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三月联考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1题,共55分)

1、

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扬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

A. 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

B. 清政府重视民众舆论

C. 巡抚张曾扬徇私枉法

D. 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

2、

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A. 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B. 袁世凯上台实现了政局稳定

C. 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D. 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3、

鸦片战争后,两广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尤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贫富不均

B. 莠民作乱

C. 吏治败坏

D. 民性懦弱

4、

德意志帝国宰相俾斯麦当政时,一方面推出反社会主义政党法,另一方面也加紧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立法工作。这反映了当时德国:

A. 福利国家初现雏形

B. 两党政治逐渐成形

C. 工人运动日益高涨

D. 民主政治日益完善

5、

“一般古希腊城邦的行政官员都是义务职,他们也并不组成为某个行政首脑统一领导之下的‘政府’,乃至也不形成对有关首脑的依属关系。”这是由于古希腊:

A. 建立了完整的权力监督机制

B. 公民大会拥有最高决策权力

C. 行政官员内部矛盾冲突频繁

D. 实行了行政机关权力平衡制

6、

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联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㒺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 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

B. 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C. 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7、

古代中国,君主要想统治一切,就必须依靠官僚集团来实现。同时,君主也需要对内外官僚进行严密控制,这就需要一种督察百官的力量。历代王朝都把监察官员视为防止官吏腐败的最后一道防洪堤,故而对他们委以重任。关于我国古代的监察体制,理解正确的是:

A. 标志着血缘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

B. 实行独立的垂直管理体制

C. 上位权力和下位权力相互制约

D. 是官僚间权力斗争的产物

8、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A. 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B. 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 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 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9、

汉武帝时,刺史巡察郡国以“六条问事”考查郡县长吏。第一条是诏问“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另外五条分别是打击地方豪强“侵渔百姓,聚敛为奸”、“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等行为。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在于:

A.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B. 限制土地兼并,削弱豪强势力

C. 阻止农民破产,增加政府收入

D. 防范官员腐败,稳定社会秩序

10、

学者黄仁宇认为:“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组织。”这种“斑马式”的组织是指:

A. 分封与宗法相结合

B. 郡国并行制

C.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D. 郡县两级制

11、

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

A. 废除分封制

B. 实行郡县制

C. 建立皇帝制度

D. 开创统一格局

二、(共4题,共20分)

12、

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晚年在患病休养期间,一直坚持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从1921年起,列宁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发生了重大改变。列宁指出,在农村还没有实行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之前,决不能过早地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目标。共产主义与商业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在大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国营企业要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改变不讲核算、不要利润的情况。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健全货币,整顿货币流通,恢复财政信贷制度,使货币为过渡时期的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掌握市场规律,以此制定经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

——摘编自季正矩《列宁传》

(1)据材料概括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在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上推行的与材料观点吻合的举措及具体内容。

1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规定城市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三年。1998年,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作用。

14、

法律是政治生活中亘古永存的议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法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罗马共和国特设一种审理公职人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重大刑事案件的法院,实质上就是陪审法院。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指控。

(1)材料一所叙述的罗马法的相关内容演变为今天的哪些法律制度?

材料二

法国《1791年宪法》将《人权宣言》置于篇首,在正文中规定:“主权属于国民”;“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由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委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

15、

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管理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创立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边疆民族地区管理的特点。

材料二

“美国实行联邦制政体……中央政府只从州政府的权力中拿走了若干明确列举的权力,州政府则保留着中央政府拿走的权力之外的所有权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实行联邦制政体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1947年5月1日,临时参议会选举产生了内蒙古自治政府和参议会领导成员。乌兰夫当选为内蒙古自治政府主席。内蒙古自治政府宣告正式成立。11月26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决定将王爷庙改为乌兰浩特市,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城”。这标志着内蒙古人民的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事业取得了伟大胜利。

——百度下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重大影响。

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三月联考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11题,共55分)

1、

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扬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

A. 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

B. 清政府重视民众舆论

C. 巡抚张曾扬徇私枉法

D. 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材料说明对于秋瑾事件,官府并没有按照法律去办事,体现出当时国人民权意识的逐渐觉醒,故A项正确;晚清政府并不重视民众的舆论,故B项错误;张曾扬按照革命罪名逮捕秋瑾,并不是徇私枉法,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民众的态度,并没有说明西方国家对待此事的态度,故D项错误。

2、

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A. 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B. 袁世凯上台实现了政局稳定

C. 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D. 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考点】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以看出社会民众心理、法律两方面说明袁世凯上台的原因,表明袁世凯当时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当时形势的需要,具有必然性,故A项正确;材料说明袁世凯上台的原因,并没说明袁世凯上台导致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说明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袁世凯上台的原因,并不是说明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故D项错误。

