。

【解析】

(1)A.错误;“渲染清冷沉寂的气氛”不正确,这里的作用只是引出白杨树;B.分析不够深入;从后文看,女人着急的主要原因是儿子开学半个月了还没有给他寄学费,希望男人快些拿钱回来去给儿子寄学费;C.错误;“这些细节”并不能说明他不是一个逐利的人,从小说中可以看出这些白杨树很高大,很粗壮,算起来每棵只卖了300元钱,这也从侧面证明这个分析是不正确的;D.正确;E.正确;(2)①女人煮面麻利熟练的动作,给“老黄”喂水、拍牛虻,反应出女人的勤劳、贤惠能干;②女人结婚的要求就是栽树,而这些树在后来盖新房、嫁女儿、给儿子缴学费都派上大用场,说明女人当初的要求非常有远见,能持家;③女人给老黄牛拍牛虻,跟老黄牛说话,把每一棵杨树记得清清楚楚,抱树干等行为,都反应出她对家中这些动植物感情深厚,是个重感情的人;(3)树是线索,围绕树来叙事,写尽了女人出嫁时要求种树,盖新房是砍树,嫁女儿和给儿子缴学费卖树等情节,显得更集中;树是女人结婚时要求种的,可以说承载了夫妻俩二十八年的回忆与情感,能更突出地表现人物的情感;树还是农村最常见的东西,树为他们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体现出树的经济价值;(4)理解重点语句,可以从语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语句在文章主旨表达上的作用,语句对人物塑造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本句在文章结尾,可照应开头;交代了学费的来源,体现父亲对孩子沉默深厚的爱与期望;特意告诉孩子钱是卖树得来的,体现父亲对这些树的不舍;从主旨上来说,反应了高昂的学费对农村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深化了主题;

答案示例:(1)DE(2)答案示例:①贤惠(勤劳),干练;②有远见,持家;③重情。(3)答案示例:①“树”是贯穿小说的线索,以“树”为中心可以使情节更集中,紧凑,将二十八年前的种树、盖新房时的砍树、女儿出嫁和今天为儿子交学费时的卖树等情节贯穿在了一起;②树是情感的寄托物,是他们一家人二十八年来生活的见证,有助于主人公内心情感的表现;③有农村生活特点,以小见大,表现“树”在农村家庭经济中的重要作用。(4)①照应标题,交代了故事的结局;②短短的七个字,表现了一个沉默寡言的父亲对子女深厚的教育内容:希望孩子能勤俭节约,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③表现了男人对杨树的不舍无奈之情,丰富了人物形象;④结尾暗示了当下教育费用给农村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深化了主题,令人深思。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文人具有深厚的精神担当的品格,这种品格突出表现为一种忧国忧民、济世救国的政治情怀。从孔夫子的“大道天下”,到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切编织成一个绵延的思想传统。这一思想传统移植到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身上,蝶化成“五四”启蒙精神。因此从精神谱系上说,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和中国传统文人是一脉相承的。这就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强烈的现实品格和浓郁的政治情怀。中国现代文学正是以其浓郁的政治情怀,才成为思想启蒙的重要营垒,才密切融入中国现代化运动中,也才有效地承载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担当。

知识分子的政治情怀不会始终与政治现实,尤其是政治权力协调一致,二者之间的矛盾对立往往导致文学屈从于政治现实、知识分子逐渐丧失独立品格。改革开放为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创造了条件,但当时不少知识分子把独立品格与政治情怀对立起来,甚至质疑忧国忧民传统的正确性,从而放弃了对于社会的精神担当。因为对社会职责的放弃,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反而导致了知识分子的自我放逐。这一点在文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一度引领着思想解放的潮流,但到了80年代末期,伴随着“向内转”,文学逐渐从政治、思想、社会批判等阵地大幅度的后撤。

