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一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答题卡下载
收藏试卷
平行组卷
一、选择题 (共1题,共5分)

1、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诚实守信、历来都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

②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

③对一篇规范的论文,因版面限制而去砍综述、删注释,实在是的不智之举。

A.一言九鼎 南辕北辙 矫枉过正

B.一诺千金买椟还珠 削足适履

C.一言九鼎 买椟还珠 削足适履

D.一诺千金 南辕北辙 矫枉过正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当代文学的时代诉求

中国当代文学呼唤有生命力和免疫力的文学。真正的文学,能提供高端的精神果实,是充满信仰和爱意的,是温暖的文字,是开启心智和净化灵魂的,是具有免疫力的。文学成为作家生命的自然流淌,作家的思想、情感、生命活力在文学中得以延宕、再生。

任何文学问题都源于现实问题,任何现实问题都蕴涵着文学问题。文学反映现实,现实烛照文学。文学是时代的证言。文学应该自觉地表达人类生存的困境,这种困境既来自于人类生命存在的“生存”问题,也来自于人类生命存在的“发展”问题。发展的极限追求冲击着人类生存的底线,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积淀中形成的生存信念和发展理想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全球化”问题和“物化”问题。“全球化”一方面给人们提供了无边的背景和宏大的视野,另一方面也让人们倍感渺小与虚无。“物化”问题直击人的精神和心灵,物成为衡量和评价人的有效尺度,物成为文学的表征世界。

文学也应该自觉地反映当代社会思潮,在人类自我意识的文化表达中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与传统社会重视“思想中的现实”大相径庭的是,当代社会以强调多元、相对与虚无的方式消解了传统的“绝对确定性”。相对主义与虚无主义构成当代人类所面对的深刻的文化危机。“英雄”谢幕与“神圣形象”的消解成为这个时代特征,如果从文化层面来说,就是“大众文化的兴起”和“精英文化的失落”。“扁平化”“平面化”“媚俗化”“市场化”成为时代文化的主题词,文学也无可逃避地跌落到这个巨大的泥潭中。问题是,文学如何从这个时代的泥潭中跋涉出来,以一种理性的姿态来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评论家李建军在谈到“中国当代小说最缺少什么”这个问题时,他给出的答案是“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人物形象,缺乏可爱、可信的人物形象”。李建军从文学性的角度来谈当代小说的缺失问题,是很有道理的。但笔者以为,文学社会责任问题同样值得重视。文学社会责任是人们对于文学存在合理性的一种当然诉求,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意识,其意义绝不仅限于文学领域,亦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先进文化的发展、民族优良传统的弘扬以及“中国梦”的实现密切相关。

中国当代文学的时代使命,应该包涵这些命题:一、中国当代文学应该表达多元化的时代发展问题。作家对时代的感性直观与理性把握,是文学的应有之意。当然在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方面,文学必须摆脱“时代”和社会的束缚,必须超越阶级、性别、信仰以及族群的狭隘性,进而达到世界性和人类性的高度,否则,就很难成为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的经典作品,也很难对广大读者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二、中国当代文学应该表达普遍的社会人生观、价值观。社会普遍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缩微,从中可以窥视出时代发展的气息。三、中国当代文学应该表达中国人民崇尚和平的愿望。和平一直是中国人民最朴素最真诚的梦想。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和平”承载着太多的民族苦难和悲剧人生,尤其是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更能说明问题。中国人民历来是向往和崇尚和平的,中国文学应该表达中国人民对和平的深刻领悟。四、中国当代文学应该表达“和谐中国”。和谐是一个人、一个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世界发展的共同基础。没有和谐就谈不上发展与进步。文学是人类情感与精神的共同的场域,文学让我们心潮激荡,感慨系之。文学不仅仅要反映和表达时代精神,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塑造和引领新的时代精神。五、中国当代文学应该表达“个人梦与中国梦”。无数个“个人梦”就汇集成了“中国梦”。“中国梦”又是我们“个人梦”得以实现和起航的“精神场”。

文学永远也不会脱离它生成和反映的时代,文学的时代诉求是文学意义生成的重要内涵。文学反映时代,是时代发展演变轨迹的见证,是思想着的时代的镜像。

( 2016年06月13日 《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反映现实,现实烛照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应呼唤反映时代,关照社会现实,有生命力和免疫力的文学。

B.文学应该自觉地表达人类生存的困境,这种困境来自于人类生命存在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积淀中形成的生存信念和发展理想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C.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全球化”问题和“物化”问题,直击人的精神和心灵,让物成为文学的表征世界。

D.文学反映时代,是时代发展演变轨迹的见证。文学也应该自觉地反映当代社会思潮,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由于“英雄”谢幕与“神圣形象”的消解,当代人类不再重视“思想中的现实”,反而以强调多元、相对与虚无的方式消解了传统的“绝对确定性”。

B.文学应从“扁平化”“平面化”“媚俗化”“市场化”这个时代的泥潭中走出来,以一种理性的姿态来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

C.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有评论家认为中国当代小说最缺少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物形象,缺乏可爱、可信的人物形象。作者对这一看法也是认可的。

D.应该强调和重视文学社会责任问题,因为文学社会责任是人们对于文学存在合理性的一种当然诉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当代文学要表达多元化的时代发展问题,就必须摆脱“时代”和社会的束缚,创作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的经典作品。

B.社会普遍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缩微,从中可以窥视出时代发展的气息,因此,中国当代文学应该表达这一人生观、价值观。