3、

鸦片战争后,两广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尤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贫富不均

B. 莠民作乱

C. 吏治败坏

D. 民性懦弱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贫富不均与材料的内容“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不符,故A项错误;“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表明民众生活的水深火热之中,并不是莠民作乱,故B错误;材料说明官员把战争失败归为民性懦弱,是对战争失败的推卸责任,并不是鸦片战争战败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耆英认为不能御敌的原因是“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导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也就是吏治腐败是不能御敌的理由,故C项正确。

4、

德意志帝国宰相俾斯麦当政时,一方面推出反社会主义政党法,另一方面也加紧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立法工作。这反映了当时德国:

A. 福利国家初现雏形

B. 两党政治逐渐成形

C. 工人运动日益高涨

D. 民主政治日益完善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德意志建立后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工人运动也日益高涨,为此政府颁布“反社会主义政党法”为了反对工人运动,故C项正确;福利国家制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德意志两党制信息,故B项错误;德意志民主是专制主义为实,民主是虚的特点,并不是逐渐完善,故D项错误。

5、

“一般古希腊城邦的行政官员都是义务职,他们也并不组成为某个行政首脑统一领导之下的‘政府’,乃至也不形成对有关首脑的依属关系。”这是由于古希腊:

A. 建立了完整的权力监督机制

B. 公民大会拥有最高决策权力

C. 行政官员内部矛盾冲突频繁

D. 实行了行政机关权力平衡制

【考点】
【答案】

B

【解析】

古代雅典实行公民直接参与政治形式,各项事务由公民大会决定,并未组成有行政首脑领导的统一政府,故B项正确;材料说明雅典公民参与政治的形式,并不是说明建立了完整的权力监督机制,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雅典行政首脑内部矛盾的冲突信息,故C项错误;在行政首脑统一领导下的政府也能实行行政机关权力平衡制,故D项错误。

6、

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联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㒺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 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

B. 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C. 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乾隆从裁撒军机处到恢复军机处,关键在于军机处有利于皇权加强,故选B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知内阁已经名存实亡,不可能权力得到加强,排除A;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大臣品级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本身无决策权,不能等同于宰相,而且早在明朝初期已经废除宰相制度,排除C;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

7、

古代中国,君主要想统治一切,就必须依靠官僚集团来实现。同时,君主也需要对内外官僚进行严密控制,这就需要一种督察百官的力量。历代王朝都把监察官员视为防止官吏腐败的最后一道防洪堤,故而对他们委以重任。关于我国古代的监察体制,理解正确的是:

A. 标志着血缘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

B. 实行独立的垂直管理体制

C. 上位权力和下位权力相互制约

D. 是官僚间权力斗争的产物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监察官员不隶属于地方行政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所以位卑而权重,故B项正确;血缘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是郡县制的实行,故A项错误;古代监察官只能上位权力监督下位权力,不能反向监督,故C项错误;监察体制是皇帝与官僚间权力斗争的产物,故D项错误。

8、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A. 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B. 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 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 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了行省掌握地方上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但是其官吏的选用与所属军队的调动权则分别由中书省、吏部与皇帝掌管,体现了其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说明元朝地方拥有适度的权力,故D项正确;材料中主要反映的是行省的权力范围,“君主专制得以加强”不合题意主旨,故A项排除;材料中反映了行省拥有地方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缺乏实际权力”的表述与题意不符合,故B项排除;材料中反映了行省不具备官吏的选用与军队的调用权力,因此“权力集中专断”的表述不合题意,故C项排除。

9、

汉武帝时,刺史巡察郡国以“六条问事”考查郡县长吏。第一条是诏问“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另外五条分别是打击地方豪强“侵渔百姓,聚敛为奸”、“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等行为。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在于:

A.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B. 限制土地兼并,削弱豪强势力

C. 阻止农民破产,增加政府收入

D. 防范官员腐败,稳定社会秩序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西汉时期刺史主要是监察地方高官和王侯,材料中刺史的职责是查问豪强土地、住宅违规、违法乱纪、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目的都是从政治上、经济上限制豪强、打击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故A项正确;材料中举措主要目的不是限制土地兼并,故B项错误;“增加政府收入”不是刺史的主要职责,故C项错误;“防范官员腐败”属于刺史职责直接目的,并不是根本目的,故D项错误。

10、

学者黄仁宇认为:“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组织。”这种“斑马式”的组织是指:

A. 分封与宗法相结合

B. 郡国并行制

C.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D. 郡县两级制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西汉初期实行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的郡国并行制,两种政体互不干涉,属于平行机构,正如斑马身上的条文,故B项正确;A是西周时期实行地方制度;C属于商朝政治制度特点;D属于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机构。

