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灌阳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初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4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

将下列句子整理成条理清晰的语段,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云开雾散之后,凭栏眺望,武夷的山水尽收眼底。

②天游峰海拔4100米,为福建省武夷山第一胜地。

③当雨过天晴、晨曦微露的时候,可以在这里欣赏云海奇观,有时还可以看到奇妙的“佛光”。

④它位于武夷山中部,峭壁千寻,高耸于群峰之上,常有云雾缭绕。

⑤因为游客登峰巅、观云海,犹如遨游天宫,所以这座山名曰“天游”。

A.③①②⑤④ B.⑤②④①③ C.②④③①⑤ D.②③④⑤①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饥肠辘辘 花团锦簇 恍然大悟 截然不同

B.人声顶沸 煞有介事 顷盆大雨 若无其事

C.众目睽睽 悔恨莫及 浑为一谈 人迹罕致

D.废寝忘食 感概万分 全神惯注 疲倦不堪

二、字词书写(共1题,共5分)

3、

用正楷字体书写下列文字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三、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5分)

4、

阅读《回家的敲门声》,回答小题。

回家的敲门声

①每一个夜晚的来临,一听到我下班回家叩打门环的声音,父母便像赛跑一样一前一后争着为我开门,总怕被对方抢了先。母亲的脚步细碎而轻柔,父亲的脚步则如重锤般有力,跺得地面“咚咚”直响。因此尽管母亲非常的努力,但总是比父亲慢半拍,为我开门的似乎永远都是父亲!有时候母亲也会站在父亲身后大声的嗔怪:”平时让你干点事,你磨磨蹭蹭慢慢腾腾的,一听到儿子回来你跑的比兔子都快!”父亲此时总是呵呵的憨笑两声,但并不驳斥母亲的话。门在开启的瞬间,我照例能听到两声一高一低苍老而亲切的问候,随后老两口就像勤务员似的一人给我推自行车,一人帮我拿包,让我尽享“领导”般的待遇。就这样,父母一前一后紧紧相随的身影,或重或轻的脚步声,或高或低的问候声一直伴随我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②后来为我开门的只有父亲一个人了,因为母亲病了,她已经彻底失去了与父亲竞争的能力,腿脚已不太灵便的她大多数时间里只能坐在床头迎接我的归来,目送我的离去,而我也很难听到母亲那风风火火细碎而轻柔的脚步声了。母亲久治不愈的病带走了父亲很大一部分活力,他的脚步声不再像重锤般的有力而变得有些迟缓了。除了他亲切的问候,温和的眼神未变,父亲脸上的皱纹已增加了很多,头上的白发也增加了很多……

③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父母对我的依恋似乎更浓更深了。有时晚上加班回家迟一些,父亲便携着孱弱的母亲在街口翘首以盼、望眼欲穿的看着儿子来时的路……大老远我就能看到昏黄的路灯下站着两个互相搀扶着的老人雕塑般静静的、久久的凝视着远方,他们灰白的头发不时被风吹起,来回飞舞……我知道那是父母在等我回家。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究竟等了我多久,但我肯定想像得出从家到街口,他们已经进进出出很多遍了。很可惜,那时候我并没有任何的感恩之心,丝毫也没有,我只是觉得做父母的都是这样。

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进大门我发现门口忽然多了一把椅子,起初我很奇怪,不知道椅子放在这里究竟有何用?后来我知道了椅子是父亲放在这里的,是他专门坐在这里等着为我开门的。父母亲年纪都大了,耳朵都有些发沉,母亲怕我敲门时他们听不到,便建议父亲在门口放一把椅子,快到我回来的时间,父亲便坐在这儿等着我的敲门声……

⑤再后来,我结婚了,回家的次数渐渐少了起来,但是放在门口的那把椅子却始终未动,我曾经几次想把椅子搬走都被母亲拦下了,母亲说:“椅子就别动了,你爸爸已经习惯坐在那儿了!”不知怎的,我的心猛然动了一下,我知道父亲的习惯是因为我养成的。如今我在离家比较远的地方工作和生活,一年之中回家的次数已是屈指可数,然而家门口的那把椅子居然还在……真的,我现在忽然很想哭,很想家,很想我的爸爸妈妈,我想回去看看他们。

⑥作为一名游子,虽然漂泊在外,沧海桑田已是平常事。但我又是多么的幸福,只要我的父母还在,在我身后始终会有一座温馨的港湾随时迎候我这叶小舟的归航……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读全文想一想,文章以“回家的敲门声”为题有何好处?

