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高一月月考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14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22题,共110分)

1、

小明在阅读《周恩来外交文选》时看到这样一段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这最有可能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上的发言

A.亚非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布雷顿森林会议  D.第26届联大

2、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它已成为中国政治智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它运用于国际关系领域。下列史实符合这种思想的有

①《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②《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③“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④

3、

古罗马公民法的缺陷主要有

①注重形式,程序繁琐

②对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不够完善

③在领土扩张过程中,外邦人没有得到司法保护

④掺杂着原始的、落后的古老习俗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4、

有关《十二铜表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是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该法的制定是平民的胜利

B. 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C. 按照《十二铜表法》贵族仍可以随便解释习惯法

D. 该法对于平民的最大好处就是规定按律量刑

5、

雅典为公民发放津贴主要是为了

A. 鼓励低等级的公民参与政治活动

B. 改善雅典人的生活

C. 促进雅典人的消费

D. 抑制高等级官吏以权谋私

6、

下列有关雅典在民主政治创新方面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梭伦通过以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

②克利斯提尼改革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

③十将军委员会向各等级公民开放

④十将军委员会由举手的方式在公民大会上通过,可连选连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

罗马法中最能体现因适应“罗马生活,尤其是经济和贸易生活同样发生了重大的变迁”的是

A. 《十二铜表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习惯法

8、

伯里克利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伯里克利如此断言的依据之一是

A. 国民文化素质高

B. 成年国民得以参政议政

C.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D. 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9、

“稳住阵脚、冷静观察、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对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形象概括,下列不属于“有所作为”的是

A.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2001年倡导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形成

C. 2001年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D. 积极倡导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

10、

下列对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外交的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B. 坚持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C. 立足于世界形势制定灵活外交政策

D. 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11、

上海合作组织是一种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其特征是

①大小国共同倡导

②安全先行

③互利协作

④各领域全面合作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2、

2001年6月,“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六国的“上海合作组织”,其中增加的是

A、哈萨克斯坦   B、乌兹别克斯坦

C、塔吉克斯坦   D、吉尔吉斯斯坦

13、

中国第一次举办的高级别的大型国际会议是

A. 1971年的26届联大

B. 1996年的五国首脑上海会晤

C. 2001年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D. 2008年的第二十九届奥运会

14、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对此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以下关于当时世界政治局势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多极化格局形成

B. 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C. 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

D. 中苏关系缓和

15、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推动祖国大陆对台湾政策发展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 不结盟运动发展

B. 中美关系改善

C.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 中苏关系缓和

16、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奉行不结盟的政策,其含义是指

A. 不加入东西方两大阵营

B.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C. 坚持长期的对外开放政策

D. 重视与周边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17、

2010年为庆祝中国与印度建交60周年,中国在印度举办“中国节”,印度在中国举办“印度节”。下列事件与中印关系直接相关的是

A. 《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俄关系与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其不同在于(   )

A.缔结军事同盟   B.坚持独立自主

C.结伴而不结盟   D. 执行共同外交

19、

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是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第26届联大

D. 上海APEC会议

20、

20世纪60年代前,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不包括

A. 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原则

B.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参加两次国际会议,步入世界舞台

D. 中美关系正常化

2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标志,其依据是这一政策

A. 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且利于世界和平

B. 是新中国首次阐述自己的外交方针

C. 成为解决当代国际关系问题的基本准则

D. 是中国为世界和平做出的重大贡献

2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 一边倒

B. 另起炉灶

C. 不结盟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非选择题(共1题,共5分)

23、

阅读下列材料——“一人之治与众人之治”:

材料1“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一切重大事务。大会每月约举行4次,在公民大会中,容许有充分的发言自由。

材料2《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国家政事,不论小大,都由皇帝决定,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简上的,据说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来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一斤,不看完不休息。

请回答:

(1)材料1所示反映的政治制度以古代何处最典型?

