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2018-2019学年高二(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22题,共110分)

1、

下列关于教材实验或模型构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

B. 对酵母菌计数时,将培养液滴在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C. 数学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D. 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既有物理模型又有概念模型

2、

下列关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

B. 植被的破坏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 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是易地保护

D.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与人口增长过快有关

3、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体现了生长素促进果实成熟

B.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C.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的黄雀处于第四营养级

D. “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可以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4、

下列概念与现象(或事件)的关联,不正确的是(   )

A. 迁入率——一周内飞入某区域内的飞蝗占该区域飞蝗总数的60%

B. 竞争——由于百灵的排挤,云雀让出已占据的领域

C. 物种丰富度——调查池塘中鲫鱼的数量

D. 演替——一座倒塌的寺院儿年后淹没在杂草和灌木丛中

5、

在某林场桉树幼林里栽培菠萝,通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桉树、菠萝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桉树和菠萝高矮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 桉树和菠萝会竞争阳光、水和无机盐,但竞争不明显

C. 按树和菠萝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传递,但不存在能量流动

D. 菠萝能够保持水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6、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般来说,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B.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的捕食者都是有利的

C. 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维持正常功能

D. 增加某种植物的种植量必然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7、

下列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乙烯利催熟风梨,可以做到有计划地上市

B. 用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增加纤维长度

C. 用高浓度的2,4-D能抑制麦田杂草生长

D. 青鲜素能够抑制马铃薯发芽,可大量使用

8、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在对细胞分裂的调节中相互拮抗

B. 环境因素能够影响激素的合成,进而调节基因组的表达

C. 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

D. 在番茄的雌蕊柱头上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即可获得无子果实

9、

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温特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其化学本质

B. 生长素的作用效果与浓度有关,与细胞的成熟情况无关

C. 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时,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生长

D. 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无关

10、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些气体分子(如CO2)具有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

B. 在胰岛素的分泌调节中不存在反馈调节

C. 人体第二次注射乙肝疫苗时浆细胞全部由记忆细胞产生

D. HIV破坏B细胞,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11、

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敏反应发作迅速、反应强烈,但消退较慢

B. 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C.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接触花粉引起荨麻疹都属于过敏反应

D. 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12、

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合理的是

A.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

B. 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中蛋白质的种类相同、含量不同

C. 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都是产生ATP的重要场所

D.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需要膜上载体蛋白参与

13、

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不自主颤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中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B. 面色苍白与皮肤毛细血管的舒张有关

C. 在大脑皮层的调控下人体不自主颤抖以增加产热

D. B细胞的增殖、分化需要特定抗原的刺激

14、

抗利尿激素是一种多肽类激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利尿激素的受体分布在细胞膜表面

B. 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靶器官

C. 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和无机盐的重吸收

D. 饮水过多时,正常人的下丘脑会减少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15、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迅速,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 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受神经纤维的直接支配

C. 草履虫没有神经调节,只有体液调节

D. 跳水运动员完成跳水动作的调节只是靠神经调节

16、

下列激素类药物可以通过口服进行补充的是(   )

A. 生长激素   B. 促性腺激素   C. 胰岛素   D. 甲状腺激素

17、

下列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促进婴幼儿大脑发育

B. 与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无关

C. 只作用于部分组织器官

D. 能够升高血糖

18、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学习是将获得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

B.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C. 大脑皮层H区受损的患者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

D. 饮酒过量的人走路不稳主要是由于酒精麻痹了脑干

19、

下列关于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感受器只要受到刺激就会产生兴奋

B. 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后将会恢复为静息电位

C. 在机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D.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一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20、

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B. 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大系统的协调就可维持内环境稳态

C.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 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渗透压的下降

21、

下列有关正常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浆中含有呼吸酶、Ca2+、血浆蛋白等物质

B. 组织液大部分进入淋巴,少部分进入血浆

C. 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

D. 乳酸与碳酸氢钠的中和反应发生在内环境中

22、

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有很大差别的是(   )

A. 内环境   B. 细胞外液   C. 细胞内液   D. 血浆、淋巴、组织液

二、非选择题(共1题,共5分)

