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八

高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11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9题,共95分)

1、

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③①②④   B. ③②①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①③④

2、

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欧洲即将消灭国家   B. 欧洲一体化趋势加强

C. 北约东扩   D. 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3、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一。“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确切含义是( )

A. 一个国家.两种法律制度   B. 一个国家,两种经济制度

C. 一个国家,两种文化制度   D. 一个国家,两种社会制度

4、

2016年是香港回归19周年。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历史意义是( )

①洗刷了历史留下的民族耻辱

②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③提高了中国政府的国际威望

④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

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毛泽东就表示“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另起炉灶   D.一边倒

6、

20世纪70年代,打破中国外交僵局、使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历史事件是( )

A. 参加日内瓦会议   B. 出席万隆会议

C.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D. 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7、

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最根本的原因是

A. 改革开放及国力的增强

B. 中国政府的积极争取

C.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 英国、葡萄牙的衰弱

8、

“铁流两万五千里”“神兵飞夺泸定桥”源于历史上的哪一事件

A. 百万雄师渡长江   B. 红军长征

C. 千里跃进大别山   D. 北伐战争

9、

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事件是

A. 巴黎公社建立

B. 十月革命的胜利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10、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巴黎公社的成立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正义者同盟的成立

D. 第一国际的成立

11、

下列不属于解放战争期间战略决战三大战役的是

A. 平津战役

B. 淮海战役

C. 渡江战役

D. 辽沈战役

12、

“虎门销烟”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幅浮雕,其历史意义在于

A. 林则徐主持禁烟运动

B. 表明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侵略者的坚强意志

C. 鸦片战争爆发

D. 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13、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 强学会

B. 中国同盟会

C. 兴中会

D. 中国国民党

14、

五四运动有哪些精神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发扬

①爱国

②民主

③罢学

④追求真理

⑤思想解放。

A. ①②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③

D. ①②③⑤

15、

在2008年奥运帆船比赛地青岛,有一五四广场。请问,此广场是为纪念哪一年的什么运动

A. 1917年新文化运动

B. 1919年五四运动

C. 1911年辛亥革命

D. 1898年维新运动

16、

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

A. 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

D.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殖民势力

17、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反映的是

A. 民族主义思想

B. 民权主义思想

C. 民生主义思想

D. 大汉族主义思想

18、

“扶清灭洋”这一口号出自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义和团运动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甲午战争期间

19、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有助于形成这种认祖归宗情结的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科举制

D. 丞相制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20、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史上,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哪两场侵略战争直接相关?

(2)中国人民在近代一百多年来的哪一次反侵略战争中取得了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

(3)近代史上,哪个资本主义国家在哪一条约中割占过我国的台湾岛?

(4)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国哪一位领导人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5)“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是什么?

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使为时常象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一一《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一一《大国崛起》

回答:

(1)材料二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冷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l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约法规定了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原则。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l《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二:如图所示

1

(1)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华民国国家组织原则。

(2)材料二是哪个国家政体的反映?政体的名称是什么?总统内阁、参众两院、最高法院各自拥有什么权力?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八

高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19题,共95分)

1、

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③①②④   B. ③②①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①③④

【考点】
【答案】

A

【解析】

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1971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在1979年,以中美建交为标志;万隆会议是在1955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故答案为A。

2、

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欧洲即将消灭国家   B. 欧洲一体化趋势加强

C. 北约东扩   D. 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一体化趋势加强,故B项符合题意。欧共体的建立需要成员国让出部分主权,不会“消灭国家”,排除A;北约是美国与西欧等国家建立的军事集团组织,不符合题意,排除C;不结盟运动是二战后一些民族独立的亚非拉国家建立的松散的国际组织,目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排除D。

3、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一。“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确切含义是( )

A. 一个国家.两种法律制度   B. 一个国家,两种经济制度

C. 一个国家,两种文化制度   D. 一个国家,两种社会制度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一国两制”必须是在“一个国家”之下实行两种制度。“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坚决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等分裂国土的图谋。“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维护台、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因此D是正确答案。ABC对“两制”都没有正确理解。

4、

2016年是香港回归19周年。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历史意义是( )

①洗刷了历史留下的民族耻辱

②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③提高了中国政府的国际威望

④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考点】
【答案】

B

【解析】

香港回归是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伟大构想的成功运用,④正确。其历史意义重大,香港在近代被迫割让,其回归必然洗刷了历史留下的民族耻辱,提高了中国政府的国际威望,所以①③都正确,这一回归又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②正确。答案为B。

5、

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毛泽东就表示“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另起炉灶   D.一边倒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提出而不是建国时,排除A;另起炉灶强调的是不承认国民政府与其他国家建立的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总原则的具体方针,排除C;一边倒指的是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材料中强调的原则不同,排除D。材料强调“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表明我们维护民族独立与世界和平的外交立场,因此B符合题意。

6、

20世纪70年代,打破中国外交僵局、使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历史事件是( )

A. 参加日内瓦会议   B. 出席万隆会议

C.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D. 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考点】
【答案】

C

【解析】

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使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故C正确;日内瓦会议在1954年,故A错误;万隆会议在1955年,故B错误;2001年创立上海合作组织,故D错误。故选C。

7、

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最根本的原因是

A. 改革开放及国力的增强

B. 中国政府的积极争取

C.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 英国、葡萄牙的衰弱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可以知道,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导致国力增强,是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D均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经济的发展关系密切,故排除C。

