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初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6题,共30分)

1、

下面没有使用对偶的一句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所描写的景物充盈着生命的灵气。

B.《金色花》是德国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代表作有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另外还有杂文与散文。

D.《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新化县加大了整治力度。

B.一进入会场就看到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

C.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

D.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用上写景技巧,是能否写好景物的关键。

4、

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班在运动会上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听到这一消息,大家都喜出望外。

B.研讨会上大家人声鼎沸的谈论着。

C.这是需要精读的文章,怎可不求甚解,随意浏览?

D.他志存高远,矢志不渝的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从来没有见异思迁,真让我敬佩。

5、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花团锦簇 硬朗 慷概 派谴

B.安贫乐到 坍塌 奥密 拼奏

C.小心翼翼 争执 鉴赏 祷告

D.油然而声 云宵 遮蔽 烂慢

6、

下列加点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莅临(weì)   澄清(dèng) 应和(hè)   分歧(qí)

B.整宿(xiù) 粼粼(lín) 收敛(liǎn) 确凿(záo)

C.粗犷(guǎng)   菡萏(dàn)   匿笑(nì) 油蛉(líng)

D.嫩芽(lèn) 狭隘(yì) 蝉蜕(tuì) 殉职(xùn)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15分)

7、

阅读选文,回答下列小题

难忘那一缕生命的馨香

——怀念残疾人作家史铁生先生

①2010年12月31日凌晨,著名作家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消息传来时,新一轮的冷空气正席卷神州大地,瑟瑟寒风中,大片的雪花正在漫天飘飞,路旁的松树、冬青的枝叶也低垂着。

②史先生是我最敬重的作家之一。读他的第一篇文章是《我与地坛》,这篇散文我读得很慢很认真,前后读过三遍,这篇文章里,史先生用平实的文字平静而低调地叙述自己的心路历程,他从自身出发,对存在的信念与生命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思考,文中的母子情深令人动容。在文章里,他坦承当初的颓废与迷茫,“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地坛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他平静地回顾当初的心理挣扎,“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便决定活下去试试。为什么要活下去试试呢?好像仅仅是因为不甘心,机会难得,不试白不试,腿反正是完了,一切仿佛都要完了,但死神很守信用,试一试不会额外再有什么损失。说不定倒有额外的好处呢,是不是?”他这样阐述自己最初的写作动机,“为了让那个躲在园子深处坐轮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别人眼里稍微有点光彩,在众人眼里也能有个位置,哪怕那时再去死,也就多少说得过去了。”他的写作状态近乎痴迷,“中了魔了,整天都在想哪一件事可以写,哪一个人可以让你写成小说……中了魔了,那时我完全是为了写作活着。”像一位邻家大哥把真实的心迹娓娓道来,把真切的心灵感悟与千万读者分享。《我与地坛》带给我们对生命的思考与生命价值的触动,是亲切而深刻真实的。

③史先生说:“左右苍茫时,总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蹚,便用笔去找。”于是他过上了“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生活,我对他的全部了解来源于他的文章。读《我的轮椅》后,我知道他身边有一位不离不弃的守候天使希米小姐。后来,略知他的生平,1951年出生于北京,16岁初中毕业,18岁响应号召去延安地区的清平湾下乡插队。21岁住进医院,从此双腿瘫痪再也没有站起来。28岁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30岁患上严重的肾病,这样一位深受病痛折磨的人,却在病榻上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病隙碎笔》《务虚笔记》等。由于多年来病痛缠身,史铁生的文学创作从自身经历出发,直面死亡,逐渐升华出对心灵的真正探索和诘问。《活着的事》《写作的事》《病隙碎笔》和《我的丁一之旅》无不深具哲思。

④“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于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这是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对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的授奖词,也是对他本人及其作品最真实最恰当的评价。

⑤史铁生的一生,似辛勤的蜜蜂,默默地把生活的苦难酿成生命的馨香。那些充满睿智哲思的作品,影响了无数的读者,他不屈不挠迎接命运挑战的豁达态度,深深感染了数不清的人。从他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高尚灵魂的绝美舞姿,倾听到崇高心灵的歌唱。“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有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那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2010年的最后一天,他走了,带着无数读者的眷恋与景仰。他永远在我们身边,那一缕生命的馨香,将继续温暖我们的心灵。

【1】第①段中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请分析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地坛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2)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3】依照文本,请分条概括出第⑤段中“那一缕生命的馨香”的具体内涵。

【4】细读全文,联系拓展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毫不特殊。

——史铁生《病隙碎笔》

请谈谈史铁生的人生经历与创作实践给你的人生启示,并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8、

阅读《我愿意去读懂你》,回答下列小题

我愿意去读懂你

王小毛

我真后悔给爸买智能手机,更后悔教会他刷朋友圈。

周一我在公司被忙碌的工作牵得团团转,郁闷地在朋友圈发了条动态:“一个上午累成狗。”几分钟后,手机提示音响个不停,全是爸发来的超长语音。我以为家里出了什么大事,赶紧放下工作躲进厕所收听。哦,原来是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最后还说:“不要把自己和狗相提并论,你是狗,你爸是什么?”

