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9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5题,共75分)

1、

1923年5月,苏维埃政府规定,将农民担负的各种税务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将其中一半左右由实物税改征货币税。此规定

A. 促进了苏联农产品商品化

B. 体现了苏联农业税制度的成熟

C. 体现了苏联政策的长期性

D. 有利于工农联盟和苏联的建立

2、

“在古罗马,由于法律规范众多,每一个当事人都可以选择可能对自己有利的法律,这必然导致法规之间的竞争,而竞争也使得法律规范在创制和适用上的自由和民主,内容上也更加趋向合理。”这说明古代罗马法具有

A. 公正性

B. 无序性

C. 权威性

D. 开放性

3、

在古代雅典,公民法庭的审判员人数根据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诉讼来确定,从200、401、500、700、1001到1500、2000、2500人不等,涉及重大公事案件审判员人数更多。这一规定,力图

A. 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

B. 避免苏格拉底的悲剧重演

C. 防止贿赂法官行为的发生

D. 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4、

1987年,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交《关于科技人员业余兼职若干问题的意见》获批准,允许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和不侵犯本单位的技术权益、经济利益的前提下,业余从事科学技术兼职工作。此举

A. 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兴起

B. 阻碍了乡镇企业技术革新

C. 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求

D. 体现了行政命令作用明显

5、

下表列举了孔子不同时期的“遭遇”。下列观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1

A. “历史就是一家之言”

B.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 “历史都是思想史”

D.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6、

据史料统计,从1938年底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曾在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役近500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次数的一半左右,以伤亡101万人的代价消灭了日军近30万人。材料旨在说明

A. 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在积极抗战

B. 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 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战场

D.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7、

李大钊在《青春中华之创造》一文中号召青年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由来之历史,一举而摧焚之,取从前之文明,一举而沦葬之,变弱者之伦理为强者之人生,变庸人之哲学为天才之宗教,变‘人’之文明为‘我’之文明”。这说明李大钊

A. 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明

B. 全盘肯定西方资产阶级文明

C. 对东西方文明存在偏激认识

D. 主张有选择的吸收西方文明

8、

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该诏书

A. 保留了溥仪的“皇帝”尊号和待遇

B. 标志着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结

C. 任命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总统

D. 表明了袁世凯与革命派达成和解

9、

1909年,清政府在各省设立咨议局。议员们通过咨议局“为地方兴利除弊、弹劾官吏、审核政府参政收支等方面,积极参政,提议案,论改革”。这说明

A. 责任内阁制在中国初步形成

B. 中国开始迈入民主政治的门槛

C. 咨议局议员发挥代表民意的作用

D. 清政府积极主动迎合民主潮流

10、

厘金制度是19世纪中叶清政府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饷而设的一种额外征收的税收制度,对象为华商,最初试行于扬州,后推行全国。厘金的推行

A. 增强了土货的竞争力

B. 便利了洋货的倾销

C. 收回了关税的自主权

D. 抵制了西方的侵略

11、

“俺娃亲,俺娃蛋,俺娃长大了捏兰炭,捏不回兰炭吃不上饭”。“俺娃蛋,俺娃亲,俺娃长大了走关东,深兰布,佛头青,虾米海菜吃不清(罄)”。这是明清时期流行于山西祁县、太谷一带的婴儿摇篮曲,反映了祁县、太谷一带,民风崇尚

A. 鼓励务农,艰辛但温饱

B. 鼓励经商,艰辛但富足

C. 提倡务农,艰辛且不温饱

D. 反对经商,艰辛且不富足

12、

在唐朝,“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商议决定,经皇帝同意后颁行。即使皇帝诏敕的诏令,也须经政事堂议决副署方为合法。”材料说明“政事堂”的出现

A. 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

B. 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

C. 提升了中书省法定地位

D. 反映了相权集中并扩大的趋势

13、

据学者对6世纪的农业研究发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十几倍,《齐民要术》记载则达到几十倍甚至更多,而同时期的欧洲谷物收获量只有播种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形成如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

