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高一入学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高中化学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0题,共50分)

1、

被称之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采用薄层纸片作为传导体,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H2O=ZnO+2MnO(OH),避免了传统电池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因而废旧的纸质电池可作为一般的废弃物加以处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电池反应中锌元素化合价升高

B.该电池反应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C.其工作原理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开发利用该电池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1

A.①和②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B.③和④均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

C.粒子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①②③④共表示四种元素的粒子

3、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其含碳量不同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

D.金属钠和镁的化学性质不同,主要是由于钠原子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4、

2014年4月,兰州市局部自来水中苯(C6H6)含量严重超标,引发市民恐慌,苯的沸点为80.1℃,熔点为5.5℃,难溶于水,有剧毒,下列有关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苯不属于有机物

B. 苯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的

C. 可通过加热蒸发的方法除去水中的苯

D. 常温下可通过滤纸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的苯

5、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   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   D.冰雪融化

6、

工业上用甲和乙通过化合反应制备丙,如图是三种分子的模型图,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1

A.甲的化学式为C2H4

B.保持乙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D.乙和丙都属于氧化物

7、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

8、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CaO固体

CaCO3固体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B

NaOH溶液

Ca(OH)2溶液

溶液中通入CO2,再过滤

C

CO2气体

CO气体

点燃

D

铜粉

铁粉

先加入适量盐酸,再过滤

9、

为了测定液化气中丙烷(C3H8)在氧气不足时的燃烧产物,将一定量的丙烷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丙烷

氧气


二氧化破

X

反应前质量/g

4.4

12.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7.2

4.4

a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中a的值为5.6

B.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可能含有氢元素

D.X只含碳元素

10、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1

二、综合题(共1题,共5分)

11、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

1

(1)甲同学发现A、B、C三种物质有如图l所示的相互反应关系,“—”表示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下同)。己知A是常见金属,人体缺乏组成A的元素易患贫血症;B胃酸的主要成分;B与C反应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A是____(填化学式,下同,C是_______。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与B________________;B与C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发现X、Y、Z三种物质有如图2所示的循环转化关系“→”表示能转化。

①若X、Y、Z均为含钙化合物,X是一种常用干燥剂,Y俗称熟石灰。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请写出Y→Z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②若X是碳单质,Y、Z是含有碳元素的氧化物,X、Y、Z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Z→X可通过以下反应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

三、填空题(共1题,共5分)

12、

(5分)由含铜废料制铜的一种方案是:

1

(1)写出下列步骤中的化学方程式:步骤Ⅲ:_________.步骤V:_________.

(2)步骤Ⅱ后形成的蓝色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

(3)上述方案中可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步骤是_________.

四、实验题(共1题,共5分)

13、

体操运动员在完成单杠、吊环项目时常用“镁粉”搓手,以起到防滑效果。某种“镁粉”中可能含有Mg、MgO、Mg(OH)2、MgCO3中的一种或两种固体,实验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探究。

已知:MgO+2HCl=MgCl2+H2O   MgCO3+2HCl=MgCl2+H2O+CO2↑

(1)探究“镁粉”中是否含有Mg和MgCO3

①取少量样品,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a试管中有气泡产生,b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镁粉”中一定含有______。

1

②为证明“镁粉”中是否含有Mg,小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图中b试管口上方,木条熄灭。但同学们指出,该实验不能达成实验目的,需要将图中的澄清石灰水替换成浓NaOH溶液,目的是______________。小明按照修改后的实验方案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证明“镁粉”中______________。

(2)探究“镁粉”中是否还含有MgO及Mg(OH)2

【实验过程】

Ⅰ.用MgO、Mg(OH)2和MgCO3三种固体分别做性质实验。分别取0.5g三种固体粉末,每次取样方法如图2所示:

2

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在下表中记录消耗的同浓度稀盐酸的体积(以下体积均在同一条件下测定,且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

MgO

Mg(OH)2

MgCO3

消耗稀盐酸的体积/mL

10.4

7.2

5.0

Mg(OH)2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Ⅱ.取“镁粉”样品0.5g,加入上述稀盐酸至粉末恰好溶解。此时消耗稀盐酸的体积约为5.3mL。

