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选择题练习

高中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9题,共95分)

1、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 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 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2、

美英轰炸南联盟、占领伊拉克。其行动的实质最准确的是:

A. 打击恐怖分子、保障人权   B. 违反和挑战联合国宪章

C. 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 奉行政治全球化政策

3、

20世纪60、70年代,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A. 两级格局的瓦解   B. 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

C. 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   D.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4、

1963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说:“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适意的……必须要有一个拥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这表明欧洲(   )

①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②开始谋求联合

③抵制超级大国的控制 ④经济地位的提高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陆续发生了朝鲜战争、柏林危机、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国际冲突,其共同背景是( )

A. 亚欧对抗力量失衡   B. 不结盟运动兴起

C. 美苏冷战对峙格局   D. 雅尔塔体系逐步瓦解

6、

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的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重返联合国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③①②④   B. ③②①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①③④

7、

“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愿望”的会议是指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不结盟首脑会议   D.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8、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造成诗人离愁别绪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一国两制制度的实行   B.台独势力

C.国共两党内战遗留问题   D.冷战格局

9、

在巴黎公社的措施中,体现所有制变更的是(     )

A.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

B.民主选举公职人员

C.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由工人合作社管理

D.建立工人阶级的治安、立法、司法机构

10、

电视剧《我的法兰西岁月》中有这样一个镜头“邓小平在一面墙前宣誓入团”,这面墙上写着“纪念1871年5月21日—28日公社的牺牲者”,这面墙是为了纪念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拿破仑   D. 巴黎公社成员

11、

抗日战争胜利后,虽经国兆重庆谈判,但民主政治却再-一次成为人们心中的遗憾,主要原因是

A. 美国不愿看到中国实现政治民主化

B. 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表示不满

C. 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发动反人民的内战

D. 中国共产党坚持建立联合政府

12、

假设你是一个导游,你带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下列哪个地点不是你们所选择的路线?

A. 江西的瑞金   B. 贵州的遵义   C. 湖北的武汉   D. 甘肃的会宁

13、

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

A.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B.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C.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 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14、

“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2/3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A. 中央集权原则民主原则   B. 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C. 自由平等原则制衡原则   D. 中央集体原则分权原则

15、

近代资本主义各国大都设立国家元首一职,他们的共同点

A. 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 有权解散议会

C. 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   D. 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16、

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统治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这时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 公民大会   B. 十将军委员会   C. 执政官   D. 五百人会议

17、

始皇帝统一天下,在全国置三十六郡,郡下设县。对郡县制评述有错误的是

A. 郡县长官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 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C.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 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18、

在中国古代,改变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的制度是

A. 察举制   B. 征辟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19、

《诗·大雅·公刘》曰:“食之饮之,君之宗之。”《传》曰:“为之君,为之大宗也。”材料典型反映了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王位世袭制   D. 皇权至上

二、(共2题,共10分)

20、

“文化大革命”中党和人民得到的最深刻教训是

A. 要在综合平衡中发展经济

B. 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C. 要清除修正主义在党内的影响

D. 要正确处理好敌我矛盾

21、

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 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B. 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 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 罗马法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广东省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选择题练习

高中历史考试
一、选择题(共19题,共95分)

1、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 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 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考点】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中“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可知引文主要反映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欧、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已经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故D正确;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是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格局转变,但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一超多强”只是过渡时期国际关系的基本框架,故AB错误;多极化趋势出现是20世纪60-70年代,故C错误。

2、

美英轰炸南联盟、占领伊拉克。其行动的实质最准确的是:

A. 打击恐怖分子、保障人权   B. 违反和挑战联合国宪章

C. 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 奉行政治全球化政策

【考点】
【答案】

C

【解析】

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力量对比失衡,美国到处插手国际事务,轰炸南联盟、占领伊拉克都是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体现,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打击恐怖主义,故A错误;占领伊拉克违反联合国宪章,并不是材料体现实质,故B错误;当今政治是多极化,经济是全球化,故D错误。

3、

20世纪60、70年代,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A. 两级格局的瓦解   B. 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

C. 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   D.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考点】
【答案】

A

【解析】

两极格局瓦解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故A错误,符合题意;B、C和D均是20世纪60、70年代,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的主要表现,排除。

4、

1963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说:“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适意的……必须要有一个拥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这表明欧洲(   )

①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②开始谋求联合

③抵制超级大国的控制 ④经济地位的提高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的问题在于④,所谓经济地位的提高,很明显是指一种事实,而不是意图或者目的。但是从戴高乐的话语中,看不出经济地位的提高,只是试图达到这样的目的。因此材料表明不了。试题中的①②③比较好选出,符合材料要求。戴高乐的意思是欧洲必须联合起来,强调欧洲联合的原因和意图。故选A项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陆续发生了朝鲜战争、柏林危机、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国际冲突,其共同背景是( )

A. 亚欧对抗力量失衡   B. 不结盟运动兴起

C. 美苏冷战对峙格局   D. 雅尔塔体系逐步瓦解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朝鲜战争、柏林危机、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国际冲突都是二战后两极格局下的冷战国际关系的表现,排除ABD项,C项正确。

6、

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的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重返联合国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③①②④   B. ③②①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①③④