A. 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B. 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

C. 曲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

D. 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

14、

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

A. 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

B. 各级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

C. 轻视地方的行政管理

D. 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

15、

“封建”一词在中国古代意谓“封土建国”“封爵建藩”。项羽封建六国贵族,结果自取灭亡;刘邦封建同姓子弟,引发七国之乱;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导致八王之乱;朱元璋封建二十余子,酿成靖难之役。这反映了

A. 封建导致政权衰亡

B. 宗室拱卫专制王权

C. 血缘政治影响深远

D. 封建体制日趋完善

二、(共3题,共15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并且接受得愈早愈速就愈好。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938年)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美国政府统计,1932年,美国从欧洲进口总值仅3.9亿美元,而1929年为13.34亿美元;1932年,美国向欧洲出口总值为7.84亿美元,而1929年高达23.41亿美元……1928年,世界贸易总额已达到601亿美元,但到1938年,仅为246亿美元,缩水超过60%。——文亭《80年前的货币战争:<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文史参考>2010年第22期

材料二1933年6月,召开了世界货币会议,以解决汇率和贸易问题。美国在会议中的角色至关重要,而罗斯福申明美国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内经济,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宣告失败。新政也没有能够完全治愈危机……1939年总产量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这与国际贸易状况密切相关……二战以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各国在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削减关税壁垒的谈判,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成为战后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的基础,促进了战后的经济繁荣。

——摘编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939年总产量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世界贸易得以复苏的原因,并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18、

中国古代的朝会制度历史悠久,皇帝上朝与否历来被当做是皇帝是否勤政的标志,与王朝兴衰治乱关系密切。但多位皇帝不上朝的明朝却延续了276年,寿命仅次于唐朝。这主要得益于

A. 政府运行机制日益完善

B. 皇权专制空前加强

C. “无为而治”治国模式有效

D. 宋明理学迅猛发展

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15题,共75分)

1、

1923年5月,苏维埃政府规定,将农民担负的各种税务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将其中一半左右由实物税改征货币税。此规定

A. 促进了苏联农产品商品化

B. 体现了苏联农业税制度的成熟

C. 体现了苏联政策的长期性

D. 有利于工农联盟和苏联的建立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将农民担负的各种税务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将其中一半左右由实物税改征货币税”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新经济政策实施,促进农产品走向市场,促进了苏联农产品商品化,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苏联农业税制度的影响,而是强调该规定有利于促进了苏联农产品商品化,排除B。这种税收政策仅在新经济政策时期适用,实施农业集体化后该政策被取消了,排除C。该政策出台时,工农联盟已经联合,苏联已经成立,排除D。

2、

“在古罗马,由于法律规范众多,每一个当事人都可以选择可能对自己有利的法律,这必然导致法规之间的竞争,而竞争也使得法律规范在创制和适用上的自由和民主,内容上也更加趋向合理。”这说明古代罗马法具有

A. 公正性

B. 无序性

C. 权威性

D. 开放性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每一个当事人都可以选择可能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和“而竞争也使得法律规范在创制和适用上的自由和民主,内容上也更加趋向合理”可知罗马法具有开放性,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法律审判的公正和客观,而是强调罗马法具有开放性,排除A。由材料“而竞争也使得法律规范在创制和适用上的自由和民主,内容上也更加趋向合理”可知是有序,而不是无序,排除B。罗马法具有权威性,但与材料强调开放性不符,排除C。

3、

在古代雅典,公民法庭的审判员人数根据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诉讼来确定,从200、401、500、700、1001到1500、2000、2500人不等,涉及重大公事案件审判员人数更多。这一规定,力图

A. 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

B. 避免苏格拉底的悲剧重演

C. 防止贿赂法官行为的发生

D. 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公民法庭的审判员人数是根据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诉讼来确定,主要体现公民法庭力图避免权力误用,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苏格拉底的悲剧的内容,而是强调民众法庭力图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防止贿赂法官行为的信息,而是强调民众法庭力图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排除C。民众法庭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而不是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排除D。

4、

1987年,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交《关于科技人员业余兼职若干问题的意见》获批准,允许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和不侵犯本单位的技术权益、经济利益的前提下,业余从事科学技术兼职工作。此举