我抱着手机,真是哭笑不得,不知和爸从何说起。

一个周末,我约了闺蜜去逛街,回来时发现好端端的家被我表妹一条名叫“肉肉”的哈士奇狗给“强拆”了,可是肇事者一脸不屑地蹲在门口根本没表现出一点儿愧疚之意。卫生纸被撕碎了,我忍;沙发被啃了,也可不计较;但当我看到摔碎的粉饼和折断的口红时,一股怒火攻上心头,立刻拍照片配上狠话发到朋友圈:“这种狗怎么炖好吃?”

几分钟后,我爸的斥责电话就打了进来:“你是不是疯了,为了这么点儿事儿就要杀肉肉!”我实在无语。

为避免爸产生不必要的误解,从此后我再发朋友圈,都会选择性地屏蔽他,仅向他展示自己“积极向上”的一面。因此,爸的唠叨明显少了。

有一天,天气甚好,我穿着新买的春装去公园玩儿。因为知道爸喜欢我参加户外活动,便拍了几张美图展示健康生活理念。爸好像一直擎着手机窥探我,整日无事可做,只等待另一头伺机而动——照片刚发好,就是一个秒赞。

可接着我又收到三篇“深度好文”,大概是“小心病从脚入…‘女人最怕脚受凉…‘足部穴位详图”这类的标题。

唉,真是防不胜防!为了扮潮,我特意露出一截脚踝。谁承想大好春色他不看,偏偏把注意力放在我的脚上。

我赶紧解释,气温回升一点儿都不冷,街上的小姑娘都这样打扮。爸大概觉得用语音说费事,直接打电话过来。

最后的结果是我只好妥协,下午回家换了长裤、长袜,并拍照片儿发给他看。此后,我每天都能收到爸推送的“养生文”,感觉自己有望活到下个世纪。

十一假期到来的前三天,爸一改风格,每天准时分享两篇“感恩父母”系列文章,接着还发来这样的语音:“女儿呀,你要是忙就不要回来了!爸特别好……咳……咳……”

听听,我怎么能不回去?

那日下了出租车,只见爸满面红光地在小区门口等我,一边还在和几位邻居侃大山。我主动和几位叔叔打招呼,爸对我的举止、衣着特别满意,在回家的路上不停地示好:“女儿呀,老爸给你做了一桌好吃的!”

爸的厨艺确实很好,我空着肚子赶火车,早已饿得饥肠辘辘,一见蛋黄煸鸡翅、蒜蓉开背虾、红烧排骨,我扑上去抄起筷子准备开吃,却被爸叫停:“等下!我先拍个照!”

为了取个全景,爸踩着一个小凳子,其间三次下来调整摆盘,好不容易拍完饭桌,为了凑“九宫格”,他还要拍我送他的礼物,以及我吃得满嘴流油的囧样子。他没完没了地折腾,根本顾不上吃饭,我风卷残云,吃饱喝足后,见他扔弓着身子不停地删删改改。我一直觉得,爸身上有一种与年龄不符的幼稚。

印象中,爸是我周围第一个接触QQ的家长。我读中学时,有一天放假,我在电脑前和网友聊得甚欢,爸借着送水果的机会,在我身后磨磨蹭蹭半天,最后用讨好的口气问:“宝贝女儿,你能不能帮爸爸申请一个QQ号?”

当爸可以在我的个人空间自由出入的时候,我已经悄悄玩起了微博,没有爸这个“好友”跟踪,我终于可以肆无忌惮地宣泄情绪。我原本不想让他知道,可一次亲戚聚会,表弟在饭桌上大咧咧地问我:“姐,你关注一下我的微博,@我一下呗!”

我感觉情况不妙。果然爸迅速从推杯换盏的氛围中抽离,一脸疑惑地问:“啥是微博?怎么关注?”

于是,我又成了爸的“特别关注”。

这些年,爸一路跟着我,从QQ到微博,再到微信,一直艰难地适应着这个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但他用尽全力也只做到了形式上的趋从——他其实并不懂我,更猜不透我在想什么。

爸发完朋友圈,才安心地坐到饭桌前。饭菜已经凉透,我提出给他热一下,他却说:“不用了,你快去给爸点赞。”

我只好听他的话,点进他的朋友圈,手动点赞。是的,我把爸设为不看他的朋友圈,因为受不了他动辄用养生好文刷屏。

点完赞,我坐在饭桌旁陪爸聊天。爸啃排骨的时候,忽然想起什么,撂下筷子问:“你不会真把肉肉炖了吧?”

唉,我不知该怎么跟他解释,毕竟他能理解的网络词还停留在“给力”这个层面。

我说:“老爸,我们这代人的表达方式,不是你想的那样严肃。”

爸的脸红了,憋了很久才说:“你什么事都不跟爸说,爸只能自己想办法去了解。”我心里突然不是滋味,假装埋头刷朋友圈,内心早已波澜四起。

妈去世的早,是爸把我拉扯成人。我知道爸爱我,一直在庇护着我,但我总觉得在这个世上没有可以倾诉少女心事的人。后来,相继出现的各种社交工具给我的情绪一个出口,我和那些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谈烦恼、聊困惑。爸担心我,但我什么都不愿意和他讲,他能做的,便是努力融入我的世界,甚至不顾自己滑稽的状态,跟在我的身后,捕捉我喜怒哀乐的蛛丝马迹。

爸在QQ上,只与我一人聊天;爸的微博,只关注我一人;爸在微信上倒是偶尔和亲友交流,但把我设为置顶聊天对象。翻一翻我们俩的聊天记录,每次天气突变、流行病来袭……他总是兴师动众地搬运一堆文章,希望能帮到我,而我的回复,永远都是简单的几个字或者表情。

隔日早餐时间,我发现爸爸坐在桌前看手机。许久,他才笑着说:“哈哈,‘累成狗’,原来是这个意思啊!”