所幸的是,淡薄政治情怀并没有成为文学的主潮,更多作家则是在尝试着以新的文学叙事来表达政治情怀,日常生活叙事逐渐兴起并蔚为大观,从根本上改变了宏大叙事的一统天下,但是日常生活叙事并没有取代宏大叙事,相反激发宏大叙事突破过去的僵化模式,构成了当代文学中宏大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交相辉映的状况。两种文学叙事表达了解放政治和生活政治两种不同的政治情怀。新时期以后的拨乱反正,也就是中国本土在20世纪末期重新启动现代化的“解放政治”。但发生在中国本土的现代化又是一种后发式的现代化,它使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处在同一时空之中,具有鲜明的“时空压缩”的文化特征,因此生活政治在社会领域中占据着越来越多的空间,它们需要通过文学叙事获得认同。解放政治的情怀和生活政治的情怀在中国当下的现代化处境中互相依存,互相补充,形成纠缠在一起的难舍难分的关系。这对于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叙事来说,便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因而决定了文学叙事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中国的改革开放向着纵深发展,在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的同时,现代性所带来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如欲望扩张、精神匮乏、贫富悬殊、城乡差距、生态恶化等等,这些问题关乎民族的命运和未来,也关乎每一个人的个体精神的健康健全的成长发展。因此,一个真正有着精神担当的作家应该既有生活政治的政治情怀,又有解放政治的政治情怀。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解决当今社会的问题。事实上,当代文学进入到新世纪以来,这两种叙事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它让作家们的精神担当越来越落到实处。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精神担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忧国忧民、济世救国的政治情怀是中国文人精神担当的突出品格。

B.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担当有着悠久绵延的思想传统。

C.中国现代文学只有有效承载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担当,才能表现其浓郁的政治情怀。

D.“五四”启蒙精神体现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深厚的精神担当的品格。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识分子的政治情怀不会始终与政治现实,尤其是政治权力协调一致,知识分子丧失独立品格,主要因为前两者之间的矛盾对立。

B.因为改革开放为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创造了条件,所以不少知识分子品格独立,放弃了对社会的精神担当。

C.上个世纪80 年代末,文学从政治、思想、社会批判等阵地大幅度后撤,意味着部分作家对社会职责的放弃,是一种不可取的做法。

D.一个有精神担当的作家兼有生活政治和解放政治两种政治情怀,通过宏大的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来表达这样的情怀。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家放弃精神担当,就意味着他们政治情怀的淡薄,对社会职责的放弃。

B.鲁迅先生写小说声援“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体现了鲁迅先生具有浓郁的政治情怀。

C.新世纪文学叙事具有多样性与变异性,从而决定了解放政治情怀和生活政治情怀的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D.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真正有着精神担当的作家应该关注现代性带来的欲望扩张、精神匮乏等问题。

【考点】
【答案】

(1)C

(2)B

(3)C

【解析】

(1)C(在文章的第一段里,中国现代文学正是凭借浓郁的政治情怀,才有效地承载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担当。题中把条件关系弄反了。)(2)B(B第二段中说:“当时不少知识分子把独立品格与政治情怀对立起来,甚至质疑忧国忧民的传统的正确性,从而放弃了对于社会的精神担当”,“放弃了对于社会的精神担当”并不是因为“改革开放为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创造了条件”,应注意到文中的“但”。)(3)C(从第三段可以看出,因果倒置)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应詹,字思远,汝南南顿人,魏侍中璩之孙也。詹幼孤,为祖母所养。年十余岁,祖母又终,居丧毁顿,杖而后起,遂以孝闻。家富于财,年又稚弱,乃请族人共居,委以资产,情若至亲,世以此异焉。弱冠知名,性质素弘雅,物虽犯而弗之校,以学艺文章称。司徒何劭见之曰:“君子哉若人!”初辟公府,为太子舍人。赵王伦以为征东长史。伦诛,坐免。成都王颖辟为掾。时骠骑从事中郎诸葛玫委长沙王乂奔邺,盛称乂之非。玫浮躁有才辩,临漳人士无不诣之。詹与玫有旧,叹曰:“诸葛仁林,何与乐毅之相诡乎!”卒不见之。