A. 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兴起

B. 阻碍了乡镇企业技术革新

C. 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求

D. 体现了行政命令作用明显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科技人员可以从事科学技术兼职,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技术潜力,推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求,C项正确。材料强调科技人员从事科学技术兼职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求,而不是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兴起,排除A。科技人员从事科学技术兼职有利于推动乡镇企业技术革新,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行政命令的信息,而是强调科技人员从事科学技术兼职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求,排除D。

5、

下表列举了孔子不同时期的“遭遇”。下列观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1

A. “历史就是一家之言”

B.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 “历史都是思想史”

D.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孔子命运”,这说明各个历史时期根据时代的需要对孔子进行不同的改造,体现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B项正确。“历史就是一家之言”没有突出历史的时代性,排除A。“历史都是思想史”说法过于片面,且材料强调“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排除C。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忽视了历史事实的客观性,排除D。

6、

据史料统计,从1938年底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曾在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役近500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次数的一半左右,以伤亡101万人的代价消灭了日军近30万人。材料旨在说明

A. 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在积极抗战

B. 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 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战场

D.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在抗战相持期间仍在积极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内容,而是强调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在积极抗战,排除B。在抗战期间,既存在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的信息,而是强调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在积极抗战,排除D。

7、

李大钊在《青春中华之创造》一文中号召青年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由来之历史,一举而摧焚之,取从前之文明,一举而沦葬之,变弱者之伦理为强者之人生,变庸人之哲学为天才之宗教,变‘人’之文明为‘我’之文明”。这说明李大钊

A. 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明

B. 全盘肯定西方资产阶级文明

C. 对东西方文明存在偏激认识

D. 主张有选择的吸收西方文明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取由来之历史,一举而摧焚之,取从前之文明,一举而沦葬之,变弱者之伦理为强者之人生,变庸人之哲学为天才之宗教,变‘人’之文明为‘我’之文明”可知,李大钊否定传统历史文化,肯定西方文明,这是对东西方文明存在偏激认识,C项正确。AB项只涉及李大钊单方面的态度,与材料强调对东西方文明存在偏激认识不符,排除。材料反映李大钊主张全盘肯定西方资产阶级文明,而不是有选择的吸收西方文明,排除D。

8、

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该诏书

A. 保留了溥仪的“皇帝”尊号和待遇

B. 标志着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结

C. 任命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总统

D. 表明了袁世凯与革命派达成和解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等信息可知,《清帝退位诏书》颁布宣告清王朝灭亡,宣告着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结,B项正确。《清帝退位诏书》颁布宣告帝制结束,而不是保留了溥仪的“皇帝”尊号,排除A。1912年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而不是皇帝任命,排除C。袁世凯与革命派达成和解要早于溥仪退位,排除D。

9、

1909年,清政府在各省设立咨议局。议员们通过咨议局“为地方兴利除弊、弹劾官吏、审核政府参政收支等方面,积极参政,提议案,论改革”。这说明

A. 责任内阁制在中国初步形成

B. 中国开始迈入民主政治的门槛

C. 咨议局议员发挥代表民意的作用

D. 清政府积极主动迎合民主潮流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议员们向咨议局提出了参政、改革等要求,这是民意的体现,说明咨议局议员发挥代表民意的作用,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议员们向咨议局提出建议,无法体现责任内阁制在中国初步形成,排除。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使中国开始迈入民主政治的门槛,排除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设立咨议局,企图以所谓的“议会民主政治”来缓和社会矛盾,以维护清朝统治,不是积极主动迎合民主潮流,排除D。

10、

厘金制度是19世纪中叶清政府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饷而设的一种额外征收的税收制度,对象为华商,最初试行于扬州,后推行全国。厘金的推行