【3】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词句。

(1)请写出第①段中加点词“憨笑”的含义。

(2)第③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文章结尾一段又何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联系现实生活,请简要谈谈你读了本文后获得的启示。

四、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时:时间

B.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

C.吾日三省吾身。省:反省

D.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

【2】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战

C.可以调素琴 D.皆以美于徐公

【3】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只要温习了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谈论的是学习方法。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D.“四书”指的是《尚书》《论语》《大学》《中庸》。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5】两千多年来,孔子闪烁着哲理光彩的语录,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请从文中选择一则,谈谈你的感悟。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6、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2)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李白)

(5)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6)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8)油蛉在这里低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9)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适《别大董二首》

六、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首句描写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句进行赏析。

七、名著阅读(共1题,共5分)

8、

名著阅读积累。

(1)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长妈妈(阿长),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洋淀纪事》是_____________创作的小说、散文的结集,主要表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

(3)《湘行散记》以还乡历程为“线”,以 ______________为“点”,点线相连,徐徐向我们展开了一幅湘西山水长卷。

(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选段文字节选自《_______________》(填写书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篇目名)。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初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

将下列句子整理成条理清晰的语段,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云开雾散之后,凭栏眺望,武夷的山水尽收眼底。

②天游峰海拔4100米,为福建省武夷山第一胜地。

③当雨过天晴、晨曦微露的时候,可以在这里欣赏云海奇观,有时还可以看到奇妙的“佛光”。

④它位于武夷山中部,峭壁千寻,高耸于群峰之上,常有云雾缭绕。

⑤因为游客登峰巅、观云海,犹如遨游天宫,所以这座山名曰“天游”。

A.③①②⑤④ B.⑤②④①③ C.②④③①⑤ D.②③④⑤①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仔细阅读这段话,介绍的是武夷山的天游峰。首先要介绍天游峰的海拔,句②为首句;接着介绍它的位置,即句④;然后介绍它的奇观“云海”和“佛光”,即句③,接着介绍它的整体形象特点,即句①;最后句⑤归纳总结,介绍它得名的原因。据此分析排序为②④③①⑤,选C。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饥肠辘辘 花团锦簇 恍然大悟 截然不同

B.人声顶沸 煞有介事 顷盆大雨 若无其事

C.众目睽睽 悔恨莫及 浑为一谈 人迹罕致

D.废寝忘食 感概万分 全神惯注 疲倦不堪

【考点】
【答案】

A

【解析】

B.顶——鼎,顷——倾;

C.浑——混,致——至;

D.概——慨,惯——贯。

故选A。

二、字词书写(共1题,共5分)

3、

用正楷字体书写下列文字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考点】
【答案】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规范书写汉字的能力。汉字的书写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但现在的许多中小学生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连笔画的先后顺序都没掌握。笔划要清楚,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注意“霄”不要写成“宵”。

三、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5分)

