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语文预测试卷(二)

初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5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变色龙》中看风使舵的人不只是奥楚蔑洛夫,巡警和围观者们无不如此

B.语文老师上课能根据同学们的表现随机应变,真是个八面玲珑的好老师

C.面对有些同学考试时用手机作弊的行为,身为共青团员,我们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D.这场来势汹汹的流感,让我们班一下子有六位同学不得不隔离治疗

2、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写好作文,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逐渐养成留心观察和积累写作素材。(将“留心”改为“用心”)

B.台风来临前夕,学校召开会议紧急要求同学们不要私自去游泳。(将“紧急”移到“会议”前)

C.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让优秀班集体的锦旗挂在了教室里。(删去“在…下”)

D.妈妈之所以老是怀疑他说的话是假的,原因是因为他不止一次地撒谎。(删去“原因”)

二、字词书写(共2题,共10分)

3、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一分为二的,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失败虽然是人人都不愿得到的结果 , 但有时却能激发人们坚忍的斗志;贫困虽然是人人都不愿过的生活 , 但有时却能成为人们奋进的动力;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

4、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chéng jiè______得还不够快意。

②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yìn bì______树下的幽花芳草。

③原来杨修为人shì cái fàng kuàng______ , 数犯曹操之忌。

④要是开了这一个恶例,以后谁都可以借口yǒu lì kě yuán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金属与微波,八字不合?

吴昊然

①炒菜可以用铁锅,微波炉却根本不买金属炊具的账。难道金属与微波是死对头吗?

②金属对微波的作用基本有两种:反射和吸收。微波的本质和光一样,是电磁波的一种。家用微波炉发出的微波频率为2.45GHz,相应的波长大约是12.2cm。普通金属晶格间隙的尺寸约为几个埃,远远小于微波的波长,所以,当微波遇到金属的时候,几乎不能通过,而会被反射。另有一小部分微波在金属浅浅的表层内被吸收,这个表层深度约为1μm(即10﹣6m)。就在这个薄层内,吸收了微波的金属会变得超级“兴奋”。金属原子的“好朋友”﹣﹣电子会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运动,撞击金属晶格。动能转化为热能,金属就在这样的“友情碰撞”下被加热了。

③如果将体积并不大的金属(例如铝箔)放入微波炉加热,其内部升温的程度会令金属hold不住。镶有金边的盘子不适合用作微波炉加热器皿,就是因为微波炉的高温足以熔化盘子的金边。不过适当地利用这一现象倒可以加工某些食品。比如专门为微波炉加热设计的爆米花,其包装内就有一层金属。在微波加热过程中,金属层快速升温可以让玉米粒在几分钟内就变成香脆可口的爆米花。

④反之,如果金属体积足够大的话,由于它是热的良导体,受微波作用产生的热能会很快被分散,金属整体的升温并不明显。所以如果你不小心落了一把金属勺在微波炉里,其实不用太担心,勺子外形圆滑,不会引起激烈的“打火”现象。如果这把勺子还泡在牛奶或者咖啡里就更不用怕了,热量会很快传递给周围的液体。表面积足够大的金属烤盘或烤架放到微波炉里,只要按照说明书的指示操作,都是安全的。

⑤那微波炉放入金属后“打火”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所谓打火,其实是空气在强电场的作用下被击穿产生电弧放电。在正常运转的微波炉中,电场强度是不足以击穿空气的。但如果有尖锐形状的金属物存在,情况就不一样了。例如你在微波炉里落下的是一把金属叉,而非金属勺,微波炉运转时,叉子的尖端部位就会产生能够击穿空气的场强。如果自家的微波炉“打火”了,你可千万别觉得好玩,这会使磁控管受损,并有火灾隐患,一个可能是要钱,一个可能是要命。

⑥在此须友情提醒一下各位好奇心重的同学:汞虽为液态,但也是金属,而且有毒。那些打算把水银温度计放到微波炉里去测量食品温度的同学,请先用体温计测测自己是否已经发烧。否则等妈妈质问“插着碎玻璃碴和混着汞蒸气的蛋羹是怎么回事儿”的时候,你们可别两手一摊,说这是火星版蛋羹的制作方法。

(选自《科学Fans》,略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标题以拟人和设问的手法,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B.第①②段采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揭示了所有金属都不要用微波炉加热这一原理。

C.第⑥段形象地警示读者不能把水银温度计放进微波炉里测温,紧扣中心话题,呼应上文。

D.本文语言幽默而生动,如“买账”“死对头”“要钱”“要命”,增强了表达效果。

(2)下列对微波炉里“打火”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波炉里放入金属后所引起的“打火”,其实是强电场击穿空气后产生电弧放电的现象。