爸又开始学习网络用语了,看他认真记录的样子,我不想再做他特别难懂的女儿。

回到自己的小家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整理网络用语,逐条解释,给爸发过去。

因为在亲情的世界里,只有我们俩,他越来越苍老,靠近我的姿态越来越笨拙,所以我想等一等他。我也愿意认真地去读懂爸,我想告诉他,我的心其实从未与他疏远。

(摘自2018年《青年文摘》,有改动)

【1】文章写爸“努力融入我的世界…,跟在我的身后,捕捉我喜怒哀乐的蛛丝马迹”,根据作者行文思路,将下列空白处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因家里被表妹的狗破坏而在朋友圈发狠话,爸打来电话斥责我。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爸申请QQ号,在我的空间自由出入,后来又关注我的微博。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爸开始学习网络语言,继续努力靠近我,读懂我。

【2】请结合上下文,从词的含义、表达的情感两个角度,给下面画横线的词语作批注。

他越来越苍老,靠近我的姿态越来越笨拙,所以我想等一等他。

【3】根据文章内容,围绕题目“我愿意去读懂你”,从女儿的角度写几句感谢父亲的话。(100字以内)

9、

阅读《散步》,回答下列小题。

散步

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文中划线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一家人散步时产生了哪些分歧?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3】“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1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论语》十二章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⑪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⑫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

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趣 )

C.吾日三省吾身 (每天)

D.三十而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2】下列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3】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道家经典之一,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

B.本文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等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

C.第八则讲人的道德修养,提倡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D.第九则是讲学习态度,“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指的是学习方法还是学习态度?说说你对这句话的体会。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11、

默写填空

(1)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表达对朋友的关切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3)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借用典故,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必说________________,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角树,________________。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____。”(《世说新语》(咏雪)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1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请你说说诗人欲作家书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诗中的话回答。

【2】“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综合性学习(共2题,共10分)

13、

综合性学习:

(1)根据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说道:“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梦想是沙漠中的绿洲,带给我们希望;梦想是成长中的阶梯,帮助我们攀登;______ ,________。让我们以奋斗者的姿态,心怀梦想,奔向未来。

(2)探寻家乡节日风俗:假如你是“探寻家乡节日风俗”活动小组的成员,在展示课上,以家乡端午节为例,展示你组探寻的收获。

有关端午节的习俗:

有关端午节的故事:

14、

阅读“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故事,说出言外之意。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

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孔融的言外之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5、

作文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参赛,第一次获奖,第一次挨批评,第一次作检讨,第一次游泳,第一次上网,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做自己想做的事……第一次意味着尝试探索,第一次意味着迎接挑战。无数个第一次,促使你不断成长。

请以“第一次____”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选好角度,确定立意;(2)补充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完成写作任务;(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有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真实姓名、校名、地名。(4)字数不少于600字。

湖南省娄底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初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6题,共30分)

1、

下面没有使用对偶的一句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考点】
【答案】

D

【解析】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上下联词性不相对,结构不相同。不是对偶句。故选D。

2、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所描写的景物充盈着生命的灵气。

B.《金色花》是德国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代表作有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另外还有杂文与散文。

D.《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

【考点】
【答案】

B

【解析】

泰戈尔是印度诗人。故选B。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新化县加大了整治力度。

B.一进入会场就看到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

C.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

D.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用上写景技巧,是能否写好景物的关键。

【考点】
【答案】

D

【解析】

A.不合逻辑。把“不再”改为“再次”。

B.搭配不当。改为“一进入会场就看到许多面彩旗和听到一片欢乐的歌声”。

C.关联词语使用不当。“但”改为“也”或“即使”改为“虽然”。

故选D。

4、

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班在运动会上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听到这一消息,大家都喜出望外。

B.研讨会上大家人声鼎沸的谈论着。

C.这是需要精读的文章,怎可不求甚解,随意浏览?

D.他志存高远,矢志不渝的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从来没有见异思迁,真让我敬佩。

【考点】
【答案】

B

【解析】

A. 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B. 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不能用来修饰“谈论”。

C. 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D. 见异思迁: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故选B。

5、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花团锦簇 硬朗 慷概 派谴

B.安贫乐到 坍塌 奥密 拼奏

C.小心翼翼 争执 鉴赏 祷告

D.油然而声 云宵 遮蔽 烂慢

【考点】
【答案】

C

【解析】

A.慷慨,派遣。

B.安贫乐道,奥秘,拼凑。

D.油然而生,云霄,烂漫。

故选C。

6、

下列加点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莅临(weì)   澄清(dèng) 应和(hè)   分歧(qí)

B.整宿(xiù) 粼粼(lín) 收敛(liǎn) 确凿(záo)