8、

“铁流两万五千里”“神兵飞夺泸定桥”源于历史上的哪一事件

A. 百万雄师渡长江   B. 红军长征

C. 千里跃进大别山   D. 北伐战争

【考点】
【答案】

B

【解析】

“两万五千里”是长征所走路程的长度;“飞夺泸定桥”是长征中的一个事件,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是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一幕;C选项是解放战争的一幕;D选项是大革命中的事件。

9、

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事件是

A. 巴黎公社建立

B. 十月革命的胜利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B项正确。巴黎公社建立是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故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符合“第一次”,故C两项错误。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是美苏冷战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D。

10、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巴黎公社的成立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正义者同盟的成立

D. 第一国际的成立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答案为B。巴黎公社的成立于1871年,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排除A;正义者同盟的成立于1836年,由德国流亡者同盟中分裂出来的左翼激进分子在巴黎成立的秘密革命组织;第一国际的成立于1864年,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国际性组织,排除ACD三项。

11、

下列不属于解放战争期间战略决战三大战役的是

A. 平津战役

B. 淮海战役

C. 渡江战役

D. 辽沈战役

【考点】
【答案】

C

【解析】

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多的英勇奋战,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两百多万,国民党军队主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周围,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略决战,即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的胜利,发生在三大战役结束以后,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故C合题意。故答案选C。

12、

“虎门销烟”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幅浮雕,其历史意义在于

A. 林则徐主持禁烟运动

B. 表明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侵略者的坚强意志

C. 鸦片战争爆发

D. 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考点】
【答案】

B

【解析】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成为无愧的民族英雄,故答案选B。A是林则徐的活动,不是意义;“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不符合题意,排除C;鸦片战争后,虽然国门已经洞开,但清政府在外交理念上仍然是“闭关锁国”政策,排除D。

13、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 强学会

B. 中国同盟会

C. 兴中会

D. 中国国民党

【考点】
【答案】

B

【解析】

强学会是维新派的政治组织,不是革命派,排除A;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正确;兴中会是同盟会的组织基础,但只是革命团体,排除C;中国国民党是由同盟会发展而来的,排除D。

14、

五四运动有哪些精神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发扬

①爱国

②民主

③罢学

④追求真理

⑤思想解放。

A. ①②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③

D. ①②③⑤

【考点】
【答案】

A

【解析】

五四精神包括爱国、民主、科学、追求真理、思想解放,今天我们不但应当继承五四精神,而且应当弘扬五四精神,罢学不属于五四精神,故答案选A。

15、

在2008年奥运帆船比赛地青岛,有一五四广场。请问,此广场是为纪念哪一年的什么运动

A. 1917年新文化运动

B. 1919年五四运动

C. 1911年辛亥革命

D. 1898年维新运动

【考点】
【答案】

B

【解析】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题干材料“五四广场”可知这主要是为了纪念1919年的五四运动,故选B。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6、

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

A. 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

D.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殖民势力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起共和政体,这是辛亥革命的最大的功绩,故选A选项。B、C、D选项都是辛亥革命的影响,但是不是最重要的,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17、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反映的是

A. 民族主义思想

B. 民权主义思想

C. 民生主义思想

D. 大汉族主义思想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中国同盟会,会上确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后来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进一步把这十六字纲领解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其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被解释为民族主义,建立民国被解释为民权主义,平均地权被解释为民生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故答案选A。D项题干没有体现。

18、

“扶清灭洋”这一口号出自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义和团运动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甲午战争期间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的目的是扶持清廷,消灭洋人,故一开始得到清政府的扶持.“扶清灭洋”这一口号出自义和团运动期间,故选B.

19、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有助于形成这种认祖归宗情结的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科举制

D. 丞相制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分封制是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的政治制度,这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A;根据题干所给材料中“认祖归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注重血缘亲情是宗法制的影响,B正确;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是古代中国自上而下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政治制度,这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结合所学知识,丞相制是一项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政治制度,这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20、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史上,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哪两场侵略战争直接相关?

(2)中国人民在近代一百多年来的哪一次反侵略战争中取得了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

(3)近代史上,哪个资本主义国家在哪一条约中割占过我国的台湾岛?

(4)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国哪一位领导人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5)“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是什么?

【考点】
【答案】

(1)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抗日战争

(3)日本、《马关条约》

(4)邓小平

(5)香港、澳门

【解析】

(1)1840-1842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这是中国人民在近代一百多年里反侵略中取得了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

(3)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了,与日本签署了《马关条约》,其中一条就是割让台湾给日本。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5)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香港回到祖国怀抱。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香港、澳门的回归通过实践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成功。

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使为时常象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一一《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一一《大国崛起》

回答:

(1)材料二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冷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考点】
【答案】

(1)美国、苏联、由合作走向对峙

(2)政治:杜鲁门主义

经济:马歇尔计划

军事:北约组织

【解析】

(1)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核心国家是美、苏。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美苏逐渐失去共同的目标,由联合走向了对抗。

(2)考查美苏冷战的表现,比较简单,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进行回答。

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l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约法规定了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原则。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l《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二:如图所示

1

(1)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华民国国家组织原则。

(2)材料二是哪个国家政体的反映?政体的名称是什么?总统内阁、参众两院、最高法院各自拥有什么权力?

【考点】
【答案】

(1)内阁制、三权分立

(2)国家:美国.名称:民主共和制.权力:行政、立法、司法

【解析】

(1)本题据材料一”约法规定了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内阁制三权分立的角度概括出中华民国国家组织原则。

(2)本题据材料二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这是美国政体的反映。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政体的名称是总统共和制。从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等方面回答总统内阁、参众两院、最高法院各自拥有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