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高一月考试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32题,共160分)

1、

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的发展过程。罗马法发展的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是

A. 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成文法

B. 法律理论—习惯—成文法—习惯法

C. 成文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

D. 习惯—习惯法—成文法—法律总结

2、

罗马法对今天仍有影响的是

①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③公正至上的原则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②③

3、

根据罗马法,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

A. 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B. 极力维护贵族的特权

C. 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

D. 体现了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

4、

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其体现的司法原则是

A. 没有证据不能定罪   B. 案件的裁决要有文字记录

C. 维护共和制   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 )

A. 公民法   B. 万民法   C. 《十二铜表法》   D. 《民法大全》

6、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最高官职和决策机构分别是

A. 元首、元老院   B. 元首、公民大会

C. 执政官、元老院   D. 保民官、元老院

7、

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被铲除,雅典的民主政治得以确立的事件是

A. 梭伦改革

B. 克利斯提尼改革

C. 伯利克里改革

D. 五百人议事会改革

8、

公民是古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下列对古希腊公民表述正确的是

A. 公民占据城邦中人口的大多数

B. 公民有权利参与城邦行政和司法事务

C. 公民在任何事期都不受财产限制,享有平等参与权

D. 公民由除妇女、外邦移民之外的本城邦成年男子组成

9、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的民主制度”为现代社会提供的借鉴有

①差额选举制 ②任期制 ③议会制 ④保护人制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0、

雅典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近代西方启蒙学者和资产阶级革命家提出的三权分立和民享、民有、民治的思想,便来自古希腊的经验。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

A. 独立自治

B. 三权分立

C. 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D. 小国寡民

11、

雅典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的典范,但实际上民主也是有限的。有资格入选古雅典陪审团的是( )

A. 成年雅典男性公民   B. 奴隶

C. 外邦人   D. 雅典妇女

12、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用“轮流统治与被统治”来阐释雅典民主政治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是

A. 人民主权   B. 轮番而治   C. 人人平等   D. 等级分明

13、

据报道,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工作暂告一段落,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国古代统治者很早就重视人才的选拔,下列各项关于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说法正确的( )

A. 汉朝选官实行的征辟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

B.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举考试是主要的选官制度

C. 唐朝开始以九品中正制为基础选拔官吏

D. 科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14、

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 设参知政事   B. 设枢密院   C. 设三司使   D. 文官任知州

15、

从甲图到乙图的变化,最能反映出

1

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B. 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皇权进一步强化

C. 中央机构精简取得较大成就

D. 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

16、

隋唐时期,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中枢权力机构改革的主要目( )

A. 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B. 三省之间分工合作、相互牵制

C. 集体议政提高办事效率

D. 避免君主专断决策失误

17、

《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强化君主专制

C. 提高行政效率   D. 实现权力制衡

18、

“省”作为我国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沿用至今,它最初设立于

A. 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19、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上述材料中的“我朝”是指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20、

历史发展证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下列我国古代的选官标准中能体现这一认识的是

A. 按军功选官

B. 按门第选官

C. 科举考试选官

D. 按品德选官

21、

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的基本特征是( )

A. 皇权至上   B. “家天下”   C. 权力高度集中   D.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22、

使古代中国人走上读书——考试——做官这一人生轨迹的制度是(   )

A. 世卿世禄制   B. 推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 科举制

23、

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他在位时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制度,下列属于他在位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①察举制度

②内朝外朝制度

③刺史制度

④推恩令

⑤科举制

A. ①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24、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功伐之患。”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 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

C. 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 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别

25、

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

A. 确立正统地位   B. 树立专制权威

C. 制造暴政依据   D. 宣扬君权神授

26、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群(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   )

A. 推行郡县制   B. 推行分封制   C. 废除郡县制   D. 废除行省制

27、

下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1

A. 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 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C. 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D. 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28、

春秋时期,诸侯称“王”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这反映了

A. 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B. 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

C. 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

D. 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

29、

从“天下为公”到“家天下”的变化,我们认为是历史的进步,主要是因为

A. 开创了新的时代   B. 华夏族开始形成   C. 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D. 宗族关系出观

30、

《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里提到的周朝的政治文化制度不包括

A. 分封制   B. 宗法制度   C. 郡县制   D. 礼乐制度

31、

观察下图,如果周王去世,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1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2、

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下列关于影响今天中国人观念行为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禅让制

二、(共2题,共10分)

3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利克里

材料二  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度,从梭伦改革开始,到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再到伯利克里时期达到巅峰,最后因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征服而结束。古希腊民主虽然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同时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但是它却是人类实践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开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的不竭的智慧源泉,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

——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1)材料一中的“多数人”是指哪些人?从政治、经济、地理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制确立的过程。你是如何理解古希腊民主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的?

