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初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4题,共20分)

1、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本文选自《朝花夕拾》,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儿时一些记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B.《恐龙无处不有》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C.《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D.《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三次,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还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层次;“好一个”抒发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她在商场里看到一条名牌裙子极其精美,天衣无缝,一时冲动花了半个月的工资把它买了下来。

B.为了骗取扶贫资金,这些村干部居然使出了各种办法,其行为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D.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3、

下列各句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怠慢 褶皱 砂砾 世外桃园

B.辐射 晦暗 弥漫 大彻大悟

C.斡旋 帷幕 迁徒 周而复始

D.耳畔 领域 怅惘 嘎然而止

4、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g) 冗杂(chén)   陨石(yǔn) 龟裂(jūn)

B.糜子(méi)   磅礴(bó) 追溯(shuó) 缄默(jiān)

C.凫水(fú) 农谚(yàn) 连翘(qiáo) 翩然(piān)

D.蓦然(mù)   两栖(xī)   雾霭(ǎi) 悄怆(qiāo)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5、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中的节选文字,完成小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1)(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2)(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3)(A纷纷;B刷刷;C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1)(______)  (2)(______)  (3)(______)

【2】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分别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的说明方法。

【3】第二段中“大自然语言”指的是(   )

A.劳动人民心中理解的话。 B.布谷鸟唱歌。

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D.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形象地说明了花草鸟虫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

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

C.“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既点明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D.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拟人手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

6、

阅读《社戏》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A.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B.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乙:①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②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1】给甲、乙两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对原文中几个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依稀:隐隐约约 B.自失:自己不谨慎,失掉了某种东西

C.弥散:弥漫消散 D.蕴藻:水草

【3】分析文中A处和B处加点词的作用。

A. 作用:________________

B. 作用:________________

【4】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2)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5】“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回望”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罩”在这里如何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7、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下面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桃花源记》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东晋著名诗人。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芳草鲜美 (2)无论魏晋

(3)阡陌交通   (4)便要还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5】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经过。

B.村中人发现渔人之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此以前没有“外人”来过。

C.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D.太守遣人去寻找桃花源,说明太守也对现实社会充满厌恶,想过桃源中人的生活。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8、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式微视为,胡不归?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式微》)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衿》)

(5)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_______________”,左刻“____________,水波不兴”,石青糁之。(《核舟记》)

(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蒹葭》)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9、

阅读《关雎》,回答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_______和_________,在情感特质上主要表现为以礼节情,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3】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4】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5分)

10、

名著导读。

傅雷先生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__________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教导儿子要做一个“德才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后来汇编成册,这就是_____________ ,这部著作主要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5分)

11、

综合性学习。

你班进行“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春天是四季中惹人情思的季节。走进古诗苑,你会收获许多咏春的佳句。请你在以下诗句中,选出两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____________)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2)古诗中有成语,请你指出下列诗句中的成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___________)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___________)

(3)风花雪月是古诗中永恒的主题,请你各写一联吟风和咏月的诗句。

吟风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咏月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共1题,共5分)

12、

作文

一缕春风把充满希望的种子撒落,就像父母的爱抚,让无助的心灵洒满了阳光;一缕春风把阳春三月的暗香浮动,就像朋友的倾诉,让纯真的岁月写满了珍惜;一缕春风把冬日的雾霾吹散,就像医护人员的坚守,让漫长的黑夜化作了信念的火光……父亲深沉的话语,母亲温柔的叮咛,朋友暖暖的笑意,疫情期间的携手同行……这些都像春风拂面而来,在我们的心头荡漾。

请以“一缕春风拂面来”为题作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600字以上;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初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4题,共20分)

1、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本文选自《朝花夕拾》,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儿时一些记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B.《恐龙无处不有》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C.《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D.《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三次,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还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层次;“好一个”抒发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考点】
【答案】

A

【解析】

A.表述错误。《社戏》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朝花夕拾》是散文集。故选A。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她在商场里看到一条名牌裙子极其精美,天衣无缝,一时冲动花了半个月的工资把它买了下来。

B.为了骗取扶贫资金,这些村干部居然使出了各种办法,其行为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D.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考点】
【答案】

C

【解析】

A.“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使用错误;

B.“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使用错误;

C.“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使用正确;

D.“目空一切”意思是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使用错误;