B.如果正常运转的微波炉中发生了“打火”现象,肯定是因为其中有尖锐形状的金属物存在。

C.专门为微波炉加热设计的爆米花实际上就是成功利用了微波炉里的“打火”现象。

D.微波炉里“打火”现象后果很严重,轻则会使磁控管受损,重则导致火灾事故。

(3)妈妈想将鲜奶装在不锈钢盘里放进微波炉加热,但不知道这样做会不会有危险。请你结合文中的知识对她说几句话。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请和我保持距离
张爱国
十年前,我还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那天刚下课,邮递员送来一封信,没有寄信人的姓名和地址,只在收信栏内写着“张爱国收”。
待看了信,我很吃惊,这位在信里也没有留名的学生,整封信从头至尾都在辱骂我,不仅给我起了一系列侮辱性的绰号,还一次次说我是“误人子弟”,是教师队伍里的“害群之马”……
我很快就断定写这封信的是刚毕业的学生马力。初二时,有一次,我批评他时的确很过分,一定是给他带来了伤害和怨恨。
虽然马力的信很过分,但我还是深刻反思了自己。反思的结论竟然是我真的有点在“误人子弟”,就在这时,我有个下海的机会,于是我毅然辞了职。
就像我教书时总是优秀教师一样,从商的我很快成了一名出色的企业家,但我一直延续着朴素的生活习惯,并没有买车。
一次,我乘公交车,竞意外地在车上碰见了马力。
马力触电一般地站起身,满脸通红,走过来,握住我的手:“张老师……张老师……我……”
我说:“你这个家伙,毕业这么多年了也不来看看老师,也不给老师写信。”
马力只是不断地说:“对不起,对不起老师……”
渐渐地,马力的紧张和尴尬消失了,他大概是确信了我并不知道那封信是他所写。下车后,马力坚决要请我吃饭。
席间,我知道马力大学已毕业一年,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我说:“马力,当年那么多学生,就数你小子脑瓜子最活,愿意在我的公司干吗?”马力一听,感激得眼泪都下来了。
或许是作为对自己当年错误的补偿吧,马力工作十分卖力,也十分出色。我也对马力越来越欣赏,不断地给他提职、加薪。
对于那封信,我差不多忘了,即使偶尔想到,也是淡然一笑:谁在孩子时代不犯错误?
两年过去了。一天晚上,马力陪我吃饭,他一次次举杯敬我,也一遍遍说着感谢我的话。
我分明喝高了,笑了笑说:“马力啊,要说感谢,应该是我感谢你啊!”
马力赶紧说:“恩师,您这是说的哪里话?”
“我说的是实话,马力,我真的感谢你!”我打着酒嗝却真诚地说,“要不是你当年提醒了我,我如今可能还是那匹误人子弟的害群之马呢。”
马力短暂的吃惊后,就开始满脸通红,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很快,马力找了个理由,结束了晚餐。
第二天,马力没来上班,手机关机。第三天,第四天,马力都没有来﹣﹣他竟然与我不辞而别!
很长时间我都无法理解马力的不辞而别,直到不久前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的话:“人与人应该有一些距离,就像你隔着一层窗户纸看室内,你觉得很洁净,但一旦捅破这层纸,你会发现其实房子里充满了灰尘和污垢。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污点’,你只能将它保留在心中,哪怕是双方心照不宣也可以,但就是不能说出来……”
只是我明白这一点太迟了,因为直到现在我也没有见过马力一次。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我”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

情节

时间

主要事件

开端

十年前

收到刚毕业的学生马力很过分的一封信

发展

偶遇马力后

______

高潮

两年后的一天晚上

______

结局

不久前

看杂志后期发,明白马力不辞而别的原因


(2)联系全文内容,分析文中“我”的形象。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马力的不同心理。
①马力触电一般地站起身,满脸通红,走过来,握住我的手:“张老师……张老师……我……”
②马力短暂的吃惊后,就开始满脸通红,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
(4)文章以“请和我保持距离”为题有哪些好处?你读完本文后获得了哪些感悟?

四、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7、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

②乞人不屑也______

③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以二者不可兼得时“舍鱼而取熊掌”的常理作类比,深入浅出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

B.第①段以假设的语气强调了“舍生取义”的重要,因为“义”比生命更重要,“不义”比死亡更可怕。

C.“行道之人”与乞丐宁死也不肯接受不敬的施舍,这一事例生动而有力地证明了人人都有“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

D.本文中,作者把“所欲”与“所恶”、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乡为”与“今为”分别进行对比,这样把道理说得更加清楚,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8、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赵简子死,未葬,中牟入齐。已葬五日,襄子起兵攻围之。未合而城自坏者数十丈。襄子击金而退之。军吏谏曰:“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襄子曰:“吾闻之叔向曰:‘君子不乘人于利,不迫人于险。’使之治城,城治而后攻之。”中牟闻其义,乃请降。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合而城自坏者数十丈(包围)

B.襄子击金而退之(退兵)

C.不迫人于险(逼迫,胁迫)

D.中牟闻其义(传闻)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

(3)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中牟为什么不战而归顺襄子?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9、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①______ ,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②蒹葭采采,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之涘。(《诗经•蒹葭》)

③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______ , ______。(杜牧《赤壁》)

④白居易在《观刈麦》中用“______ , ______”这两句诗,表现了百姓租税繁重、生活贫困的悲惨景象。

⑤请把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默写完整。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______ , ______!