王澄为荆州,假詹督南平、天门、武陵三郡军事。及洛阳倾覆,詹攘袂流涕,劝澄赴援。澄使詹为檄,詹下笔便成,辞义壮烈,见者慷慨,然竟不能从也。天门、武陵溪蛮并反,詹讨降之。时政令不一,诸蛮怨望,并谋背叛。 詹召蛮酋,破铜券与盟,由是怀詹,数郡无虞。其后天下大乱,詹境独全。镇南将军山简复假詹督五郡军事。会蜀贼杜畴作乱来攻詹郡力战摧之寻与陶侃破杜弢于长沙贼中金宝溢目詹一无所取唯收图书莫不叹之。。元帝假詹建武将军,王敦又上詹监巴东五郡军事,赐爵颍阳乡侯。陈人王冲拥众荆州,素服詹名,迎为刺史。詹以冲等无赖,弃还南平,冲亦不怨。其得人情如此。迁益州刺史,领巴东监军。詹之出郡也,士庶攀车号泣,若恋所生。及敦作逆,詹与建威将军赵胤等击败之。贼平,封观阳县侯,食邑一千六百户,赐绢五千匹。上疏让曰:“臣虽忝当一队,策无微略,劳不汗马。乞回谬恩。”不许。以咸和六年卒,时年五十三。

(节选自《晋书•刘超列传》)

(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詹幼孤”中的“孤”是指父母双亡。“失怙”一般指丧父,“失恃”一般指丧母。

B.古时四川为益州部,下设蜀郡、巴郡、巴东等郡。因为治所在成都,“益州”又成为成都别名。

C.“假”“领”和“行”“权”“摄”“典”等在古代都表示代理官职的意思。

D.“食邑”是指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蜀贼杜畴/作乱来攻/詹郡力战摧之/寻与陶侃破杜弢于长沙/贼中金宝溢目/詹一无所取/唯收图书/莫不叹之

B.会蜀贼杜畴作乱/来攻詹郡/力战摧之/寻与陶侃破杜弢于长沙/贼中金宝溢目/詹一无所取/唯收图书/莫不叹之

C.会蜀贼杜畴作乱来攻/詹郡力战摧之/寻与陶侃破杜弢/于长沙贼中金宝溢目/詹一无所取/唯收图书/莫不叹之

D.会蜀贼杜畴作乱/来攻詹郡/力战摧之/寻与陶侃/破杜弢于长沙贼中/金宝溢目/詹一无所取/唯收图书/莫不叹之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应詹从小多有不幸,十多岁时祖母去世,又遇居所倒塌,但他依然孝性不改,深受世人的肯定。

B.应詹与骠骑从事中郎诸葛玫有旧交情,但当诸葛玫像乐毅那样背信弃义,就始终不愿意和他相见。

C.应詹不仅军功颇多,而且以真诚之心来安抚少数民族,使“诸蛮”深受感动,在动乱的年代也保持了辖区的安定。

D.应詹累建军功,受到了皇上的特别嘉奖,但应詹并不居功自傲,而是认为自己并无功劳,希望皇上收回对他的嘉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弱冠知名,性质素弘雅,物虽犯而弗之校,以学艺文章称。

②詹召蛮酋,破铜券与盟,由是怀詹,数郡无虞。

【考点】
【答案】

(1)C

(2)B

(3)A

(4)

①应詹在弱冠之年就出名了。他天性宽宏仁厚,他的财物即使被侵占,他也不会跟别人计较。他还以学术技艺和文章出名。②应詹就召集了各少数民族的首领,破铜券与他们订立盟约,当地夷人都感念应詹的情谊,数郡都没有忧患。

【解析】

(1)C项“典等在古代都表示代理官职”错。典:掌管。(2)此句译为:适逢蜀地贼人杜畴作乱,前来进攻应詹守郡,应詹奋力应战打败了贼军。不久与陶侃在长沙打败杜搜,贼军中满目金银财宝,应詹一无所取,惟收图书,人们无不为之感叹。“杜畴作乱”和“会蜀贼”陈述的同一个内容,指“适逢蜀地贼人杜畴作乱”,无须断开,故排除AC.“寻与陶侃破杜弢于长沙”表述了一个完整的意思,中间不用停顿,故选C.(3)A“遇居所倒塌”是原文没有的意思,“居丧毁顿”的意思是他在“居丧”期间悲伤得身体都全垮了(“毁顿”)。(4)①“性质”,天性宽宏仁厚;“校”,计较;“称”,以…而出名。译为:应詹在弱冠之年就出名了。他天性宽宏仁厚,他的财物即使被侵占,他也不会跟别人计较。他还以学术技艺和文章出名。②“蛮酋”,少数民族的首领;“怀”,感念;“无虞”, 没有忧患。译为:应詹就召集了各少数民族的首领,破铜券与他们订立盟约,当地夷人都感念应詹的情谊,数郡都没有忧患。