故选C。

3、

下列各句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怠慢 褶皱 砂砾 世外桃园

B.辐射 晦暗 弥漫 大彻大悟

C.斡旋 帷幕 迁徒 周而复始

D.耳畔 领域 怅惘 嘎然而止

【考点】
【答案】

B

【解析】

A.世外桃园——世外桃源;

C.迁徒——迁徙;

D.嘎然而止——戛然而止;

故选B。

4、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g) 冗杂(chén)   陨石(yǔn) 龟裂(jūn)

B.糜子(méi)   磅礴(bó) 追溯(shuó) 缄默(jiān)

C.凫水(fú) 农谚(yàn) 连翘(qiáo) 翩然(piān)

D.蓦然(mù)   两栖(xī)   雾霭(ǎi) 悄怆(qiāo)

【考点】
【答案】

C

【解析】

A.冗(rǒng);

B.溯(sù);

D.蓦(mò),栖(qī),悄(qiǎo);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5、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中的节选文字,完成小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1)(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2)(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3)(A纷纷;B刷刷;C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1)(______)  (2)(______)  (3)(______)

【2】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分别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的说明方法。

【3】第二段中“大自然语言”指的是(   )

A.劳动人民心中理解的话。 B.布谷鸟唱歌。

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D.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形象地说明了花草鸟虫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

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

C.“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既点明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D.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拟人手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

【考点】
【答案】

【1】   B   A   C  

【2】   举例子   作诠释  

【3】D

【4】B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对比几个近义词,分析语言情境,综合考虑语句所指对象、使用范围各种情境因素,选择正确的词语。第一空,根据“沉睡”的拟人手法,应对应“苏醒”一词;第二空,根据“各种花开放”来分析,花儿的开放有时间顺序,应对应“次第”一词;第三空,根据语境形容的对象“落叶”来分析,对应“簌簌”一词。据此分析选词填空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判断能力。第②段中画线句子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了“劳动人民注意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属于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第③段的画线句子对“物候学”做了一个解释说明,属于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3】仔细阅读第②段,根据“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一句可以判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就是“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故选D。

【4】B.“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说法错误,“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这句话描述的只是春天的景象。故选B。

6、

阅读《社戏》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A.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B.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乙:①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②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1】给甲、乙两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对原文中几个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依稀:隐隐约约 B.自失:自己不谨慎,失掉了某种东西

C.弥散:弥漫消散 D.蕴藻:水草

【3】分析文中A处和B处加点词的作用。

A. 作用:________________

B. 作用:________________

【4】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2)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5】“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回望”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罩”在这里如何理解?

【考点】
【答案】

【1】   甲:夏夜行船   乙:月夜归航  

【2】B

【3】A 句:“轻松”“舒展”写出了“我”如愿以偿的喜悦心情,和前面内心的沮丧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社戏对“我”的吸引力之大。

B句:运用一系列动词,传神地刻画出孩子们驾船技术的熟练,表现孩子们的聪明能干,烘托出“我”如愿以偿去看社戏的喜悦心情。

【4】(1)“踊跃”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连绵起伏的形状。既写出了航船速度之快,也表达了“我”欢快迫切的心情。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航船比作大白鱼,化静为动,既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船行速度快,又从侧面表现了小伙伴们高超的架船技术。

【5】“回望”表现出“我”依依的心情,“罩”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来时呼应。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给文章拟写题目的能力。记叙文的题目一般有以下几种特点:(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具有象征意义。仔细阅读两段文字,可以从事件内容角度拟写标题,如甲文写的是“夏天的夜晚行船去看社戏”,乙文写的是“在月夜下行船回家”,可以据此拟写标题。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与辨析。B项解释错误,“自失”意思是听得出神而忘了自己。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理解。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A句中“轻松”“舒展”写出了“我”终于可以去看社戏时的心情,和前面“很重的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我”如愿以偿后内心无比畅快和喜悦的心情。B句加点词语都是动词,是对小伙伴们开船动作的描写,突出技术之娴熟,表现孩子们的聪明能干,烘托出带“我”去赵庄看社戏的开心、兴奋之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语句的赏析。句(1)中,“山”本来是静物,但此刻“我”是坐在船上看的,船行时看到山一一掠过,因此把“山”比喻成“铁的兽脊”,形容它的“踊跃”,写出船行之快,以及“我”渴望快些看到社戏的急切心情。句(2)将“航船”比作“大白鱼”,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连富有经验的老渔夫都喝彩,说明他们的划船水平确实很高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情感的理解分析能力。句中的“回望”,指的是回头再看戏台,表现了“我”离开时的不舍。接着又以生动的比喻,描写戏台“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罩”是笼罩的意思,这是“我”远距离看满是灯光但却已模糊一片舞台时的情景,说它像“霞光”笼罩,一是表现灯光的美,二是营造一种如仙境般的美丽情境,与来时的描写相呼应,也突出“我”离去时不舍的心情。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7、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下面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桃花源记》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东晋著名诗人。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芳草鲜美 (2)无论魏晋