4、

阅读《回家的敲门声》,回答小题。

回家的敲门声

①每一个夜晚的来临,一听到我下班回家叩打门环的声音,父母便像赛跑一样一前一后争着为我开门,总怕被对方抢了先。母亲的脚步细碎而轻柔,父亲的脚步则如重锤般有力,跺得地面“咚咚”直响。因此尽管母亲非常的努力,但总是比父亲慢半拍,为我开门的似乎永远都是父亲!有时候母亲也会站在父亲身后大声的嗔怪:”平时让你干点事,你磨磨蹭蹭慢慢腾腾的,一听到儿子回来你跑的比兔子都快!”父亲此时总是呵呵的憨笑两声,但并不驳斥母亲的话。门在开启的瞬间,我照例能听到两声一高一低苍老而亲切的问候,随后老两口就像勤务员似的一人给我推自行车,一人帮我拿包,让我尽享“领导”般的待遇。就这样,父母一前一后紧紧相随的身影,或重或轻的脚步声,或高或低的问候声一直伴随我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②后来为我开门的只有父亲一个人了,因为母亲病了,她已经彻底失去了与父亲竞争的能力,腿脚已不太灵便的她大多数时间里只能坐在床头迎接我的归来,目送我的离去,而我也很难听到母亲那风风火火细碎而轻柔的脚步声了。母亲久治不愈的病带走了父亲很大一部分活力,他的脚步声不再像重锤般的有力而变得有些迟缓了。除了他亲切的问候,温和的眼神未变,父亲脸上的皱纹已增加了很多,头上的白发也增加了很多……

③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父母对我的依恋似乎更浓更深了。有时晚上加班回家迟一些,父亲便携着孱弱的母亲在街口翘首以盼、望眼欲穿的看着儿子来时的路……大老远我就能看到昏黄的路灯下站着两个互相搀扶着的老人雕塑般静静的、久久的凝视着远方,他们灰白的头发不时被风吹起,来回飞舞……我知道那是父母在等我回家。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究竟等了我多久,但我肯定想像得出从家到街口,他们已经进进出出很多遍了。很可惜,那时候我并没有任何的感恩之心,丝毫也没有,我只是觉得做父母的都是这样。

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进大门我发现门口忽然多了一把椅子,起初我很奇怪,不知道椅子放在这里究竟有何用?后来我知道了椅子是父亲放在这里的,是他专门坐在这里等着为我开门的。父母亲年纪都大了,耳朵都有些发沉,母亲怕我敲门时他们听不到,便建议父亲在门口放一把椅子,快到我回来的时间,父亲便坐在这儿等着我的敲门声……

⑤再后来,我结婚了,回家的次数渐渐少了起来,但是放在门口的那把椅子却始终未动,我曾经几次想把椅子搬走都被母亲拦下了,母亲说:“椅子就别动了,你爸爸已经习惯坐在那儿了!”不知怎的,我的心猛然动了一下,我知道父亲的习惯是因为我养成的。如今我在离家比较远的地方工作和生活,一年之中回家的次数已是屈指可数,然而家门口的那把椅子居然还在……真的,我现在忽然很想哭,很想家,很想我的爸爸妈妈,我想回去看看他们。

⑥作为一名游子,虽然漂泊在外,沧海桑田已是平常事。但我又是多么的幸福,只要我的父母还在,在我身后始终会有一座温馨的港湾随时迎候我这叶小舟的归航……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读全文想一想,文章以“回家的敲门声”为题有何好处?

【3】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词句。

(1)请写出第①段中加点词“憨笑”的含义。

(2)第③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文章结尾一段又何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联系现实生活,请简要谈谈你读了本文后获得的启示。

【考点】
【答案】

【1】本文主要写几个不同时期 “我”下班回家,年迈的父母听见敲门声迎接“我”回家的事情。

【2】既点明文章的中心,也是文章的行文线索。

【3】(1)“憨笑”原指傻笑、天真的笑,文中指父亲被母亲猜中心思发出高兴的笑,表现了父亲乐意为“我”开门的心理。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等儿子回家的父母比作雕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母盼儿归来的虔诚和执着的形象特点。

【4】画龙点睛,升华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为子女营造安宁与温馨港湾的父母的感激之情。

【5】示例一:作子女的,永远是父母心头的牵挂,无论身在何处,家永远是我们温暖的避风港。示例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关爱父母,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尽一份自己的责任,让父母感受到幸福。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细读文章可知,作者以时间为顺序,记叙了在人生的不同时期,父亲和母亲总是会开门迎接我回家的几件小事。

【2】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作用的分析。解答题目的作用要从内容、结构、艺术效果三个角度来考虑。内容:概括文章所叙述的事件;点明文章的主旨;指出文章的主要人物。结构:是文章行文的线索等。艺术效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回家的敲门声”既点明父母期待我回家的主旨,也是文章的写作线索。

