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卷: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3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4题,共20分)

1、

中国加入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数量从1977年的21个增加到1996年的51个,几乎加入了联合国体系中的所有重要的政府间组织。从中可以看出

A.中国开始以主动姿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B.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不结盟

D.中国积极推动和开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2、

2014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5年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G20领导人峰会等重大活动。以上外事活动内容属于

A.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B. 开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 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

D. 反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3、

1975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会见日本客人时高度评价1972年9月访华的田中角荣首相,他说:“田中先生……是了不起的,值得称赞,他比尼克松勇敢。”田中首相“比尼克松勇敢”是指

A. 在西方国家中率先与新中国建交

B. 在尼克松之前访问新中国

C. 早于美国与新中国联合抗苏

D. 访华期间即与中国建交

4、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

A. 实现了亚非国家友好合作

B. 表明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舞台

C.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D. 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二、(共2题,共10分)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发言中,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至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终定型。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在与一些亚洲国家、欧洲国家的领导人会谈时,反复强调“不同的制度是可以和平共处的”。1956年波匈事件中,毛泽东首次对苏联提出,要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扩大到相同的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并在调解苏联与波兰、匈牙利的冲突中加以运用并获得成功。

——陈和香《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二

外界舆论称上合组织为“东方北约”,既是对上合组织的误读,也是毫无根据的。中俄在西方来说是两个战略上的对手,中俄的合作,自然而然会想到会针对西方、针对北约,所以冠了“东方北约”这样的名称,实际上合组织在合作过程当中理念是非常清楚的。

——陈致中《中国周边舆情调查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终定型后的具体表述,并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对国际关系发展的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关系和合作模式两个视角,说明上海合作组织的“理念”。

6、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7年5月14日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挤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日益加快,以成熟的姿态面对世界局势的不断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的参加下,由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亚非国家举行的,它反映了占全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亚非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被后人誉为“首次被发展中国家宣布进行南南合作的会议”,其意义不仅体现于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在新中国对外关系史上更是意义深远,由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通过此次会议,在非洲大陆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沐涛《再论现代中非关系》

材料二

当世界走进中国时,曾经因地理条件所限,长期独立于世界而存在的中国,作出了激烈抵抗,历经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才得以恢复并确保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改革开放,让中国从拒绝世界,转为主动向世界开放。古老国度在不断适应国际化冲击的过程中,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巨大进步,并因此思路越来越清晰,心态越来越平和。

——顾骏教授在上海大学的演讲《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会议”召开于哪一年?如何理“其意义不仅体现于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在新中国对外关系史上更是意义深远”?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开始“主动向世界开放”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逐步向世界开放”的具体做法?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卷: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4题,共20分)

1、

中国加入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数量从1977年的21个增加到1996年的51个,几乎加入了联合国体系中的所有重要的政府间组织。从中可以看出

A.中国开始以主动姿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B.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不结盟

D.中国积极推动和开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此题主要考查对多边外交的理解。根据所学,多边外交涉及多个国家,要求参与各方求同存异,控制相互间的矛盾冲突,做出相应的妥协和让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行共同利益。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是中国多边外交的重要体现,多边外交使中国更好地融入了国际社会,增进了国际合作,一方面推动了本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为促进国际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因此答案为B。

2、

2014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5年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G20领导人峰会等重大活动。以上外事活动内容属于

A.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B. 开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 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

D. 反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中国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及参加G20峰会,这属于区域性的组织,这些活动反映了中国在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联合国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的亚太经合组织指的是亚洲及环太平洋地区,而不是东亚地区,C项错误;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两级对峙格局结束,不存在反对两个大国霸权主义的说法,D项错误。

3、

1975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会见日本客人时高度评价1972年9月访华的田中角荣首相,他说:“田中先生……是了不起的,值得称赞,他比尼克松勇敢。”田中首相“比尼克松勇敢”是指

