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乐陵二中高三上学期月文综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3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7题,共35分)

1、

1933年,苏联开始推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规定集体农庄和个体农户按固定价格给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农产品。赫鲁晓夫上台后取消了义务交售制,代之以国家采购制,即利用商业系统对农户剩余农产品实行统一采购。这一制度的转变

A. 为工业化提供更多资金   B. 完全突破斯大林体制

C. 注重了调整工农业比例   D. 部分承认市场的作用

2、

表表明20世纪70年代表 1870﹣1979年美英法德日意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

1870﹣1913年

1913﹣1950年

1950﹣1973年

1973﹣1979年

平均

1.4

0.9

4.5

2.23

A.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B. 自由主义导致竞争无序

C. 资本主义经济格局实现重组   D. 凯恩斯主义的作用削弱

3、

1943年2月11日《新华日报》发表新华社社论认为,“收复缅甸,不仅可以恢复中印英美的海上交通,而且可以拿它作为太平洋上的反攻基地……收复缅甸,是真正准备大陆反攻的重要步骤。”中国共产党旨在( )

A.给予盟国联合作战的舆论支持 B.强调抗战全面反攻时机的成熟

C.宣传国共合作抗战的伟大功绩   D.表明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力

4、

下列选项,对下表的正确解读是( )

1890年

1908年

1920年

市场商品总值(单位:亿两)

11.74

22.99

66.10

市场商品中洋货所占比重(%)

12.09

21.64

12.84

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情况

A. 洋货所占比重下降是因为抵制洋货、使用国货运动的开展

B. 洋货所占比例的上升是因为上海等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

C. 市场商品总值增长最快时期主要是由于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D. 市场商品总值增长主要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

5、

梁启超倡导“新民”,并认为“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则以“新青年”而力倡“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勿为他人之附属品"。这说明二人( )

A. 反对传统封建礼教的主张相同   B. 都主张实行新的民主共和制度

C. 都认识到了民众与政治的关系   D. 反对封建君主制度的视角相同

6、

康熙统治后期,米价持续上涨,特别是康熙五十二年风调雨顺,不仅“田禾大收,即芝麻、棉花皆得收获”,是丰收的大好年成,然米价仍居高不下。这一时期米价的非正常上涨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君主专制的加强   B.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C. 经济作物的扩大   D. 人口出现急速增长

7、

周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这客观上有利于( )

A. 防范诸侯割据   B. 扩大统治区域

C. 监督商朝残余力量   D. 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山东省乐陵二中高三上学期月文综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7题,共35分)

1、

1933年,苏联开始推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规定集体农庄和个体农户按固定价格给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农产品。赫鲁晓夫上台后取消了义务交售制,代之以国家采购制,即利用商业系统对农户剩余农产品实行统一采购。这一制度的转变

A. 为工业化提供更多资金   B. 完全突破斯大林体制

C. 注重了调整工农业比例   D. 部分承认市场的作用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利用“商业”系统意在强调承认市场的作用,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为工业化提供更多资金是斯大林时代,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赫鲁晓夫并未完全突破斯大林体制,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调整工农业比例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

表表明20世纪70年代表 1870﹣1979年美英法德日意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

1870﹣1913年

1913﹣1950年

1950﹣1973年

1973﹣1979年

平均

1.4

0.9

4.5

2.23

A.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B. 自由主义导致竞争无序

C. 资本主义经济格局实现重组   D. 凯恩斯主义的作用削弱

【考点】
【答案】

D

【解析】

“美英法德日意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无关,故A错误;自由主义经济导致竞争无序,是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但材料数据反映1950﹣1973年年均增长率最高,故B错误;材料数据无法说明资本主义经济格局实现重组,故C错误;1973﹣1979年年均增长率降低,说明凯恩斯主义的作用削弱,故D正确。故选D。

3、

1943年2月11日《新华日报》发表新华社社论认为,“收复缅甸,不仅可以恢复中印英美的海上交通,而且可以拿它作为太平洋上的反攻基地……收复缅甸,是真正准备大陆反攻的重要步骤。”中国共产党旨在( )

A.给予盟国联合作战的舆论支持 B.强调抗战全面反攻时机的成熟

C.宣传国共合作抗战的伟大功绩   D.表明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力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取得重要突破,中国战场也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收复缅甸表现了中国支持盟国作战的意图,故A项正确;1945年抗战进入全面反攻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国共合作,故C项错误;中国的确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力,但材料体现的是与同盟国的合作,中国在缅甸地区牵制日本,使其无法控制亚洲,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

4、

下列选项,对下表的正确解读是( )

1890年

1908年

1920年

市场商品总值(单位:亿两)

11.74

22.99

66.10

市场商品中洋货所占比重(%)

12.09

21.64

12.84

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情况

A. 洋货所占比重下降是因为抵制洋货、使用国货运动的开展

B. 洋货所占比例的上升是因为上海等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

C. 市场商品总值增长最快时期主要是由于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D. 市场商品总值增长主要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材料数据反映了1908年到1920年,中国国内市场商品中洋货所占比重下降,当时处于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时期,人民群众发起了抵制洋货、使用国货运动,故洋货所占比重下降,故A正确;1890年后洋货所占比重上升,上海通商口岸的开放是在1842年《南京条约》,故B错误;1908年到1920年市场商品总值增长最快,而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是在1895年后,故C错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是持续发展,而是曲折发展,故D错误。故选A。

5、

梁启超倡导“新民”,并认为“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则以“新青年”而力倡“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勿为他人之附属品"。这说明二人( )

A. 反对传统封建礼教的主张相同   B. 都主张实行新的民主共和制度

C. 都认识到了民众与政治的关系   D. 反对封建君主制度的视角相同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梁启超的“新民”与陈独秀则的“新青年”都强调启发民智,为政治变革服务,体现了民众与政治的关系,故C正确;陈独秀彻底否定传统封建礼教,故A错误;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故B错误;梁启超从维新变法、君主立宪的角度反对君主专制制度,陈独秀从思想解放、批判封建礼教的角度反对君主制度,故D错误。故选C。

6、

康熙统治后期,米价持续上涨,特别是康熙五十二年风调雨顺,不仅“田禾大收,即芝麻、棉花皆得收获”,是丰收的大好年成,然米价仍居高不下。这一时期米价的非正常上涨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君主专制的加强   B.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C. 经济作物的扩大   D. 人口出现急速增长

【考点】
【答案】

B

【解析】

康熙统治后期米价的非正常上涨与君主专制的加强没有直接关系,故A错误;当时新航路开辟后,中外贸易使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故米价非正常上涨,故B正确;经济作物的扩大不是主要原因,故C错误;人口增长是米价正常上涨的原因之一,不是非正常上涨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故选B。

7、

周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这客观上有利于( )

A. 防范诸侯割据   B. 扩大统治区域

C. 监督商朝残余力量   D. 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周朝统治中心地区已经是周朝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其诸侯国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这有利于促进与其它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故D正确;诸侯国的地理位置与诸侯割据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分封制扩大统治区域,故B错误;诸侯国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与监督商朝残余力量无关,故C错误。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