23、

胰岛素可使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脂肪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内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脂肪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2)人体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摩尔比值,在不同生理状况下是不同的。人长时间运动,该比值会明显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此时机体物质代谢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功能,可对正常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葡萄糖和胰岛素。如果以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那么,这两种物质的注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种糖尿病是因为患者体内__________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糖尿病属于__________病。

辽宁省大连市2018-2019学年高二(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一、选择题(共22题,共110分)

1、

下列关于教材实验或模型构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

B. 对酵母菌计数时,将培养液滴在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C. 数学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D. 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既有物理模型又有概念模型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材中“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相关生物实验。理解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以达到举一反三。

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A正确;对酵母菌计数时,先盖盖玻片,然后吸取培养液滴在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吸取多余的培养液后即可镜检,B错误;数学模型可用曲线图、公式等方式表示,可以很好地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C正确;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以图片形式直观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属于物理模型,模拟活动结束后,画出血糖调节的图解式模型涉及到语言的描述,属于概念模型,D正确。

2、

下列关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

B. 植被的破坏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 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是易地保护

D.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与人口增长过快有关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2)水资源短缺;(3)臭氧层破坏;(4)酸雨;(5)土地荒漠化;(5)海洋污染;(6)生物多样性锐减.这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A正确;植被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植被的破坏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B正确;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可采取不同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C错误;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D正确.

3、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体现了生长素促进果实成熟

B.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C.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的黄雀处于第四营养级

D. “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可以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乙烯的作用、群落演替的类型、食物链与食物网、能量流动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及理解能力,注意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必须为生产者,生态农业可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不可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体现了乙烯促进果实成熟,A错误;“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B错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的黄雀处于第四营养级,C正确;“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错误。

4、

下列概念与现象(或事件)的关联,不正确的是(   )

A. 迁入率——一周内飞入某区域内的飞蝗占该区域飞蝗总数的60%

B. 竞争——由于百灵的排挤,云雀让出已占据的领域

C. 物种丰富度——调查池塘中鲫鱼的数量

D. 演替——一座倒塌的寺院儿年后淹没在杂草和灌木丛中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种间关系、群落丰富度的调查方法、群落的演替的相关知识,需要学生掌握这些概念的外延与内涵。

迁入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故一周内飞入某区域内的飞蝗占该区域飞蝗总数的60%属于迁入率,A正确;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相互争夺资源与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死亡,因此由于百灵的排挤,云雀让出已占据的领域,属于争夺空间的竞争,B正确;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而调查池塘中鲫鱼的数量属于对种群密度的调查,C错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因此一座倒塌的寺院儿年后淹没在杂草和灌木丛中,属于群落演替,D正确。

5、

在某林场桉树幼林里栽培菠萝,通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桉树、菠萝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桉树和菠萝高矮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 桉树和菠萝会竞争阳光、水和无机盐,但竞争不明显

C. 按树和菠萝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传递,但不存在能量流动

D. 菠萝能够保持水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考点】
【答案】

D

【解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①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②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间接价值,例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有保持作用。③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

桉树和菠萝高矮不同,即在垂直方向上出现分层现象,属于该群落的垂直结构,A正确;桉树和菠萝会竞争阳光、水和无机盐,但竞争不明显,B正确;桉树和菠萝之间不存在捕食和被捕食关系,不存在能量流动,可能存在信息传递,C正确;菠萝可以保持水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

6、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般来说,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B.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的捕食者都是有利的

C. 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维持正常功能

D. 增加某种植物的种植量必然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稳定性等相关知识,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及理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动物的体型与营养级的高低关系不大,如大象比狮子体型大,但是它的营养级比狮子低,A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不可能都对捕食者有利,有的对于被捕食者有利,如:鸟的叫声,提醒同伴有捕食者等,B错误;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维持正常功能,C正确;某种生物的数量增多不会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加生物的种类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7、

下列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乙烯利催熟风梨,可以做到有计划地上市

B. 用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增加纤维长度

C. 用高浓度的2,4-D能抑制麦田杂草生长

D. 青鲜素能够抑制马铃薯发芽,可大量使用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需要掌握其概念及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催熟凤梨(菠萝),可以做到有计划地上市,A正确;赤霉素可促进细胞的伸长,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以显著增加纤维长度,B正确;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比单子叶植物高,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喷洒麦田,可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抑制杂草生长,又不影响小麦的生长,C正确;青鲜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抑制植物细胞生长与分裂从而抑制发芽,所以利用青鲜素能够抑制马铃薯发芽,但不可大量使用,D错误。