C.粗犷(guǎng)   菡萏(dàn)   匿笑(nì) 油蛉(líng)

D.嫩芽(lèn) 狭隘(yì) 蝉蜕(tuì) 殉职(xùn)

【考点】
【答案】

C

【解析】

A. 莅临(lì)。

B. 整宿(xiǔ)。

D. 嫩芽(nèn),狭隘(ài)。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15分)

7、

阅读选文,回答下列小题

难忘那一缕生命的馨香

——怀念残疾人作家史铁生先生

①2010年12月31日凌晨,著名作家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消息传来时,新一轮的冷空气正席卷神州大地,瑟瑟寒风中,大片的雪花正在漫天飘飞,路旁的松树、冬青的枝叶也低垂着。

②史先生是我最敬重的作家之一。读他的第一篇文章是《我与地坛》,这篇散文我读得很慢很认真,前后读过三遍,这篇文章里,史先生用平实的文字平静而低调地叙述自己的心路历程,他从自身出发,对存在的信念与生命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思考,文中的母子情深令人动容。在文章里,他坦承当初的颓废与迷茫,“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地坛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他平静地回顾当初的心理挣扎,“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便决定活下去试试。为什么要活下去试试呢?好像仅仅是因为不甘心,机会难得,不试白不试,腿反正是完了,一切仿佛都要完了,但死神很守信用,试一试不会额外再有什么损失。说不定倒有额外的好处呢,是不是?”他这样阐述自己最初的写作动机,“为了让那个躲在园子深处坐轮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别人眼里稍微有点光彩,在众人眼里也能有个位置,哪怕那时再去死,也就多少说得过去了。”他的写作状态近乎痴迷,“中了魔了,整天都在想哪一件事可以写,哪一个人可以让你写成小说……中了魔了,那时我完全是为了写作活着。”像一位邻家大哥把真实的心迹娓娓道来,把真切的心灵感悟与千万读者分享。《我与地坛》带给我们对生命的思考与生命价值的触动,是亲切而深刻真实的。

③史先生说:“左右苍茫时,总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蹚,便用笔去找。”于是他过上了“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生活,我对他的全部了解来源于他的文章。读《我的轮椅》后,我知道他身边有一位不离不弃的守候天使希米小姐。后来,略知他的生平,1951年出生于北京,16岁初中毕业,18岁响应号召去延安地区的清平湾下乡插队。21岁住进医院,从此双腿瘫痪再也没有站起来。28岁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30岁患上严重的肾病,这样一位深受病痛折磨的人,却在病榻上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病隙碎笔》《务虚笔记》等。由于多年来病痛缠身,史铁生的文学创作从自身经历出发,直面死亡,逐渐升华出对心灵的真正探索和诘问。《活着的事》《写作的事》《病隙碎笔》和《我的丁一之旅》无不深具哲思。

④“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于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这是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对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的授奖词,也是对他本人及其作品最真实最恰当的评价。

⑤史铁生的一生,似辛勤的蜜蜂,默默地把生活的苦难酿成生命的馨香。那些充满睿智哲思的作品,影响了无数的读者,他不屈不挠迎接命运挑战的豁达态度,深深感染了数不清的人。从他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高尚灵魂的绝美舞姿,倾听到崇高心灵的歌唱。“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有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那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2010年的最后一天,他走了,带着无数读者的眷恋与景仰。他永远在我们身边,那一缕生命的馨香,将继续温暖我们的心灵。

【1】第①段中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请分析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地坛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2)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3】依照文本,请分条概括出第⑤段中“那一缕生命的馨香”的具体内涵。

【4】细读全文,联系拓展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毫不特殊。

——史铁生《病隙碎笔》

请谈谈史铁生的人生经历与创作实践给你的人生启示,并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考点】
【答案】

【1】这段文字运用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肃穆凝重的气氛。

【2】(1)史铁生为了避开现实世界的疾病给自己带来的迷茫、绝望、苦恼,到地坛去寻找生命的慰藉。(2)史铁生通过他充满睿智哲思的作品,照亮我们日益颓废的心灵世界,使人反省、振作。

【3】①与读者分享的真切的心灵感悟。②从自身经历出发,升华出的对心灵的真正探索与诘问。③追索人的价值和光辉。④豁达的人生态度。

【4】①人生难免遇到挫折,我们要有直面挫折的勇气。②我们不仅要有直面挫折的勇气,还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去点亮别人的心灵。(举例要扣住这两点作答)

【解析】

【1】解答此题,需先明白题目要求。此题要求分析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作用,表现手法主要包括修辞方法、描写方法、表达方式等;至于作用,可从该句在文本中的位置及其对表现主题、推动情节发展、展现人物性格等方面入手。这句话写的是景,用于听到史铁生逝世的消息之后,于是易知这是用的借景抒情的方法。这句话在全文开头,因此可从渲染肃穆凝重气氛、烘托史铁生去世时萧瑟的情景、抒发对史铁生思念之情等方面分析。

