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学初三第一学期阶段性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初中化学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13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22题,共110分)

1、

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NO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NO的装置是

A. 只能用排水法   B. 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法

C. 只能用向上排空法   D. 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法

2、

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 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 花香四溢——分子不停的运动 

C. 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

D. 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  

3、

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

1

4、

可根据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下列哪项性质,将它们区分

A. 颜色   B. 气味   C. 能否使火焰熄灭 D. 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

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硫在空气中点燃   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C. 镁在空气中燃烧   D.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6、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氮气   D. 稀有气体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入二氧化锰可使氯酸钾产生更多的氧气  

B. 液态空气可以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氮气和氧气

C. 为了便于运输,把氧气溶于水制成液氧并贮存于蓝色钢瓶中

D. 二氧化锰可使过氧化氢溶液在不需要加热的条件下迅速产生氧气

8、

在“高锰酸钾1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中,二氧化锰是

A. 氧化剂   B. 催化剂   C. 反应物   D. 生成物

9、

下列科学家中通过实验研究空气组成的是

A. 道尔顿   B. 门捷列夫 C. 拉瓦锡   D. 阿伏加德罗  

10、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 高锰酸钾   B. 过氧化氢 C. 空气   D. 二氧化碳

11、

下列各组物质颜色相同的是

A. 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   B. 木炭、硫粉

C. 高锰酸钾、二氧化锰   D. 氧气、二氧化碳气体  

12、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空气液化   B. 米酿成醋  C. 矿石粉碎   D. 酒精挥发

13、

下列物质不能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的是

A. 食盐   B. 蔗糖   C. 铁丝   D. 石蜡

14、

氮气的下列性质中,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 不易溶于水     B. 密度比空气略小

C. 常温下为无色气体   D.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

15、

学习化学能让我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和世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天然果汁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 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C. 化学不能够根据人们的需要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D.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实验室中的化学药品  

16、

日常生活中常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降温用的冰水共存物     B. 做饭用的酱油

C. 餐饮用的可口可乐   D. 消毒用的碘酒

17、

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液氧储存在漆成蓝色的钢瓶中    B.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C.氧气是一种可燃性的气体 D.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18、

将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可用

A. 药匙或纸槽   B. 镊子 C. 滴管   D. 另一支试管

19、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1

A. 熄灭酒精灯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 倾倒液体      D. 加热液体

20、

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 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B. 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尝药品  

C. 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D. 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21、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铁生锈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C. 呼吸作用   D. 食物腐烂  

22、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B.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

C.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鱼、虾可在水中生存,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二、填空题(共3题,共15分)

23、

(11分)实验室选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写出图中a、b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

(2)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收集氧气可以选择装置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也可用过氧化氢溶液与少量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则发生装置应选______;若装置B中反应剧烈,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应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

①降低液体反应物的浓度  ②减慢液体的滴加速度   ⑨加热反应物

  (4)我们要回收二氧化锰并证明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实验: 

  ①实验前应____________质量;

  ②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烘干回收二氧化锰;

  ③再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④最后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锰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的方法(步骤、现象、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4分)依据所学化学知识,我们可以区分物理性质相近的物质。请根据示例完成下表。

物质

物理性质相似

区别方法

示例:二氧化锰与炭粉

都是黑色不溶于水的粉末

在空气中燃烧

(1)二氧化碳和氧气

(2)水和双氧水

25、

(8分)

(1)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

现象

文字表达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瓶底放少量细沙和水的原因是:

(2)为了确定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如下操作。

实验步骤

实现现象

结论

①点燃蜡烛。

②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

证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中有______

③将内壁蘸有______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现象:______

证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

三、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5分)

26、

(7分)小明参观某养鱼池时,好奇的发现农民向养鱼池中撒一种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钙,用来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

小明刚学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于是他想可否用过氧化钙制取氧气。

  【提出问题】过氧化钙可否用于制取氧气?

  【查阅资料】部分内容如下:过氧化钙(CaO2)室温下稳定,在300℃时分解生成氧气,主要用途可做增氧剂、杀菌剂等。

  【猜想与验证】

(1)小明依据资料显示: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实验主要过程

1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操作如下:先将导管伸入液面下,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________,松开手后,导管口有液面上升。

②加入过氧化钙,加热,当______,开始收集氧气。

③收集满一瓶气体,并将集气瓶______(填“正放”或“倒放”)在桌上。

④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前,应______________。

⑤检验气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2)小明联想到农民用过氧化钙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提出猜想Ⅱ.