______?______。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六、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5分)

10、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A)“就这样,多亏你与内务大臣建立了伟大友情,整个事情才得到了折中的解决。皇帝严令:一步步将你饿死的计划必须在秘密中进行,不让别人知晓,但弄瞎你眼睛的判决却写在弹劾书中。除海军大将鲍尔高兰之外,大家一致同意。鲍尔高兰是皇后的奴才,皇后陛下一直让他坚持把你处死;自从你那次用可耻而非法的手段扑灭了她寝宫的大火,她对你一直怀恨在心。”

这位君王和他的内阁采用了一种惯例(有人跟我说,这种惯例和从前的做法大不相同),就是,每当朝廷颁布一项严酷的判决,不论那是为了替君王泄愤,还是为了替宠臣报怨,皇帝总要在全体内阁会议上发表一通演说,表明他如何宽大、仁爱,说他这些品质是天下闻名、举世公认的。演说很快刊行全王国。再没有比歌颂皇帝仁慈那样的话让老百姓更害怕的了,因为大家看得出来,这样的颂词越夸张越强调,刑罚肯定更惨无人道,而受害人也就更加冤枉了……可是,一想起我对皇帝曾宣过誓,回忆起他给我的恩典,以及授予我的“那达克”的崇高荣誉,我马上就惶恐地取消了这样的念头。我也没有这么快就学会朝臣们那种报恩的办法。

(B)如果有一头母牛因年老或者意外事故死了,“慧驷”还没来得及把它弄给自己的“耶胡”吃,附近的“耶胡”便已经成群地来争夺了,这样就会像我描述的那样引来一场战争,双方被爪子抓得一塌糊涂,不过因为它们没有我们发明的那种方便的杀人武器,倒是很难得会互相残杀。有时候,附近几处的“耶胡”没有任何明显的原因也会这样大打一场;一个地区的“耶胡”瞅准一切机会,趁另一个地区的“耶胡”还没有准备好,就向对方发起突然袭击。要是它们发现偷袭计划失败,就跑回家去。敌人没有了,就进行一场我所说的那种内战。

(1)选文节选自《______》,作者是英国作家______。选文(A)中的故事发生在______ , 选文(B)中的故事发生在______。

(2)联系原著,选文(A)中划线的“可耻而非法的手段”和“这样的念头”分别指什么?选文(B)中“耶胡”们之间通常在哪几种情况下会发生冲突?

(3)请结合选文(A)(B),谈谈全书在反映作者生活的社会现实方面的主要艺术特点。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路上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试:学校里时常会有各学科的水平考试,实验室里有操作能力的测试,运动场上有动作技能的考查……很多考试会显露人们不同的品格和道德水平。

请以“不同寻常的考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广东省中考语文预测试卷(二)

初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变色龙》中看风使舵的人不只是奥楚蔑洛夫,巡警和围观者们无不如此

B.语文老师上课能根据同学们的表现随机应变,真是个八面玲珑的好老师

C.面对有些同学考试时用手机作弊的行为,身为共青团员,我们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D.这场来势汹汹的流感,让我们班一下子有六位同学不得不隔离治疗

【考点】
【答案】

B

【解析】

A.看风使舵: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合乎句意,是正确的;

B.八面玲珑:形容人处世圆滑,不得 罪任何一方。含贬义。属褒贬不当,是错误的;

C.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没有触动,一点也不动心,合乎句意,是正确的;

D.来势汹汹: 是指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来势: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 汹汹:声势盛大的样子。合乎句意,是正确的;

故选:B。

2、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写好作文,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逐渐养成留心观察和积累写作素材。(将“留心”改为“用心”)

B.台风来临前夕,学校召开会议紧急要求同学们不要私自去游泳。(将“紧急”移到“会议”前)

C.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让优秀班集体的锦旗挂在了教室里。(删去“在…下”)

D.妈妈之所以老是怀疑他说的话是假的,原因是因为他不止一次地撒谎。(删去“原因”)