【2】要分析某句话在文中的含义,不仅要从分析该句结构入手了解语句的意思,还要从该句所处位置分析。题中,第(1)句,写史铁生摇着轮椅到地坛去的目的,是因为他把地坛认为“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这里的“一个世界”即现实世界,“另一个世界”即可以慰藉生命的世界。因此这句话的含义是:史铁生到地坛去寻找生命的慰藉,在这里可以成功地避开现实世界的疾病给自己带来的绝望与苦恼。第(2)句,写史铁生的作品的作用,其中的“我们日益幽暗的心”指当代人们日益颓废的心灵世界。因此这句话的含义是:史铁生通过他充满睿智的哲思的作品,照亮我们日益颓废的心,他的作品撼人心魄,促人反省,催人振奋。

【3】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回答此题,要在文本中仔细筛选有关信息。文本中有“把真切的心灵感悟与千万读者分享”一语,这就是“馨香”之一。文本中有“史铁生的文学创作从自身经历出发,直面死亡,逐渐升华出对心灵的真正探索和诘问”一语,这就是“馨香”之二。文本中有“史铁生却居住于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这就是“馨香”之三。文本中有“他不屈不挠迎接命运挑战的豁达态度,深深感染了数不清的人”,这就是“馨香”之四。

【4】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和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回答此题,应该明白,题目中所谓“史铁生的人生经历与创作实践给你的人生启发”,就是史铁生的人生经历与创作实践中我们应该学习的优点和长处。而材料“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就是对史铁生生命过程的诠释。史铁生虽然身体残疾,但在经过短期的痛苦和绝望之后,仍能“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这种直面挫折的勇气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史铁生“那些充满睿智哲思的作品,影响了无数的读者”这启示我们不仅要有直面挫折的勇气,还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去点亮别人的心灵。

环境描写的作用。1、环境描写可以见出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情、精神等。2、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情绪、感情)、奠定的感情基调、作铺垫等。3、环境描写还可以衬托人物形象或心境,或提供背景、渲染气氛、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为以下的内容埋下伏笔等。

8、

阅读《我愿意去读懂你》,回答下列小题

我愿意去读懂你

王小毛

我真后悔给爸买智能手机,更后悔教会他刷朋友圈。

周一我在公司被忙碌的工作牵得团团转,郁闷地在朋友圈发了条动态:“一个上午累成狗。”几分钟后,手机提示音响个不停,全是爸发来的超长语音。我以为家里出了什么大事,赶紧放下工作躲进厕所收听。哦,原来是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最后还说:“不要把自己和狗相提并论,你是狗,你爸是什么?”

我抱着手机,真是哭笑不得,不知和爸从何说起。

一个周末,我约了闺蜜去逛街,回来时发现好端端的家被我表妹一条名叫“肉肉”的哈士奇狗给“强拆”了,可是肇事者一脸不屑地蹲在门口根本没表现出一点儿愧疚之意。卫生纸被撕碎了,我忍;沙发被啃了,也可不计较;但当我看到摔碎的粉饼和折断的口红时,一股怒火攻上心头,立刻拍照片配上狠话发到朋友圈:“这种狗怎么炖好吃?”

几分钟后,我爸的斥责电话就打了进来:“你是不是疯了,为了这么点儿事儿就要杀肉肉!”我实在无语。

为避免爸产生不必要的误解,从此后我再发朋友圈,都会选择性地屏蔽他,仅向他展示自己“积极向上”的一面。因此,爸的唠叨明显少了。

有一天,天气甚好,我穿着新买的春装去公园玩儿。因为知道爸喜欢我参加户外活动,便拍了几张美图展示健康生活理念。爸好像一直擎着手机窥探我,整日无事可做,只等待另一头伺机而动——照片刚发好,就是一个秒赞。

可接着我又收到三篇“深度好文”,大概是“小心病从脚入…‘女人最怕脚受凉…‘足部穴位详图”这类的标题。

唉,真是防不胜防!为了扮潮,我特意露出一截脚踝。谁承想大好春色他不看,偏偏把注意力放在我的脚上。

我赶紧解释,气温回升一点儿都不冷,街上的小姑娘都这样打扮。爸大概觉得用语音说费事,直接打电话过来。

最后的结果是我只好妥协,下午回家换了长裤、长袜,并拍照片儿发给他看。此后,我每天都能收到爸推送的“养生文”,感觉自己有望活到下个世纪。

十一假期到来的前三天,爸一改风格,每天准时分享两篇“感恩父母”系列文章,接着还发来这样的语音:“女儿呀,你要是忙就不要回来了!爸特别好……咳……咳……”

听听,我怎么能不回去?

那日下了出租车,只见爸满面红光地在小区门口等我,一边还在和几位邻居侃大山。我主动和几位叔叔打招呼,爸对我的举止、衣着特别满意,在回家的路上不停地示好:“女儿呀,老爸给你做了一桌好吃的!”

爸的厨艺确实很好,我空着肚子赶火车,早已饿得饥肠辘辘,一见蛋黄煸鸡翅、蒜蓉开背虾、红烧排骨,我扑上去抄起筷子准备开吃,却被爸叫停:“等下!我先拍个照!”