C.和平一直是中国人民最朴素最真诚的梦想,中国当代文学应该表达中国人民崇尚和平的愿望。

D.中国当代文学应该表达“和谐中国”, 应塑造和引领新的时代精神,应该表达“个人梦与中国梦”。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孔僖字仲和,鲁国鲁人也。曾祖父子健,少游长安,与崔篆友善。及篆仕王莽为建新大尹,尝劝子健仕,对曰:“吾有布衣之心,子有衮冕之志,各从所好,不亦善乎!道既乖矣,请从此辞。”遂归,终于家。

僖与篆孙骃复相友善,同游太学,习《春秋》,因读吴王夫差时事,僖废书叹曰:“若是,所谓画虎不成反为狗者。”骃曰:“然。昔孝武皇帝始为天子,年方十八,崇信圣道,师则先王,五六年间,号胜文、景。及后恣己,忘其前之为善。”僖曰:“书传若此多矣!”邻房生梁郁和之曰:“如此,武帝亦是狗邪?”僖、骃默然不对。郁怒恨之,阴上书告骃、僖诽谤先帝,讽讥当世。事下有司,骃诣吏受讯。僖以吏捕方至,恐诛,乃上书肃宗自讼:“臣之愚,意以为凡言诽谤者,谓实无此事而虚加诬之也。至如孝武皇帝,政之美恶,显在汉史,坦如日月。是为直说书传实事,非虚谤也。夫帝者为善,则天下之善咸归焉;其不善,则天下之恶亦萃焉,斯皆有以致之,故不可以诛于人也。且陛下即位以来,政教未过,而德泽有加,天下所具也,臣等独何讥刺哉?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自今以后,苟见不可之事,终莫复言者矣。臣之所以不爱其死,犹敢极言者,诚为陛下深惜此大业。陛下若不自惜,则臣何赖焉?齐桓公亲扬其先君之恶,以唱管仲,然后群臣得尽其心。今陛下乃欲以十世之武帝,远讳实事,岂不与桓公异哉?臣恐有司卒然见构,衔恨蒙枉,不得自叙,使后世论者,擅以陛下有所方比,宁可复使子孙追掩之乎?谨诣阙伏待重诛。”帝始亦无罪僖等意,及书奏,立诏勿问,拜僖兰台令史。

元和二年春,帝东巡狩,还过鲁,幸阙里,以太牢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作六代之乐,命儒者讲《论语》。僖因自陈谢。帝曰:“今日之会,宁于卿宗有光荣乎?”对曰:“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今陛下亲屈万乘,辱临敝里,此乃崇礼先师,增辉圣德。至于光荣,非所敢承。”帝大笑曰:“非圣者子孙,焉有斯言乎!”遂拜僖郎中。

冬,拜临晋令,崔骃以《家林》筮之,谓为不吉,止僖曰:“子盍辞乎?”僖曰:“学不为人,仕不择官,凶吉由己,而由卜乎?”在县三年,卒官,遗令即葬。

《后汉书•孔僖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

B.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

C.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

D.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学校。表示学校的词语还有庠、序、国子监等。

B.孝武,是汉武帝刘彻的谥号。所谓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人死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为给予褒扬而赐予的一种特殊称号。

C.《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它以语录体为主,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D.筮,文中的意思是用蓍草占卦。卜筮可以指以占卦为业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僖和崔篆的孙子崔骃友善,同游太学,在读到吴王夫差那段历史时,发表了评论,被人上书告他们诽谤先帝,因而都被抓到狱吏那里接受审讯。

B.孔僖上书为自己和崔骃申诉,理由是实际上没有事实捏造诬蔑才能称为诽谤,而孝武帝的所作所为在史书上写得清清楚楚,这并不能算是诽谤。

C.元和二年春天,皇上巡视东方,回来路过鲁地。孔僖回答皇上的问题后,得到了皇上的赞许,被授为郎中。

D.孔僖被任命为临晋令,好友认为不吉利。但他不听好友的劝告,前往就任临晋令。在职三年,并且死在任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有布衣之心,子有衮冕之志,各从所好,不亦善乎!

②臣恐有司卒然见构,衔恨蒙枉,不得自叙。

四、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5分)

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淇则有岸,______。总角之宴,______。(《诗经•氓》)

②既替余以蕙纕兮,______。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屈原《离骚》)

③舞幽壑之潜蛟,______。(苏轼《赤壁赋》)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

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小寒食①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小寒食:指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

②鹖(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写初春时节乘舟在外的诗人杜甫如鹖冠子一般隐居不仕。

B.颔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春日江水浩漫、花草迷蒙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景和国家山川的热爱。

C.颈联“娟娟戏蝶”和“片片轻鸥”运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描写了诗人于舟中所见的自然美景。

D.颈联通过描绘蝴蝶蹁跹,穿孔而过,白鸥轻快、逐流飞翔之景,以乐景衬哀情,为尾联抒情蓄势。

E.尾联诗人的眼光随着万里青山绵延向外,思绪飞到了万里之外的帝都,直抒胸臆。

(2)《杜诗镜铨》认为结尾写愁“结有远神”。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愁”的原因。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6、

仔细观察漫画《刚出壳的鸡》,请用文字说明漫画的内容,并指出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

(注:图中文字为“破玩艺儿”)

1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7、

请以《雾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八、 (共1题,共5分)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①______ , 做着“经济”的事。什么原因?当然是缺乏对文化的敬畏之心。②______ , 文化领域也迎来发展的好时机,但我们太习惯于将经济领域的发展经验套用在文化上了,更大的投入,更多的回报,恨不得总结出一个投资回报比的公式,将文化发展也拖入同一条发展快车道。但所谓文化,凝结在物质之中,③______ , 市场经济不能解决文化的一切问题,也无法成为文化领域的核心价值观。文化靠涵养,简单认识文化,急躁发展文化,只会粗暴对待文化,最终为文化所弃。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试卷分析
(总分:60)
总体分析
选择题(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名句名篇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1道)
难度分析