【考点】
【答案】

A

【解析】

A.缺少宾语中心语,句末加“的习惯”;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A。

二、字词书写(共2题,共10分)

3、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一分为二的,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失败虽然是人人都不愿得到的结果 , 但有时却能激发人们坚忍的斗志;贫困虽然是人人都不愿过的生活 , 但有时却能成为人们奋进的动力;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

【考点】
【答案】

痛苦虽然是人人都不愿经受的体验;但有时却能造就人们刚强的性格;危机虽然是人人都不愿遭遇的困境;但有时却能点燃人们突破的热情

【解析】

分析例句,明确仿写的内容是辩证地看待问题的两个方面,注意句式特点为:…虽然是…,但是却…。

答案示例:痛苦虽然是人人都不愿经受的体验,但有时却能造就人们刚强的性格;危机虽然是人人都不愿遭遇的困境,但有时却能点燃人们突破的热情。

4、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chéng jiè______得还不够快意。

②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yìn bì______树下的幽花芳草。

③原来杨修为人shì cái fàng kuàng______ , 数犯曹操之忌。

④要是开了这一个恶例,以后谁都可以借口yǒu lì kě yuán______。

【考点】
【答案】

惩戒;荫庇;恃才放旷;有例可援

【解析】

“惩戒”不要写作“承接”;“荫庇”不要写作“荫蔽”;“恃才放旷”不要写作“恃才放况”;“有例可援”不要写作“有列可援”。

答案:①惩戒②荫庇 ③恃才放旷④有例可援

三、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金属与微波,八字不合?

吴昊然

①炒菜可以用铁锅,微波炉却根本不买金属炊具的账。难道金属与微波是死对头吗?

②金属对微波的作用基本有两种:反射和吸收。微波的本质和光一样,是电磁波的一种。家用微波炉发出的微波频率为2.45GHz,相应的波长大约是12.2cm。普通金属晶格间隙的尺寸约为几个埃,远远小于微波的波长,所以,当微波遇到金属的时候,几乎不能通过,而会被反射。另有一小部分微波在金属浅浅的表层内被吸收,这个表层深度约为1μm(即10﹣6m)。就在这个薄层内,吸收了微波的金属会变得超级“兴奋”。金属原子的“好朋友”﹣﹣电子会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运动,撞击金属晶格。动能转化为热能,金属就在这样的“友情碰撞”下被加热了。

③如果将体积并不大的金属(例如铝箔)放入微波炉加热,其内部升温的程度会令金属hold不住。镶有金边的盘子不适合用作微波炉加热器皿,就是因为微波炉的高温足以熔化盘子的金边。不过适当地利用这一现象倒可以加工某些食品。比如专门为微波炉加热设计的爆米花,其包装内就有一层金属。在微波加热过程中,金属层快速升温可以让玉米粒在几分钟内就变成香脆可口的爆米花。

④反之,如果金属体积足够大的话,由于它是热的良导体,受微波作用产生的热能会很快被分散,金属整体的升温并不明显。所以如果你不小心落了一把金属勺在微波炉里,其实不用太担心,勺子外形圆滑,不会引起激烈的“打火”现象。如果这把勺子还泡在牛奶或者咖啡里就更不用怕了,热量会很快传递给周围的液体。表面积足够大的金属烤盘或烤架放到微波炉里,只要按照说明书的指示操作,都是安全的。

⑤那微波炉放入金属后“打火”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所谓打火,其实是空气在强电场的作用下被击穿产生电弧放电。在正常运转的微波炉中,电场强度是不足以击穿空气的。但如果有尖锐形状的金属物存在,情况就不一样了。例如你在微波炉里落下的是一把金属叉,而非金属勺,微波炉运转时,叉子的尖端部位就会产生能够击穿空气的场强。如果自家的微波炉“打火”了,你可千万别觉得好玩,这会使磁控管受损,并有火灾隐患,一个可能是要钱,一个可能是要命。

⑥在此须友情提醒一下各位好奇心重的同学:汞虽为液态,但也是金属,而且有毒。那些打算把水银温度计放到微波炉里去测量食品温度的同学,请先用体温计测测自己是否已经发烧。否则等妈妈质问“插着碎玻璃碴和混着汞蒸气的蛋羹是怎么回事儿”的时候,你们可别两手一摊,说这是火星版蛋羹的制作方法。

(选自《科学Fans》,略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标题以拟人和设问的手法,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B.第①②段采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揭示了所有金属都不要用微波炉加热这一原理。

C.第⑥段形象地警示读者不能把水银温度计放进微波炉里测温,紧扣中心话题,呼应上文。

D.本文语言幽默而生动,如“买账”“死对头”“要钱”“要命”,增强了表达效果。

(2)下列对微波炉里“打火”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波炉里放入金属后所引起的“打火”,其实是强电场击穿空气后产生电弧放电的现象。