【实验分析及结论】

“镁粉”不只含有MgCO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为确定“镁粉”的具体成分,同学们认为还需要补充如下实验:分别取0.5g“镁粉”和0.5g_________,加入足量稀盐酸,测定生成的气体体积分别为119mL和140mL。由此可知“镁粉”中含有Mg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高一入学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高中化学考试
一、选择题(共10题,共50分)

1、

被称之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采用薄层纸片作为传导体,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H2O=ZnO+2MnO(OH),避免了传统电池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因而废旧的纸质电池可作为一般的废弃物加以处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电池反应中锌元素化合价升高

B.该电池反应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C.其工作原理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开发利用该电池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在该反应中Zn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Zn单质的0价变为反应后ZnO中的+2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正确;B.根据方程式可知二氧化锰是反应物,不是催化剂,错误;C.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因此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正确;D.由于该电池反应产生的物质都是固体,避免了传统电池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因而废旧的纸质电池可作为一般的废弃物加以处理,就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正确。

2、

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1

A.①和②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B.③和④均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

C.粒子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①②③④共表示四种元素的粒子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A.①是He是惰性气体,原子达到稳定结构,而②是Mg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有2个电子,容易失去,化学性质活泼,故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不相似,错误;B.③是Mg2+结构示意图,④是Ne原子结构示意图,不都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错误;C.②是Mg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半径大,最外层的2个电子容易失去,正确;①是He元素的原子,②③是Mg元素的粒子,④是Ne元素的粒子,共表示三种元素的粒子,错误。

3、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其含碳量不同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

D.金属钠和镁的化学性质不同,主要是由于钠原子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A.含碳量越高,硬度越大,生铁含碳量高,表现出硬而脆;由于生铁和钢的含碳量不同,而表现出性质差异;正确;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而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正确;C.金刚石的碳原子呈正八面体结构,因而金刚石硬度大;而石墨中的碳原子为平面层状结构,因而表现出很软,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错误;D.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于金属镁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而钠原子最外层1个电子,因此金属钠和镁的化学性质不同,主要是由于钠原子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正确。

4、

2014年4月,兰州市局部自来水中苯(C6H6)含量严重超标,引发市民恐慌,苯的沸点为80.1℃,熔点为5.5℃,难溶于水,有剧毒,下列有关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苯不属于有机物

B. 苯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的

C. 可通过加热蒸发的方法除去水中的苯

D. 常温下可通过滤纸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的苯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A.苯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错误;B.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的,而苯是宏观物质,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错误;C.由于苯的沸点较低,所以可以通过加热的方法将水中含有的少量的苯除去,正确;D.苯是液体,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错误。

5、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   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   D.冰雪融化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矿石粉碎没有新物质产生,发生的是物理变化,错误;B.纸张燃烧产生了CO2、H2O等,有新物质产生,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正确;C.酒精挥发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发生的是物理变化,错误;D.冰雪融化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发生的是物理变化,错误。

6、

工业上用甲和乙通过化合反应制备丙,如图是三种分子的模型图,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1

A.甲的化学式为C2H4

B.保持乙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D.乙和丙都属于氧化物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A.由甲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正确;B.由乙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乙物质是水,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正确;C.由反应微观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正确;D.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由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O,属于氧化物;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是含氧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7、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中进行滴加,错误;B.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由于水的密度比硫酸小,所以应该是将浓硫酸加入到水中,并不断搅拌,使热量迅速扩散,错误;C.根据气体的体积受热膨胀遇冷缩小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正确;D.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冒盖灭,不能用嘴吹,以免引起火灾,错误。

8、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CaO固体

CaCO3固体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B

NaOH溶液

Ca(OH)2溶液

溶液中通入CO2,再过滤

C

CO2气体

CO气体

点燃

D

铜粉

铁粉

先加入适量盐酸,再过滤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A.CaO固体和CaCO3固体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B.NaOH溶液和Ca(OH)2溶液均能与CO2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错误;D.铁粉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盐酸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9、