【考点】
【答案】

A

【解析】

是1971年10月;②是1979年1月;③是1955年;④是2001年,依据时间排序,A符合题意。

7、

“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愿望”的会议是指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不结盟首脑会议   D.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亚非各国”说明是由亚非国家主张召开的国际会议,应该是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故B正确;A是由西方大国参加的国际会议;C属于第三世界国家倡导的国际组织,不单单是亚非国家;D属于联合国大会,不符合题意。

8、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造成诗人离愁别绪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一国两制制度的实行   B.台独势力

C.国共两党内战遗留问题   D.冷战格局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实质在问台湾问题产生的主要历史原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成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国民党集团的部分军政人员退据台湾,他们在当时美国政府的支持下,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所以答案选C。

9、

在巴黎公社的措施中,体现所有制变更的是(     )

A.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

B.民主选举公职人员

C.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由工人合作社管理

D.建立工人阶级的治安、立法、司法机构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的迁移能力,难度较小。所有制变化主要指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就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生产资料共有制。所以选C。

考点: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巴黎公社·巴黎公社的内容

10、

电视剧《我的法兰西岁月》中有这样一个镜头“邓小平在一面墙前宣誓入团”,这面墙上写着“纪念1871年5月21日—28日公社的牺牲者”,这面墙是为了纪念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拿破仑   D. 巴黎公社成员

【考点】
【答案】

D

【解析】

1871年5月21日——28日是政府制造绞杀巴黎公社政权的“五月流血周”事件,故D正确;A、B和C与材料中事件和时间均不符合,排除。

11、

抗日战争胜利后,虽经国兆重庆谈判,但民主政治却再-一次成为人们心中的遗憾,主要原因是

A. 美国不愿看到中国实现政治民主化

B. 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表示不满

C. 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发动反人民的内战

D. 中国共产党坚持建立联合政府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积极谋求政治民主化,倡导实行民主联合政府,蒋介石以重庆谈判为幌子,在美国支持下积极备战发动内战,导致民主政治化进程再次受挫,故C正确;A从属于C的原因;B和D均不是民主化受挫的主要原因,排除。

12、

假设你是一个导游,你带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下列哪个地点不是你们所选择的路线?

A. 江西的瑞金   B. 贵州的遵义   C. 湖北的武汉   D. 甘肃的会宁

【考点】
【答案】

C

【解析】

红军长征没有经过武汉,武汉是国民革命北伐必经之地,故C符合题意;A是红军长征开始地方;B是长征途中召开的重要会议;D是长征会师的地点。

13、

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

A.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B.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C.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 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辛亥革命主要目标是推翻清王朝,对于当时中国最大功绩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故A正确;辛亥革命没有直接打击帝国主义势力,故B错误;C和D均不是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排除。

14、

“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2/3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A. 中央集权原则民主原则   B. 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C. 自由平等原则制衡原则   D. 中央集体原则分权原则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材料论述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体现出总统和国会之间权力制衡的原则,故B正确;A和D属于联邦制的原则;C中原则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15、

近代资本主义各国大都设立国家元首一职,他们的共同点

A. 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 有权解散议会

C. 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   D. 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考点】
【答案】

C

【解析】

元首属于国家的象征,对外代表国家,故C正确;英德国元首是世袭,故A错误;英国和美国无权解散议会,故B错误;英王是“统而不治”,其他国不是,故D错误。

16、

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统治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这时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 公民大会   B. 十将军委员会   C. 执政官   D. 五百人会议

【考点】
【答案】

A

【解析】

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故A正确;B是军事机构;C是官员,不是机构;D是公民大会常设机构。

17、

始皇帝统一天下,在全国置三十六郡,郡下设县。对郡县制评述有错误的是

A. 郡县长官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 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C.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 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考点】
【答案】

B

【解析】

郡县制是按照地域划分行政区划,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享受俸禄,没有封地,故B正确;A、C和D均是关于郡县制正确表述,排除。

18、

在中国古代,改变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的制度是

A. 察举制   B. 征辟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考点】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说明魏晋时期选官制度注重门第的特点,改变这一制度的是科举制的实行,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局面,故D正确;A和B是西汉时期选官制度;C是材料中论述的选官制度。

19、

《诗·大雅·公刘》曰:“食之饮之,君之宗之。”《传》曰:“为之君,为之大宗也。”材料典型反映了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王位世袭制   D. 皇权至上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材料前半部意思吃那猪肉,喝那水酒,君子宗之:把他当君王,当作族长。后半部说明君是天下大宗,显然是宗法制的特点,故B正确;分封制属于分封诸侯等制度,故A错误;C属于王位继承原则;D属于皇帝制度特点,均不符合题意。

二、(共2题,共10分)

20、

“文化大革命”中党和人民得到的最深刻教训是

A. 要在综合平衡中发展经济

B. 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C. 要清除修正主义在党内的影响

D. 要正确处理好敌我矛盾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文革时期我国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所以文革最大教训是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故B正确;A是中共八大经济方针;C仍属于左倾错误思想;D不符合民主法治建设目标。

21、

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 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B. 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 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 罗马法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考点】
【答案】

D

【解析】

“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说明罗马法统治了帝国的基础,故D正确;皇帝是帝国统治者,故A错误;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极度的混乱与实际不符,因此B项错误;罗马帝国是屋大维建立,不是罗马法官,故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