猜想Ⅱ: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实验主要过程

2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过氧化钙和水后,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③在导管口几乎收集不到气体。

该装置放置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极少量气体,振荡试管后仍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实验结论:不能用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制取氧气。

分析与反思:

虽然没有快速收集到大量氧气,但由此实验现象,小明推导出农民用过氧化钙做增氧剂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希望对此实验进行改进,使该反应加快,你能帮他提出建议吗?

你的合理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建议是否可行,还需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

北京中学初三第一学期阶段性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初中化学考试
一、选择题(共22题,共110分)

1、

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NO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NO的装置是

A. 只能用排水法   B. 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法

C. 只能用向上排空法   D. 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法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NO在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所以NO不能排空气法收集,根据NO难溶于水,所以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故A项正确。

2、

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 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 花香四溢——分子不停的运动 

C. 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

D. 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A、热胀冷缩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降低温度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所以是由于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并不是分子大小变化,错误;B、花香四溢是因为构成花香的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果,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正确;C、食物腐败说明有新的物质生成,所以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正确;D、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分子之间间隔变大,所以变为气态,正确。

3、

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

1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右边的导管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当用针筒向试管内打气时试管内都有气泡产生,故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B、该选项用的是空气热胀冷缩法,原理为:用手掌紧握试管壁,若烧杯内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下端口上升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C、该选项用的是压气法,原理为:用针筒向广口瓶内打气时广口瓶中气体压强增大,长颈漏斗的管中被压入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D、该选项用的是注水法,原理为: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集气瓶中的液面,且两者液面差不再改变,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

4、

可根据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下列哪项性质,将它们区分

A. 颜色   B. 气味   C. 能否使火焰熄灭 D. 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均为无色、无味、能使火焰熄灭的气体,故A、B、C项错误;N2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正确。

5、

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硫在空气中点燃   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C. 镁在空气中燃烧   D.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硫在空气中点燃,化学方程式为:S+O21SO2,为化合反应;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C、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MgO,为化合反应;D、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2KCl+3O2↑,为分解反应。

6、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氮气   D. 稀有气体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氮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78%,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最大,故C项正确。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入二氧化锰可使氯酸钾产生更多的氧气  

B. 液态空气可以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氮气和氧气

C. 为了便于运输,把氧气溶于水制成液氧并贮存于蓝色钢瓶中

D. 二氧化锰可使过氧化氢溶液在不需要加热的条件下迅速产生氧气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A、加入二氧化锰,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能够加快反应速率,但是氧气的产量不变,产物;B、液态空气分离出氮气和氧气为物理变化,产物;C、为了便于运输,通过加压等方法把氧气转化为液氧并贮存于蓝色钢瓶中,产物;D、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可使过氧化氢溶液在不需要加热的条件下迅速产生氧气,正确。

8、

在“高锰酸钾1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中,二氧化锰是

A. 氧化剂   B. 催化剂   C. 反应物   D. 生成物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高锰酸钾1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可以看出,二氧化锰是生成物,故D项正确。

9、

下列科学家中通过实验研究空气组成的是

A. 道尔顿   B. 门捷列夫 C. 拉瓦锡   D. 阿伏加德罗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实验的方法测定了空气成分,故C项正确。

10、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 高锰酸钾   B. 过氧化氢 C. 空气   D. 二氧化碳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A、高锰酸钾中是一种纯净物,不含有氧气,错误;B、过氧化氢是一种纯净物,不含有氧气,错误;C、空气属于混合物,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所以含有氧气,C正确;D、二氧化碳是一种纯净物,不含有氧气,错误。

11、

下列各组物质颜色相同的是

A. 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   B. 木炭、硫粉

C. 高锰酸钾、二氧化锰   D. 氧气、二氧化碳气体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A、五氧化二磷是白色的,四氧化三铁是黑色的,颜色不相同,不符合题意; B、木炭是黑色的,硫粉是淡黄色的,颜色不相同,不符合题意;C、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二氧化锰是黑色的,颜色不相同,不符合题意;D、氧气、二氧化碳气体都是无色的,颜色相同,D符合题意。

