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答题卡下载
收藏试卷
平行组卷
一、选择题 (共1题,共5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 ____________。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____________找到“桃花源”。不同的“桃花源”,____________ 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

A.钟灵毓秀 按图索骥 映射

B.海市蜃楼 按图索骥 折射

C.海市蜃楼 顺藤摸瓜 折射

D.钟灵毓秀 顺藤摸瓜 映射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中国哲学家表达思想的方式

冯友兰

一个西方人开始阅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哲学作者的言论和著述往往十分简短,甚至互不连贯。打开《论语》,每一小段只包含几个字,各段之间往往也没有联系。打开《老子》,全书只有约五千字,但是老子的全部哲学都在其中了。习惯于长篇大论进行理性论辩的学生,遇到这种情况,会感到摸不着头脑,不知这些中国哲学家在说什么,由此不免会认为,这是中国哲学家的思想不够连贯。假如果真是这样,中国哲学就不存在了。不相连贯的思想,怎能称得上是哲学呢?

中国哲学家的言论著述,表面看来似乎不相连贯,乃是由于它们本不是专门的哲学著作。按照中国传统,学习哲学不是一个专门的行业。人人都应当读经书,正如在西方传统看来,人人都应当去教堂。读哲学是为了使人得以成为人,而不是为了成为某种特殊的人。因此,中国没有专业的哲学家;非专业的哲学家不认为自己要写专门的哲学著作。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专门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专门著作的哲学家,为数多得多。如果要想读这些人的著作,就需要从他们对友人和学生的言论集和书信中去辑录。因此其中不免有不相连贯,甚至互相矛盾的地方,这是不足为怪的。

在有些哲学家如孟子、荀子的著作里,的确也有长篇大论的文章。但是和西方哲学家的著作相比,它们仍显得篇幅短小,未曾把道理讲透。这是因为中国哲学家惯于用格言、警句、比喻、事例等形式表述思想。格言总是简短的,而比喻和事例则总是自成段落,与前后文字不相衔接的。用格言、比喻和事例来说理,难免有不够透彻的地方,只能靠其中的暗示补足。明述和暗示正好相反,一句话越明晰,其中就越少暗示的成分;正如一种表达,越是采取散文的形式,就越不像是诗。中国哲学家的语言如此不明晰,而其中所含的暗示则几乎是无限的。富于暗示而不是一泻无余,这是中国诗歌、绘画等各种艺术所追求的目标,它也同样成为中国哲学家表述思想时的风格。

《论语》和《老子》中的简短词句是充满提示的箴言。正由于富于提示,才使它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我们如果把《老子》书中提到的概念列举出来,重述一遍,可能用上五万字或五十万字,它可能帮读者了解《老子》一书的含义,但它本身将成为另一本书,而永不可能代替《老子》原著。郭象是《庄子》一书的著名注释家,他把庄子使用的寓言和隐喻,用理性论辩的方式加以阐述,又把《庄子》书中的诗句用散文予以重述,他的论述比《庄子》一书清晰得多,但是,《庄子》原书富于提示,郭象的注释则明晰具体。人们会问:两者之中,哪个更好呢?后来一位禅宗僧人曾说:“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

(节选自《中国哲学简史》,有删改)

(1)文章在论述过程中两次提到《老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作者认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著述简短、看似不相连贯的原因有哪些?

(3)“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请结合文意阐释这句话的内涵。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与王昆绳书

(清)方苞

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接手书,义笃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

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 , 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聚落居人貌甚闲暇,团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父亲皆肖以出。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肋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徬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

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退之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愿时自觉也。

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

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义笃而辞质 笃:深厚

B.得归省视 省:问候

C.会合不可以期 期:期待

D.惟各勖励以慰索居 勖:勉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苞以十月下旬至家 斧斤以时入山林

B.团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C.穷经而著书 去今之墓而葬焉

D.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 今君乃亡赵走燕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②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徬徨。

(4)文章是方苞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当时作者第二次落第,心情非常抑郁。文中作者向好友倾诉了哪些心情?请简要概括。

四、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5分)

4、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______。(《诗经•卫风•氓》)

②______ , 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③扈江离与辟芷兮,______。(屈原《离骚》)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李白《行路难》)

⑤文章合为时而著,______。(白居易《与元九书》)

⑥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 ,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⑦______ , 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⑧牢骚太盛防肠断,______。(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

5、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观别

元好问

旗亭谁唱渭城诗?酒盈卮,两相思。万古垂杨,都是折残枝。旧见青山青似染。缘底事,淡无姿。

情缘不到木肠儿。鬓成丝,更须辞。只恨芙蓉、秋露冷胭脂。为问世间离别泪,何日是、滴休时?

(1)“旧见青山青似染。缘底事,淡无姿。”一句颇妙,它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试简析。

(2)李渔《窥词管见》中说:“作词料不过情景二字……说得情出,写得景明,即是好词。”试据此简要分析这首词。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6、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非洲谚语)

与众人一起前行是美好的。一个人孤独地跋涉更是珍贵的。

你可敢在茫茫人群间,/离群索居,遗世独立,/漫不经心,安于孤寂,/像一朵无意吐芳的花,/冷视西风扇动的羽翼?(雪莱)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试卷分析
(总分:50)
总体分析
选择题(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名句名篇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作文(1道)
难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