B.如果正常运转的微波炉中发生了“打火”现象,肯定是因为其中有尖锐形状的金属物存在。

C.专门为微波炉加热设计的爆米花实际上就是成功利用了微波炉里的“打火”现象。

D.微波炉里“打火”现象后果很严重,轻则会使磁控管受损,重则导致火灾事故。

(3)妈妈想将鲜奶装在不锈钢盘里放进微波炉加热,但不知道这样做会不会有危险。请你结合文中的知识对她说几句话。

【考点】
【答案】

(1)B

(2)C

(3)

妈妈,把鲜奶装在不锈钢盘里加热不会有危险的.因为不锈钢盘体积足够大,又是热的良导体,受微波作用产生的热能会很快传递给鲜奶,既安全又能很快加热.

【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二段中的“普通金属晶格间隙的尺寸约为几个埃,远远小于微波的波长,所以,当微波遇到金属的时候,几乎不能通过,而会被反射”可知,只有普通金属会出现这种情况,不包括特殊的金属,第二项说法过于绝对,所以本项错误。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三段中的“镶有金边的盘子不适合用作微波炉加热器皿,就是因为微波炉的高温足以熔化盘子的金边。不过适当地利用这一现象倒可以加工某些食品。比如专门为微波炉加热设计的爆米花,其包装内就有一层金属。”可知专门为微波炉加热设计的爆米花利用的是动能转化为热能的原理,并非“打火”现象,所以C项错误。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此类题目,一般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先要有称呼,然后根据文本内容向妈妈介绍这样做不会有危险的原因即可。语意清晰,语序合理。

答案:(1)B(2)C(3)示例:妈妈,把鲜奶装在不锈钢盘里加热不会有危险的。因为不锈钢盘体积足够大,又是热的良导体,受微波作用产生的热能会很快传递给鲜奶,既安全又能很快加热。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请和我保持距离
张爱国
十年前,我还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那天刚下课,邮递员送来一封信,没有寄信人的姓名和地址,只在收信栏内写着“张爱国收”。
待看了信,我很吃惊,这位在信里也没有留名的学生,整封信从头至尾都在辱骂我,不仅给我起了一系列侮辱性的绰号,还一次次说我是“误人子弟”,是教师队伍里的“害群之马”……
我很快就断定写这封信的是刚毕业的学生马力。初二时,有一次,我批评他时的确很过分,一定是给他带来了伤害和怨恨。
虽然马力的信很过分,但我还是深刻反思了自己。反思的结论竟然是我真的有点在“误人子弟”,就在这时,我有个下海的机会,于是我毅然辞了职。
就像我教书时总是优秀教师一样,从商的我很快成了一名出色的企业家,但我一直延续着朴素的生活习惯,并没有买车。
一次,我乘公交车,竞意外地在车上碰见了马力。
马力触电一般地站起身,满脸通红,走过来,握住我的手:“张老师……张老师……我……”
我说:“你这个家伙,毕业这么多年了也不来看看老师,也不给老师写信。”
马力只是不断地说:“对不起,对不起老师……”
渐渐地,马力的紧张和尴尬消失了,他大概是确信了我并不知道那封信是他所写。下车后,马力坚决要请我吃饭。
席间,我知道马力大学已毕业一年,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我说:“马力,当年那么多学生,就数你小子脑瓜子最活,愿意在我的公司干吗?”马力一听,感激得眼泪都下来了。
或许是作为对自己当年错误的补偿吧,马力工作十分卖力,也十分出色。我也对马力越来越欣赏,不断地给他提职、加薪。
对于那封信,我差不多忘了,即使偶尔想到,也是淡然一笑:谁在孩子时代不犯错误?
两年过去了。一天晚上,马力陪我吃饭,他一次次举杯敬我,也一遍遍说着感谢我的话。
我分明喝高了,笑了笑说:“马力啊,要说感谢,应该是我感谢你啊!”
马力赶紧说:“恩师,您这是说的哪里话?”
“我说的是实话,马力,我真的感谢你!”我打着酒嗝却真诚地说,“要不是你当年提醒了我,我如今可能还是那匹误人子弟的害群之马呢。”
马力短暂的吃惊后,就开始满脸通红,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很快,马力找了个理由,结束了晚餐。
第二天,马力没来上班,手机关机。第三天,第四天,马力都没有来﹣﹣他竟然与我不辞而别!
很长时间我都无法理解马力的不辞而别,直到不久前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的话:“人与人应该有一些距离,就像你隔着一层窗户纸看室内,你觉得很洁净,但一旦捅破这层纸,你会发现其实房子里充满了灰尘和污垢。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污点’,你只能将它保留在心中,哪怕是双方心照不宣也可以,但就是不能说出来……”
只是我明白这一点太迟了,因为直到现在我也没有见过马力一次。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我”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