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他为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从多个方面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哪些具体措施。每个朝代举1~2例即可。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是如何解决中央和地方矛盾的。

(3)据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高一月考试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32题,共160分)

1、

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的发展过程。罗马法发展的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是

A. 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成文法

B. 法律理论—习惯—成文法—习惯法

C. 成文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

D. 习惯—习惯法—成文法—法律总结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依据所学知识,罗马法的发展过程中,先是习惯,继而形成习惯法,《十二铜表法》是对以往习惯法的汇编,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罗马自然法是对法律的总结,标志着罗马法的高度成熟和发展,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其它选项违背历史。

2、

罗马法对今天仍有影响的是

①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③公正至上的原则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②③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罗马法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罗马法蕴含的自然法思想追求公正公平,对今天的法治建设仍然存在重要影响。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说法不全面,排除ABD项。

3、

根据罗马法,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

A. 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B. 极力维护贵族的特权

C. 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

D. 体现了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相关内容,材料详细描述了,物品交易的过程及其条件,对物品交易的规定极为详细,由此可以看出罗马法比较重视形式和程序,所以选D。

4、

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其体现的司法原则是

A. 没有证据不能定罪   B. 案件的裁决要有文字记录

C. 维护共和制   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思想”是无形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就是说思想是不能作为证据而定罪的,其体现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没有证据不能定罪,其他三个选项本身是正确的,但均不能揭示材料的主旨,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5、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 )

A. 公民法   B. 万民法   C. 《十二铜表法》   D. 《民法大全》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公元前449年《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故选C;公民法是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到前3世纪中叶产生的法律统称公民法,它只适用于罗马公民,排除A;万民法是由共和国到帝国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它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排除B;《民法大全》是罗马法完备的标志,排除D。

6、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最高官职和决策机构分别是

A. 元首、元老院   B. 元首、公民大会

C. 执政官、元老院   D. 保民官、元老院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罗马共和国主要由执行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层机构组成 ,执行官是共和国的最高官职,共两名,两人权利相等,由选举产生,任期一年,名义上是执政官最大,但最有影响力的还是元老院,故C正确。

7、

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被铲除,雅典的民主政治得以确立的事件是

A. 梭伦改革

B. 克利斯提尼改革

C. 伯利克里改革

D. 五百人议事会改革

【考点】
【答案】

B

【解析】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是梭伦改革是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确立,伯利克里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故排除AC,选B;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的是五百人议事会,排除。

8、

公民是古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下列对古希腊公民表述正确的是

A. 公民占据城邦中人口的大多数

B. 公民有权利参与城邦行政和司法事务

C. 公民在任何事期都不受财产限制,享有平等参与权

D. 公民由除妇女、外邦移民之外的本城邦成年男子组成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希腊公民是由除妇女、儿童、奴隶和外邦人以外的城邦成年男子组成,占据城邦中人口的少数,排除AD;梭伦改革时期,公民民主权利与财产多寡密切相关,排除C;雅典公民有权利参与城邦行政和司法事务,故选B。

9、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的民主制度”为现代社会提供的借鉴有

①差额选举制 ②任期制 ③议会制 ④保护人制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的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民主制度对现代社会具有借鉴意义的有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等。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10、

雅典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近代西方启蒙学者和资产阶级革命家提出的三权分立和民享、民有、民治的思想,便来自古希腊的经验。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

A. 独立自治

B. 三权分立

C. 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D. 小国寡民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自治、小国寡民是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排除AD;三权分立是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特点,排除B;古代雅典实行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流坐庄,因此C符合题意。

11、

雅典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的典范,但实际上民主也是有限的。有资格入选古雅典陪审团的是( )

A. 成年雅典男性公民   B. 奴隶

C. 外邦人   D. 雅典妇女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和简单迁移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公民为除妇女、儿童、外邦人和奴隶以外的本邦成年男子,这些公民具有较高参政素养,如热爱民主;根据含义可以排除BCD,故选A

12、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用“轮流统治与被统治”来阐释雅典民主政治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是

