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8月第二次竞赛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1题,共55分)

1、

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结果使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遭遇重大挫折;同年,在美国总统大选中,特朗普提出反对自由贸易的主张,实行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并在选举中获胜。这说明经济全球化

A. 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 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C. 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

D. 遭遇到与利益相悖群体的抵抗

2、

19世纪末美国由于铁路重复铺设过多,互相竞争导致运价下跌等因素,全国1/4以上的铁路宣告破产,纽约金融界乘机大肆兼并,到20世纪初,4个大集团掌握了全国铁路总收入的85%。这反映了

A. 技术改造推动旧工业部门的发展

B.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D. 国家调节经济避免了生产盲目性

3、

1784年,英国首相庇特试图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专权倾向,而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庇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他的改革得到新议会的大力支持,庇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这一现象表明

A. 英国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

B. 国王立法权的开始受到限制

C. 首相成为英国的权力中心

D. 运行机制形成行政与立法制衡的特点

4、

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A. 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 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 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 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5、

1982—1986年,中共中央先后出台了5个关于农村经济改革的“一号文件”(主要内容如下表),由此看出当时

时间

主要内容

1982年

承认包产到户的合法性,让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

1983年

放活农村工商业,农民获得了自主择业权

1984年

疏通流通渠道,农民获得了借助市场自由处置农产品的权利

1985年

取消了统购统销,农民的自主权进一步加大

1986年

增加农业投入,调整工农城乡关系,农民有了更健全的平等发展权

A.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开始改变

B. 统购统销增加农村活力

C. 农村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

D. 改革的关键是放权让利

6、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差别,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在实际投票中,群众创造性地采用“票选”“画圈”“画杠”“画点”“投豆”“燃香在纸上烧眼”等选举方法。该做法

A. 提升了中共的政治声望

B. 开创了新型民主的模式

C. 反映了政府的民主程度

D. 超越了人们的认知水平

7、

据1879年的《纽约时报》报道,中国江浙的农妇纺布一周可挣28美分,纺织女工一周可挣60美分;农民种地一月挣1.5美元,码头搬运工一月挣4~5美元。这一状况

A. 说明近代工业发展迅速

B. 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C. 导致殖民侵略日渐加剧

D. 表明近代贫富差距显著

8、

下表为中国古代粮食亩产量统计表,该表主要反映了

每亩平均产量(单位:市石)

北方(麦)

南方(稻米)

隋唐

0.757

1.136

0.694

1.387

0.964

1.927

明清

1.302

2.604

A. 水稻逐渐成为主要粮食作物

B. 精耕细作技术体系日益发展

C. 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完成南移

D. 政府大量开垦荒地贡献巨大

9、

在某些外国学者眼里,宋朝“发达”“强健”“统一”,甚至出现了中国式的“文艺复兴”和“商业革命”,是中国近代的开始。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政治上实行分化事权

B. 经济上推行重商主义

C. 理学吸收佛道思想

D.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10、

下表为《史记》中记载的汉武帝时期的部分侍中(皇帝亲信近臣)。据此可知,汉武帝时期

姓名

本官

身份

卫长君

外戚

卫青

建章监、大中大夫、大将军

外戚、功臣

霍去病

骠骑将军

外戚、功臣

霍光

奉都将军、光禄大夫、大将军、大司马

重臣、外戚

金日磾

驸马都尉、车骑将军、光禄大夫

功臣

A. 君主专制有所强化

B.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 实现大臣间权力制衡

D. 中央集权水平进一步提高

11、

西周是青铜器铭文大发展的时期,其字数与内容较商代相比均有了显著变化。在出土的青铜器中,用何尊、大盂鼎等详细记述贵族们接受周王的训诰和册命典礼的长篇巨制,屡见不鲜。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西周

A. 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B. 更加注重礼制的建设

C. 青铜制造技术的发展

D. 汉字的运用日益广泛

二、(共2题,共10分)

1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清代社会治安由八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近代湖南治安尤难,地方官向来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根据《湖南保卫局章程》,保卫局由官商合办,职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即总局、分局、小分局。戊戌变法失败后,湖南保卫局被清廷裁撤。

——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近代警察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湖南保卫局相对于以前的治安机构有何不同。