情节

时间

主要事件

开端

十年前

收到刚毕业的学生马力很过分的一封信

发展

偶遇马力后

______

高潮

两年后的一天晚上

______

结局

不久前

看杂志后期发,明白马力不辞而别的原因


(2)联系全文内容,分析文中“我”的形象。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马力的不同心理。
①马力触电一般地站起身,满脸通红,走过来,握住我的手:“张老师……张老师……我……”
②马力短暂的吃惊后,就开始满脸通红,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
(4)文章以“请和我保持距离”为题有哪些好处?你读完本文后获得了哪些感悟?

【考点】
【答案】

(1)打消马力的担心,请他到自己的公司工作,并不断提携他;酒后透露了当年那封信的内容,导致马力不辞而别

(2)

①勇于自我反思,勇于自责:收到马力很过分的信后,冷静反思,下海经商;看杂志后醒悟马力不辞而别的原因,并深深地愧疚。②宽容、真诚:偶遇写过分的信给自己的马力,不仅宽慰他,请他到自己的公司工作,还大力提携他;酒后真心地感谢马力。

(3)

①马力没想到会遇见“我”,为当年写了那封过分的信而紧张、难堪。②马力终于知道“我”原来早就知道那封过分的信是他写的,两年多来一直瞒着他,因而格外失落、难堪。

(4)

好处:巧设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关键事件,突出了中心;奠定了文章淡淡的悔恨、愧疚的情感基调。感悟示例: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必要的距离;应当宽以待人,不应挑明他人的“污点”。

【解析】

(1)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根据文本的内容可知,本文所写故事为:作为老师的我收到一封学生写来的作,作中对我大为辱骂,我认定是我的一个学生马力。我反思了自己,决定辞职经商。多年后我事业有成,又再次遇到了马力,对于那封信,我绝口不提,并请他到我的公司工作。一次吃饭时,我隐晦的提到了那封信,谁知第二天马力竟然不辞而别,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人与人相处的道理。据此可以我的口吻来作答本题。

(2)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作答时,需要根据文本对指定人物的描写来分析。根据我收到马力很过分的信后,冷静反思,下海经商,看杂志后醒悟马力不辞而别的原因,并深深地愧疚可知我勇于自我反思,勇于自责。根据我偶遇写过分的信给自己的马力,不仅宽慰他,请他到自己的公司工作,还大力提携他;酒后真心地感谢马力可知我的宽容和真诚。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作答时,需要确定句子的描写对象和描写方法,然后根据语境分析其表达的感情或心理即可。第一句话是对马力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描写,表现了他看到我后的紧张与难堪,因为他知道我清楚那封信是他写的。第二句话是对马力神态的描写,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马力知道了真相,因而感动失落与难堪。

(4)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文章标题可能有的作用:①、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暗示)文章主旨。②、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③、点明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④、确定文章描写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⑤、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富有哲理,引人思考。本文的标题概括了中心事件,同时揭示了本文的主旨,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7、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

②乞人不屑也______

③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以二者不可兼得时“舍鱼而取熊掌”的常理作类比,深入浅出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

B.第①段以假设的语气强调了“舍生取义”的重要,因为“义”比生命更重要,“不义”比死亡更可怕。

C.“行道之人”与乞丐宁死也不肯接受不敬的施舍,这一事例生动而有力地证明了人人都有“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

D.本文中,作者把“所欲”与“所恶”、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乡为”与“今为”分别进行对比,这样把道理说得更加清楚,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考点】
【答案】

(1)超过,胜过;表示值得(做);停止,放弃

(2)

①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②(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3)D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①句意为: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甚:超过,胜过。②句意为: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屑:表示值得(做)。③句意为: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已:停止。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①句中重点词有:非独:不只,不仅;非:不; 独:仅。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句意为: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②句中重点词有:万种:指高位厚禄;辩:指分辨;于:指对;加:指益处;句意为:(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做出选择。

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有误,“把‘所欲’与‘所恶’进行对比”这一说法不妥。

故选:D。

8、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赵简子死,未葬,中牟入齐。已葬五日,襄子起兵攻围之。未合而城自坏者数十丈。襄子击金而退之。军吏谏曰:“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襄子曰:“吾闻之叔向曰:‘君子不乘人于利,不迫人于险。’使之治城,城治而后攻之。”中牟闻其义,乃请降。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合而城自坏者数十丈(包围)

B.襄子击金而退之(退兵)

C.不迫人于险(逼迫,胁迫)

D.中牟闻其义(传闻)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

(3)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中牟为什么不战而归顺襄子?