为了取个全景,爸踩着一个小凳子,其间三次下来调整摆盘,好不容易拍完饭桌,为了凑“九宫格”,他还要拍我送他的礼物,以及我吃得满嘴流油的囧样子。他没完没了地折腾,根本顾不上吃饭,我风卷残云,吃饱喝足后,见他扔弓着身子不停地删删改改。我一直觉得,爸身上有一种与年龄不符的幼稚。

印象中,爸是我周围第一个接触QQ的家长。我读中学时,有一天放假,我在电脑前和网友聊得甚欢,爸借着送水果的机会,在我身后磨磨蹭蹭半天,最后用讨好的口气问:“宝贝女儿,你能不能帮爸爸申请一个QQ号?”

当爸可以在我的个人空间自由出入的时候,我已经悄悄玩起了微博,没有爸这个“好友”跟踪,我终于可以肆无忌惮地宣泄情绪。我原本不想让他知道,可一次亲戚聚会,表弟在饭桌上大咧咧地问我:“姐,你关注一下我的微博,@我一下呗!”

我感觉情况不妙。果然爸迅速从推杯换盏的氛围中抽离,一脸疑惑地问:“啥是微博?怎么关注?”

于是,我又成了爸的“特别关注”。

这些年,爸一路跟着我,从QQ到微博,再到微信,一直艰难地适应着这个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但他用尽全力也只做到了形式上的趋从——他其实并不懂我,更猜不透我在想什么。

爸发完朋友圈,才安心地坐到饭桌前。饭菜已经凉透,我提出给他热一下,他却说:“不用了,你快去给爸点赞。”

我只好听他的话,点进他的朋友圈,手动点赞。是的,我把爸设为不看他的朋友圈,因为受不了他动辄用养生好文刷屏。

点完赞,我坐在饭桌旁陪爸聊天。爸啃排骨的时候,忽然想起什么,撂下筷子问:“你不会真把肉肉炖了吧?”

唉,我不知该怎么跟他解释,毕竟他能理解的网络词还停留在“给力”这个层面。

我说:“老爸,我们这代人的表达方式,不是你想的那样严肃。”

爸的脸红了,憋了很久才说:“你什么事都不跟爸说,爸只能自己想办法去了解。”我心里突然不是滋味,假装埋头刷朋友圈,内心早已波澜四起。

妈去世的早,是爸把我拉扯成人。我知道爸爱我,一直在庇护着我,但我总觉得在这个世上没有可以倾诉少女心事的人。后来,相继出现的各种社交工具给我的情绪一个出口,我和那些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谈烦恼、聊困惑。爸担心我,但我什么都不愿意和他讲,他能做的,便是努力融入我的世界,甚至不顾自己滑稽的状态,跟在我的身后,捕捉我喜怒哀乐的蛛丝马迹。

爸在QQ上,只与我一人聊天;爸的微博,只关注我一人;爸在微信上倒是偶尔和亲友交流,但把我设为置顶聊天对象。翻一翻我们俩的聊天记录,每次天气突变、流行病来袭……他总是兴师动众地搬运一堆文章,希望能帮到我,而我的回复,永远都是简单的几个字或者表情。

隔日早餐时间,我发现爸爸坐在桌前看手机。许久,他才笑着说:“哈哈,‘累成狗’,原来是这个意思啊!”

爸又开始学习网络用语了,看他认真记录的样子,我不想再做他特别难懂的女儿。

回到自己的小家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整理网络用语,逐条解释,给爸发过去。

因为在亲情的世界里,只有我们俩,他越来越苍老,靠近我的姿态越来越笨拙,所以我想等一等他。我也愿意认真地去读懂爸,我想告诉他,我的心其实从未与他疏远。

(摘自2018年《青年文摘》,有改动)

【1】文章写爸“努力融入我的世界…,跟在我的身后,捕捉我喜怒哀乐的蛛丝马迹”,根据作者行文思路,将下列空白处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因家里被表妹的狗破坏而在朋友圈发狠话,爸打来电话斥责我。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爸申请QQ号,在我的空间自由出入,后来又关注我的微博。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爸开始学习网络语言,继续努力靠近我,读懂我。

【2】请结合上下文,从词的含义、表达的情感两个角度,给下面画横线的词语作批注。

他越来越苍老,靠近我的姿态越来越笨拙,所以我想等一等他。

【3】根据文章内容,围绕题目“我愿意去读懂你”,从女儿的角度写几句感谢父亲的话。(100字以内)

【考点】
【答案】

【1】   ①我因工作劳累发条动态,爸发来超长语音教育我。   ②我逛公园发露脚踝的美照,爸教育我注意保暖养生。   ③我十一回家,爸吃饭前忙着把做的美食和我带的礼物拍照发朋友圈。  

【2】示例:“笨拙”(的本意是不聪明、不灵巧)在文中指越来越苍老的父亲努力用各种网络方式了解“我”,但却跟不上“我”和时代的脚步。该词既体现出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注与深沉的爱,也传达出“我”对父亲的愧疚与理解。

【3】我最敬爱的爸爸,逐渐苍老的你努力通过网络去了解我,关注我,笨拙却感人;离家在外的我对您曾经有很多不解,现在终于明白,曲折却暖心。感谢你默默的关注,感谢你为我所做的点点滴滴。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从前向后精读各部分文章,根据故事情节概括出切题的答案。第二段至第五段写“我”因工作劳累发条“累成狗”的动态,爸发来超长语音教育“我”;第六段至第十段写“我”在朋友圈发了一张露脚踝的美照,爸教育“我”注意保暖养生;第十一段至第十五段写“我”十一假期回家,爸顾不上吃饭,忙着把做的美食和“我”带的礼物拍照发朋友圈。第十六段至第二十段写爸申请QQ号,在“我”的空间自由出入,后来又关注“我”的微博。据此分析合理组织语言填充即可。

