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一中高二(月)月考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7题,共35分)

1、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董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A. 对酵母菌进行计数通常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B. 酵母菌密度过大时,可揭开盖玻片滴加无菌蒸馏水稀释

C. 制片前要轻轻振荡试管,否则实验数据会偏大

D. 制成装片后应立即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进行观察

2、

下列有关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五点取样、等距取样是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常采用的取样方法

B. 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C. 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应该用标志重捕法

D. 标志重捕法中,因捕获后的动物难以再次被捕获,故会导致估算值比实际值偏大

3、

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豌豆种群没有性别比例这一特征

B.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

C. 两个均处于稳定型年龄结构的种群,其出生率不一定相同

D.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种群的空间特征

4、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

B. 2,4-D等生长素类似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C. 植物的生长发育从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D. 做预实验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5、

下列关于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单侧光的有无不影响胚芽鞘尖端是否产生生长素,但影响生长素的分布

B. —定浓度的生长素只能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而对发芽没有影响

C. 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向光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 在单侧光的刺激下,极性运输使得植物向光侧与背光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6、

下列与免疫调节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

B. 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

C. 二次免疫和过敏反应都与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有关

D. 细胞免疫中,T细胞主要靠产生淋巴因子“作战”

7、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静脉端进入血液

B. 血浆蛋白参与内环境渗透压的调节,但不参与免疫调节

C. 食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人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D.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8、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9、

疫苗接种是迄今为止人类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我国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部分疫苗免费接种。婴幼儿注射疫苗时常常在疫苗注射结束后才开始哭,这和疫苗注射过程以及婴幼儿对痛觉的感受有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皮肤和肌肉中分布有感受器,可感受物理或化学刺激。针刺后或药物注射后会刺激皮肤或肌肉中的感受器,感受器产生兴奋,以______形式沿着传人神经进行传导,兴奋传到_________时人会产生痛觉。根据针刺后和推药后婴幼儿的反应可知,婴幼儿______(填“皮肤”或“肌肉”)中的感受器对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刺激的反应更强烈。部分之前接种过疫苗的婴幼儿在做注射疫苗准备时就开始啼哭,这属于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2)卡介苗被称为“出生第一针”,可有效降低儿童由于结核杆菌引起的粒性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卡介苗注入人体后,经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病原体特有的____,将其传递给T细胞,进而引起一系列免疫应答;在机体再次接触结核杆菌时,_____细胞会迅速_________,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抗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消灭侵入机体的结核杆菌。

(3)在人体的三道防线中,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________和________而组成的。

10、

回忆课本基础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渗透压是指溶液中_______对水的吸引力。

(2)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_______状态变为_______状态的过程。

(3)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_______。

(4)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和高效;_______;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5)免疫系统的功能有防卫功能,监控功能和_______功能。

(6)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_______。

(7)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_______,主要作用是_______。

(8)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______中的个体数。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一中高二(月)月考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一、选择题(共7题,共35分)

1、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董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A. 对酵母菌进行计数通常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B. 酵母菌密度过大时,可揭开盖玻片滴加无菌蒸馏水稀释

C. 制片前要轻轻振荡试管,否则实验数据会偏大

D. 制成装片后应立即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进行观察

【考点】
【答案】

A

【解析】

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A.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A正确;

B.到培养后期,由于酵母菌的大量增多,为了方便对酵母菌计数,应先稀释培养后期的培养液,然后再在显微镜下计数,不能直接向计数室滴加蒸馏水,B错误;

C.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否则实验数据会偏大或偏小,C错误;

D.血球计数板加样后,需静置片刻,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再使用显微镜计数,D错误。

故选A。

2、

下列有关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五点取样、等距取样是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常采用的取样方法

B. 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C. 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应该用标志重捕法

D. 标志重捕法中,因捕获后的动物难以再次被捕获,故会导致估算值比实际值偏大

【考点】
【答案】

C

【解析】

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AB.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是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应用时应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A、B正确;

C.跳蝻属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其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C错误;

D.标志重捕法的公式为:种群的总数量=第一次捕捉并被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捉的个体数÷第二次捕捉被标记的个体数,若捕获后的动物难以再次被捕获,会导致第二次捕捉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从而导致计算出的种群数量偏大,D正确。

故选C。

3、

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豌豆种群没有性别比例这一特征

B.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

C. 两个均处于稳定型年龄结构的种群,其出生率不一定相同

D.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种群的空间特征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与理解所学知识、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A.豌豆是雌雄同体的生物,该种群没有性别比例这一特征,A正确;

B.出生率(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死亡)的个体数目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B错误;

C.两个均处于稳定型年龄结构的种群,由于种群数量等各种因素不一定相同,故其出生率不一定相同,C正确;

D.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集群分布、随机分布,D正确。

故选B。

4、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

B. 2,4-D等生长素类似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C. 植物的生长发育从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D. 做预实验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对生长素、乙烯、赤霉素和脱落酸等激素的作用和分布的记忆及对探究促进枝条生根的探究实验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A.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在成熟果实中合成较多,A正确;

B.2,4-D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是植物生长调节剂,B正确;

C.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激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从根本上说是基因程序性表达的结果,C正确;