【3】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第(1)小题要求理解词语的含义。句中的“憨笑”的本义指的是朴实天真的笑,在这里指父亲的朴实,为能为给儿子开门而开心,表达了对儿子的关爱。第(2)题要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个句子将比做“雕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的表达了父母等候儿子的执着和对儿子的爱。

【4】本题考查学生对段落语句作用的分析。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来理解,最后一段结构上,总结全文;内容上,深化主旨,写出了父母对“我”的爱,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5】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根据“只要我的父母还在,在我身后始终会有一座温馨的港湾随时迎候我这叶小舟的归航”可以明白,子女永远是父母的牵挂,无论身在何处,家永远是我们温暖的港湾。所以,我们应该多尊重、关爱父母,多与他们交流,感恩父母,让父母感受到幸福。

四、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时:时间

B.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

C.吾日三省吾身。省:反省

D.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

【2】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战

C.可以调素琴 D.皆以美于徐公

【3】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只要温习了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谈论的是学习方法。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D.“四书”指的是《尚书》《论语》《大学》《中庸》。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5】两千多年来,孔子闪烁着哲理光彩的语录,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请从文中选择一则,谈谈你的感悟。

【考点】
【答案】

【1】A

【2】B

【3】C

【4】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5】示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启发:学过的知识要及时复习,这样,才能对学过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解析】

【1】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A项有误,“时”是“按时”的意思。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是“凭借”的意思。

A.以:因为;

B.以:凭借;

C.以:来;

D.以:认为。

故选B。

【3】A.错误,“可以为师”的前提是“温故而知新”,除了温习旧知识,还用善于思考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B.错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谈论的是珍惜时间;

C.正确;

D.“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文言文翻译,尽量使用直译法,要求逐字逐句地落实,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此句重点词有:三军,军队;夺,改变;匹夫,指贫民百姓。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从文章中任选一则,结合内容和生活实际来谈感悟即可。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一句,意思是:温习学过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这就告诉我们:学过的知识要及时复习,这样,才能对学过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选自《论语》  作者: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年代:春秋

参考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6、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2)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李白)

(5)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6)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8)油蛉在这里低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9)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适《别大董二首》

【考点】
【答案】

(1)潮平两岸阔   (2)一夜征人尽望乡   (3)断肠人在天涯   (4)夜发清溪向三峡   (5)应傍战场开   (6)山岛竦峙   (7)岐王宅里寻常见   (8)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9)天下谁人不识君  

【解析】

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望、涯、溪、竦、峙、岐、琴”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六、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首句描写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句进行赏析。

【考点】
【答案】

【1】首句描绘了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诗人通过描绘这种暮春景象,渲染了一种哀伤愁苦的气氛。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把离别的愁绪托付给明月; 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问候。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首句描绘“杨花落尽”、“子规啼”,是一句自然环境描写,可从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来表明的时间季节,渲染了凄凉冷落的气氛,烘托了离别忧伤的心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的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您一直到夜郎以西。这句诗将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拟人化,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的同情、关切和慰藉。

七、名著阅读(共1题,共5分)

8、

名著阅读积累。

(1)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长妈妈(阿长),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洋淀纪事》是_____________创作的小说、散文的结集,主要表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

(3)《湘行散记》以还乡历程为“线”,以 ______________为“点”,点线相连,徐徐向我们展开了一幅湘西山水长卷。

(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选段文字节选自《_______________》(填写书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篇目名)。

【考点】
【答案】

(1)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   (2)孙犁   (3)小船停泊处   (4)《朝花夕拾》   《五猖会》  

【解析】

这是一道名著阅读题。

(1)题是对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的考查,根据提示可知,“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指的是作者在日本仙台学医的老师“藤野先生”。

(2)题是对作品文学常识的考查。《白洋淀纪事》的作者是孙犁。

(3)题是对沈从文的作品《湘行散记》的考查。这部作品以还乡历程为“线”,以小船停泊处为“点”,点线相连,向我们展开了一幅湘西山水长卷。

(4)题的文段出自《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一文。这篇散文通过写去看赛会前父亲突然要求“我”背书,背过书后却没有了游玩的兴致,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