11、

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

A. 废除分封制

B. 实行郡县制

C. 建立皇帝制度

D. 开创统一格局

【考点】
【答案】

D

【解析】

秦朝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促使国家走向了统一,“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说明秦朝开创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的格局,故D 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废除分封制的意义,故A项错误;郡县制和皇帝制度属于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符合材料中国家统一的信息,故B和C项错误。

二、(共4题,共20分)

12、

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晚年在患病休养期间,一直坚持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从1921年起,列宁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发生了重大改变。列宁指出,在农村还没有实行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之前,决不能过早地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目标。共产主义与商业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在大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国营企业要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改变不讲核算、不要利润的情况。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健全货币,整顿货币流通,恢复财政信贷制度,使货币为过渡时期的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掌握市场规律,以此制定经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

——摘编自季正矩《列宁传》

(1)据材料概括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在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上推行的与材料观点吻合的举措及具体内容。

【考点】
【答案】

(1)观点:农村不应过早取消商品货币(共产主义不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商业是沟通工业和农业的渠道;国营企业要实行商业化准则;健全货币财政体系为社会主义服务;要尊重市场规律。

(2)推行新经济政策。具体内容:农业方面推行固定的粮食税;工业方面,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流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

【解析】

(1)依据材料“农村还没有实行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之前,决不能过早地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目标”归纳出农村不应过早取消商品货币,依据“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归纳出商业是沟通工业和农业的渠道,依据材料“国营企业要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改变不讲核算、不要利润的情况”归纳出国营企业要实行商业化准则;依据“要健全货币,整顿货币流通,恢复财政信贷制度,使货币为过渡时期的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归纳出健全货币财政体系为社会主义服务,依据“掌握市场规律,以此制定经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归纳出要尊重市场规律。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不难回答出是新经济政策;第二小问依据新经济政策措施从农业、工业以及商业和货币流通等角度思考回答。

1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规定城市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三年。1998年,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作用。

【考点】
【答案】

(1)内忧外患;西方民主思想传播;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

(2)激发了人民的政治热情,保障了群众的民主权利,促进了国家民主法制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解析】

(1)依据材料一“救亡之事,至为切要”的信息和所学从晚清政治局势、思想传播以及清末新政等角度思考回答。

(2)依据材料二“规定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措施和所学从激发了人民的政治热情、促进国家民主法制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角度思考回答。

14、

法律是政治生活中亘古永存的议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法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罗马共和国特设一种审理公职人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重大刑事案件的法院,实质上就是陪审法院。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指控。

(1)材料一所叙述的罗马法的相关内容演变为今天的哪些法律制度?

材料二

法国《1791年宪法》将《人权宣言》置于篇首,在正文中规定:“主权属于国民”;“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由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委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

【考点】
【答案】

(1)陪审制度;律师制度;

(2)同:体现“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重视法律”等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异: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实行君主立宪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民主共和制。

【解析】

(1)依据材料一“陪审法院”“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指控”的信息从“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角度回答。

(2)相同点依据材料二“主权属于国民”“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归纳出“主权在民”、依据““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归纳出自由平等;依据“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委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归纳出三权分立的答案。不同点依据材料从两部宪法实行的政治体制不同回答即可。

15、

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管理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创立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边疆民族地区管理的特点。

材料二

“美国实行联邦制政体……中央政府只从州政府的权力中拿走了若干明确列举的权力,州政府则保留着中央政府拿走的权力之外的所有权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实行联邦制政体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1947年5月1日,临时参议会选举产生了内蒙古自治政府和参议会领导成员。乌兰夫当选为内蒙古自治政府主席。内蒙古自治政府宣告正式成立。11月26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决定将王爷庙改为乌兰浩特市,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城”。这标志着内蒙古人民的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事业取得了伟大胜利。

——百度下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重大影响。

【考点】
【答案】

(1)特点:吸取前代经验与教训;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享有较大自主权;先试点后推广。

(2)独立战争后,美国建立起松散的邦联制政体,无法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3)影响:有利于内蒙古地区实现少数民族当家做主。内蒙古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各民族团结。为建国后推行制度提供了借鉴。

【解析】

(1)依据材料一“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归纳出吸取前代经验与教训,依据“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归纳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享有较大自主权,依据“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归纳出先试点后推广。

(2)依据材料二“州政府的权力中拿走了若干明确列举的权力”并结合美国独立之初实行邦联制的角度思考回答。

(3)依据材料三“内蒙古人民的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事业取得了伟大胜利”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民族团结以及制度建设借鉴意义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