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 试题库> 高中历史> 试题解析
更新时间:2024-04-20 07:00:19

1、

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 三 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B.欧盟成立

C.苏联解体

D.911事件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原文大意:第一重,见山是山,界线分明。二战硝烟刚灭,冷战风云即起,世界被分为东西两大阵营,壁垒森严,界线分明。双方均声嘶力竭地宣称,意识形态分歧无法消除,要求各国作出政治选择,是站在这一边还是另一边。军事上,一边是北约组织,一边是华约组织;经济上,一边是欧共体,一边是经互会。这种关系,虽然脉络分明,但对峙的氛围让人喘不过气来,而且,达摩克利斯剑悬在头上,核力量“恐怖的平衡”使世人对世界忧心忡忡,寝食难安。直到两德统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才寿终正寝。第二重,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冷战结束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原本十分清晰的国界变得日益模糊起来。人们谈论的不再是战争和斗争,而是“和平红利”、“伙伴关系”、“地球村”、“地球公民”。俄美这对昔日的冤家仇敌,甚至出现了一段火热的“蜜月期”,俄罗斯推行“一边倒”的亲西方政策,美国则向俄开出了很多空头支票。与此同时,全球化浪潮迅速兴起,世界最年轻的经济—全球经济、全球市场开始寻找自己的坐标。从市场的角度看,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变得扁平起来,欧盟的一体化进程更向人们展示了“经济国界”的淡化趋势。借用德国政治学家卡尔·施密特的话说,冷战时的世界,国与国之间要么是“敌人”要么是“朋友”;而在全球化世界,所有的朋友和敌人都变成了“竞争者”。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容易乐观,甚至错误地认为天下从此太平,而看不清世界的真实面目。第三重,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冷战后北约不断东扩,美国发动了数场战争,2008年8月俄格发生军事冲突,现实使人们认识到,21世纪的国际关系不会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充满变数。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则如同显像镜,还原了世界的凹凸面。围绕着维护还是改造现行国际体系问题,新兴国家、美国和欧洲主张不一,彼此间展开了激烈的博弈。因此结合所学,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反映的是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趋势加强,故C符合题意。

题型:选择题 题类: 难度:一般 组卷次数:0
下载
收藏
+选择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最新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