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2题,共60分)

1、

已知(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下列关于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

B.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自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可同时产生四种卵细胞

D.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能同时产生四种精细胞

2、

对下列生物学经典实验的科学方法与实验结论的描述错误的是(   )

选项

生物学经典实验

科学方法或技术

实验结论

A

人细胞与小鼠细胞融合实验

荧光标记法

细胞膜具流动性

B

萨克斯研究曝光与遮光叶片的产物

控制变量法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C

赫尔希与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同位素标记法

DNA是遗传物质

D

摩尔根的果蝇眼色杂交实验

类比推理

基因在染色体上

A.A B.B C.C D.D

3、

某同学总结了四点有关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知识点,其中错误的是(   )

A.次级精母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核的DNA分子数目相同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正好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数目相同

4、

下图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和有丝分裂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依分别是(   )

1  ②2  ③3  ④4

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 C.④②①③ D.①②③④

5、

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是40,减数分裂时的联会时期、四分体时期、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中的核DNA分子数依次是(   )

A.80、80、40、40 B.40、40、20、20

C.40、80、40、20 D.80、80、40、20

6、

如图所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1

A.AB段可以表示在有丝分裂或者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的复制

B.BC段可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前期、中期

C.CD段可以表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若纵坐标为细胞中的DNA含量,此曲线也可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的变化过程

7、

以杂合抗旱小麦(Aa)为亲本,连续自交并逐年淘汰不抗旱植株。若以F2的抗旱小麦上结的种子为商进行出售。则农民种植后,不抗旱小麦所占的比例为(   )

A.1/6 B.14 C.1/32 D.1/10

8、

将某种植物高秆(DD)和矮秆(dd)杂交所得的全部种子播种后,待长出的植株开花时,有的进行同株异花传粉,有的进行异株异花传粉,有的让其自花传粉。三种方式所得种子混合播种,长出的植株性状表现是( )

A.无法判断 B.高茎:矮茎=3:1

C.全都是高茎 D.B、C两项都有可能

9、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孟德尔遗传定律假说成立的原因之一是所选物种个体间是自由交配的

B.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C.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

D.为了验证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10、

在搭建DNA分子模型的实验中,若有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4个,脱氧核糖塑料片40个,磷酸塑料片100个,4种碱基塑料片共20个(其中4个C,6个G,3个A,7个T),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若干,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若干,则(   )

A.能搭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 B.能搭建出20个脱氧核苷酸

C.能搭建出410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 D.所搭建的DNA分子片段最长为7个碱基对

11、

下列关于核酸中碱基数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双链DNA中嘧啶的数量总是等于嘌呤的数量

B.一段双链DNA分子含100个碱基T,则该DNA第4次复制需要800个碱基A

C.如果某蛋白质含100个氨基酸,则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中至少有300个碱基

D.单链RNA中嘧啶数量不一定等于嘌呤

12、

如图为真核细胞中分泌蛋白(丙)的合成与加工过程,甲、乙为单链核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1

A.密码子存在于甲和乙上,最多有64种

B.a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多种RNA的作用

C.b过程所需要的酶分布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

D.图示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基因→mRNA→蛋白质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3、

下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庭系谱图,家庭中有成员患甲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有的成员患乙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如系谱图所示。现已查明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问:

1

(1)甲种遗传病属于_____遗传病。

(2)乙种遗传病属于_____遗传病。

(3)Ⅲ8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4)若Ⅲ8和Ⅲ9婚配,子女中只患一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子女中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

14、

如图表示人体正常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的有关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丝氨酸、UAC—酪氨酸):

1

(1)图甲中方框内所表示的部分在物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点?______。若图甲生成的④链中共含1 500个核糖核苷酸,其中碱基G和C分别为200个和400个,则该基因经过两次复制,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______个。

(2)图乙表示的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_____。

(3)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图乙所示过程合成的肽链中第3位氨基酸由丝氨酸变成丙氨酸,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____________。

(4)若由于(3)所述的替换使得某植株表现为罕见的红花性状,而其自交后代中只有部分植株具有红花性状,则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将自交后代中的红花植株连续自交3次,并逐代淘汰白花性状个体,则最终获得的红花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考试
一、选择题(共12题,共60分)

1、

已知(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下列关于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

B.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自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可同时产生四种卵细胞

D.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能同时产生四种精细胞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原始生殖细胞如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再通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四个精细胞。卵巢里的初级卵母细胞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一个较大的次级卵母细胞,和另一个较小的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一个大的卵细胞,小的为第二极体,卵细胞即雌配子。

A、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A错误;

B、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是A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一条染色体上,ab位于这对同源染色体的另一条染色体上,它们自交会出现AABB、2AaBb、aabb三种基因型,对应两种表现型。如果是A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一条染色体上,aB位于这对同源染色体的另一条染色体上,它们自交会出现AAbb、2AaBb、aaBB三种基因型,对应三种表现型,B错误;