【考点】
【答案】

(1)D

(2)

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

(3)

襄子不乘人之危,在中牟城墙毁坏之际没有乘机进攻,而是主动撤退.这种仁义的美德折服了中牟.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A.正确;B.正确;C.正确;D.句意:中牟城内的守将听到赵襄子这番如此仁义的话。闻:听说。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翻译为:君王亲率兵马征讨中牟守将的罪行,城墙自行倒塌,这说明老天爷帮助我们去讨伐这些天理难容的罪人,为什么我们要撤退呢?根据意义划分为: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明确中牟不战而归顺襄子的原因是:襄子不乘人之危,在中牟城墙毁坏之际没有乘机进攻,而是主动撤退。这种仁义的美德折服了中牟。

【附参考译文】

赵简子死后还没落葬,中牟的守将就叛变投靠齐国了。赵襄子将父亲简子下葬料理停当后,第五天发兵征伐中牟城,但包围还没完全合拢,中牟城的城墙突然自行倒塌十来丈。赵襄子下令鸣金收兵。军吏们劝谏说:“君王亲率兵马征讨中牟守将的罪行,城墙自行倒塌,这说明老天爷帮助我们去讨伐这些天理难容的罪人,为什么我们要撤退呢?”赵襄子解释道:“我听叔向说过:‘君子不该在自己有利的形势下去欺凌别人,君子也不该在别人处于险境时去逼迫他。’所以让他们将城墙修好后我们方开战进攻吧。”中牟城内的守将听到赵襄子这番如此仁义的话后,便请求投降。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9、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①______ ,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②蒹葭采采,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之涘。(《诗经•蒹葭》)

③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______ , ______。(杜牧《赤壁》)

④白居易在《观刈麦》中用“______ , ______”这两句诗,表现了百姓租税繁重、生活贫困的悲惨景象。

⑤请把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默写完整。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______ , ______!

______?______。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考点】
【答案】

苔痕上阶绿;白露未已;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解析】

①苔痕上阶绿(重点词:痕)②白露未已(重点词:已)③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重点词:郎)④家田输税尽 拾此充饥肠(重点词:输)⑤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重点词:弊)

六、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5分)

10、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A)“就这样,多亏你与内务大臣建立了伟大友情,整个事情才得到了折中的解决。皇帝严令:一步步将你饿死的计划必须在秘密中进行,不让别人知晓,但弄瞎你眼睛的判决却写在弹劾书中。除海军大将鲍尔高兰之外,大家一致同意。鲍尔高兰是皇后的奴才,皇后陛下一直让他坚持把你处死;自从你那次用可耻而非法的手段扑灭了她寝宫的大火,她对你一直怀恨在心。”

这位君王和他的内阁采用了一种惯例(有人跟我说,这种惯例和从前的做法大不相同),就是,每当朝廷颁布一项严酷的判决,不论那是为了替君王泄愤,还是为了替宠臣报怨,皇帝总要在全体内阁会议上发表一通演说,表明他如何宽大、仁爱,说他这些品质是天下闻名、举世公认的。演说很快刊行全王国。再没有比歌颂皇帝仁慈那样的话让老百姓更害怕的了,因为大家看得出来,这样的颂词越夸张越强调,刑罚肯定更惨无人道,而受害人也就更加冤枉了……可是,一想起我对皇帝曾宣过誓,回忆起他给我的恩典,以及授予我的“那达克”的崇高荣誉,我马上就惶恐地取消了这样的念头。我也没有这么快就学会朝臣们那种报恩的办法。

(B)如果有一头母牛因年老或者意外事故死了,“慧驷”还没来得及把它弄给自己的“耶胡”吃,附近的“耶胡”便已经成群地来争夺了,这样就会像我描述的那样引来一场战争,双方被爪子抓得一塌糊涂,不过因为它们没有我们发明的那种方便的杀人武器,倒是很难得会互相残杀。有时候,附近几处的“耶胡”没有任何明显的原因也会这样大打一场;一个地区的“耶胡”瞅准一切机会,趁另一个地区的“耶胡”还没有准备好,就向对方发起突然袭击。要是它们发现偷袭计划失败,就跑回家去。敌人没有了,就进行一场我所说的那种内战。

(1)选文节选自《______》,作者是英国作家______。选文(A)中的故事发生在______ , 选文(B)中的故事发生在______。

(2)联系原著,选文(A)中划线的“可耻而非法的手段”和“这样的念头”分别指什么?选文(B)中“耶胡”们之间通常在哪几种情况下会发生冲突?