A. 人民主权   B. 轮番而治   C. 人人平等   D. 等级分明

【考点】
【答案】

B

【解析】

雅典民主制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是少数人的民主,故“人人平等”不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故C错误;“人民主权”体现在雅典的国家管理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里,与题意不符,故A错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是雅典民主政治特点“轮番而治”的体现。公民内部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人人有权参政议政,轮番担任公职,轮番成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故B正确;公民内部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等级分明”不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特点,故D错误。

13、

据报道,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工作暂告一段落,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国古代统治者很早就重视人才的选拔,下列各项关于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说法正确的( )

A. 汉朝选官实行的征辟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

B.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举考试是主要的选官制度

C. 唐朝开始以九品中正制为基础选拔官吏

D. 科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汉初实行世官制,汉武帝时实行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征辟制(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唐朝实行科举制。所以ABC三项均错误。

故答案选D。

14、

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 设参知政事   B. 设枢密院   C. 设三司使   D. 文官任知州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方向是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即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矛盾的措施。由所学知识可知,唐末五代藩镇割据、武将飞扬跋扈的局面导致中央政权受到挑战。而任用文官做知州则是针对这一弊端采取的措施,故D正确;A是分割宰相的行政权,B是分割宰相的军权,C是分割宰相的财政权,排除。

15、

从甲图到乙图的变化,最能反映出

1

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B. 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皇权进一步强化

C. 中央机构精简取得较大成就

D. 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变化,趋势是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明朝被废除;皇权不断加强,直至达到顶峰,故选B;材料并非反映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从历史来看,中央机构并非一直是精简的,如宋朝机构就比较臃肿,排除C;六部的设置是三省六部制发展的重大成果,但并不能够全面反映中国古代历朝的变化,排除D。

16、

隋唐时期,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中枢权力机构改革的主要目( )

A. 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B. 三省之间分工合作、相互牵制

C. 集体议政提高办事效率

D. 避免君主专断决策失误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隋唐时期,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主要目的是为了分割相权,加强皇权,A项符合题意;BCD都是A项的具体表现,排除.

17、

《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强化君主专制

C. 提高行政效率   D. 实现权力制衡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杀掉丞相胡惟庸,废除了丞相制度。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使六部直接归属于皇帝,以强化君主专制。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其余ACD三项均不正确。

18、

“省”作为我国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沿用至今,它最初设立于

A. 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省”作为我国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划,正式出现在元朝。元朝为加强对广大疆域的统治,实行了行省制度,是现代省级行政区的开端,故B符合题意;ACD说法均不正确。

19、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上述材料中的“我朝”是指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信息反映的是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20、

历史发展证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下列我国古代的选官标准中能体现这一认识的是

A. 按军功选官

B. 按门第选官

C. 科举考试选官

D. 按品德选官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题干中“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科举制是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推动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A、B、D的选官标准都不能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故选C

21、

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的基本特征是( )

A. 皇权至上   B. “家天下”   C. 权力高度集中   D.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在秦中央集权制下,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故选C;A是皇帝制的特点,排除;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型,意味着“家天下”开始,排除B;D是皇帝制的内容,排除。

22、

使古代中国人走上读书——考试——做官这一人生轨迹的制度是(   )

A. 世卿世禄制   B. 推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 科举制

【考点】
【答案】

D

【解析】

世卿世禄制以血缘世袭为依据,不需要经过考试这一步骤,故A错误。推举制是由地方与当朝官员自行推荐再封官,也不需要经过考试这一步骤,故B错误。三省六部制是自隋朝开始的中央官制,并不是选官制度,故C错误。科举制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方式,学生通过各级考试入仕做官,符合题干要求,故D正确。

23、

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他在位时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制度,下列属于他在位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①察举制度

②内朝外朝制度

③刺史制度

④推恩令

⑤科举制

A. ①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巩固皇权,建立了中朝内朝外朝制度;为加强中央集权,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和在地方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故①②③④属于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B正确;科举制创建于隋朝,隋炀帝时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科举制在唐朝发展完善,排除⑤,排除ACD。所以选B

24、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功伐之患。”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 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

C. 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 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别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的意思是不实行分封制,所得到的效果是“使后无攻伐之患”,意思就是说避免了诸侯之间的彼此征伐,这是对秦朝实行郡县制的肯定,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故A项错误;材料分析的是郡县制的作用,不是指出分封制的弊端,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分析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别,主要是说明郡县制的作用,故D项错误。