【2】本题为结合语句理解词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笨拙”本义:不聪明、不灵巧。语境义:父亲虽然越来越苍老,但还是努力使用各种网络方式,却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该词既体现出父亲对“我”深沉的爱,也传达出“我”对不理解父亲的愧疚与深深的自责。

【3】本题要求从女儿的角度写几句感谢父亲的话。答题时,需用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根据文章内容,依据题目“我愿意去读懂你”,从女儿的角度来写。不设统一答案,注意字数限制。围绕“父亲努力通过网络去了解女儿,笨拙却感人;女儿对父亲从不懂到愧疚、理解,曲折却暖心”作答,写出女儿的感恩和自责的心理即可。

9、

阅读《散步》,回答下列小题。

散步

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文中划线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一家人散步时产生了哪些分歧?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3】“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考点】
【答案】

【1】这是景物描写,写出了南方早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烘托了一家人散步的祥和、欢乐气氛,为散步这一行为设置了一个美好而幸福的背景。

【2】分歧是: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好处:这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文章主旨的需要,母亲决定走小路是对孩子的疼爱,我尊重母亲的决定是对老人的尊重,更好的表达了尊老爱幼的浓浓亲情。意思相近即可

【3】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人到中年责任重大,既要赡养照顾老人,又要抚养教育孩子;人要勇于担当,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是这样。

【解析】

【1】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叙写……做铺垫。文章中画线语句,描绘了初春的景色,表现了生命的勃勃生机,这是对生命的赞美;充满了诗情画意,烘托了一家人散步的愉快心情,更好的表现了一家人浓浓的亲情。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重要情节作用类题型,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揣摩写作技巧,要根据语段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对于主题有什么帮助等加以综合分析。文章中安排了“散步时产生了分歧”这一情节,更能表达一家人的浓浓的亲情,更好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遇到了母亲和儿子一个要走大路,一个要走小路,不好统一的分歧。母亲要走大路,认为大路平坦(唯恐有闪失);儿子要走小路,认为小路有意思。“我”为了让年迈的母亲高兴,且自己还有很多时间陪伴儿子,而母亲已经老了,委屈儿子,选择走大路,由此更好的表达了尊老爱幼的浓浓亲情。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3】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这类试题,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思,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语句中“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表面上写出了我们一家人走路的小心,从中体现了浓浓的亲情;“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一句,既写出了人到中年责任重大:既要赡养照顾老人,又要抚养教育孩子。中年人承担着家庭、社会的重要责任,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1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论语》十二章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⑪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⑫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

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趣 )

C.吾日三省吾身 (每天)

D.三十而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2】下列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3】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道家经典之一,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

B.本文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等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

C.第八则讲人的道德修养,提倡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D.第九则是讲学习态度,“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指的是学习方法还是学习态度?说说你对这句话的体会。

【考点】
【答案】

【1】B

【2】A

【3】A

【4】①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②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5】这句是指学习态度。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此题不设统一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乐:动词,以……为乐。故选B。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改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之间,谓语部分与宾语部分之间划开。故选A。

【3】《论语》是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罔”: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夺”:改变。“匹夫”:普通人。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这句是指学习态度。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这一则讲的是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11、

默写填空

(1)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表达对朋友的关切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3)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借用典故,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必说________________,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角树,________________。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____。”(《世说新语》(咏雪)

【考点】
【答案】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碧绿的菜畦   紫红的桑葚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解析】

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郎”“藤”“畦”“葚”等字的书写。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1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请你说说诗人欲作家书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诗中的话回答。

【2】“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点】
【答案】

【1】“洛阳城里见秋风”这是作者写家书的缘由。

【2】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解析】

【1】考查对诗歌中重要信息的提取能力。首先要读懂题干的要求,然后读懂诗句大意,把握整个诗篇的主要内容。“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心中思绪翻涌想写封家书问候平安。所以“欲作家书意万重”是因为“洛阳城里见秋风”。由此可提取“洛阳城里见秋风”作为答案。

【2】考查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可根据标题或诗歌内容分析。这是一首乡愁诗。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乡愁之深。

六、综合性学习(共2题,共10分)

13、

综合性学习:

(1)根据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说道:“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梦想是沙漠中的绿洲,带给我们希望;梦想是成长中的阶梯,帮助我们攀登;______ ,________。让我们以奋斗者的姿态,心怀梦想,奔向未来。

(2)探寻家乡节日风俗:假如你是“探寻家乡节日风俗”活动小组的成员,在展示课上,以家乡端午节为例,展示你组探寻的收获。

有关端午节的习俗:

有关端午节的故事:

【考点】
【答案】

(1)示例一:梦想是迷雾中的灯塔,指引我们方向。示例二:梦想是夜空中的星星,照亮我们前程。

(2)习俗:家家门窗插艾叶,女儿回娘家,赛龙舟,吃粽子……有关端午节的故事:屈原投江、白蛇娘娘喝雄黄酒显原形。

【解析】

(1)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梦想是成长中的阶梯,帮助我们攀登”。句式结构为“梦想是……,……”的是字句、比喻句。写时注意应与前文句式一致,恰当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后一分句的表达要与喻体相关联;围绕“梦想”组织语言,不要偏离主题。

(2)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思考的深度、表达的高度。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了解乡俗文化,多积累民间习俗与故事,特别说多记忆有关端午节的习俗与故事,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如有关端午节的习俗:家家门窗插艾叶、菖蒲以示辟邪;赛龙舟,吃粽子;乡亲们一般都会吃新麦发粑,小儿胸挂五彩线袋装的红蛋。有关端午节的故事:屈原投江、白蛇娘娘喝雄黄酒显原形等。故事与端午相关,表述正确即可。

14、

阅读“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故事,说出言外之意。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

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孔融的言外之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孔融是说陈韪小的时候很聪明,现在很一般,是个庸才。

【解析】

一定要读懂语境。陈韪显然是轻视孔融,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故意出语刁难,意为:你这时年龄小,虽然聪明,也别得意太早了,长大后未必就有出息。孔融巧妙地利用陈韪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而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言外之意是陈韪小的时候很聪明,现在很一般,是个庸才。这也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敏捷和机智。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至此,孔融年龄虽小但机智异常的性格已体现得淋漓尽致。孔融这句话也是很有道理的,很多人自恃生性聪明,不肯好好学习,聪明反被聪明误,长大后反会变成最无用之人。一个小孩子,先天的聪明自然是好的,但若无后天的培养和努力,也会变成一块无用的材料,就像方仲永那样“泯然众人矣”。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5、

作文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参赛,第一次获奖,第一次挨批评,第一次作检讨,第一次游泳,第一次上网,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做自己想做的事……第一次意味着尝试探索,第一次意味着迎接挑战。无数个第一次,促使你不断成长。

请以“第一次____”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选好角度,确定立意;(2)补充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完成写作任务;(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有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真实姓名、校名、地名。(4)字数不少于600字。

【考点】
【答案】

范文

第一次演讲

每个人从小到大都会有许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坐、第一次爬、第一次说话、第一次写字……。每次妈妈讲这些事的时候,我都会捧腹大笑,觉得自己小时候特好玩。妈妈讲的那件事,这件事我都没印象,但在我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要属第一次演讲了。

 星期天的一天下午,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去给我开家长会。

到了班里,我的心里就有开始紧张,因为老师要我们演讲。而我的稿子还没有完成。于是我开始紧急加工。

老师很快讲完了,接下来该我们了。谁知老师第一个就喊我!我的心好像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我慢吞吞地走上台,“唰!”地一下子,几十双“大”眼睛一下子落在了我的身上,我紧张极了!感觉脸也红了,手也抖了,脑子也一片空白了。

  这时我忽然听到一个声音:“读吧孩子,不就是读一下自己的‘演讲’稿子吗,你是在念给‘爸爸妈妈’听啊,怕什么!”

  是呀,台下坐的都是爸爸妈妈。我开始安慰自己:“别怕!别怕!台下坐的是妈妈,念给妈妈听我的学习心得,这是我平时经常做的。”

  于是我拿起稿子,摇头晃脑地读起来。台下一片寂静,我听见我的心跳得“咚咚”的响,也觉得手里的稿子怎么也读不完。

  读着读着,我“渐渐”听到了自己宏亮的声音,那声音充满激情,这是我的声音!很快地自信充满了我的心!我慢慢地平静了,脸也不红了,手也不抖了,我不害怕了!我开始读得津津有味!心里竟又想让稿子长一点,再长一点!但稿子还是“很快”读完了。

  我读完后,台下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我知道即使我读得不好,即使我表现得不够棒,甚至很糟糕,“爸爸妈妈”们也会给我热烈的掌声。因为我们是他们的在不断长大的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他们什么时候都会给我们以最真挚的鼓励!

  “上去吧,不要紧张!讲台上的感觉蛮好的哦!”我鼓励我下面的那位同学,因为她和我一样。

  从教室里出去后,我站在外面,凉风吹着我的脸庞。仿佛在说:“呵呵,很棒!做什么事情紧张都是没有用的,它不但不能把事情办好,反而有可能把事情搞糟。要敢于锻炼自己!”

我点点头,象是回答清风,又象是对自己说:“今天是我的第一次演讲,其实真的不用在乎讲得有多么地好,最重要的是能走上去!我相信自己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我会越来越棒!”

【解析】

作文标题“第一次____”。不同的“第一次”经历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但无论怎样,它都令我们难忘的。本次习作就要求把“第一次”的经历写清楚,还要写出在经历“第一次”后获得的人生感悟、生活启示、在具体习作中要注意一下几点: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作内容紧扣主题。这也是一篇需要叙事的作文,叙事一定要完整,交代清楚“第一次”的经历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写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是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事情的经过是重点,要具体写。写完事情的经过之后,再写写从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叙事过程中要体现语、动、神、心这四个特点,语:语言优美,学过的好词句可以灵活运用,丰富的对话语言等;动:动作描写;神:神态刻画;心:心理描写;开头和结尾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