13、

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根据《汉书·地理志》中的记载,汉朝以黄金与西方国家进行商品交流。在汉朝时期,瓷器和丝绸经常被输出国外,其中由于汉朝的桑蚕养殖业和纺织业的发展,丝织品成为了这个时期主要的输出品。在隋唐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被阻塞,中原以北的地区经济逐渐衰弱,而岭南各地区的经济逐渐发展起来,海上运输也逐渐兴盛,宋朝以后,我国通过海运基本形成了丝绸、瓷器、茶叶为主的多元化对外产品出口格局。宋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十分发达,贸易很繁华。但从明中期开始,海上丝绸之路由盛转衰。清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经历了短暂的复兴之后,又不得不面对闭关锁国等政策,在这一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了最低谷。这一时期出口的商品主要有茶叶、丝绸、土布和瓷器等,其中茶叶占主导地位。

——张诗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和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件事把世界上最遥远的部分联结在一起,让它们能够互通有无,能够增加彼此的快乐,能够促进彼此的工业。其中,这些发现的一个主要的影响就是将商业体系提升到了一个壮观和光荣的程度,如果没有这些发现,商业体系要达到这一程度是不可企及的……两个新世界对欧洲的工业打开了大门,它们两个都都比旧世界更巨大、更广阔。其中美洲市场还每天都在成长得更巨大。

——摘自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三通过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同欧亚经济共同体合作,我们可以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摘自2013年9月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代丝绸之路形成过程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世界市场在形成中具有哪些新特征?依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指出“创新的合作模式”的特点。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8月第二次竞赛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11题,共55分)

1、

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结果使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遭遇重大挫折;同年,在美国总统大选中,特朗普提出反对自由贸易的主张,实行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并在选举中获胜。这说明经济全球化

A. 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 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C. 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

D. 遭遇到与利益相悖群体的抵抗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2016年英国‘脱欧’”“特朗普提出反对自由贸易的主张……并在选举中获胜”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当前经济全球化正遭遇来自利益受损群体的集体抵抗。故D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当前经济全球化受阻的现象,AB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

19世纪末美国由于铁路重复铺设过多,互相竞争导致运价下跌等因素,全国1/4以上的铁路宣告破产,纽约金融界乘机大肆兼并,到20世纪初,4个大集团掌握了全国铁路总收入的85%。这反映了

A. 技术改造推动旧工业部门的发展

B.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D. 国家调节经济避免了生产盲目性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美国由于铁路重复铺设过多,互相竞争导致运价下跌等因素,全国大量铁路宣告破产,这为纽约金融界乘机大肆兼并创造了契机,由此可知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铁路行业垄断组织的出现,没有涉及技术改造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C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3、

1784年,英国首相庇特试图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专权倾向,而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庇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他的改革得到新议会的大力支持,庇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这一现象表明

A. 英国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

B. 国王立法权的开始受到限制

C. 首相成为英国的权力中心

D. 运行机制形成行政与立法制衡的特点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庇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他的改革得到新议会的大力支持,庇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可知首相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的权力并取得了成功,由此可知英国的政治运行机制形成了行政与立法制衡的特点,故D项正确;英国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后,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不能得出国的王立法权开始受到限制,故B项错误。议会是英国的权力中心,故C项错误。

4、

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A. 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 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 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 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考点】
【答案】

C

【解析】

A在材料中未体现。新政权建立是在1949年,与材料时间“1956年”不符,故B错误;依据材料时间“1956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国家法制,故C符合题意;材料中未体现政治体制改革,排除D。

5、

1982—1986年,中共中央先后出台了5个关于农村经济改革的“一号文件”(主要内容如下表),由此看出当时

时间

主要内容

1982年

承认包产到户的合法性,让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

1983年

放活农村工商业,农民获得了自主择业权

1984年

疏通流通渠道,农民获得了借助市场自由处置农产品的权利

1985年

取消了统购统销,农民的自主权进一步加大

1986年

增加农业投入,调整工农城乡关系,农民有了更健全的平等发展权

A.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开始改变

B. 统购统销增加农村活力

C. 农村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

D. 改革的关键是放权让利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让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农民获得了自主择业权”“农民获得了借助市场自由处置农产品的权利”“农民的自主权进一步加大”“农民有了更健全的平等发展权”可知从 1982—1986年中共中央先后出台的5个“一号文件”,目的是通过放权让利,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统购统销不是增加农村活力,而是减少了农村活力,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农村和城市的比较,无法得出农村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故C项错误。

6、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差别,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在实际投票中,群众创造性地采用“票选”“画圈”“画杠”“画点”“投豆”“燃香在纸上烧眼”等选举方法。该做法

