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 试题库> 高中历史> 试题解析
更新时间:2024-04-25 09:26:06

1、

《史记》记载:“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这反映了孔子

A.恪守中庸之道治理朝政

B.主张“有教无类”

C.强调礼制稳定社会秩序

D.推行“仁政”缓和社会矛盾

【考点】
【答案】

C

【解析】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使当时的等级名分受到破坏,弑君父之事屡有发生,孔子认为这是国家动乱的主要原因。所以他告诉齐景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也就是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恢复这样的等级秩序,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因此C项符合题意。而A不对,材料无从体现;B不对,这属于孔子教育方面的思想;D不对,这属于孟子的主张。

题型:选择题 题类: 难度:一般 组卷次数:0
下载
收藏
+选择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最新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