25、

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

A. 确立正统地位   B. 树立专制权威

C. 制造暴政依据   D. 宣扬君权神授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皇,古为上天”“帝,生物之主”即可选出C项;题目中未涉及秦始皇的功绩、君权与神权的关系等史实,故排除A、B两项;D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光明”“兴益”不符,故排除。

26、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群(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   )

A. 推行郡县制   B. 推行分封制   C. 废除郡县制   D. 废除行省制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材料意思是:秦统一后,将诸侯国分裂为郡县,废除侯卫而设置郡守。因此这句话意在指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行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故排除BC,选A。行省制度从元朝才开始施行,因此秦朝不可能废除行省制,排除D。

27、

下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1

A. 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 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C. 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D. 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秦代“海内皆臣”反映了国家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B正确;材料并不能反映交通发达,水陆并用,故A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臣民众多,故C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反映法律严苛,故D错误。故选B。

28、

春秋时期,诸侯称“王”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这反映了

A. 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B. 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

C. 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

D. 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是诸侯争霸、割据分裂时期,故A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不能称王,春秋时期,诸侯称“王”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说明分封制逐渐崩溃,故B项正确;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故C项错误;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只是对材料表面现象的概括,不能反映实质,故D项错误。

29、

从“天下为公”到“家天下”的变化,我们认为是历史的进步,主要是因为

A. 开创了新的时代   B. 华夏族开始形成   C. 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D. 宗族关系出观

【考点】
【答案】

C

【解析】

从“天下为公”到“家天下”的变化的结果是开创了新的时代,这不是原因,排除A;华夏族开始形成于夏朝,与材料无关,排除B;从“天下为公”到“家天下”的变化是生产力发展和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正确;宗族关系盛行于西周时期,历史事件时间错误,排除D。

30、

《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里提到的周朝的政治文化制度不包括

A. 分封制   B. 宗法制度   C. 郡县制   D. 礼乐制度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反映了西周实行分封制而巩固了统治,排除A;宗法制是分封制的理论依据依据,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原则而实施的,排除B;礼乐制度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排除D;郡县制在秦朝在全国推行,故选C。

31、

观察下图,如果周王去世,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1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

本题易错选B,错因是对宗法制的理解有误,认为继承人应是长子,不论庶出或是嫡出。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故选C。其他各项均不是嫡长子。

32、

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下列关于影响今天中国人观念行为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禅让制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女性并未进入宗法制继承系统中,重男轻女的观念便自然形成,故选C;世袭制是官位爵位由一个家族世代承袭的制度,排除A;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贵族、功臣分派各地,广建诸侯国的封国制度,排除B;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或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排除D。

二、(共2题,共10分)

3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利克里

材料二  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度,从梭伦改革开始,到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再到伯利克里时期达到巅峰,最后因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征服而结束。古希腊民主虽然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同时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但是它却是人类实践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开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的不竭的智慧源泉,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

——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1)材料一中的“多数人”是指哪些人?从政治、经济、地理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制确立的过程。你是如何理解古希腊民主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的?

【考点】
【答案】

(1)人:雅典公民。成因: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特点;海外贸易、工商业发达;地少山多,三面环海,港湾众多。

(2)奠定基础:梭伦改革。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高峰:伯利克里执政时期。

意义:古希腊民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影响了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建立。

【解析】

(1)由材料“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结合所学,雅典民主政治的主体是雅典公民。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摇篮;海外贸易、工商业发达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地少山多,海岸曲折,海岛密布为雅典民主政治的自然环境。

(2)第一小问,雅典民主制确立的过程主要是三次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执政时期。第二问,实际是让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如古希腊民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影响了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建立,如主权在民、议会制等。

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他为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从多个方面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哪些具体措施。每个朝代举1~2例即可。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是如何解决中央和地方矛盾的。

(3)据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考点】
【答案】

(1)秦:创立皇帝制度或三公九卿制或郡县制。汉:察举制或中朝或刺史。

唐朝:三省六部制或科举制。

(2)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解析】

(1)结合所学,将秦汉时期和唐朝时有关政治制度的史实回忆并迁移过来。如:秦朝在中央实行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汉在选官上实行察举制,在中央实行中外朝制度,在监察上实行刺史制度;唐朝在中央沿用三省六部制,在选官上实行科举制。

(2)本题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可以从行政、财政、军事等方面概括作答。在行政上分化事权或者削夺实权,军事上解除武将兵权,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3)明清时期“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即这一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可以通过列举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具体措施进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