(2)完成下表。

民主政治

君主专制

政治基础

大一统帝国

基本特点

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决策机构或人

君主

存在合理性

权力集中,对广大国土实行有效的管理

材料3罗马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其影响源远流长,直至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份宝贵的法律遗产中受益。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3)写出在罗马法发展过程中依次出现的重要法律文献的名称,并概述罗马法的作用。

(4)罗马共和国晚期的“自然法之父”西塞罗认为,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但是罗马法中也有这样的规定:“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请写出二者之间的矛盾所在。

三、判断题(共5题,共25分)

24、

自然法是一种法律精神,标志着罗马法的高度成熟。

25、

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提出的“陶片放逐法”是为了打击政敌,实现独裁。

26、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27、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28、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高一月月考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22题,共110分)

1、

小明在阅读《周恩来外交文选》时看到这样一段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这最有可能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上的发言

A.亚非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布雷顿森林会议  D.第26届联大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可联想到日内瓦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会议最终签订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故选B.A项错误,在这次会议上并未讨论印度支那停战的问题;C项是在1944年召开的,当时代表中国的是国民政府;D项是在1971年,也未涉及到印度支那停战的问题。

2、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它已成为中国政治智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它运用于国际关系领域。下列史实符合这种思想的有

①《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②《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③“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④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和而不同”在国际关系领域的另一种含义也就是“求同存异”,而选项中②④更符合这一思想;《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中苏结盟,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无法体现出保持的各自不同,①错误;“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主要是解决国家统一问题,不属于国际关系领域,③错误,故本题选D.②④。

3、

古罗马公民法的缺陷主要有

①注重形式,程序繁琐

②对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不够完善

③在领土扩张过程中,外邦人没有得到司法保护

④掺杂着原始的、落后的古老习俗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考点】
【答案】

A

【解析】

罗马法早期公民法有狭隘性、注重形式、程序繁琐、严重僵化等缺点,还存在掺杂着原始的、落后的古老习俗,对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不够完善,在领土扩张过程中,外邦人没有得到司法保护缺点,公元3世纪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帝国境内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罗马法逐渐摆脱了狭隘、形式主义和严峻的性质。故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A。

4、

有关《十二铜表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是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该法的制定是平民的胜利

B. 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C. 按照《十二铜表法》贵族仍可以随便解释习惯法

D. 该法对于平民的最大好处就是规定按律量刑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在罗马法的发展中,从形式上看,罗马法经历了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的变迁,其中《十二铜表法》是成文法的开端,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斗争的结果,其作用主要是以成文法的形式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了平民利益,因此AB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十二铜表法》是以成文法的形式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

5、

雅典为公民发放津贴主要是为了

A. 鼓励低等级的公民参与政治活动

B. 改善雅典人的生活

C. 促进雅典人的消费

D. 抑制高等级官吏以权谋私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按照城邦旧制,公民担任公职是尽义务,这种做法实际上使贫苦公民参政大受限制,发放津贴为贫苦公民参政提供了经济保证,鼓励低等级的公民参与政治活动,A正确;BCD均不符合雅典为公民发放津贴的目的,排除。

6、

下列有关雅典在民主政治创新方面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梭伦通过以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

②克利斯提尼改革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

③十将军委员会向各等级公民开放

④十将军委员会由举手的方式在公民大会上通过,可连选连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十将军委员会向各等级公民开放”表述错误,十将军轮流执掌军事指挥权,战时除统率陆海军外,还掌管国家外交事务及部分财政,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不是对各等级公民开放,排除③;①②④正确,故选C。

7、

罗马法中最能体现因适应“罗马生活,尤其是经济和贸易生活同样发生了重大的变迁”的是

A. 《十二铜表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习惯法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罗马法适应“尤其是经济和贸易生活同样发生了重大的变迁”,结合所学,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之后,为了对庞大帝国进行有效统治,和解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许多问题,帝国前期的皇帝都非常重视法律的制定,从3世纪开始,形成了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C正确;《十二铜表法》是平民斗争的情况下通过的,习惯法、公民法与“经济和贸易生活同样发生了重大的变迁”关系不大,排除。

8、

伯里克利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伯里克利如此断言的依据之一是

A. 国民文化素质高

B. 成年国民得以参政议政

C.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D. 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考点】
【答案】

D

【解析】

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全体公民是统治者,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伯里克利断言的依据雅典公民享有民主权利,D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民主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是遥不可及的,B错误;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9、