C、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能产生1种卵细胞,C错误;

D、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则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能同时产生四种精细胞,D正确。

故选D。

2、

对下列生物学经典实验的科学方法与实验结论的描述错误的是(   )

选项

生物学经典实验

科学方法或技术

实验结论

A

人细胞与小鼠细胞融合实验

荧光标记法

细胞膜具流动性

B

萨克斯研究曝光与遮光叶片的产物

控制变量法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C

赫尔希与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同位素标记法

DNA是遗传物质

D

摩尔根的果蝇眼色杂交实验

类比推理

基因在染色体上

A.A B.B C.C D.D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同位素示踪法分别标记噬菌体外壳(35S)和噬菌体的DNA(32P),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分别检测放射性出现的部位(悬浮液/沉淀)。实验结果:32P组沉淀中出现较强的放射性,说明DNA能进入大肠杆菌,且在新的噬菌体中也发现了32P,说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35S组悬浮液中放射性较强,说明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

A、用荧光标记法进行人细胞与小鼠细胞融合实验能得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正确;

B、用控制变量(对比实验)法比较曝光与遮光叶片的产物得出光合作用产生淀粉,B正确;

C、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得出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C正确;

D、用假说演绎法进行果蝇眼色杂交实验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D错误。

故选D。

3、

某同学总结了四点有关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知识点,其中错误的是(   )

A.次级精母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核的DNA分子数目相同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正好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数目相同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原始生殖细胞如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再通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四个精细胞。

A、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进行复制,数目加倍,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DNA数目又减半,因此次级精母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核的DNA分子数目相同,A正确;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但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B正确;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DNA分子数目一半,C错误;

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数目相同,D正确。

故选C。

4、

下图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和有丝分裂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依分别是(   )

1  ②2  ③3  ④4

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 C.④②①③ D.①②③④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含量变化规律,并能绘制简单的曲线图,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①中先加倍后平分,且加倍是逐渐的所以为有丝分裂DNA变化曲线,②中先加倍后平分再减半,且加倍是逐渐,所以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曲线,③中先减半后加倍再平分,且加倍后又减半,所以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变化曲线,④中先不变后加倍再平分,且加倍是突然,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

故选A。

5、

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是40,减数分裂时的联会时期、四分体时期、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中的核DNA分子数依次是(   )

A.80、80、40、40 B.40、40、20、20

C.40、80、40、20 D.80、80、40、20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卵巢里的初级卵母细胞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一个较大的次级卵母细胞,和另一个较小的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一个大的卵细胞,小的为第二极体,卵细胞即雌配子。所谓同源染色体是指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其形态大小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受精卵及体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指的是在动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减I)的前期,两条已经自我复制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条染色单体的结合体。

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细胞内染色体复制,导致细胞核内DNA含量加倍但染色体数量不变;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次级卵母细胞内,导致次级卵母细胞核内DNA含量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姐妹染色体平分到两个细胞内,导致卵细胞核内的DNA含量再次减半;根据题意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是40,故含有的核DNA数也是40,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减数分裂时的联会时期、四分体时期、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中的核DNA分子数依次是80、80、40、20,所以D正确。

故选D。

6、

如图所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1

A.AB段可以表示在有丝分裂或者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的复制

B.BC段可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前期、中期

C.CD段可以表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若纵坐标为细胞中的DNA含量,此曲线也可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的变化过程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形式,是有性生殖生物的原始生殖细胞(如动物的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成为成熟生殖细胞(精、卵细胞即配子)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它的特点是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因此,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有丝分裂间期分为G1(DNA合成前期)、S(DNA合成期)、G2(DNA合成后期)三个阶段,G1期主要是合成复制所需的蛋白质及核糖体在增生;S期进行DNA的复制,染色体复制形成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G2期主要是细胞分裂期有关酶与纺锤丝蛋白质的合成。

A、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此时细胞中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

B、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B正确;

C、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的分裂,C错误;

D、此曲线也可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内的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过程,此时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DE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D正确。

故选C。

7、

以杂合抗旱小麦(Aa)为亲本,连续自交并逐年淘汰不抗旱植株。若以F2的抗旱小麦上结的种子为商进行出售。则农民种植后,不抗旱小麦所占的比例为(   )

A.1/6 B.14 C.1/32 D.1/10

【考点】
【答案】

D

【解析】

亲本Aa自交,F1为1/4AA、1/2Aa、1/4aa,淘汰不抗旱植株(aa),F1为1/3AA、2/3Aa。

F1自交得到F2,F2的基因型为AA:1/3+2/3×1/4=1/2,Aa:2/3×1/2=1/3,aa:2/3×1/4=1/6,淘汰不抗旱植株(aa),F2为3/5AA、2/5Aa。