(3)阡陌交通   (4)便要还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5】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经过。

B.村中人发现渔人之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此以前没有“外人”来过。

C.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D.太守遣人去寻找桃花源,说明太守也对现实社会充满厌恶,想过桃源中人的生活。

【考点】
【答案】

【1】   《陶渊明集》   陶渊明  

【2】(1)新鲜美好  (2)不要说,更不必说  (3)田间小路  (4)同“邀”,邀请

【3】(1)老人和小孩都过着和平安乐的生活。

(2)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4】寄托或表达诗人的社会理想即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或答“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亦可。

【5】D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对于课本上的课文,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以及与作者相关的常识。本文出自课文《桃花源记》,选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陶渊明集》。

【2】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1)句意思是:花和草鲜嫩美丽。鲜美:鲜艳美丽。

(2)句意思是: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3)句意思是: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4)句意思是: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要:同“邀”,邀请。

【3】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字词意思: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一起;率,带领;妻子,妻子和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的理解分析能力。结合写作背景理解,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所以,他虚构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表现了作者对和平安宁、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5】D.表述有误。太守遣人去寻找桃花源,说明太守的好奇;寻而未果,说明桃花源只是一个虚拟的美好世界。故选D。

选自《陶渊明集》  作者:陶渊明  年代:东晋

参考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8、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式微视为,胡不归?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式微》)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衿》)

(5)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_______________”,左刻“____________,水波不兴”,石青糁之。(《核舟记》)

(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蒹葭》)

【考点】
【答案】

(1)气蒸云梦泽   (2)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3)胡为乎中露   (4)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5)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   (6)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解析】

“涯”“衿”“伊”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9、

阅读《关雎》,回答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_______和_________,在情感特质上主要表现为以礼节情,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3】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4】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点】
【答案】

【1】   起兴   重章叠句  

【2】窈窕淑女

【3】A

【4】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艺术手法的分析。比兴,是《关雎》一诗反复运用的艺术手法。比如,诗的一开头就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后面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雎鸠鸟雌雄匹配联想到君子淑女必成佳偶,由听到雎鸠鸟清新流转的歌唱而春心荡漾,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之切。诗歌各章,只变换个别词语,形成重章叠句。据此分析填空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词语的理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意思是: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窈窕”指美好的样子,“淑女”指温和善良的女子。“窈窕淑女”这一成语形容美丽而善良的女子。

【3】A.表述有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兴”的手法,而不是“比喻”。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真切地表现出男子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这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它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对幸福生活的热切渴望。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5分)

10、

名著导读。

傅雷先生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__________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教导儿子要做一个“德才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后来汇编成册,这就是_____________ ,这部著作主要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傅聪   书信   《傅雷家书》   对孩子的教育或如何教育孩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傅雷家书》的内容和情节的把握。《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期间写给儿子傅聪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时期,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文革”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之时。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家庭的命运起伏。这部著作主要讲述的是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

七、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5分)

11、

综合性学习。

你班进行“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春天是四季中惹人情思的季节。走进古诗苑,你会收获许多咏春的佳句。请你在以下诗句中,选出两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____________)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2)古诗中有成语,请你指出下列诗句中的成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___________)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___________)

(3)风花雪月是古诗中永恒的主题,请你各写一联吟风和咏月的诗句。

吟风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咏月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1)AD   (2)悲欢离合   青梅竹马   (3)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与掌握。理解诗句的意思可知,第一句描写的是春天,第二句描写的是夏天,第三句描写的是冬天,第四句描写的是春天,故选AD两项。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流传下来的成语的积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中的成语是“悲欢离合”,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流传下来的成语是“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儿童之间两小无猜的情状。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名句的积累。此类题目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写出两句连续的与“风、月”有关的古诗名句即可。例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等。

八、作文(共1题,共5分)

