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 试题库> 初中语文> 试题解析
更新时间:2024-03-29 07:22:44

1、

阅读《总有人为弱者转身》,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总有人为弱者转身

马德

①窗外,乌云布满了天空,天气变得闷闷的。办公室里也昏暗了起来。

②陶安说,我爸爸说了,他不来。

③陶安的父亲是个酒鬼,陶安打电话的时候,他正在一家狗肉馆喝酒,从中午一直喝到晚上,嘴里骂骂咧咧的,说,别说是你们老师,就是市长见我,我也不见。陶安有爹有娘,却比孤儿还孤单。他上学,一直是姐姐在供着,姐姐一个人漂在北京,很不容易。

④崔老师泡了两袋方便面,汤水足足地,端到陶安面前说:“赶紧吃了,你饿了吧!”陶安端起泡面的缸子,还是不敢看老师,蹲下来,吸溜着吃了起来。吃着吃着,两颗很大的眼泪落在了缸子里。

⑤下午,宿舍里,一个学生丢了钱。满宿舍的人,都认为是陶安偷的。原因是,下午就他一个人回过宿舍。陶安说,我没拿,我真的没拿过钱。其中一个不由分说,一下子扑上去打了陶安,还说,不是你偷的,谁会偷?你说还会有谁偷?陶安站在那里,一下手也没还,任由那个学生拳打脚踢了半天,只是不停地说,这钱不是我拿的,这钱不是我拿的。

⑥拿,拿,拿,你连个偷都不想说。另一个学生恶狠狠地一脚飞踹过来,陶安“咕咚”一下子就被踹倒了。倒了的陶安,愤怒地盯着对方,眼里像要着了火,但没有站起来反抗,在地上坐了好半天。

⑦班主任崔老师很快知道了这件事,他把陶安领到办公室,问他情况。“老师我没拿,我真的没拿别人的钱。”陶安深深地埋着头,不敢看崔老师的眼睛。崔老师“嗯”了一声,然后,轻轻为他拍去裤子上的脚印。

⑧“老师也知道你没拿,你不会拿别人的东西,你也不是那样的孩子。”崔老师故意在最后一句话上加重语气。望着一脸无助的陶安,崔老师不由自主地“唉”了一声。

⑨陶安突然抬起了头,盯着老师看。刚才老师的一叹,像针一样,扎在了他的心上。

⑩几天后,崔老师在班里开了个主题班会。主讲人是请来的,陶安看了一眼,心里就“咚咚”地跳,他知道这一定是崔老师故意安排的。同学们很兴奋,因为主讲人有在那所著名大学就读的资历,实在是让他们仰慕。那天,请来的人滔滔不绝,讲了很多学习方法,以及为人处世之道。最后,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⑾“我在学业之余,常在外面打零工。有一次,在一家餐馆帮忙,不知道是谁碰倒了一摞餐盘,碎了一地。收工的时候,老板问是谁打掉的,开始大家都说不知道,后来,却都指向了一个人。这个人是个孤儿,一只眼睛先天弱视,仿佛他打碎餐盘,是天经地义的。谁知老板一笑,说:‘我小时候家里很穷,在外面被人打了,回家后还要被妈妈打一顿。然后,还要等着打我的孩子来,妈妈抱着我,让那个孩子打,打够了才走。这件事,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上,当人穷了,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有一种天理,叫蛮不讲理;有一种公道,叫惨无人道。而且,在这样的公道和天理面前,你还得装聋作哑。仿佛,所有这一切,都是你应该承受的。因为,没有人愿意听弱者申辩理由。但我相信,这个尘世,一定会有人为弱者转身。因为,永不泯灭的良知,就像太阳一样在头顶照耀,也总有人会因为良知,而为弱者转身。’老板的话结束后,那个碰摔了盘子的人主动站了出来。果然,不是那个孤儿!”

⑿同学们中间随即响起了一片掌声。陶安也坐在下面鼓掌,黑黑瘦瘦的身子,颤抖着,已经抑制不住自己。瞬间,他泪雨滂沱,哭成了泪人。看着主讲人,他嘴里不停地喃喃着两个字:姐姐……

(选自《今日文摘》,有改动)

【1】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2】文中第⑥段句子“陶安,愤怒地盯着对方,眼里像要着了火,但没有站起来反抗,在地上坐了好半天。”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阅读第⑧段中加横线的句子,描绘一下崔老师“唉”时的所思所想。

【4】文中的“弱者”具体指谁?题目“总有人为弱者转身”有何深刻含义?__

【5】有读者认为陶安偷了钱,也有人认为他没偷。你怎样认为?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6】下列关于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第②段设置了悬念,引出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

B. 崔老师是一位吃苦耐劳、善良有爱心,体贴、关爱学生,严格管理,富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C. 第③段插叙介绍了陶安的家人和贫寒的家境,第⑤⑥段补叙补充了去老师办公室的缘由“偷钱”被打。

D. 文章主要讲了贫寒学生“陶安”被同学们冤枉偷钱的事,通过这件事告诉读者人穷但志不能短。

【考点】
【答案】

【1】环境描写,通过对乌云密布的天空、闷闷的天气和昏暗的办公室的描写,渲染出一种紧张严肃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陶安低沉沮丧的心情。

【2】神态描写。刻画了陶安被打后的极度愤怒和难过,揭示了他内心对现实的极度无力感。

【3】示例:我本想把陶安的父亲约来,让他关注一下儿子的成长。可是这个父亲对儿子漠不关心,心理已经不健康了,这个家庭教育也不健康了。我真怕这样下去,陶安会有个三长两短啊。唉,我该怎么办呢?

【4】指陶安和一只眼睛先天弱视的孤儿。  文章标题富有哲理,引人思考,告诉读者良知永不泯灭,总有人会挺身而出为弱者承担责任,替弱者主持公道。

【5】他没偷。从“望着一脸无助的陶安”、“陶安突然抬起了头,盯着老师看”、姐姐讲的故事以及题目“总有人为弱者转身”,可以看出陶安没有偷钱,而是被学生们冤枉了。

【6】A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的辨析以及作用的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三、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五、推动情节的发展。这里通过对天气和办公室气氛的描写,烘托出主人公陶安有如这一切的沮丧的心情。  

【2】此题考查对人物描写的作用的分析。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愤怒地盯着对方,眼里像要着了火”是对人物的神态描写,突出了陶安的难过以及孤独无助的感觉。

【3】本题考查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分析的能力。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对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物的言行是心理活动的自然流露,所以解答此类试题,要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等进行分析,把人物的心理揭示出来。此题应该从对陶安家庭的了解以及对孩子前途的担心入笔来回答,注意体现崔老师的迷茫。

【4】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要把文章标题和文章内容联系起来,二要注意作者所运用的某种手法以及所表达的某种感情。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般情况下,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文中的“弱者”包括两个人:陶安和一只眼睛先天弱视的孤儿。这个标题很新颖,意在突出应该挺身而出,为弱者主持公道。

【5】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能力解读。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语言通顺、,有条理。从文中对陶安的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可以判断出同学们冤枉了陶安,他并没有偷钱,“他泪雨滂沱,哭成了泪人”也证实了这个判断。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同时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来作答。B项“吃苦耐劳”的概括是错误的;C项第⑤⑥段应该属于插叙;D项对主旨的概括不准确,本文意在告诉读者,只要良知永不泯灭,总有人会挺身而出替弱者主持公道。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度:较难 组卷次数:0
下载
收藏
+选择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最新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