(3)请结合选文(A)(B),谈谈全书在反映作者生活的社会现实方面的主要艺术特点。

【考点】
【答案】

(1)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或乔纳森?斯威夫特);小人国;慧驷国

(2)

前者指“我”用一泡尿成功地浇灭了皇后寝宫的大火;后者指“我”为了自保而准备奋起反抗。“耶胡”们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况主要有三种:为抢夺食物发动群体性的攻击;发动对附近同类的突然袭击;内战。

(3)

《格列佛游记》一书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讽刺手法的运用上,尖锐深邃的讽刺是这部作品的灵魂。如选文(A)中小人国君臣对待“我”这位有功之臣的态度和做法,简直就是当时英国社会的写照;选文(B)中“耶胡”们的种种冲突,深刻地讽刺了当时人类社会的统治者为了争权夺利而发动残酷掠夺的不义战争的丑恶行径。

【解析】

(1)格列佛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作品《格列佛游记》的主人公。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小人国)、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勒皮他(飞岛国)和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十八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及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2)本题考查名著主要内容的把握。

(3)本题考查学生对《格列佛游记》艺术特色的把握,注意把握小说的讽刺手法。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路上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试:学校里时常会有各学科的水平考试,实验室里有操作能力的测试,运动场上有动作技能的考查……很多考试会显露人们不同的品格和道德水平。

请以“不同寻常的考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考点】
【答案】

【参考例文】

不同寻常的考试

“无人监考?”全班顿时像煮熟的稀饭炸开了锅,都向老师投去怀疑的目光。、“对,无人监考。”老师肯定地点点头回答说。

是这样的,初三了,我们像一战时期的凡尔登被一科科考试炸得遍体鳞伤。这不,明天又是一场数学测验,这让我们这个偏向文科的班级惊恐不安。

刚刚老师宣布,因数学老师出差,明天的数学小测验无人监考。这消息一出,就像树林里的一声号角,惊动了各家鸟儿。

旁边的小张正埋着头掩嘴偷笑。不用说,他一定又是在想如何作弊了,就算平时有老师监考,他也会想方设法作弊,更别说明天无人监考了。

后面的小李拍拍我的肩膀说:“嘿。想好怎么作弊了吗?”我猛地一回头,笑了笑:

“平时复习好好的,何必作弊呢?呵呵!”

“你可真够清高哟。”小李递给我一个鄙夷的眼神。这反话,我是听得出来的。

窗外,乌云把太阳紧紧地拥抱在怀里,教室里一下暗了许多。

放学了,平时听见下课铃声就像听到百米冲刺枪声的同学们竟然还在座位上学习。

我不禁好奇地四处探探。原来,有的在纸条上抄写数学公式,有的在课桌上写上有关概念,大家都在“准备”明天的测验啊!

我无奈地摇摇头,背着书包离开了。

回到家里,心里十分纠结,到底是好好复习呢,还是弄小抄作弊呢?作弊吧,这是违反校规的呀,而且老师也说过,考试不仅仅是知识的检测,也是诚信为人的检测;不作弊吧,又怕被同学嘲笑太笨了,到底如何是好呢?

这时,我想到课文上的一句话:“苟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我想到了它的主人屈原,想到他的生平:众人皆醉,唯他独醒;举世皆浊,唯他独清。此时,我决定不作弊。

第二天,我自信地来到教室,认真做科代表发下的试卷,不管他人如何作弊,我只顾埋头挥笔。

当拿到数学成绩分数的时候,我不是最高分。但我觉得,那是一份让我的心灵满意的答卷。

三闾犬夫行吟泽畔,投身与鱼相伴,化为汨罗江上一缕艾草香,我愿化作一艘龙舟,与之偕行相伴。

【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前面没有一段提示性的语段,本作文考查考生能不能认真观察生活,从生活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富有内涵的思考。

【审题立意】这一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是“不同寻常”和“考试”,“特殊”,这是自我心里感觉,“考试”的答卷,应该是正面积极、弘扬主旋律、昂扬向上的;也可以是战胜自私、贪婪、懦弱等人性劣根的表现。“考试”,这是行文过程的记录,也是考生一次心灵完善的历程。在作文中,应该表现完成“考试”的经历,也应该展示“考试”的“特殊”结果。

【思路点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一、学习中的“考试”。二、工作中的“考试”。三、生活中的“考试”。

【思路举例】考生在学习中不时参加各种考试,尤其是在初三的时候。学习中的“考试”反映学习中的问题,可以是学习的过程、方法,也可以是 学习的兴趣、习惯,还可以是学习的毅力、耐心,乃至战胜困难的勇气等等。学习中的“考试”关涉的人和事,老师、同学、家长或亲友等,都可以成为写作内容。

【文体选择】本文按要求只能写成记叙文。

【表达方式】整篇文章要以记叙文字为主,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在文章最后可以写一段议论抒情文字,写出所感所悟,升华一下文章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