A. 增强了土货的竞争力

B. 便利了洋货的倾销

C. 收回了关税的自主权

D. 抵制了西方的侵略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的军饷,在水陆交通要道设立关卡,实行一种额外征商的税收制度;但由于厘金中商税完全出自华商而不及外商,所以这一制度阻碍着本国货物在市场上的流通,有利于外国洋货的倾销,B项正确。厘金制度的推行阻碍了本国货物在市场上的流通,降低土货的竞争力,排除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与各国重订新约,分别与西方各国缔结了《关税条约》、《友好通商条约》等新约,各国基本承认了中国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但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彻底收回关税自主权,排除C。厘金制度的商税都是对中国商人征收的, 严重阻碍了商品的流通,抑制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抵制外国经济侵略,排除D。

11、

“俺娃亲,俺娃蛋,俺娃长大了捏兰炭,捏不回兰炭吃不上饭”。“俺娃蛋,俺娃亲,俺娃长大了走关东,深兰布,佛头青,虾米海菜吃不清(罄)”。这是明清时期流行于山西祁县、太谷一带的婴儿摇篮曲,反映了祁县、太谷一带,民风崇尚

A. 鼓励务农,艰辛但温饱

B. 鼓励经商,艰辛但富足

C. 提倡务农,艰辛且不温饱

D. 反对经商,艰辛且不富足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山西祁县、太谷一带的婴儿摇篮曲”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山西祁县、太谷的民谣体现了民众从小就培养孩子崇尚经商意识,不畏艰辛,以获得将来生活的富足,B项正确。材料强调山西祁县、太谷一带,民风崇尚经商,而不是鼓励务农,排除ACD。

12、

在唐朝,“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商议决定,经皇帝同意后颁行。即使皇帝诏敕的诏令,也须经政事堂议决副署方为合法。”材料说明“政事堂”的出现

A. 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

B. 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

C. 提升了中书省法定地位

D. 反映了相权集中并扩大的趋势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即使皇帝诏敕的诏令,也须经政事堂议决副署方为合法”和所学知识可知皇权受到政事堂的限制,政事堂是唐代宰相的总办公处,反映了相权集中并扩大的趋势,D项正确。材料体现皇权受到政事堂的限制,而不是加强皇权,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而是强调“政事堂”的出现反映了相权集中并扩大的趋势,排除B。政事堂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并不是提升了中书省法定地位,排除C。

13、

据学者对6世纪的农业研究发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十几倍,《齐民要术》记载则达到几十倍甚至更多,而同时期的欧洲谷物收获量只有播种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形成如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

A. 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B. 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

C. 曲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

D. 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粟的收获量要远远高于欧洲粟的收获量,主要由于我国传统农业采用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B项正确。同时期的中西方农业经营方式基本是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排除A。6世纪时,我国农业生产尚未出现曲辕犁,排除C。南宋时期,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14、

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

A. 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

B. 各级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

C. 轻视地方的行政管理

D. 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乡、里、亭是秦朝最基层管理机构,地方推选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担任乡、里、亭的官吏,有利于让皇帝或政府的命令直达百姓,故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A项正确。材料反映乡、里、亭的官吏由地方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不能体现其它官员也是这种情况,排除B。材料反映秦朝通过设置乡、里、亭官吏,加强对最基层的管理,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制度继承的信息,而是强调秦朝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排除D。

15、

“封建”一词在中国古代意谓“封土建国”“封爵建藩”。项羽封建六国贵族,结果自取灭亡;刘邦封建同姓子弟,引发七国之乱;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导致八王之乱;朱元璋封建二十余子,酿成靖难之役。这反映了

A. 封建导致政权衰亡

B. 宗室拱卫专制王权

C. 血缘政治影响深远

D. 封建体制日趋完善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的“封建”均是依据血缘关系进行的分封,以血缘关系来维护统治,反映出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C项正确。封建制度的腐朽是封建王朝衰亡的根源,与材料反映分封制危及政治统治不符,排除A。材料反映分封制危及政治统治,而不是“宗室拱卫专制王权”,排除B。材料反映分封制危及政治统治,而不是封建体制日趋完善,排除D。

二、(共3题,共15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并且接受得愈早愈速就愈好。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938年)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考点】
【答案】

示例一:

观点: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发展

阐释:①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开始出现,民族意识开始萌芽,魏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②中日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民族意识日益觉醒,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救亡斗争。