答案:(1)C(2)B(3)A(4)①应詹在弱冠之年就出名了。他天性宽宏仁厚,他的财物即使被侵占,他也不会跟别人计较。他还以学术技艺和文章出名。②应詹就召集了各少数民族的首领,破铜券与他们订立盟约,当地夷人都感念应詹的情谊,数郡都没有忧患。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8、

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①北宋王安石借《登飞来峰》中的诗句“______ , ______”表达了政治家高瞻远瞩的气概,以勤身自勉。

②在《离骚》中,屈原忍受委屈、责骂和侮辱,压抑自己的心志,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 , ______。

③古今描写音乐的方法多样,如苏轼《赤壁赋》就以“______ , ______ , 从倾听者的反应和内心感受侧面烘托凄婉的箫声。

【考点】
【答案】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只)缘身在最高层;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解析】

①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只)缘身在最高层(“遮”易错)②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伏”易错为“服”)③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壑”“嫠”易错)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同王徵君①湘中有怀

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注】①王徵君:姓王的徵君,名不详。“同”是唱和的意思。

(1)诗歌的颔联在写法上很有特色,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中的景物描写对抒发诗人的情感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考点】
【答案】

(1)

这一联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万里梦”为虚写,魂飞万里,点空间,极言乡关京城之遥远;“五更愁”为实写,竟夕萦愁,点时间,极言客居他乡对故乡的思念之殷。。具体结合诗句分折“虚实结合”.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客居他乡时的寂寞,对家乡、亲友的殷切思念,渴望回到京域与友人相聚却难以如愿的无奈之情。诗中的景物描写集中在首联,其作用是借景抒情,“洞庭秋”“潇湘水北流”凄冷景物不禁让人感怀,奠定全诗感情抒发的基调,引出下文怀人念远之意。

【解析】

(1)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作答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 “万里梦”为虚写,“五更愁”为实写。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并指出诗人的情感。(2)分析诗人的情感需要结合相关的诗句。“为客五更愁”,客居他乡时的寂寞;“还家万里梦”,对家乡、亲友的殷切思念;“何日复同游”渴望回到京域与友人相聚却难以如愿的无奈之情。第二问分析景与情的关系,注意景的特点,抓住关键词分析“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答案:(1)这一联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万里梦”为虚写,魂飞万里,点空间,极言乡关京城之遥远;“五更愁”为实写,竟夕萦愁,点时间,极言客居他乡对故乡的思念之殷。。具体结合诗句分折“虚实结合”.(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客居他乡时的寂寞,对家乡、亲友的殷切思念,渴望回到京域与友人相聚却难以如愿的无奈之情。诗中的景物描写集中在首联,其作用是借景抒情,“洞庭秋”“潇湘水北流”凄冷景物不禁让人感怀,奠定全诗感情抒发的基调,引出下文怀人念远之意。

六、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10、

如图是中国湿地文化节徽标,请写出该图标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1

【考点】
【答案】

标志以一块笔墨形态的湿地展开,湖水、绿地、芦苇、湖中畅游的鱼儿、栖息在湿地中的丹顶鹤与文化节的“文”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寓意着动植物饱受着大自然的佑护与恩泽,形象点明了文化节的主题。

【解析】

这是一道徽标类题目,本题图标从外形上看,鹤的特征比较明显,其他信息要点芦苇、鱼、湖以及隐含的“文”字的变形。寓意要和“湿地文化节”这一主题结合起来,考生把这些信息综合分析,也就可以总结出答案了。

答案示例:标志以一块笔墨形态的湿地展开,湖水、绿地、芦苇、湖中畅游的鱼儿、栖息在湿地中的丹顶鹤与文化节的“文”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寓意着动植物饱受着大自然的佑护与恩泽,形象点明了文化节的主题。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日,刚做完兼职踏上回程的大三学生王丹丹(化名),搭乘公交车回家。在车上,一名老太太将唯一的空位让给了自己十六七岁的孙子,却要求坐在一旁的王丹丹给其让座。王丹丹没有让,老太太在一旁一直大声抱怨年轻人没教养,王丹丹对老人说:“你怎么不让你孙子让座?”旁边的几个乘客也忍不住有了相同的建议,也有一些乘客劝王丹丹把座位让给老人。而在整个过程中,老太太的孙子一直在低头玩手机。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点】
【答案】

【参考例文】

一边是冰山,一边是火焰

一边是爱孙之深,让座给已经长大的自己的孙子;一边是责人之切,苛责不给自己让座的他人的孩子;一边是炽烈的溺爱火焰,一边是寒冷的无情冰山。差别如此之大,却又是为了哪般?