为了测定液化气中丙烷(C3H8)在氧气不足时的燃烧产物,将一定量的丙烷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丙烷

氧气


二氧化破

X

反应前质量/g

4.4

12.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7.2

4.4

a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中a的值为5.6

B.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可能含有氢元素

D.X只含碳元素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质量相等,故4.4g+12.8g=7.2g+4.4g+a,则a=5.6g,正确;B.X在反应前质量为0,而反应后质量为5.6克,则不符合催化剂的特点“一变二不变”,故X一定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错误;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不变:可求4.4克丙烷(C3H8)中氢元素的质量为:4.4g×(8÷44)=0.8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18)×7.2g=0.8g,显然二者相等,则说明X中一定不含有氢元素了,错误;D.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18)×7.2g=0.8g,而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2÷44)=1.2g,而4.4克丙烷(C3H8)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别为:4.4g×(8÷44)=0.8g,故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3.6g-1.2g=2.4g<5.6克,故X还含有氧元素,错误。

10、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1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A.水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在增加,但反应停止后,由于稀盐酸中有水,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水的质量还会增加,错误;B.溶液的pH值会随着稀盐酸的加入而减小,但不会小于或等于2,只会接近2,错误;C.随着反应的进行,氯化钠的质量会不断增加,当反应停止后不变,但是其质量分数由于稀盐酸的不断加入,又会减小,错误;D.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氧化钠的质量不断减小为0,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也会不断减小为0,正确。

二、综合题(共1题,共5分)

11、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

1

(1)甲同学发现A、B、C三种物质有如图l所示的相互反应关系,“—”表示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下同)。己知A是常见金属,人体缺乏组成A的元素易患贫血症;B胃酸的主要成分;B与C反应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A是____(填化学式,下同,C是_______。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与B________________;B与C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发现X、Y、Z三种物质有如图2所示的循环转化关系“→”表示能转化。

①若X、Y、Z均为含钙化合物,X是一种常用干燥剂,Y俗称熟石灰。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请写出Y→Z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②若X是碳单质,Y、Z是含有碳元素的氧化物,X、Y、Z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Z→X可通过以下反应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

【考点】
【答案】

(1)Fe;AgNO3;Fe+2HCl=FeCl2+H2↑;HCl+AgNO3=AgCl↓+HNO3;

(2)①CaO;Ca(OH)2+CO2=CaCO3+H2O;②28;2Mg+CO212MgO+C;置换反应。

【解析】

试题分析:(1)A是常见金属,人体缺乏组成A的元素易患贫血症,所以A是铁,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所以B盐酸,盐酸与C反应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所以C是硝酸银,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推出的物质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故A是Fe,C是AgNO3,A与B的反应是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B与C的反应是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AgCl↓+HNO3;(2)①X、Y、Z均为含钙化合物,X是一种常用干燥剂,所以X是氧化钙,Y俗称熟石灰,所以Y是氢氧化钙,依据X、Y、Z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可知,Z是碳酸钙,氧化钙和水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钙,碳酸钙高温会生成二氧化碳,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故X的化学式为CaO,Y→Z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②X是碳单质,Y、Z是含有碳元素的氧化物,X、Y、Z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依据X、Y、Z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可知,Y是一氧化碳,Z是二氧化碳,木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碳单质和金属氧化物,木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所以Y是一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为28,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Mg+CO212MgO+C,由于反应物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物是一种新的单质和化合物,满足置换反应的条件,所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三、填空题(共1题,共5分)

12、

(5分)由含铜废料制铜的一种方案是:

1

(1)写出下列步骤中的化学方程式:步骤Ⅲ:_________.步骤V:_________.

(2)步骤Ⅱ后形成的蓝色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

(3)上述方案中可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步骤是_________.