D.做预实验的目的是探索实验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因此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可避免实验的盲目性和资源的浪费,D错误。

故选D。

5、

下列关于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单侧光的有无不影响胚芽鞘尖端是否产生生长素,但影响生长素的分布

B. —定浓度的生长素只能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而对发芽没有影响

C. 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向光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 在单侧光的刺激下,极性运输使得植物向光侧与背光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考点】
【答案】

A

【解析】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生长素的运输:(1)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倒过来运输。 (2)横向运输:在单侧光或重力作用下还可以引起生长素在茎、根等处的横向运输,这种运输往往与单方向刺激有关。

A.单侧光不影响胚芽鞘中生长素的产生,但是会导致生长素从尖端的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进而影响生长素的分布,A正确;

B.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也能促进或抑制芽的生长,B错误;

C.根的向地生长说明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而茎的背地生长只能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C错误;

D.在单侧光的刺激下,通过横向运输使得向光侧与背光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D错误。

故选A。

6、

下列与免疫调节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

B. 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

C. 二次免疫和过敏反应都与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有关

D. 细胞免疫中,T细胞主要靠产生淋巴因子“作战”

【考点】
【答案】

A

【解析】

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等,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有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强造成的疾病有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弱引起的是免疫缺陷病。

A.过敏反应属于免疫系统过强而引起的异常生理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反应,A正确;

B.人体的吞噬细胞除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外,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B错误;

C.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有关,过敏反应是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从而使细胞释放组织胺而引起,C错误;

D.细胞免疫中,T细胞主要靠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作战”,D错误。

故选A。

7、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静脉端进入血液

B. 血浆蛋白参与内环境渗透压的调节,但不参与免疫调节

C. 食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人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D.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考点】
【答案】

A

【解析】

内环境是指人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A.组织液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可以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A正确;

B.血浆的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与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此外,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血浆中的抗体对于免疫调节具有重要功能,B错误;

C.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发生反应,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

D.细胞代谢的场所是细胞内(主要是细胞质基质),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8、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考点】
【答案】

增长型、稳定性、衰退型   1:1:1   保持稳定   活动能力  

【解析】

(1)种群的年龄组成分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2)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三种类型;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400:420:400≈1:1:1,该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

(2)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

9、

疫苗接种是迄今为止人类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我国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部分疫苗免费接种。婴幼儿注射疫苗时常常在疫苗注射结束后才开始哭,这和疫苗注射过程以及婴幼儿对痛觉的感受有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皮肤和肌肉中分布有感受器,可感受物理或化学刺激。针刺后或药物注射后会刺激皮肤或肌肉中的感受器,感受器产生兴奋,以______形式沿着传人神经进行传导,兴奋传到_________时人会产生痛觉。根据针刺后和推药后婴幼儿的反应可知,婴幼儿______(填“皮肤”或“肌肉”)中的感受器对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刺激的反应更强烈。部分之前接种过疫苗的婴幼儿在做注射疫苗准备时就开始啼哭,这属于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2)卡介苗被称为“出生第一针”,可有效降低儿童由于结核杆菌引起的粒性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卡介苗注入人体后,经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病原体特有的____,将其传递给T细胞,进而引起一系列免疫应答;在机体再次接触结核杆菌时,_____细胞会迅速_________,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抗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消灭侵入机体的结核杆菌。

(3)在人体的三道防线中,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________和________而组成的。

【考点】
【答案】

电信号   大脑皮层   肌肉   化学   条件   抗原   记忆   增殖分化   血液循环   淋巴循环  

【解析】

本题以“疫苗接种”过程中婴儿的反应为背景考查兴奋的传导、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调节的过程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

(1)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进行传导的;痛觉(感觉)的产生部位在大脑皮层;由题干信息“婴幼儿注射疫苗时常常在疫苗注射结束后才开始哭”可知,推药后对婴儿的刺激更强烈,该过程属于药物(化学)刺激,感受器在肌肉;部分之前接种过疫苗的婴幼儿因为有过被注射的“经验”,故在再次做注射疫苗准备时就开始啼哭,这属于后天“学习”的经验,属于条件反射;

(2)卡介苗注入人体后,首先经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将其传递给T细胞,进而引起一系列免疫应答,该过程会产生记忆细胞;在机体再次接触结核杆菌时,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抗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消灭侵入机体的结核杆菌;

(3)在人体的三道防线中,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10、

回忆课本基础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渗透压是指溶液中_______对水的吸引力。

(2)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_______状态变为_______状态的过程。

(3)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_______。

(4)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和高效;_______;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5)免疫系统的功能有防卫功能,监控功能和_______功能。

(6)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_______。

(7)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_______,主要作用是_______。

(8)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______中的个体数。

【考点】
【答案】

溶质微粒   相对静止   显著活跃   突触小体   通过体液运输   清除   植物生长调节剂   根尖   促进细胞分裂   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  

【解析】

本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记忆能力,要求考生熟记关键语句,并能运用专业术语准确作答。

(1)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之,溶质微粒越少,溶液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溶液渗透压越低;

(2)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进行传导;

(3)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

(4)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可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却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5)免疫系统的功能有防卫功能(主要通过三道防线起作用),监控功能和清除(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功能;

(6)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

(7)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 

(8)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