12、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空气液化   B. 米酿成醋  C. 矿石粉碎   D. 酒精挥发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空气液化是物质状态的变化,为物理变化,错误;B、米酿成醋,生成了新物质,为化学变化,正确;C、矿石粉碎,物质的外观发生了变化,为物理变化,错误;D、酒精挥发,为酒精分子发生了扩散,为物理变化,错误。

13、

下列物质不能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的是

A. 食盐   B. 蔗糖   C. 铁丝   D. 石蜡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A、食盐易溶于水,不符合题意,错误;B、蔗糖易溶于水,不符合题意,错误;C、铁丝难溶于水,但密度比水大,错误;D、石蜡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正确。

14、

氮气的下列性质中,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 不易溶于水     B. 密度比空气略小

C. 常温下为无色气体   D.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A、物质的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B、气体的密度属于物理性质;C、物质的颜色为物理性质;D、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属于化学性质。

15、

学习化学能让我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和世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天然果汁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 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C. 化学不能够根据人们的需要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D.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实验室中的化学药品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天然果汁中含有多种化学物质,错误;B、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等,正确;C、化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能能够根据人们的需要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错误;D、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错误。

16、

日常生活中常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降温用的冰水共存物     B. 做饭用的酱油

C. 餐饮用的可口可乐   D. 消毒用的碘酒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A、冰水共存物只含一种物质:H2O,为纯净物,正确;B、酱油的成分比较复杂,除食盐的成分外,还有多种氨基酸、糖类、有机酸、色素及香料等成分,为混合物,错误;C、可口可乐为糖、碳素等物质的溶液,为混合物,错误;D、碘酒为I2的酒精溶液,为混合物,错误。

17、

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液氧储存在漆成蓝色的钢瓶中    B.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C.氧气是一种可燃性的气体 D.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A、液态氧气是淡蓝色的,所以液氧储存在漆成蓝色的钢瓶中以便区分, 正确;B、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氧气21%,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正确; C、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故不是可燃性气体,错误;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单质,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正确。

18、

将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可用

A. 药匙或纸槽   B. 镊子 C. 滴管   D. 另一支试管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取用粉末状药品的操作为: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入底部,故将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可用药匙或纸槽,故A项正确。

19、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1

A. 熄灭酒精灯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 倾倒液体      D. 加热液体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A、酒精灯不能直接吹灭,应该用灯帽盖灭,错误;B、用手捂试管,导管口产生气泡,说明气密性良好,正确;C、倾倒试液时,标签向着手心,正确;D、用酒精灯加热盛有液体的试管,正确。

20、

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 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B. 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尝药品  

C. 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D. 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A、剩余药品要放在指定的容器中不能放回原瓶,错误;B、化学药品多数有毒不能触摸或品尝,错误;C、防止标签被腐蚀倾倒液体时标签一定要向着手心,错误;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地方防止液体溅出伤人,正确。

21、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铁生锈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C. 呼吸作用   D. 食物腐烂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铁生锈为Fe发生的缓慢氧化反应;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所以剧烈的氧化反应;C、呼吸作用是与氧气发生的缓慢氧化反应;D、食物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的缓慢氧化反应。

22、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B.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

C.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鱼、虾可在水中生存,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错误;B、氧气在氧化反应中可以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正确;C、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CH4的燃烧,错误;D、氧气微溶于水,食盐水中含有少量的氧气,所以鱼、虾可在水中生存,错误。

二、填空题(共3题,共15分)

23、

(11分)实验室选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写出图中a、b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

(2)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收集氧气可以选择装置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也可用过氧化氢溶液与少量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则发生装置应选______;若装置B中反应剧烈,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应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

①降低液体反应物的浓度  ②减慢液体的滴加速度   ⑨加热反应物

  (4)我们要回收二氧化锰并证明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实验: 

  ①实验前应____________质量;

  ②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烘干回收二氧化锰;

  ③再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④最后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锰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的方法(步骤、现象、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1)试管  集气瓶

(2)高锰酸钾1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C

(3)过氧化氢2水+氧气 催化  B ①②

(4)①准确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

③对比二氧化锰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

④取少量回收后的二氧化锰放到试管中再倒入双氧水,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证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没有变化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a为试管,b为集气瓶。

(2)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则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1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小,所以用排水法收集,选择装置C。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则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2水+氧气;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过氧化氢为液态、二氧化锰为固体,所以选择装置B;因为装置B中反应剧烈,所以降低液体反应物的浓度,减慢液体的滴加速度,都可以减小反应速率,而加热反应物,反应速率更快,容易发生危险,故①②正确。

