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毕节卷)数学(解析版)

初中数学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10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1题,共55分)

1、

2016年5月下旬,中国大数据博览会在贵阳举行,参加此次大会的人数约有89000人,将89000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

A.1   B.2 C.3 D.4

2、

图中是一个少数名族手鼓的轮廓图,其主视图是( )

1

2

3、

为迎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检查,我市抽查了某校七年级8个班的班额人数,抽查数据统计如下:52,49,56,54,52,51,55,54,这四组数据的众数是( )

A.52和54   B.52

C.53 D.54

4、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9,将正方形折叠,使顶点D落在BC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GH,若BE:EC=2:1,则线段CH的长是( )

1

A.3   B.4 C.5   D.6

5、

如图,直线a//b,12(  )

3

A.4 B.5   C.6 D.7

6、

一次函数1与二次函数2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

3

7、

1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2   B. 22   C. 3   D. 4

8、

估计1+1的值在(   )

A. 2到3之间   B. 3到4之间   C. 4到5之间   D. 5到6之间

9、

已知关于1的方程2是二元一次方程,则3的值为( )

A.4   B.5

C.6   D.7

10、

如图,点A为反比例函数y=-1图象上一点,过A作AB⊥x轴于点B,连接OA,则△ABO的面积为( )

2

A. -4   B. 4   C. -2   D. 2

11、

如图,点A,B,C在☉O上,12( )

3

A.4   B.5   C.6   D.7

二、填空题(共5题,共25分)

12、

掷两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其点数之和大于10的概率为___.

13、

分解因式31-48=__________

14、

12的值为   。

15、

在△ABC中,D为AB边上一点,且∠BCD=∠A,已知BC=21,AB=3则BD=   。

2

16、

如图,分别以边长等于1的正方形的四边为直径作半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1

三、解答题(共4题,共20分)

17、

计算:1

18、

已知1

(1)化简A;

(2)若2满足不等式组3,且2为整数时,求A的值。

19、

如图,在△ABC中,D为AC上一点,且CD=CB,以BC为直径作☉O,交BD于点E,连接CE,过D作DF1AB于点F,∠BCD=2∠ABD.

2

(1)求证:AB是☉O的切线;

(2)若∠A=60°,DF=3,求☉O的直径BC的长。

20、

如图,已知△ABC中,AB=AC,把△ABC绕A点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DE,连接BD,CE交于点F.

1

(1)求证:2;

(2)若AB=2,3,当四边形ADFC是菱形时,求BF的长。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毕节卷)数学(解析版)

初中数学考试
一、选择题(共11题,共55分)

1、

2016年5月下旬,中国大数据博览会在贵阳举行,参加此次大会的人数约有89000人,将89000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

A.1   B.2 C.3 D.4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科学记数的表示形式为1形式,其中2,n为原数的整数位数减一,89000=8.9×104。故选B。

2、

图中是一个少数名族手鼓的轮廓图,其主视图是( )

1

2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主视图是由前面往后面看,手鼓看到的是B,A为俯视图.

3、

为迎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检查,我市抽查了某校七年级8个班的班额人数,抽查数据统计如下:52,49,56,54,52,51,55,54,这四组数据的众数是( )

A.52和54   B.52

C.53 D.54

【考点】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字,数据52和54都出现2次,其它只出现一次,所以,众数为52和54。

4、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9,将正方形折叠,使顶点D落在BC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GH,若BE:EC=2:1,则线段CH的长是( )

1

A.3   B.4 C.5   D.6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设CH=x,因为BE:EC=2:1,BC=9,所以,EC=3,  由折叠知,EH=DH=9-x,

在Rt△ECH中,由勾股定理,得:1,解得:x=4,即CH=4

5、

如图,直线a//b,12(  )

3

A.4 B.5   C.6 D.7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对顶角相等,所以,有∠3=85°-35°=50°

6、

一次函数1与二次函数2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

3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当x=0时,都有y=c,所以,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都过点(0,c),排除A;对于B,由直线知a<0,由二次函数知a>0,矛盾;对于C,由直线知a>0,由二次函数图象知a<0,矛盾,只有D符合。

7、

1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2   B. 22   C. 3   D. 4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1=2,所以,2的算术平方根为2

8、

估计1+1的值在(   )

A. 2到3之间   B. 3到4之间   C. 4到5之间   D. 5到6之间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2<1<3,所以,3<2+1<4,选B

9、

已知关于1的方程2是二元一次方程,则3的值为( )

A.4   B.5

C.6   D.7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二元一次方程是指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整式方程,依题意,有:1,解得:m=1,n=-1.

10、

如图,点A为反比例函数y=-1图象上一点,过A作AB⊥x轴于点B,连接OA,则△ABO的面积为( )

2

A. -4   B. 4   C. -2   D. 2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解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一点象坐标轴作垂线,这一点和垂足以及坐标原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1|k|,且保持不变,可计算出△ABO的面积为:1×4=2

11、

如图,点A,B,C在☉O上,12( )

3

A.4   B.5   C.6   D.7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设OB与AC交点为E,因为∠A=36°,所以,∠O=72°,所以,∠AEB=∠OEC=180°-72°-28°=80°,所以,∠B=180°-80°-36°=64°.