以杂合抗旱小麦(Aa)为亲本,连续自交并逐年淘汰不抗旱植株。F2抗旱小麦(3/5AA,2/5Aa),若以F2的抗旱小麦上结的种子(即F3)为商品进行出售,不抗旱小麦所占的比例为2/5×1/4=1/10。

故选D。

8、

将某种植物高秆(DD)和矮秆(dd)杂交所得的全部种子播种后,待长出的植株开花时,有的进行同株异花传粉,有的进行异株异花传粉,有的让其自花传粉。三种方式所得种子混合播种,长出的植株性状表现是( )

A.无法判断 B.高茎:矮茎=3:1

C.全都是高茎 D.B、C两项都有可能

【考点】
【答案】

B

【解析】

高秆植物(DD)和矮秆植物(dd)杂交所得子代的基因型均为Dd。Dd与Dd交配所得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D∶Dd∶dd=1∶2∶1。

基因型为DD的高秆植物与基因型为dd的矮秆植物杂交所得种子中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基因型均为Dd,全部播种后,长出的植株(由胚发育而来)的基因型均为Dd。由此可见,待长出的植株(Dd)开花时,三种传粉方式所得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均为DD∶Dd∶dd=1∶2∶1,将这三种传粉方式所得种子混合播种,长出的植株性状表现是高茎∶矮茎=3∶1。

故选B。

9、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孟德尔遗传定律假说成立的原因之一是所选物种个体间是自由交配的

B.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C.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

D.为了验证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考点】
【答案】

D

【解析】

A、豌豆自花传粉、闭花授粉,不能自由交配;A错误;

B、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杂合子产生不同配子的数量是相等的;B错误;

C、孟德尔依据假说进行了测交实验的“演绎推理”的过程;C错误;

D、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验证的假说;D正确。

故选D。

10、

在搭建DNA分子模型的实验中,若有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4个,脱氧核糖塑料片40个,磷酸塑料片100个,4种碱基塑料片共20个(其中4个C,6个G,3个A,7个T),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若干,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若干,则(   )

A.能搭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 B.能搭建出20个脱氧核苷酸

C.能搭建出410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 D.所搭建的DNA分子片段最长为7个碱基对

【考点】
【答案】

A

【解析】

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脱氧核苷酸由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其中碱基有4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DNA 分子结构中,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轴盘绕,构成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磷酸链在螺旋结构的外面,碱基朝向里面。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反向互补,通过碱基间的氢键形成的碱基配对相连,形成相当稳定的组合。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为A-T、G-C,因此嘌呤数目(A+G)=嘧啶数目(T+C)。

A、假设脱氧核苷酸为n个,则需要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为n+(n/2-1)=14,则n=8,组成该DNA分子片段的脱氧核苷酸数为8个,即能搭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A正确;

B、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的连接物只有14个,故不能搭建出20个脱氧核苷酸,B错误;

C、碱基对只能搭建4对,不能搭建出410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C错误;

D、所搭建的DNA分子片段最长为4个碱基对,D错误。

故选 A。

11、

下列关于核酸中碱基数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双链DNA中嘧啶的数量总是等于嘌呤的数量

B.一段双链DNA分子含100个碱基T,则该DNA第4次复制需要800个碱基A

C.如果某蛋白质含100个氨基酸,则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中至少有300个碱基

D.单链RNA中嘧啶数量不一定等于嘌呤

【考点】
【答案】

C

【解析】

(1)双链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2)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3)基因表达过程中相关计算:在不考虑终止密码子等条件下,转录、翻译过程中DNA(基因)碱基数∶mRNA碱基数∶多肽链氨基酸数=6∶3∶1。

A、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在双链DNA分子中,C=G、A=T,因此嘧啶(C、T)的数量总是等于嘌呤(A、G)的数量,A正确;

B、在双链DNA分子中,A=T,若一段双链DNA分子含100个碱基T,则该DNA第4次复制需要碱基A 的数目为(24-1)×100-(23-1)×100=800个,B正确;

C、如果某蛋白质含100个氨基酸,则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中至少有100×6=600个碱基,C错误;

D、单链RNA中互补的碱基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因此嘧啶(C、U)的数量不一定等于嘌呤(A、G)的数量,D正确。

故选C。

12、

如图为真核细胞中分泌蛋白(丙)的合成与加工过程,甲、乙为单链核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1

A.密码子存在于甲和乙上,最多有64种

B.a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多种RNA的作用

C.b过程所需要的酶分布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

D.图示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基因→mRNA→蛋白质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分析题图:a过程为转录,b过程为翻译,甲、乙均为基因转录时的DNA模板链,丙是分泌蛋白。