“稳住阵脚、冷静观察、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对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形象概括,下列不属于“有所作为”的是

A.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2001年倡导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形成

C. 2001年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D. 积极倡导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

【考点】
【答案】

A

【解析】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改革开放以前的外交成就,不属于新时期外交成就,符合题意,故选A;2001年倡导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形成,2001年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积极倡导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都是新时期的外交成就,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0、

下列对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外交的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B. 坚持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C. 立足于世界形势制定灵活外交政策

D. 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考点】
【答案】

A

【解析】

A项中“基本国策”说法错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坚持的方针政策,不是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符合题意,故选A;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正确,不符合题意;20世纪90年代中国外交的政策是立足于可能发生较大的世界战争制定灵活外交政策,C正确,不符合题意;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D正确,不符合题;排除BCD。

11、

上海合作组织是一种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其特征是

①大小国共同倡导

②安全先行

③互利协作

④各领域全面合作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考点】
【答案】

B

【解析】

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提供了以中俄两国始创的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的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故B正确,“各领域全面合作”表述错误,排除④。

12、

2001年6月,“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六国的“上海合作组织”,其中增加的是

A、哈萨克斯坦   B、乌兹别克斯坦

C、塔吉克斯坦   D、吉尔吉斯斯坦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上海五国机制,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从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加强边境地区的信任和裁军开始发展起来的定期会晤机制。2001年6月,“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六国的“上海合作组织”,其中增加的是乌兹别克斯坦。故选B。其他各项均错误

13、

中国第一次举办的高级别的大型国际会议是

A. 1971年的26届联大

B. 1996年的五国首脑上海会晤

C. 2001年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D. 2008年的第二十九届奥运会

【考点】
【答案】

C

【解析】

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2001年10月在上海举行,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的高级别的大型国际会议,故C正确;第26届联大并不在中国举办,故A错误;五国首脑上海会晤,从规模上来讲算不上大型国际会议,故B错误;奥运会不是国际会议,故D错误。

14、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对此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以下关于当时世界政治局势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多极化格局形成

B. 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C. 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

D. 中苏关系缓和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毛泽东的说法解释了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访华的真正原因,即在中苏关系恶化的背景下美国需要联合中国共同对付苏联,这样美国才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故B正确;AD两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与“当时世界政治局势”不符,排除。

15、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推动祖国大陆对台湾政策发展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 不结盟运动发展

B. 中美关系改善

C.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 中苏关系缓和

【考点】
【答案】

B

【解析】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推动祖国大陆对台湾政策发展的主要国际因素是中美关系改善,国际上美国不再承认台湾政府,B正确;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并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A错误;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出现在冷战结束以后,与题目所给的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不吻合,C错误;中苏关系缓和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与题目所给的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不吻合,D错误。

16、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奉行不结盟的政策,其含义是指

A. 不加入东西方两大阵营

B.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C. 坚持长期的对外开放政策

D. 重视与周边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考点】
【答案】

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不结盟”指中国不加入或建立任何针对第三方的政治、军事组织,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故B项正确;A是对不结盟的政策的错误解读,排除;CD与不结盟的政策无关,排除。

17、

2010年为庆祝中国与印度建交60周年,中国在印度举办“中国节”,印度在中国举办“印度节”。下列事件与中印关系直接相关的是

A. 《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这是与中印关系直接相关的事件, B正确;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会议最终就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但与中印关系没有直接关联,不符合题意,排除A;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1955年召开于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中国和印度没有直接外交关系,排除C;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没有参加,排除D。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俄关系与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其不同在于(   )

A.缔结军事同盟   B.坚持独立自主

C.结伴而不结盟   D. 执行共同外交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中苏关系、中俄关系的比较。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是同盟互助关系,即互相结盟;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俄关系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结伴而不结盟。所以应选C。

19、

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是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第26届联大

D. 上海APEC会议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根据“有色人种”、“首届洲际大会”。1955年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符合“有色人种”、“首届洲际大会”限定条件,B正确;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主要与会国有:中、苏、美、英、法,2001年上海APEC会议与会国有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与会国众多,三者均不符合“有色人种”这一限定条件,排除ACD。