③20世纪30年代,日本法西斯不断扩大侵华,中国人民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极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④120世纪40年代,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赢得了民族独立,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观点符合题意,史实准确,史论结合,亦可得分 。)

示例二:

观点: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阐释: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渐进过程。

①器物层面——洋务运动

②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③文化——新文化运动

(观点符合题意,史实准确,史论结合,亦可得分 。)

示例三:

观点:近代中国的救亡之路

阐释:

①洋务运动——师夷长技

②戊戌变法——君主立宪

③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扶清灭洋)

④辛亥革命——民主共和

⑤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

(观点符合题意,史实准确,史论结合,亦可得分

【解析】

本题属于观点评论型试题,以疑问“中国人能近代化吗?”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述问题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史论结合、多角度分析问题的学科综合能力。根据材料和结合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可概括论题为“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西学东渐促进民族意识觉醒和发展;抗日战胜胜利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愿望等方面思考作答即可。总之,解答此类主观题,需据题意解读材料,把握材料的主题,以明确解题方向,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即可。

另外也可从“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近代中国的救亡之路”等角度概括论题,阐述过程,史论结合,有理有据即可。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美国政府统计,1932年,美国从欧洲进口总值仅3.9亿美元,而1929年为13.34亿美元;1932年,美国向欧洲出口总值为7.84亿美元,而1929年高达23.41亿美元……1928年,世界贸易总额已达到601亿美元,但到1938年,仅为246亿美元,缩水超过60%。——文亭《80年前的货币战争:<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文史参考>2010年第22期

材料二1933年6月,召开了世界货币会议,以解决汇率和贸易问题。美国在会议中的角色至关重要,而罗斯福申明美国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内经济,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宣告失败。新政也没有能够完全治愈危机……1939年总产量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这与国际贸易状况密切相关……二战以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各国在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削减关税壁垒的谈判,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成为战后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的基础,促进了战后的经济繁荣。

——摘编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939年总产量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世界贸易得以复苏的原因,并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考点】
【答案】

(1)原因:①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②美国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刺激出口,提高关税,实行美元贬值,引发各国效仿。③美国不愿承担国际责任,不能使各国协调一致,克服危机;④世界贸易的衰落延缓了美国走出危机的速度。

(2)原因:①二战后,西方国家吸取战前经济危机的教训,克服各国各自为政的损人不利己的贸易和金融政策,认识到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积极谋求建立世界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机制。

②西方国家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达成了关贸总协定,维持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促进了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启示:开放的贸易政策和稳定的金融体系有利于世界各国的发展,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二“罗斯福申明美国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内经济,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宣告失败”、“新政也没有能够完全治愈危机”、“这与国际贸易状况密切相关”等信息和结合经济危机的史实可从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美国的贸易政策、美国不愿承担国际责任、世界贸易的衰落延缓了美国走出危机的速度等方面回答美国“1939年总产量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的原因即可。

(2)第一小问,关于原因,根据材料二“二战以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各国在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削减关税壁垒的谈判,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成为战后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的基础,促进了战后的经济繁荣”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背景、内容等方面回答原因即可。第二小问,关于启示,本小问属于开放性问题,紧扣贸易自由和稳定金融秩序方面思考作答即可。

18、

中国古代的朝会制度历史悠久,皇帝上朝与否历来被当做是皇帝是否勤政的标志,与王朝兴衰治乱关系密切。但多位皇帝不上朝的明朝却延续了276年,寿命仅次于唐朝。这主要得益于

A. 政府运行机制日益完善

B. 皇权专制空前加强

C. “无为而治”治国模式有效

D. 宋明理学迅猛发展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中央集权的统治机构和官僚体系已经日益完善,建立起十分完善的国家管理制度,故皇帝不上朝但统治还能延续,A项正确。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标志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但与材料不符,排除B。古代封建王朝在建立之初,一般实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模式,但随着政治稳定、经济恢复就会从“无为”向“有为”转变,排除C。材料强调皇帝不上朝但统治还能延续的原因与政府运行机制日益完善有关,而不是宋明理学迅猛发展,排除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