A. 在西方国家中率先与新中国建交

B. 在尼克松之前访问新中国

C. 早于美国与新中国联合抗苏

D. 访华期间即与中国建交

【考点】
【答案】

D

【解析】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但中美两国直到1979年1月才正式建交;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虽是在1972年9月底访华,但访问期间就迅速实现了正式与新中国建交,故D项正确;在这之前已经有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比如法国1964年与中国建交,故排除A项;尼克松访华早于田中角荣,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日本并未与中国联合,排除C项。

4、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

A. 实现了亚非国家友好合作

B. 表明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舞台

C.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D. 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从材料“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可知这次国际会议是1954年的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实现亚非国家友好合作是万隆会议的意义,故A项错误;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舞台的标志是不结盟运动,故B项错误;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故C项正确;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故D项错误。

二、(共2题,共10分)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发言中,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至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终定型。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在与一些亚洲国家、欧洲国家的领导人会谈时,反复强调“不同的制度是可以和平共处的”。1956年波匈事件中,毛泽东首次对苏联提出,要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扩大到相同的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并在调解苏联与波兰、匈牙利的冲突中加以运用并获得成功。

——陈和香《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二

外界舆论称上合组织为“东方北约”,既是对上合组织的误读,也是毫无根据的。中俄在西方来说是两个战略上的对手,中俄的合作,自然而然会想到会针对西方、针对北约,所以冠了“东方北约”这样的名称,实际上合组织在合作过程当中理念是非常清楚的。

——陈致中《中国周边舆情调查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终定型后的具体表述,并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对国际关系发展的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关系和合作模式两个视角,说明上海合作组织的“理念”。

【考点】
【答案】

(1)具体表述: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重要意义:在国际上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不仅适用于发展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相互关系,也适用于发展相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相互关系,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国家关系: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合作模式: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解析】

(1)具体表述: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中国对外关系的调整与影响、对世界各国外交关系的影响等角度回答。

(2)根据所学可知,从国家关系上看,上海合作组织遵循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组织及对外开放原则,体现的是一种结伴不结盟的新型伙伴关系。从合作模式上看,各国相互尊重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所有成员国一律平等,平等互利,通过相互协商解决所有问题。共同构建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6、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7年5月14日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挤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日益加快,以成熟的姿态面对世界局势的不断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的参加下,由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亚非国家举行的,它反映了占全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亚非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被后人誉为“首次被发展中国家宣布进行南南合作的会议”,其意义不仅体现于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在新中国对外关系史上更是意义深远,由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通过此次会议,在非洲大陆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沐涛《再论现代中非关系》

材料二

当世界走进中国时,曾经因地理条件所限,长期独立于世界而存在的中国,作出了激烈抵抗,历经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才得以恢复并确保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改革开放,让中国从拒绝世界,转为主动向世界开放。古老国度在不断适应国际化冲击的过程中,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巨大进步,并因此思路越来越清晰,心态越来越平和。

——顾骏教授在上海大学的演讲《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会议”召开于哪一年?如何理“其意义不仅体现于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在新中国对外关系史上更是意义深远”?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开始“主动向世界开放”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逐步向世界开放”的具体做法?

【考点】
【答案】

(1)时间:1955年。理解:①新中国打开中非交往的新局面,形成与亚非独立国家的建交高潮;

②鼓舞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斗争,增进各国人民友好合作;

③第三世界国家开始以独立姿态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掀起不结盟运动,冲击了战后美苏两极格局。

(2)标志:改革开放。做法:接受不结盟政策,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参加APEC会议,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推动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建立;成功加入世贸组织等。

【解析】

(1)哪一年:根据材料“这次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的参加下,由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亚非国家举行的’”,可以判断这次会议是亚非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意义理解:从万隆会议对新中国外交局面的影响、对鼓舞亚非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影响、对加强各国合作、对世界局势的影响等角度去理解回答。

(2)标志:根据材料“改革开放,让中国从拒绝世界,转为主动向世界开放”,并结合所学可知,“主动向世界开放”的标志是指改革开放。做法:结合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与外交的具体表现,概括回答。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主要体现是不结盟。外交实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二是推进新型区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