【考点】
【答案】

(1)步骤Ⅲ:CuSO4+2NaOH=Cu(OH)2+Na2SO4;步骤V:CO+CuO1Cu+CO2;

(2)H2SO4、CuSO4;(3)I、V。

【解析】

试题分析:(1)含铜废料在空气中灼烧时,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的蓝色溶液为硫酸铜,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将氢氧化铜加热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氧化铜和水,氧化铜易被一氧化碳还原为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步骤Ⅲ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步骤V的化学方程式是:CO+CuO1Cu+CO2;(2)铜在空气中灼烧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足量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因此蓝色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铜;(3)含铜废料的外皮在空气中灼烧易生成有害气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一氧化碳易造成污染,所以上述方案中可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步骤是Ⅰ和Ⅴ。

四、实验题(共1题,共5分)

13、

体操运动员在完成单杠、吊环项目时常用“镁粉”搓手,以起到防滑效果。某种“镁粉”中可能含有Mg、MgO、Mg(OH)2、MgCO3中的一种或两种固体,实验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探究。

已知:MgO+2HCl=MgCl2+H2O   MgCO3+2HCl=MgCl2+H2O+CO2↑

(1)探究“镁粉”中是否含有Mg和MgCO3

①取少量样品,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a试管中有气泡产生,b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镁粉”中一定含有______。

1

②为证明“镁粉”中是否含有Mg,小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图中b试管口上方,木条熄灭。但同学们指出,该实验不能达成实验目的,需要将图中的澄清石灰水替换成浓NaOH溶液,目的是______________。小明按照修改后的实验方案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证明“镁粉”中______________。

(2)探究“镁粉”中是否还含有MgO及Mg(OH)2

【实验过程】

Ⅰ.用MgO、Mg(OH)2和MgCO3三种固体分别做性质实验。分别取0.5g三种固体粉末,每次取样方法如图2所示:

2

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在下表中记录消耗的同浓度稀盐酸的体积(以下体积均在同一条件下测定,且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

MgO

Mg(OH)2

MgCO3

消耗稀盐酸的体积/mL

10.4

7.2

5.0

Mg(OH)2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Ⅱ.取“镁粉”样品0.5g,加入上述稀盐酸至粉末恰好溶解。此时消耗稀盐酸的体积约为5.3mL。

【实验分析及结论】

“镁粉”不只含有MgCO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为确定“镁粉”的具体成分,同学们认为还需要补充如下实验:分别取0.5g“镁粉”和0.5g_________,加入足量稀盐酸,测定生成的气体体积分别为119mL和140mL。由此可知“镁粉”中含有Mg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1)①MgCO3;②把二氧化碳全部吸收;没有Mg;

(2)Mg(OH)2 +2HCl=MgCl2 +2H2O;0.5g“镁粉”消耗稀盐酸的体积与0.5gMgCO3消耗稀盐酸的体积不相等;MgCO3;85%。

【解析】

试题分析:(1)①将盐酸加入到“镁粉”中的现象是a试管中有气泡产生,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了CO2;一定有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发生,故一定含有MgCO3;②因为二氧化碳的灭火作用,故先除掉二氧化碳,则需要将图中的澄清石灰水替换成氢氧化钠浓溶液,再证明是否有氢气生成,如果观察到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则推测“镁粉”中一定不含有镁。所以将图中的澄清石灰水替换成浓NaOH溶液,目的是把二氧化碳全部吸收;通过实验证明“镁粉”中无Mg单质;(2)【实验过程】Ⅰ.根据复分解反应的书写特点“内项结合,外项结合”,则Mg(OH)2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实验分析及结论】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和“取“镁粉”样品0.5g,加入上述稀盐酸至粉末恰好溶解.此时消耗稀盐酸的体积约为5.3mL”,则推测“镁粉”不只含有MgCO3,理由是0.5gMgCO3消耗的盐酸体积与0.5g“镁粉”消耗的盐酸体积不相等;【实验反思】为确定“镁粉”的具体成分,同学们认为还需要补充如下实验:分别取0.5g“镁粉”和0.5gMgCO3,加入足量稀盐酸,测定生成的气体体积分别为119mL和140mL。设MgCO3的质量为x,则x÷0.5g=119ml÷140ml,解得x=0.425g,则(0.425g÷0.5g)×100%=85%,由此可知“镁粉”中含有MgCO3的质量分数为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