二、填空题(共5题,共25分)

12、

掷两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其点数之和大于10的概率为___.

【考点】
【答案】

1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两次抛掷骰子总共有36种情况,而和大于10的只有:(5,6),(6,5),(6,6)三种情况, 所以概率为:1

13、

分解因式31-48=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3(1+4)(m+2)(m-2)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提取公因式3,然后连续利用两次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原式=3(1-16)=3(2+4)(2-4)=3(2+4)(m+2)(m-2).

14、

12的值为   。

【考点】
【答案】

5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得:1=5ab,则原式=2=5

15、

在△ABC中,D为AB边上一点,且∠BCD=∠A,已知BC=21,AB=3则BD=   。

2

【考点】
【答案】

3

【解析】

试题分析:由∠BCD=∠A,且∠BDC=∠A+∠ACD=∠ACB,则△ABC∽△CBD,则1,即2,解得:BD=3

16、

如图,分别以边长等于1的正方形的四边为直径作半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1

【考点】
【答案】

1-1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阴影部分面积为8个弓形的面积之和,

1 2

三、解答题(共4题,共20分)

17、

计算:1

【考点】
【答案】

1-1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根据绝对值、0次幂、负指数次幂、三角函数以及-1的偶数次幂的计算法则求出各式的值,然后进行求和得出答案.

试题解析:原式=1+1-1-1-2×2+1=1-1

18、

已知1

(1)化简A;

(2)若2满足不等式组3,且2为整数时,求A的值。

【考点】
【答案】

(1)1;(2)2

【解析】

试题分析:(1)首先将分式的分子和分母进行因式分解,然后将除法改成乘法进行约分化简,最后利用减法法则得出答案;(2)首先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然后根据x为整数得出x的值,然后代入化简后的式子得出答案.

试题解析:(1)原式=1=2

(2)解不等式组可得:3 ∵x为整数   ∴x=0   ∴原式=2=4

19、

如图,在△ABC中,D为AC上一点,且CD=CB,以BC为直径作☉O,交BD于点E,连接CE,过D作DF1AB于点F,∠BCD=2∠ABD.

2

(1)求证:AB是☉O的切线;

(2)若∠A=60°,DF=3,求☉O的直径BC的长。

【考点】
【答案】

(1)证明过程见解析;(2)41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CB=CD得出∠CBD=∠CDB,然后结合∠BCD=2∠ABD得出∠ABD=∠BCE,从而得出∠CBD+∠ABD=∠CBD+∠BCE=90°,然后得出切线;(2)根据Rt△AFD和Rt△BFD的性质得出AF和DF的长度,然后根据△ADF和△ACB相似得出相似比,从而得出BC的长度.

试题解析:(1)∵CB=CD   ∴∠CBD=∠CDB   又∵∠CEB=90°  ∴∠CBD+∠BCE=∠CDE+∠DCE

∴∠BCE=∠DCE且∠BCD=2∠ABD   ∴∠ABD=∠BCE   ∴∠CBD+∠ABD=∠CBD+∠BCE=90°

∴CB⊥AB垂足为B   又∵CB为直径   ∴AB是⊙O的切线.

(2)∵∠A=60°,DF=1  ∴在Rt△AFD中得出AF=1 在Rt△BFD中得出DF=3

∵∠ADF=∠ACB   ∠A=∠A ∴△ADF∽△ACB ∴23   解得:CB=44

20、

如图,已知△ABC中,AB=AC,把△ABC绕A点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DE,连接BD,CE交于点F.

1

(1)求证:2;

(2)若AB=2,3,当四边形ADFC是菱形时,求BF的长。

【考点】
【答案】

(1)证明过程见解析;(2)BF=21-2

【解析】

(2)试题分析:(1)根据△ABC≌△ADE得出AE=AD,∠BAC=∠DAE,从而得出∠CAE=∠DAB,根据SAS判定定理得出三角形全等;(2)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DBA=∠BAC=45°,根据AB=AD得出△ABD是直角边长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得出BD=21,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AD=DF=FC=AC=AB=2,最后根据BF=BD-DF求出答案.

试题解析:(1)∵△ABC≌△ADE且AB=AC ∴AE=AD,AB=AC 

∠BAC+∠BAE=∠DAE+∠BAE   ∴∠CAE=∠DAB   ∴△AEC≌△ADB

(3)∵四边形ADFC是菱形且∠BAC=45° ∴∠DBA=∠BAC=45°   由(1)得AB=AD

∴∠DBA=∠BDA=45°  ∴△ABD是直角边长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BD=21

又∵四边形ADFC是菱形   ∴AD=DF=FC=AC=AB=2   ∴BF=BD-DF=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