8、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在对细胞分裂的调节中相互拮抗

B. 环境因素能够影响激素的合成,进而调节基因组的表达

C. 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

D. 在番茄的雌蕊柱头上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即可获得无子果实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在激素调节过程中,存在着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激素调节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细胞分裂素延缓叶片衰老,脱落酸促进叶片的衰老,二者是拮抗作用,A正确;外界因素会影响激素的合成,进而调节基因组的表达,例如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激素合成等的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B正确;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C正确;未受粉的番茄不能形成受精卵,所以在未授粉番茄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能获得无籽番茄,D错误.

9、

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温特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其化学本质

B. 生长素的作用效果与浓度有关,与细胞的成熟情况无关

C. 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时,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生长

D. 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无关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温特发现的是生长素,其化学本质不是温特确认的,A错误;生长素的作用与植物细胞成熟情况和细胞生长部位都有关,B错误;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时,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生长,C正确;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的部位积累,使顶芽的生长素浓度相对较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抑制生长,可见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D错误.

10、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些气体分子(如CO2)具有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

B. 在胰岛素的分泌调节中不存在反馈调节

C. 人体第二次注射乙肝疫苗时浆细胞全部由记忆细胞产生

D. HIV破坏B细胞,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本题以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注意识记及理解反馈调节的概念及意义.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生命活动的调节中,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调节,除激素以外还有其它调节因子,如二氧化碳等可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A正确;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当胰岛素分泌增多,会使血液中血糖浓度降低,从而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说明在胰岛素的分泌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B错误;人体第二次注射乙肝疫苗时浆细胞大多数由记忆细胞产生,C错误;HIV破坏免疫系统,但机体仍存在部分体液免疫应答,因此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错误.

11、

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敏反应发作迅速、反应强烈,但消退较慢

B. 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C.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接触花粉引起荨麻疹都属于过敏反应

D. 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A错误;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B正确;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C错误;机体至少第二次接触过敏原就会发生过敏反应,D错误.

12、

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合理的是

A.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

B. 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中蛋白质的种类相同、含量不同

C. 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都是产生ATP的重要场所

D.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需要膜上载体蛋白参与

【考点】
【答案】

D

【解析】

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存在电势差而形成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又刺激临近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如此进行下去,将兴奋向前传导,后又恢复静息电位。

细胞膜上的受体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例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A错误;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的功能不同,故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都不同,B错误;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类囊体薄膜都是产生ATP的重要场所,C错误;由分析可知,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需要膜上载体蛋白(钠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等)参与,D正确。故选D。

13、

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不自主颤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中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B. 面色苍白与皮肤毛细血管的舒张有关

C. 在大脑皮层的调控下人体不自主颤抖以增加产热

D. B细胞的增殖、分化需要特定抗原的刺激

【考点】
【答案】

A

【解析】

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血糖调节中,提高血糖浓度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有胰岛素.3、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和语言中枢;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脊髓腰段是调节下肢躯体运动和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

该过程中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使血糖浓度升高,A正确;面色苍白是为了减少散热,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导致的,B错误;在下丘脑的调控下人体不自主颤抖以增加产热,C错误;B细胞增殖分化需要抗原的刺激和淋巴因子的作用,D错误.

14、

抗利尿激素是一种多肽类激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利尿激素的受体分布在细胞膜表面

B. 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靶器官

C. 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和无机盐的重吸收

D. 饮水过多时,正常人的下丘脑会减少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考点】
【答案】

A

【解析】

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刺激下丘脑内分泌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由垂体后叶释放后作用于肾小管和肾集合管,促进水分的重吸收,使血量增加,血浆渗透压降低.

抗利尿激素的受体分布在细胞膜表面,A正确;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但只能和肾小管、集合管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结合,B错误;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C错误;饮水过多时,正常人的下丘脑会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D错误.

15、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迅速,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 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受神经纤维的直接支配

C. 草履虫没有神经调节,只有体液调节

D. 跳水运动员完成跳水动作的调节只是靠神经调节

【考点】
【答案】

D

【解析】

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2)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

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A正确;肾上腺的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它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B正确;草履虫没有神经系统,它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体液调节,C正确;跳水运动员完成跳水动作必须有大脑皮层等神经中枢参与,另一方面还要有多种激素的参与,所以是神经-体液调节,D错误.