A. 提升了中共的政治声望

B. 开创了新型民主的模式

C. 反映了政府的民主程度

D. 超越了人们的认知水平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了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在实际投票中,群众创造性地采用“票选”等多种选举方法,这说明了边区政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拥护,提升了中共的政治声望,故A项正确。新型民主的模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C项只反映了材料《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关于选举权放范围的规定,排除。D项是对材料的曲解,排除。

7、

据1879年的《纽约时报》报道,中国江浙的农妇纺布一周可挣28美分,纺织女工一周可挣60美分;农民种地一月挣1.5美元,码头搬运工一月挣4~5美元。这一状况

A. 说明近代工业发展迅速

B. 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C. 导致殖民侵略日渐加剧

D. 表明近代贫富差距显著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中国江浙的农妇纺布一周可挣28美分,纺织女工一周可挣60美分;农民种地一月挣1.5美元,码头搬运工一月挣4~5美元”可知,传统的纺织业和农业收入少,受到近代生产方式的冲击,加速了男耕女织自然经济的解体,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近代工业发展迅速,排除A;材料反映从事近代生产方式的生产活动的收入超过从事传统的纺织业和农业的收入,不能得出导致殖民侵略日渐加剧的结论,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农民和工人的收入,不能得出贫富差距显著的结论,故D项错误。

8、

下表为中国古代粮食亩产量统计表,该表主要反映了

每亩平均产量(单位:市石)

北方(麦)

南方(稻米)

隋唐

0.757

1.136

0.694

1.387

0.964

1.927

明清

1.302

2.604

A. 水稻逐渐成为主要粮食作物

B. 精耕细作技术体系日益发展

C. 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完成南移

D. 政府大量开垦荒地贡献巨大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中中国古代粮食亩产量统计表可知从隋唐至明清小麦和稻米的每亩平均产量不断增长,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精耕细作技术体系日益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粮食的亩产量,不能得出水稻逐渐成为主要粮食作物,故A项错误。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南宋,故C项错误。大量开垦荒地只能提高粮食的总产量,不能得出粮食的亩产量提高的结论,故D项错误。

9、

在某些外国学者眼里,宋朝“发达”“强健”“统一”,甚至出现了中国式的“文艺复兴”和“商业革命”,是中国近代的开始。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政治上实行分化事权

B. 经济上推行重商主义

C. 理学吸收佛道思想

D.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宋朝政治上实行分化事权与“文艺复兴”和“商业革命”无关,排除A;宋朝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错误;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符合“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C;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环境相对宽松,D正确。

10、

下表为《史记》中记载的汉武帝时期的部分侍中(皇帝亲信近臣)。据此可知,汉武帝时期

姓名

本官

身份

卫长君

外戚

卫青

建章监、大中大夫、大将军

外戚、功臣

霍去病

骠骑将军

外戚、功臣

霍光

奉都将军、光禄大夫、大将军、大司马

重臣、外戚

金日磾

驸马都尉、车骑将军、光禄大夫

功臣

A. 君主专制有所强化

B.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 实现大臣间权力制衡

D. 中央集权水平进一步提高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汉武帝的侍中多是外戚、重臣和功臣,并担任要职,说明君主专制有所强化,故A项正确;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主要表现的是血缘分封制度被郡县制度所取代,这是秦朝的制度变化,并非是汉武帝时期的事,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大臣间权力相互制衡,故C项错误;中央集权水平提高指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增强,这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11、

西周是青铜器铭文大发展的时期,其字数与内容较商代相比均有了显著变化。在出土的青铜器中,用何尊、大盂鼎等详细记述贵族们接受周王的训诰和册命典礼的长篇巨制,屡见不鲜。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西周

A. 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B. 更加注重礼制的建设

C. 青铜制造技术的发展

D. 汉字的运用日益广泛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用何尊、大盂鼎等详细记述贵族们接受周王的训诰和册命典礼的长篇巨制屡见不鲜”结合所学可知这与周初巩固统治地位和加强礼制建设的政治目相关。故B项正确。A项中央集权不适用于西周,排除。材料主要强调青铜器铭文内容的变化,而不是强调青铜制造的技术和汉字的运用,CD两项没有体现材料主旨,排除。

二、(共2题,共10分)

1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清代社会治安由八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近代湖南治安尤难,地方官向来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根据《湖南保卫局章程》,保卫局由官商合办,职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即总局、分局、小分局。戊戌变法失败后,湖南保卫局被清廷裁撤。