究其实质,是内外有别的“双重标准”,是只用道德约束别人而不约束自己的狭隘自私,是感情亲疏蒙蔽了理智!张蕴古有云:“大明无私照,至公无私亲。”人心公则如烛,四方上下,无所不照 ,真正的公平者不会偏爱自己的亲人。千年前的先贤曾教导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疼爱自己的孩子也应该推广到疼爱别人的孩子,想那女大学生又何尝不是一个需要疼爱的晚辈?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若想得到别人的尊敬与爱戴,也要以德服人,以爱换取爱,以敬回报敬。为什么我们感怀冰心老人?为什么我们一遍遍吟咏“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冰心老人试图用爱来调和一切矛盾,消解一切痛苦,这就是她爱的哲学。为什么我们铭记白芳礼老人?他用破旧的三轮车踏出了中国人的博爱与无私 ,他用自己瘦弱的脊梁挑起了别人家儿孙的希望。这样的老人,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铭记!他们的心中有自己的儿孙,更有别人的儿孙!而苛责让座的老人,其身不正,故而其愿难行。

真爱晚辈,严格律之。“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切莫只用道德约束别人而不约束自己,正人先正己行,责人先思己过。古有颜氏家训,今有傅雷家书,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启示我们教育自己的儿孙是多么的重要!

诚然,老人的做法有失公允,老人的自私自利毋庸置疑,但女大学生的做法也失之偏颇。尘世相逢,同乘一车,面对老者,何必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何必斤斤计较降低道德的标准?为何不犯而不校?为何不以德报怨?用一个高境界高姿态让座于老人,岂不是深了笑容,浅了烦恼?岂不是活得更为大气,更为崇高?

面对这场让座风波,我想说:真正的大爱,是不偏私,内外相同;真正的美德,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真正的高境界,是不较得失,心灵澄澈!

【解析】

这是一则现实评论类材料,和2015年新课标卷1“女儿举报父亲在高速上接打手机”的作文是一种类型,取材于发生不久的曾引起人们热议的真实事件。这类作文特别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他们思想认识的深度和写作成文的真实水平,这样的作文需要用“心”来写作,绝不是单单背一些范文就能奏效的。从审题立意上来说,我们应理清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过程怎样,结局怎样,是非对错怎样。材料出现了三个人:王丹丹,老太太,孙子。一件事,姑且称之为“让座风波”,故事没有结局就戛然而止。而在这场“让座风波”中没有真正的赢家,但它又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人性中的不良的一面。很显然,老太太为老不尊,做法错误;女大学生王丹丹无可厚非,但也缺少更高的境界;孙子为人不齿,是真的没有教养。想准确立意,还需要从各个角度深挖现象背后的实质,事件背后的原因。从老太太的角度:老太太一方面把仅有的空位让给自己的孙子,一方面却要求别人为自己让座,这位老人的做法显然是对“让座”道德教育实行内外有别的“双重标准”,即自己的孙子可以不给奶奶让座,别人的孩子却应该给自己让座,否则就是“没教养”。这一双重标准来源于内外有别的感情亲疏,来源于只用道德约束别人而不约束自己的狭隘自私。溺爱孙子却不体谅别人,也显然有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公平原则,希望别人“敬老”,而自己却不愿“爱幼”。从王丹丹的角度,个人觉得最佳立意还是王丹丹应让座,不能因别人的不妥而降低自己的标准。用宽容大气的让座之举待人更为高尚。当然,认为她不应让坐也无可厚非。从孙子的角度,可以论证严格教育自己孩子,正人正己,切莫溺爱的重要性。

参考立意:1、赞美每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传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秀传统。(从应该让座角度写)2、批判自私自利的不良品质。(从不应让座角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