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初中化学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3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5题,共25分)

1、

某化学探究小组在实验室进行探究研讨活动,他们称量MgCO3和NaHCO3的混合物84 g放入自己设计的实验装置中,加入某质量分数的稀盐酸73 g,经测定恰好完全反应,共收集到二氧化碳4.4 g。查阅资料得知:MgCO3+2HCl=MgCl2+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下列他们对该探究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同学认为由于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未知,无法计算出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B.乙同学推断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稀盐酸的总质量不随混合物中MgCO3和NaHCO3的比例改变

C.丙同学推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不随混合物中MgCO3和NaHCO3的比例改变

D.丁同学经过计算得出,要完全满足所给质量,混合物中MgCO3和NaHCO3的质量比一定是1:1

2、

正确设计实验方案是顺利完成实验探究的重要保障,下列实验方案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天然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过滤

B

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C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

 混入氧气,点燃

D

鉴别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

观察颜色

A.A B.B C.C D.D

3、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文,是中国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从这首诗中我们可知(   )

A.物质的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间隔的变化造成的

B.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且在不断地运动着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在较低温度时会停止运动

4、

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精神的是(   )

A.大力推行垃圾分类 B.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C.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D.回收处理废旧电池

5、

实验探究中的下列变化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在酒精灯上灼烧紫红色的铜丝变黑色

B.天然水中加入活性炭除有色物质和异味气体

C.将一小匙食盐放入50 mL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晶体消失

D.将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升高温度后变浑浊

二、填空题(共1题,共5分)

6、

化学符号是化学学科进行思维的最基本的工具。请用化学符号表征下列文字含义。

(1)3个氧原子___________;

(2)2个氢分子___________;

(3)1个铁离子___________。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初中化学考试
一、选择题(共5题,共25分)

1、

某化学探究小组在实验室进行探究研讨活动,他们称量MgCO3和NaHCO3的混合物84 g放入自己设计的实验装置中,加入某质量分数的稀盐酸73 g,经测定恰好完全反应,共收集到二氧化碳4.4 g。查阅资料得知:MgCO3+2HCl=MgCl2+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下列他们对该探究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同学认为由于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未知,无法计算出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B.乙同学推断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稀盐酸的总质量不随混合物中MgCO3和NaHCO3的比例改变

C.丙同学推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不随混合物中MgCO3和NaHCO3的比例改变

D.丁同学经过计算得出,要完全满足所给质量,混合物中MgCO3和NaHCO3的质量比一定是1:1

【考点】
【答案】

C

【解析】

A、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已知,气体质量已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是可以计算出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故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虽然碳酸氢钠和碳酸镁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但是与稀盐酸反应时的质量比是不同的,则消耗稀盐酸的总质量随混合物中MgCO3和NaHCO3的比例改变,故错误;

C、由于碳酸氢钠和碳酸镁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且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是相同的,则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不随混合物中MgCO3和NaHCO3的比例改变,故正确;

D、只要混合物的质量不变,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就不变,则混合中MgCO3和NaHCO3的质量比可为任意比,故错误。

故选C

2、

正确设计实验方案是顺利完成实验探究的重要保障,下列实验方案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天然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过滤

B

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C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

 混入氧气,点燃

D

鉴别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

观察颜色

A.A B.B C.C D.D

【考点】
【答案】

A

【解析】

A、过滤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故能达到实验目的;

B、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支持燃烧,不能用燃着的木条进行鉴别,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木炭和氧化铜均为黑色,通过观察颜色,无法鉴别,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3、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文,是中国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从这首诗中我们可知(   )

A.物质的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间隔的变化造成的

B.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且在不断地运动着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在较低温度时会停止运动

【考点】
【答案】

B

【解析】

A、物质的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间隔的变化造成的是正确的,但与题中诗句无关,故不符合题意;

B、为有暗香来,微观解释即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且在不断地运动着,故符合题意;

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故不符合题意;

D、分子在不断运动,在较低温度时也不会停止运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精神的是(   )

A.大力推行垃圾分类 B.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C.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D.回收处理废旧电池

【考点】
【答案】

C

【解析】

A、将有害垃圾分类出来,减少了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致病菌的含量,有利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减少了垃圾对水、土壤、大气污染风险,故不符合题意;

B、长期过度使用化肥会使农田的土壤板结,施肥的效果下降,最终又带来农产品的品质下降,故不符合题意;

C、当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只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不能禁止,故符合题意;

D、回收处理废旧电池,可以避免污染地下水,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实验探究中的下列变化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在酒精灯上灼烧紫红色的铜丝变黑色

B.天然水中加入活性炭除有色物质和异味气体

C.将一小匙食盐放入50 mL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晶体消失

D.将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升高温度后变浑浊

【考点】
【答案】

A

【解析】

A、铜在酒精上灼烧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色素和异味,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食盐晶体消失是溶解在水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溶液变浑浊,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共1题,共5分)

6、

化学符号是化学学科进行思维的最基本的工具。请用化学符号表征下列文字含义。

(1)3个氧原子___________;

(2)2个氢分子___________;

(3)1个铁离子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3O   2H2   Fe3+  

【解析】

(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氧原子表示为:3O。

(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H2。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1个铁离子表示为:F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