(4)①为了证明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首先实验前要准确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

③再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与实验前称量的二氧化锰的质量对比,可以证明二氧化锰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

④利用二氧化锰能作催化剂,加快双氧水的分解速率,所以证明二氧化锰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的方法为:取少量回收后的二氧化锰放到试管中再倒入双氧水,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证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没有变化。

24、

(4分)依据所学化学知识,我们可以区分物理性质相近的物质。请根据示例完成下表。

物质

物理性质相似

区别方法

示例:二氧化锰与炭粉

都是黑色不溶于水的粉末

在空气中燃烧

(1)二氧化碳和氧气

(2)水和双氧水

【考点】
【答案】

物质

物理性质相似

区别方法

(1)二氧化碳和氧气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用燃着的木条或带火星的木条或澄清的石灰水

(2)水和双氧水

无色无味液体

分别加入二氧化锰

【解析】

试题分析:(1)二氧化碳和氧气,物理性质相似:通常情况下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不同,氧气具有助燃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边浑浊,区别方法:用燃着的木条或澄清石灰水。

(2)水和双氧水物理性质相似: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能放出氧气而水则不能,区别方法:加入二氧化锰看是否有气体放出

25、

(8分)

(1)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

现象

文字表达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瓶底放少量细沙和水的原因是:

(2)为了确定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如下操作。

实验步骤

实现现象

结论

①点燃蜡烛。

②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

证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中有______

③将内壁蘸有______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现象:______

证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

【考点】
【答案】
(1)

实验

现象

文字表达式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铁+氧气1四氧化三铁

瓶底放少量细沙和水的原因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到瓶底使瓶底炸裂

(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点燃蜡烛。

②将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现象: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证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中有 水生成  

③将内壁蘸有 澄清石灰水 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

试题分析:(1)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1四氧化三铁;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放一些水或沙子,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到瓶底使瓶底炸裂。

(2)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要检验生成水,可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是否有水雾生成,要检验是否生成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三、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5分)

26、

(7分)小明参观某养鱼池时,好奇的发现农民向养鱼池中撒一种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钙,用来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

小明刚学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于是他想可否用过氧化钙制取氧气。

  【提出问题】过氧化钙可否用于制取氧气?

  【查阅资料】部分内容如下:过氧化钙(CaO2)室温下稳定,在300℃时分解生成氧气,主要用途可做增氧剂、杀菌剂等。

  【猜想与验证】

(1)小明依据资料显示: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实验主要过程

1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操作如下:先将导管伸入液面下,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________,松开手后,导管口有液面上升。

②加入过氧化钙,加热,当______,开始收集氧气。

③收集满一瓶气体,并将集气瓶______(填“正放”或“倒放”)在桌上。

④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前,应______________。

⑤检验气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2)小明联想到农民用过氧化钙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提出猜想Ⅱ.

猜想Ⅱ: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实验主要过程

2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过氧化钙和水后,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③在导管口几乎收集不到气体。

该装置放置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极少量气体,振荡试管后仍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实验结论:不能用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制取氧气。

分析与反思:

虽然没有快速收集到大量氧气,但由此实验现象,小明推导出农民用过氧化钙做增氧剂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希望对此实验进行改进,使该反应加快,你能帮他提出建议吗?

你的合理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建议是否可行,还需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

【考点】
【答案】

(1)①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②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③正放

④将导管移出水面 ⑤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为氧气

(2)过氧化钙在水中持续、缓慢放出氧气,所以可以作为增氧剂

(3)加热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或向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催化剂)

【解析】

试题分析:(1)①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导管插入水中,手握住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有一段上升液柱,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证明不漏气

②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以防收集的氧气不纯。

③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收集满一瓶氧气,应将集气瓶正放在桌上。

④根据用加热制取氧气实验完毕后,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因熄灭酒精灯而引起试管内温度降低,导致试管内压强骤然减小,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⑤检验氧气集满的方法是: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2)由过氧化钙与水反应,该反应缓慢,不适合在实验室制氧气,在水中持续、缓慢放出氧气,适合于做鱼池增氧剂。

(3)若加快反应,可加热或用催化剂,所以加热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或向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催化剂),可使反应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