12、

作文

一缕春风把充满希望的种子撒落,就像父母的爱抚,让无助的心灵洒满了阳光;一缕春风把阳春三月的暗香浮动,就像朋友的倾诉,让纯真的岁月写满了珍惜;一缕春风把冬日的雾霾吹散,就像医护人员的坚守,让漫长的黑夜化作了信念的火光……父亲深沉的话语,母亲温柔的叮咛,朋友暖暖的笑意,疫情期间的携手同行……这些都像春风拂面而来,在我们的心头荡漾。

请以“一缕春风拂面来”为题作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600字以上;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考点】
【答案】

范文:

一缕春风拂面来

有一个季节,温暖明亮、莺歌燕舞;有一个地方,静谧安详、炊烟袅袅;有一个孩子,奔跑在这个季节,演绎了一段动人的故事。

每当柳枝摇曳,洁白轻盈的柳絮就飘飞在青砖红瓦的小巷里,阳光伴着春风,溢满整个春天的记忆。

阳春三月,奶奶准备好一大盆白菜馅,鲜嫩诱人,香味浓郁,在阳光的照耀下,与飘飞的柳絮一同映衬出明亮的色彩。

“这白菜啊,看似普通,其实最有营养了。”每年这时,奶奶都会做好一盘盘金黄焦脆的白菜馅饼,她总说韭菜馅儿对胃不好,白菜馅儿最香。年年如此,像是在向春天致敬,向柳絮告别。这一切都成了习惯--窗外春风拂柳,屋内馅饼飘香。

我曾无数次欣赏过馅饼诞生的过程,其制作工艺也配合着春天的气息,充满蓬勃的朝气。在运河边的老屋里,奶奶熟练地抓起一把面粉撒在面板上,之后扯下一块事先揉好的面团,用擀面杖擀成不大不小的面饼皮,裹上已经挤干水分、拌好香油的白菜馅,轻轻一捏,一个个手掌大小的白菜馅饼就整齐地排在秫秸做的盖帘上。这时候,奶奶就扭头看看正坐在矮矮的小木凳上的我:“怎么,眼馋了吧?别急,奶奶马上给你煎。”然后笑眯眯地走到灶台边,点上火,倒上油,将馅饼一个个放进油锅里。活泼好动的我可没耐心了,急忙跑到院子里的大柳树下,折柳条,吹柳笛,疯跑着抓柳絮,玩得不亦乐乎,可奶奶只一声“熟了”,我立刻扔下手中的玩具,飞快地跑向冒着热气的灶台。

奶奶这时会皱皱眉头,嗔怪道:“你这孩子,馋起来真是不怕烫!”我就嬉皮笑脸地说:“谁让我只馋奶奶的馅饼呢。”话音未落,奶奶就顺势把一块吹凉了的馅饼塞到我嘴里,慈祥地笑了。屋外,柳絮飘飞,像梦一样美丽……

春去秋来,花谢花开,儿时的故事已随风而逝。

屋外那棵柳树后来被移走了,伴随着我成长的青砖老屋也被拆掉了,如今变成了运河边的广场。柳树下的老屋里,奶奶做的馅饼渐渐定格成永恒。

又是春风拂柳时,故乡的孩子已经长大,柳絮飘飞的梦境已印在心底。

又是春风拂柳时,故事已结束,而梦,还在继续……

【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文题“一缕春风拂面来”很有诗意,根据引导语的理解,“春风”是一种比喻,或比喻在知识与做人道理上豁然开朗的那一刻顿悟的快乐,或比喻一段生活一段感情经历后那种无法言表的快慰和幸福感。无论写情感还是写感受,都要通过事件的叙述做依托。比如进入初中相遇一些新同学,由于自己的个性总是无法融入新的集体中,经常被人误解,被大家排斥,自己陷入深深的痛苦,但自己一直坚信有“春暖花开”的时候。“人不知而不愠”“勿以善小而不为”,于是,“我”从一点一滴做起来,真诚待人,乐于助人,关心班级,同时也多多展示自己的人品与才华,让大家了解自己。终于,同学朝“我”绽开的笑容多了,同学们与“我”牵手多了,于是感到“一缕春风拂面来”,自己孤寂已久心房终于“春暖花开”。此文题,也可写成散文,从家庭、校园、社会几个方面选材,撷取生活的镜头,用排比段的形式,写自己所见所闻,一件件美好的事,一个个美好的瞬间,都是“一缕春风拂面来”。这里的“春风”,不仅指自己的一种快乐幸福的体验,也是指社会的和平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图景。当然,这样写从构思创意来说,要求眼界开阔,立意有一定的高度,是不容易的,这需要平时多多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