A、甲、乙均为转录时的DNA模板链,密码子存在于mRNA,最多有64种,A错误;

B、a过程为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b过程为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多种RNA的作用,B错误;

C、b过程为在核糖体中进行的翻译过程,所需要的酶不是分布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C错误;

D、综上分析,图示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基因→mRNA→蛋白质,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3、

下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庭系谱图,家庭中有成员患甲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有的成员患乙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如系谱图所示。现已查明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问:

1

(1)甲种遗传病属于_____遗传病。

(2)乙种遗传病属于_____遗传病。

(3)Ⅲ8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4)若Ⅲ8和Ⅲ9婚配,子女中只患一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子女中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

【考点】
【答案】

X染色体隐性   常染色体隐性   aaXBXB或aaXBXb   3/8   1/16  

【解析】

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称为基因型。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两种。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与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方式有差别,这是因为不同性别的个体,如XY型,雌性和雄性的常染色体组成相同,性染色体组成不同,雌性为XX,雄性为XY,而基因又在染色体上,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分析图示:由5、6正常,且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生出的9患甲病,可知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3、4正常,生出患乙病的女儿8,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由分析可知,甲种遗传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由分析可知,乙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3)3、4正常,生出患病的7和8,则3、4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Ⅲ8患乙病,其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其比例为1:1。

(4)Ⅲ8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5、6正常,生出患甲病的9,且5号的母亲2号患乙病、父亲1号患甲病,则5的基因型为AaXBXb,6号不携带致病基因,基因型为AAXBY,则Ⅲ9基因型为1/2AAXbY、1/2AaXbY。若Ⅲ8和Ⅲ9婚配,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1/211/2=1/4,不患甲病的概率为1-1/4=3/4;子女患乙病的概率为1/211/2=1/4,不患乙病的概率为1-1/4=3/4;则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413/4+1/413/4=3/8,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1/411/4=1/16。

14、

如图表示人体正常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的有关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丝氨酸、UAC—酪氨酸):

1

(1)图甲中方框内所表示的部分在物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点?______。若图甲生成的④链中共含1 500个核糖核苷酸,其中碱基G和C分别为200个和400个,则该基因经过两次复制,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______个。

(2)图乙表示的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_____。

(3)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图乙所示过程合成的肽链中第3位氨基酸由丝氨酸变成丙氨酸,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____________。

(4)若由于(3)所述的替换使得某植株表现为罕见的红花性状,而其自交后代中只有部分植株具有红花性状,则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将自交后代中的红花植株连续自交3次,并逐代淘汰白花性状个体,则最终获得的红花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

【考点】
【答案】

五碳糖不同(或②中含脱氧核糖,③中含核糖)   2700   氨基酸   T—A替换为G—C(或A—T替换为C—G)   红花性状属于显性突变,亲本是杂合子,自交出现性状分离   15/17  

【解析】

图甲过程表示转录,①为RNA 聚合酶,②为DNA模板链上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③为RNA链上的胞嘧啶核糖核苷酸,④为转录的产物RNA。图乙过程表示翻译。

(1) 图甲中方框②内所表示的部分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方框③内所表示的部分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二者在物质组成上不同点是五碳糖不同(②中含脱氧核糖,③中含核糖)。图甲生成的④链为mRNA,共含1 500个核糖核苷酸,说明该链中A+U+G+C=1 500个,其中G=200个,C=400个。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转录时该基因的模板链中共含有1 500个碱基,其中C=200个、G=400个,A+T=1 500-200-400=900个,该基因的非模板链中A+T=900个,而该基因中A=T,进而推知该基因中A=900个。可见,该基因经过两次复制,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2-1)×900=2700个。

(2) 图乙表示翻译过程,需要的原料是氨基酸。

(3) 由题文描述和图乙可知:丝氨酸的密码子是UCU,转录时基因的模板链中相应的碱基是AGA;丙氨酸的密码子是GCU,转录时基因的模板链中相应的碱基是CGA。据此可推知:若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图乙所示过程合成的肽链中第3位氨基酸由丝氨酸变成丙氨酸,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T—A替换为G—C(或A—T替换为C—G)。

(4) 依题意可知:因基因突变而导致的某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只有部分植株具有红花性状,说明该基因突变为显性突变,红花性状为显性性状,且该红花植株为杂合子,其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若红花性状由基因B控制,则其自交后代中的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Bb=1∶2。这些红花植株连续自交1次所得后代中的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Bb=(1/3+2/3×1/4)∶(2/3×2/4)=3∶2;连续自交2次所得后代中的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Bb=(3/5+2/5×1/4)∶(2/5×2/4)=7∶2;连续自交3次所得后代中的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Bb=(7/11+2/11×1/4)∶(2/11×2/4)=15∶2。综上分析,最终获得的红花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