20、

20世纪60年代前,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不包括

A. 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原则

B.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参加两次国际会议,步入世界舞台

D. 中美关系正常化

【考点】
【答案】

D

【解析】

1972年尼克松访华,促进了中美关系正常化,属于七十年代,符合题意,故选D;新中国刚成立后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1954年,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5年,参加在万隆召开的亚非国际会议,步入世界舞台,提高了国际声誉,ABC都属于20世纪60年代前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不符合题意,排除。

2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标志,其依据是这一政策

A. 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且利于世界和平

B. 是新中国首次阐述自己的外交方针

C. 成为解决当代国际关系问题的基本准则

D. 是中国为世界和平做出的重大贡献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多项外交实践的指导原则,以包容性和开放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这充分体现了该政策的突出影响和独特地位,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C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且有利于世界和平。但这并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有影响,很多外交政策均有此影响,不足以成为说明该政策是外交政策成熟标志的依据,排除A项;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先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确为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但这一表述太过笼统,新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同样为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因此该选项不足以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排除D项。

2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 一边倒

B. 另起炉灶

C. 不结盟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考点】
【答案】

B

【解析】

结合知识,“另起炉灶”指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根据题意可知题中的信息符合“另起炉灶”,B正确;“一边倒”指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不结盟是相对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两大结盟阵营而言的,不结盟的主要含义在于强调独立自主,和平相处,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间不符合1949年的《共同纲领》,排除D。

二、非选择题(共1题,共5分)

23、

阅读下列材料——“一人之治与众人之治”:

材料1“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一切重大事务。大会每月约举行4次,在公民大会中,容许有充分的发言自由。

材料2《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国家政事,不论小大,都由皇帝决定,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简上的,据说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来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一斤,不看完不休息。

请回答:

(1)材料1所示反映的政治制度以古代何处最典型?

(2)完成下表。

民主政治

君主专制

政治基础

大一统帝国

基本特点

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决策机构或人

君主

存在合理性

权力集中,对广大国土实行有效的管理

材料3罗马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其影响源远流长,直至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份宝贵的法律遗产中受益。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3)写出在罗马法发展过程中依次出现的重要法律文献的名称,并概述罗马法的作用。

(4)罗马共和国晚期的“自然法之父”西塞罗认为,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但是罗马法中也有这样的规定:“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请写出二者之间的矛盾所在。

【考点】
【答案】
材料分析题

(1)雅典。

(2)完成下表

民主政治

君主专制

政治基础

小国寡民的城邦政体

大一统帝国

基本特点

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君主独裁与家族世袭

决策机构或人

公民大会

君主

存在合理性

极大地发挥人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促成政治经济文化繁荣

权力集中,对广大国土实行有效的管理

(3)重要法律文献的名称:《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

罗马法的作用:巩固罗马政权;影响后世法律的制订。

(4)西塞罗站在自然法的角度,指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实际上罗马法却极力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并规定妇女没有政治权利。

【解析】

(1)根据“‘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一切重大事务”结合所学可知是雅典。

(2)根据雅典民主政治和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点解答即可。

(3)根据所学可知,罗马法发展过程中依次出现的重要法律文献:《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罗马法的作用:根据“罗马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其影响源远流长,直至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份宝贵的法律遗产中受益”得出:巩固罗马政权;影响后世法律的制订。

(4)根据“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概括归纳矛盾所在:西塞罗站在自然法的角度,指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实际上罗马法却极力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并规定妇女没有政治权利。

三、判断题(共5题,共25分)

24、

自然法是一种法律精神,标志着罗马法的高度成熟。

【考点】
【答案】

正确

【解析】

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 自然法的出现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故答案为:正确。

25、

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提出的“陶片放逐法”是为了打击政敌,实现独裁。

【考点】
【答案】

错误

【解析】

克里斯提尼提出的“陶片放逐法”,是为了保护民主体制不受破坏,防止僭主政治或寡头政治再起,故本题答案为:错误。

26、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考点】
【答案】

正确

【解析】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最早的成文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故本题答案为:正确。

27、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考点】
【答案】

错误

【解析】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签订《联合公报》,《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故本题答案为:错误。

28、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考点】
【答案】

错误

【解析】

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故本题答案为: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