——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近代警察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湖南保卫局相对于以前的治安机构有何不同。

【考点】
【答案】

(1)西方近代警察制度传入;加强地方治安的需要;湖南维新运动活跃;地方官员推动。

(2)受西方、日本的影响;官商合办;专门的警察机构,管理规范化。

【解析】

第(1)问,“原因”,依据材料信息“19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近代湖南治安尤难,地方官向来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外两方面分析。

第(2)问,“不同”,依据材料信息“19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保卫局由官商合办,职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外在因素、创办形式、职能以及管理等角度分析即可。

13、

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根据《汉书·地理志》中的记载,汉朝以黄金与西方国家进行商品交流。在汉朝时期,瓷器和丝绸经常被输出国外,其中由于汉朝的桑蚕养殖业和纺织业的发展,丝织品成为了这个时期主要的输出品。在隋唐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被阻塞,中原以北的地区经济逐渐衰弱,而岭南各地区的经济逐渐发展起来,海上运输也逐渐兴盛,宋朝以后,我国通过海运基本形成了丝绸、瓷器、茶叶为主的多元化对外产品出口格局。宋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十分发达,贸易很繁华。但从明中期开始,海上丝绸之路由盛转衰。清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经历了短暂的复兴之后,又不得不面对闭关锁国等政策,在这一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了最低谷。这一时期出口的商品主要有茶叶、丝绸、土布和瓷器等,其中茶叶占主导地位。

——张诗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和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件事把世界上最遥远的部分联结在一起,让它们能够互通有无,能够增加彼此的快乐,能够促进彼此的工业。其中,这些发现的一个主要的影响就是将商业体系提升到了一个壮观和光荣的程度,如果没有这些发现,商业体系要达到这一程度是不可企及的……两个新世界对欧洲的工业打开了大门,它们两个都都比旧世界更巨大、更广阔。其中美洲市场还每天都在成长得更巨大。

——摘自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三通过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同欧亚经济共同体合作,我们可以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摘自2013年9月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代丝绸之路形成过程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世界市场在形成中具有哪些新特征?依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指出“创新的合作模式”的特点。

【考点】
【答案】

(1)变化:路线:从陆上为主转变为海上为主。

商品:从以丝绸出口为主转变为以瓷器、茶叶出口为主;贸易:从宋元时期的显著增加到明清时期的萎缩;政策:从政府扶植到政府限制。

原因:经济重心南移;北方战乱;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支持;瓷器和茶叶质量好;西方国家对瓷器、茶叶需求扩大;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新航路开辟,海上商贸活动的发展。(答出其中的3点即可得

(2)新特征:丝绸之路是以东方(中国)为中心,世界市场以欧美为中心;侵略扩张;把各国经济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特点:上海合作组织同欧亚经济共同体合作;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各国确立结伴而不结盟的关系。

【解析】

(1)变化:依据材料“在隋唐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被阻塞,……海上运输也逐渐兴盛,宋朝以后,我国通过海运基本形成了丝绸、瓷器、茶叶为主的多元化对外产品出口格局。宋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十分发达,贸易很繁华。但从明中期开始,海上丝绸之路由盛转衰……又不得不面对闭关锁国等政策,在这一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了最低谷。”结合所学从路线、商品种类、贸易趋势、贸易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原因:关于路线的变化,宋朝时疆域萎缩,尤其是南宋时期偏安江南一隅,陆路的贸易通道不通,经济的中心向南方移动,故而贸易只能往海上发展,而当时的海洋贸易是宋朝尤其是南宋政府税收的一大来源,因此政府对于海上贸易采取鼓励政策;关于商品的变化,则是因为海洋运输可以运送大宗商品,欧洲国家对于茶叶和瓷器的需要非常庞大,而海运的发展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以前陆路运输时,运输的量少,因而主要以运送奢侈品——丝绸为主。关于贸易与政策的变化,则需要结合时代背景,明清时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而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之一就是新航路开辟后海上贸易过于频繁,明清政府为了维持稳定需要限制百姓的活动。

(2)新特征:根据材料二“这两件事把世界上最遥远的部分联结在一起,让它们能够互通有无,能够增加彼此的快乐,能够促进彼此的工业。”并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可知材料二所反映的世界市场在形成中通过侵略扩张把各国经济纳入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而根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是以东方(中国)为中心的。特点:根据材料三“通过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同欧亚经济共同体合作,我们可以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并结合所学可知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