16、

下列激素类药物可以通过口服进行补充的是(   )

A. 生长激素   B. 促性腺激素   C. 胰岛素   D. 甲状腺激素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蛋白质类的激素不可以口服,下丘脑、垂体、胰岛分泌的激素是蛋白质类激素.

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胰岛素均属于蛋白质类激素,均不可以口服,而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能口服,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7、

下列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促进婴幼儿大脑发育

B. 与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无关

C. 只作用于部分组织器官

D. 能够升高血糖

【考点】
【答案】

A

【解析】

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缺少甲状腺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送到全身,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细胞,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物质氧化分解,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能量.

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缺少甲状腺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A正确;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物质氧化分解,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能量,因此甲状腺激素与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有关,B错误;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送到全身,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组织器官,C错误;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浓度,甲状腺激素不能,D错误.

18、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学习是将获得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

B.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C. 大脑皮层H区受损的患者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

D. 饮酒过量的人走路不稳主要是由于酒精麻痹了脑干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动物的神经调节以及大脑皮层、下丘脑、小脑的功能、学习及记忆的过程等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A错误;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B正确;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受损的患者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C错误;饮酒过量的人走路不稳主要是由于酒精麻痹了小脑,D错误.

19、

下列关于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感受器只要受到刺激就会产生兴奋

B. 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后将会恢复为静息电位

C. 在机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D.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一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考点】
【答案】

B

【解析】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

感受器受到刺激且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产生兴奋,A错误;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后将会恢复为静息电位,B正确;在机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C错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错误.

20、

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B. 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大系统的协调就可维持内环境稳态

C.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 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渗透压的下降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水约90%,蛋白质,无机盐,激素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和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如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气等).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而不是恒定不变,A错误;内环境稳态主要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但是也离不开其他系统的参与,如运动、消化、呼吸等系统,B错误;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然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但不一定引起渗透压下降,D错误.

21、

下列有关正常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浆中含有呼吸酶、Ca2+、血浆蛋白等物质

B. 组织液大部分进入淋巴,少部分进入血浆

C. 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

D. 乳酸与碳酸氢钠的中和反应发生在内环境中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本题是对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内环境稳态的综合性考查,回忆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血浆和组织液及淋巴之间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没有在血浆中,A错误;组织液大部分进入血浆,少部分进入淋巴,B错误;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C错误;乳酸与碳酸氢钠的中和反应发生在血浆中,而血浆属于内环境的一部分,D正确.

22、

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有很大差别的是(   )

A. 内环境   B. 细胞外液   C. 细胞内液   D. 血浆、淋巴、组织液

【考点】
【答案】

C

【解析】

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故ABD选项的含义是相同的,C选项含义与ABD项含义有很大差别.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1题,共5分)

23、

胰岛素可使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脂肪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内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脂肪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2)人体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摩尔比值,在不同生理状况下是不同的。人长时间运动,该比值会明显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此时机体物质代谢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功能,可对正常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葡萄糖和胰岛素。如果以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那么,这两种物质的注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种糖尿病是因为患者体内__________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糖尿病属于__________病。

【考点】
【答案】

胞吐   协助扩散   是   下降   肝糖原分解加强,脂肪等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加速   先注射胰岛素再注射葡萄糖   浆   自身免疫  

【解析】

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互为拮抗关系,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互为协同关系.

(1)胰岛素属于大分子物质,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胞吐,据题意“脂肪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ATP”因此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内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全身各处的细胞,因此脂肪细胞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2)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不同,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人长时间运动时,血糖浓度下降,此时胰岛素含量降低,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人体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摩尔比值会下降,此时机体物质代谢的变化是肝糖原分解加强,脂肪等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加速。

(3)由于要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功能,因此需要先使正常小鼠的血糖浓度降低,再进一步证明血糖浓度的降低是由葡萄糖浓度降低引起的,因此为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功能,可对正常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葡萄糖和胰岛素,这两种物质的注射顺序先注射是胰岛素再注射葡萄糖。 

(4)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本来是与抗原结合,使抗原失去作用,而有一种糖尿病是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