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九

高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8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6题,共80分)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如图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1

A. ①④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①③④

2、

1971年10月,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击败美国”的事件是指

A. 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胜利   B. 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C.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3、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1

A. 从“一边倒”到区域合作

B. 美苏对峙格局的演变

C. 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发展

D. 中苏关系的演变

4、

1949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中苏关系是密切的兄弟关系……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这点”。下列外交政策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的是(  )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

1954年,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里程碑”主要是指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全国人大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C. 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制定

6、

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建交国家数

49

54

69

87

88

95

103

107

110

112

①中国对外出现全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

五四运动时,人们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游行中不可能出现的口号是

A.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B.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C.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 “打倒亲日派卖国贼”

8、

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最能说明

A. 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继续抗日

B. 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 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D.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9、

如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符合其主题的是

1

①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②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③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④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0、

中日双方对l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 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 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11、

有人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扫除中国设在贸易往来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 鸦片贸易合法化

B. 割占香港岛

C. 协定关税

D. 获得领事裁判权

12、

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央巡视组巡视地方工作已全面展开。下列古代官职与其职能相似的是

1

A. 秦丞相   B. 西汉刺史   C. 宋三司使   D. 明内阁大臣

13、

宋朝中枢机构中“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的两个机构是

A. 中书门下和三衙

B. 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C. 制置三司条例司和枢密院

D. 枢密院和三衙

14、

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A. 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 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 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 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15、

我国目前34个省级级行政区划,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我国“省”这一称呼最早源于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行省制

D. 宗法制

16、

“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自秦代开始,“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什么特点

A. 皇权至上

B. 皇权独尊

C. 君权神授

D. 皇位世袭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九

高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16题,共80分)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如图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1

A. ①④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①③④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本题关键信息是“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①派驻维和部队,中国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④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活动,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①④正确。参加朝核六方会谈和参加上海合作组织会议,这两个是中国致力于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举措,②③错误。故答案选A。

2、

1971年10月,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击败美国”的事件是指

A. 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胜利   B. 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C.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材料事件是指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宣告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故D正确;A是1954年;B是1979年;C是2001年。

3、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1

A. 从“一边倒”到区域合作

B. 美苏对峙格局的演变

C. 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发展

D. 中苏关系的演变

【考点】
【答案】

C

【解析】

三幅图片体现了不同时期的中国外交的成就,三幅图都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故选C;A项不符合尼克松访华,B、D两项不适合图三,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建立,苏联已经解体,排除。

4、

1949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中苏关系是密切的兄弟关系……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这点”。下列外交政策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的是(  )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强调了中苏关系的重要性,这是“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建国之初,我国处于美国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冷战之中,为了使我们的新中国不至于在外交上孤立,我们采取了这一外交方针。

5、

1954年,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里程碑”主要是指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全国人大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C. 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制定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D项正确;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故A项错误;“全国人大成为最高权力机关”也由宪法规定,故B项错误;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属于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故C项错误。故选D。

6、

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建交国家数

49

54

69

87

88

95

103

107

110

112

①中国对外出现全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考点】
【答案】

A

【解析】

从表格中建交国家的数据分析,建交国家逐渐增多,从1969年的49个到1978年达到112个,说明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①正确;1969年到1971年,建交国家数没有大的突破,但文革后期到1978年,建交国家数却急剧增加,说明中国外交受到“文革”的影响,排除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逐步缓和,③正确;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不在此时间段,排除④;故正确答案为A。

7、

五四运动时,人们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游行中不可能出现的口号是

A.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B.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C.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 “打倒亲日派卖国贼”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五四运动的口号有“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打倒亲日派卖国贼”,故A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口号,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8、

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最能说明

A. 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继续抗日

B. 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 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D.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日本占领武汉、广州等地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由题干“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数据可知,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故A项正确。题干只强调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的正面抗战,没有提及全民族的抗战,故B项错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故C项错误。

无法从题干中得知中国战场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故D项错误。

9、

如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符合其主题的是

1

①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②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③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④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漫画的时间1941年12月和漫画内容可以知道,日本军人一脚陷入中国大陆,一脚又踏进太平洋,结合所学可以知道,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后,日本陷入太平洋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泥潭之中,同时也说明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故③④项正确。日本在1937年就已经是在海上封锁中国,与漫画时间不符,故①项错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与漫画时间不符,故②项错误。故答案选D。

10、

中日双方对l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 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 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考点】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对于同一事件丰岛海战,参与者双方事后的记载却明显不同,各自为自己辩护。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认识和解释,故A项正确。有些历史事件的真相会通过客观原始的史料公诸于世,材料并没有说该事件年代久远真相模糊,故B项错误。文献记录会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和立场,并不能忠实地再现历史事件,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原始记录,故D项错误。

11、

有人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扫除中国设在贸易往来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 鸦片贸易合法化

B. 割占香港岛

C. 协定关税

D. 获得领事裁判权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可以知道,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开辟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协定关税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便利了英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A项明显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割占香港岛与“扫除中国设在贸易往来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不符,故B项错误。领事裁判权涉及司法方面,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12、

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央巡视组巡视地方工作已全面展开。下列古代官职与其职能相似的是

1

A. 秦丞相   B. 西汉刺史   C. 宋三司使   D. 明内阁大臣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刺史是监察地方官的官吏,具备监察职能,B项正确;秦丞相是百官之首,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不具备监察职能,排除A;宋朝设三司使是指度支、盐铁、户部分割丞相财政权,加强皇权,排除C;内阁在明朝时期是皇帝的秘书机构,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并不参与决策,排除D。所以选B

13、

宋朝中枢机构中“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的两个机构是

A. 中书门下和三衙

B. 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C. 制置三司条例司和枢密院

D. 枢密院和三衙

【考点】
【答案】

B

【解析】

宋朝的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以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和掌管军事的枢密院共同行使行政领导权,并称为“二府”,为当时最高国务机关;三司指盐铁、度支、户部;三衙是宋代掌管禁军的机构,有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合称三衙,它不属于中枢机构。故答案选B。

14、

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A. 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 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 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 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鉴五代藩镇之弊”可知是指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是指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而是中央政府收回财权,排除;材料主旨强调加强中央集权与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无关,排除C;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是在北宋之前,北宋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吸取藩镇割据成的血的教训,排除D。所以选A

15、

我国目前34个省级级行政区划,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我国“省”这一称呼最早源于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行省制

D. 宗法制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知道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排除A;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排除BD;行省制度开创于元朝,这一制度是我国“省”制度的来源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16、

“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自秦代开始,“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什么特点

A. 皇权至上

B. 皇权独尊

C. 君权神授

D. 皇位世袭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皇帝制度有三个主要特点:皇帝地位独尊、权力至高无上和皇位世袭。“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体现了皇帝制度中的皇帝独尊,故答案选B。皇权至上主要强调的是皇帝的权力,题干没有体现,排除A;君权神授说是神化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政治理论,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题干没有体现,排除C;“世袭制”就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题干没有体现,排除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