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

下列句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门圮于河(倒塌)

B.棹数小舟(划船)

C.不亦颠乎(颠倒,即本末倒置)

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

2、

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二、字词书写(共7题,共35分)

3、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山门圮于河 ______

②阅十余岁 ______

③曳铁钯 ______

④湮于沙上 ______

⑤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______

⑥如是再啮______

⑦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______

⑧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______

4、

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

①岂能为暴涨携之去?______

②众服为确论______

③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______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①一寺临河干______

②竟不可得 ______

③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______

④遂反溯流逆上矣 ______

6、

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

①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之”指代______

②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之”指代______

7、

读课文《河中石兽》,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A水不能冲石;B再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傎;D石必倒掷坎穴中)。

8、

阅读理解课文《河中石兽》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______ , 依据是______;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 , 理由是______;老水兵则判断其在______ , 是因为______。

9、

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棹小舟______曳铁钯______湮______啮______溯流______臆断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10、

哀 溺 文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 ④之溺大氓⑤者乎?

【注】①永:唐代地名,今永州。②氓:民,百姓。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④大货:非常多 的财物。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①永之氓咸善游 ( )

②中济,船破,皆游 ( )

③有顷,益怠 ( )

④又摇其首。遂溺死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译文:______

②何不去之?

译文:______

③汝愚之甚,蔽之甚。

译文:______

(3)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1、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揠,拔)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人,这里是指家人)曰:“今日病(病,累)矣!予(予,我)助(助,帮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槁,枯萎)矣。

(1)解释下列加线的字。

①谓其人曰

②其子趋而往视之

(2)说说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①宋人有闻其苗之⑴不长而揠之⑵者

②其子趋而往视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②苗则槁矣。

(4)读完这段文字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四、其他(共4题,共20分)

12、

《河中石兽》中讲学家是一个怎样的人?

13、

《河中石兽》中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

14、

《河中石兽》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①道理:

②句子:

15、

课文《河中石兽》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

下列句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门圮于河(倒塌)

B.棹数小舟(划船)

C.不亦颠乎(颠倒,即本末倒置)

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

【考点】
【答案】

C

【解析】

颠,在这里是一个通假字,通“癫”,疯狂。

2、

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考点】
【答案】

D

【解析】

A、B、C三项中的“之”均为代词,D项“之”为结构助词“的”。

二、字词书写(共7题,共35分)

3、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山门圮于河 ______

②阅十余岁 ______

③曳铁钯 ______

④湮于沙上 ______

⑤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______

⑥如是再啮______

⑦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______

⑧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______

【考点】
【答案】

倒塌;多,余数;拖着;埋没;讲学,教书;侵蚀,冲刷;通“癫”,疯狂;依照

【解析】

学生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古今异义,如“讲学家”古意是讲学、教书的人,“如”在这里是依照、按照的意思。其次还要注意通假字,“颠”通“癫”,是疯狂的意思。

4、

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

①岂能为暴涨携之去?______

②众服为确论______

③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______

【考点】
【答案】

被;认为;成为

【解析】

(1)表示的是被动,指的是石兽怎么能被暴涨的河水所带走呢?(2)的意思是众人信服并认为是正确的言论。(3)在这里离表示为坎穴形成的原理。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①一寺临河干______

②竟不可得 ______

③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______

④遂反溯流逆上矣 ______

【考点】
【答案】

水边,河岸;终于,到底;指洪水;于是

【解析】

要注重平时的积累,注意在具体的语境中去判断词语的意思如“暴涨”。

6、

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

①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之”指代______

②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之”指代______

【考点】
【答案】

指讲学家所说的话;代石兽

【解析】

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从上文中可以得出结论,(1)中的“之”指的是前文中讲学家的话,(2)是文中一直要寻找的石兽。

7、

读课文《河中石兽》,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A水不能冲石;B再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傎;D石必倒掷坎穴中)。

【考点】
【答案】

C;D

【解析】

文章提到了三种观点,其中两个观点是两个人所提出的,可以根据其出现的具体段落进行推测。

8、

阅读理解课文《河中石兽》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______ , 依据是______;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 , 理由是______;老水兵则判断其在______ , 是因为______。

【考点】
【答案】

河水的下游;顺流而下;埋没在河沙下;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河的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解析】

读懂文章,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9、

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棹小舟______曳铁钯______湮______啮______溯流______臆断______

【考点】
【答案】

zhào;yè;yān;niè;sù;yì

【解析】

注意“棹”的韵母是ao,不是uo,“啮”不要读成“齿”,“溯”的声母是s,不是sh。

三、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10、

哀 溺 文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 ④之溺大氓⑤者乎?

【注】①永:唐代地名,今永州。②氓:民,百姓。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④大货:非常多 的财物。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①永之氓咸善游 ( )

②中济,船破,皆游 ( )

③有顷,益怠 ( )

④又摇其首。遂溺死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译文:______

②何不去之?

译文:______

③汝愚之甚,蔽之甚。

译文:______

(3)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考点】
【答案】

(1)

①都 ②渡,渡河。 ③疲惫 ④于是,就。

(2)其中一个人虽然尽力游泳但仍然游得不如平常。;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你太愚蠢了,太不懂道理了。

(3)

不肯放弃腰中钱财而被溺死。它告诉我们不要过分看重钱财,要重视生命。(或:在金钱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舍等。)

【解析】

把握文章主旨,认识到金钱与生命孰轻孰重的道理,再结合文章的内容,得到生活的启示。

11、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揠,拔)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人,这里是指家人)曰:“今日病(病,累)矣!予(予,我)助(助,帮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槁,枯萎)矣。

(1)解释下列加线的字。

①谓其人曰

②其子趋而往视之

(2)说说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①宋人有闻其苗之⑴不长而揠之⑵者

②其子趋而往视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②苗则槁矣。

(4)读完这段文字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考点】
【答案】

(1)

①告诉,对……说。 ②快步走。

(2)

①前一个“之”,助词,无实义,后一个“之”代禾苗。②代禾苗

(3)

⑴宋国有一个听说自己的禾苗不长而拔禾苗的人。⑵禾苗已经枯萎了。

(4)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符合事物的本身规律。(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所包含的道理可以通过通读文章之后得出,禾苗没长高就直接拔高,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禾苗枯死。暗示任何事物都要遵循其自身的规律。

四、其他(共4题,共20分)

12、

《河中石兽》中讲学家是一个怎样的人?

【考点】
【答案】

讲学家是一个虽一知半解但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的人。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 而轻视他人。

13、

《河中石兽》中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

【考点】
【答案】

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解析】

从老河兵的身份出发,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方面考虑作答。

14、

《河中石兽》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①道理:

②句子:

【考点】
【答案】

②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解析】

在分析文章所阐释的道理的时候,从文中最后一句议论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再结合文章中所出现的三种观点得出什么事情不能只凭一知半解就做出主观判断。

15、

课文《河中石兽》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考点】
【答案】

为我们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解析】

把握文章主旨,认识到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明确对问题不能“据理臆断”,从而得到生活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